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2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青;王敏中;宋治远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SDVHD)是一种与老年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随着人口老年化而有增多的趋势,并成为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并威胁生命的一种重要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心血管工作者的重视.其发病隐匿,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改变,有常与其他老年多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并存,极易漏诊误治.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SDVHD72例分析如下.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时机选择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霍永凤;王学锋;陈林;王咏;肖颖彬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情况,以对IABP使用时机的选择进行进一步优化.方法 筛选2015-2017年在我科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8例,其中死亡20例.排除死亡病例后,以IABP置入时机不同,分为术中IABP预防性置入组(n=34)与术后IABP治疗性置入组(n=44),分析两组间术前一般资料和心脏功能、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乳酸(Lac)值、平均动脉压(MAP)、尿量、pH值的差异,评估不同IABP置入时机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置入组术后早期Lac、pH、MAP平稳;与治疗性置入组比较:预防性置入组术前心功能较差[血清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1 172.18±1 301.02)vs (727.54 ±835.53)pg/dL,P=0.014],术后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727.54 ±835.53) vs (85.18 ±62.60)h,P=0.001]及ICU住院时间[(5.62±1.67) vs (8.05 ±3.27)h,P<0.001]相对较短.本组病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8例(其中恶性心律失常7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有效防治瓣膜手术围手术期出现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对于合并巨大左室、左室射血分数低的瓣膜疾病患者应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心功能恢复.

  • 心房颤动伴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体会

    作者:陈禺;朱军玲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反复心累、气促及双下肢水肿1月入院.查体:血压130 mm Hg/80 mm Hg;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脏听诊临界扩大,心尖区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外1 cm,心率120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A2>P2,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钙化,中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心包腔积液.入院诊断: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钙化,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

  • 68例心脏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作者:叶斯;葛建军;樊扬名

    目的:研究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总结分析此类患者行瓣膜手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探索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心脏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术后及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治愈出院66例,死亡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围术期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获得较为满意的术后近中期效果。

  •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病人的麻醉

    作者:方平;杨天德;陶军;吴悦惟;李洪;杜智勇;黄河;钟河江;谭虎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 (LVEDD>70mm)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本科为5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施行麻醉的有关情况.该组患者术前平均LVEDD70~108(82.6±9.3)mm, 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1)心功能Ⅲ级42例,Ⅳ级16例,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1~2mg)、氯胺酮(15~20mg)、芬太尼((0.05mg)、万可松多次给药,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作麻醉诱导,术前用GIK溶液、术中用1,6-二磷酸果糖作心肌保护,用多巴胺、硝普钠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维护循环功能.结果全组病人麻醉诱导平稳、无血流动力学的较大紊乱,手术后严重低心排死亡2例 (3.45%,2/58)、总死亡率为8.62%(5/58).结论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适当的麻醉诱导和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 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鲁开智;张铭;王秀琼;顾健腾;易斌;曹剑;徐克平;陶国才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连续监测ECG、BP、CVP、SpO2、体温、尿量、电解质、血气.心肌保护采用4℃高钾晶体停搏液、持续温氧合血灌注.结果 365例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274例,自动复跳率达75%.无麻醉死亡.结论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宜选用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心肌抑制轻的药物,芬太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是其主要用药.诱导和CPB是

  • 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作者:何国祥

    目的分析1 314例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PBV)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登记川渝两地11所医院完成的PBV手术共1 314例,A组为1989~1994年的多中心资料,B组为1994年后的单中心资料,分析所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原因,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 314例中,共发生并发症199例次(15.14%例次),各医院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1%~32.0%例次不等.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二尖瓣返流(MR)、动脉栓塞、昏厥/抽搐和死亡.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除急性心包填塞、动脉栓塞、呼吸骤停和死亡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结论严格掌握PBV适应证、熟练操作,是预防PBV并发症的关键,处理好有关并发症,有利于提高PBV的安全性.

  • 低射血分数瓣膜病75例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周景昕;王晓伟;邵永丰;吴延虎;秦建伟;魏磊;陆小虎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EF)<40%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 选取该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5例低EF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患者随访3~75个月,6例失访,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获随访的61例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年随访EF为(48.2±5.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7±2.1)mm.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术式选择及迅捷的手术,术后围手术期管理的加强,均是低EF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作者:陈丽芬

    笔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60岁以上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120例,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现报道如下:

  • 心脏瓣膜罕见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潇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因风湿热、黏液样变性、先天性畸形、退行性改变、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因素造成的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病变,导致心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常受累的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1].瓣膜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功能障碍并不少见,但瓣膜夹层、二尖瓣瘤、瓣膜囊肿及创伤引起的瓣膜疾病较罕见,现对国内外相关报道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加强人们对心脏瓣膜罕见疾病的认识.关于心脏瓣膜夹层,国外目前鲜见相关报道,我国也仅报道过2例.因此,关于该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机制尚不清楚,现就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 2017年ESC/EACTs与AHA/ACC心脏瓣膜疾病管理的指南解读

    作者:欧袁伟翔;李怡坚;陈茂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EACTS)、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分别在2012年及2014年推出心脏瓣膜疾病管理指南.近几年,随着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为代表的瓣膜治疗新技术在欧美的普及以及包括PARTNER、SUR-TAVI、SAPINE 3在内的至少5个TAV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比较治疗中危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均促使了心脏瓣膜管理指南的更新.2017年3月和9月,美国AHA/ACC及欧洲ESC/EACTs分别推出了心脏瓣膜疾病管理指南更新.这些指南的更新以TAVI相关内容为主,涵盖心脏瓣膜疾病危险分层、主动脉疾病干预选择、人工瓣膜植入术后抗血栓治疗等方面.本文将主要围绕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治疗的更新内容,对比2017年AHA/ACC与ESC/EACTs心脏瓣膜疾病管理指南的异同(推荐内容及等级见表1),并对热点问题作出解读.

  • 心脏瓣膜病的多层螺旋CT、MR研究进展

    作者:张笑春;杨志刚

    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M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技术在心脏瓣膜病中的应用,并探讨常规CT、电影CT(Cine CT)、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及黑血序列、电影MRI(Cine MRI)等CT、MRI技术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

  •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治

    作者:饶莉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都可以通过心肌细胞的损伤以及心脏重构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降低,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患者常常出现以活动耐量降低、呼吸困难以及乏力等为特征的左心衰竭症状,和(或)以双下肢水肿、肝脾肿大、厌食腹胀等为特征的右心衰竭症状.

  • 高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博;于建波;朱恩军;黄方炯;孙冰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年龄>65岁,在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0例患者.详细统计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死亡19例,发生率4.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30)、体外循环时间(P=0.000)、二次手术(P=0.000)以及恶性心律失常(P=0.014)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体外循环时间、二次手术以及恶性心律失常是高龄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李传伟;曾春雨

    近10年陆续出现了经皮主/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和经皮二尖瓣成形/修复等新技术.在前期小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这些新技术的疗效是令人鼓舞的.尽管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但它们代表着瓣膜病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今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 脑利钠肽与心脏瓣膜病

    作者:李维华;马依彤

    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和压力过重时可刺激其分泌增加.许多研究中表明,脑利钠肽作为血浆中重要的标记物,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与未来

    作者:陈玉成;曾智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和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相继应用于临床,大量的临床应用显示,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并且已经在全球不同地方广泛的应用,但是,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却不理想而在临床应用中淡出.21世纪开始后,心瓣膜病介入治疗得到了新的发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二尖瓣经皮修补术在初步的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可行性和初步的效果,虽然仍有大量的问题尚需解决,但是为未来瓣膜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及进展

    作者:卢竞前;李易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热点,瓣膜狭窄的介入治疗已经基本成形,目前关于瓣膜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出现新的巨大进步,现就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及其发展做一综述,已期引起医生高度关注.

  • 顿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作者:杨曙光;邓华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占住院心律失常的34.5%.非瓣膜性AF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年5%,是无AF者的2~7倍.心脏瓣膜病伴AF者与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比较,卒中风险增加17倍[1].新发生的AF数小时内即可引起心房肌发生电生理性重构,使AF转复为窦性心律(窦律)的机会减少.因此,目前主张尽早将AF转为窦律[2].

  • 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龙愉良;周达新

    心脏瓣膜疾病是结构性心脏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和器械的不断发展,心脏瓣膜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628 条记录 27/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