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急性肺损伤

    作者:郑雅楠;李来传;史有奎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创伤、严重感染、烧伤、休克等多种非心源性致病因素导致,多种炎性介质及效应细胞介导的,并呈级联放大的瀑布样炎症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ALI和ARDS同属急性呼吸衰竭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1].ALI时合成释放大量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其中主要的是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TXA2-PGI2失平衡在ALI和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TXA2、PGI2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试图阐明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并提出防治本症的有效措施及方法.

  • 腹部动悸类症状探微

    作者:王欣榕;傅延龄;倪胜楼

    心悸一症人多知之,然腹部动悸类症状人们多知之不详,虽然后者也是临床并不少见的症状.从现代病理生理学看,腹部动悸类症状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心脏的搏动,包括来自腹部大动脉的搏动和由肝脏传导的心血管搏动;后者主要由胃肠平滑肌或腹壁肌肉跳动产生.中医学对腹部动悸类症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其病机可分为心病致悸、水饮致悸、肝风内动、胃肠壅实、肾气内动等方面,各宜采用相应的治法,辨证施治.

  • 血栓弹力图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凯;荣良群;魏秀娥;陶中海;肖利杰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2016年6月~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8名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TOAST病因分型排除心源性栓塞型后随机分成TEG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入院后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ESRS评分≥3分口服氯吡格雷,ESRS评分<3分口服阿司匹林,TEG组连续服用1周后行TEG检测确定血小板抑制率,根据抑制率是否达标来调整用药方案,对照组不给予TEG检测.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转归,并观察和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有无死亡事件.结果 随访结束时,TEG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5例.随访期间,TEG组有7.14%(5/70)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2.86%(2/70)发生出血,均为轻微出血,未见严重大出血及死亡事件;对照组有24.64%(17/69)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15.94%(11/69)发生出血,其中7例轻微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 1例颅内大出血导致死亡.TEG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比24.64%,χ2=7.983,P=0.005;2.86%比15.94%,P=0.009);TEG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1.65±0.48比2.82±0.73,t=2.15,P=0.041).结论 根据TEG结果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改善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叠加通气模式联合心肺复苏机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

    作者:孙晓莉;郑雪冰;杨海玲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严重的心脏急症,无论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病死率都极高.如何在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救治过程中提高成功率,成为当今急救医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CPCR过程中应用Thumper 1007型心肺复苏机(美国密执安仪器公司生产)和PB 760型呼吸机(美国邝公司生产)采用叠加通气模式和Thumper心肺复苏机联用,并与VCV通气模式和徒手标准复苏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 复张性肺水肿13例临床分析

    作者:俞计明;来红;徐同珊;吴立萍

    复张性肺水肿(RPE)指因多种原因如大量快速排气/液或巨大肿瘤压迫肺突然被解除而导致萎陷的肺在肺复张时或复张后24 h内发生的急性非心源性单侧肺水肿.目前,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等问题的认识仍很有限并存在争议,病死率高达20%[1].为探讨其病因及预防对策,我们对德清县人民医院1996年5月至2002年12月间诊断的13例RPE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心肺复苏治疗

    作者:秦治刚;杨小玉;赵丛海;房晓萱;于伟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突发非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充分认识这类非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机制,及时正确地实施心肺脑复苏,对挽救患者生命,为手术创造时机提供了可能[2].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经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抢救治疗的26例非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例,现报道如下.

  • 2010年AHA CPR指南的重要进展——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及其救治(二)

    作者:钱方毅;李宗浩

    4持续性病理改变PCAS的病理生理学常出现持续急性病理改变,是由CA引起的,可产生ACS,肺部疾病,出血,脓毒症及各种毒性综合征.CA患者经复苏救治后发现有ACS的发病率很高.研究表明,OHCA成人患者中AMI的存在占50%左右.有报道84例OHCA经复苏救治后无明显非心源性病因进行冠造,发现40例(48%)有急性冠脉阻塞,其中9例无胸痛或ST段抬高.在复苏期间测定肌钙蛋白T升高,表明40%的OHCA患者发病前有ACS.

  • 心肺复苏与基本生命支持

    作者:于东明

    心跳骤停(SCA)是严重的急危重症,不进行及时恰当的救治,终可导致死亡.SCA并不少见,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有20万人发生SCA,国内缺少确切的数据,但估计年发病在54万例以上.约80%的SCA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其他包括窒息、肺梗死、创伤加神经系统疾病等非心源性病因.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阎锡新;符榕;甄洁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非心源性肺内外致病岗素引起的以肺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特点的肺部炎症综合征.核因子-κB(NF-κB)作为多功能核转录因子,是急性肺损伤发病的中心环节.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不同诱因ARDS患者的疗效差异很大,机制未明.本研究复制了脂多糖(LPS)静脉注射、盐酸(HCl)气管滴入"一次打击"和LPS-HCl"二次打击"3种ALI大鼠模型,探讨不同剂量激素对不同ALI模型干预效果的差异及其机制.

  • ICG快速诊断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智;李琦;王文虎;林和;黄华;王雅;胡明冬

    目的 探讨阻抗心动描记图(ICG)在快速诊断ICU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急诊入ICU的80例呼吸困难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法诊断试验.每例患者都行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胸片、动脉血气分析等常规检查,ICU医师根据检查结果采用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治;所有患者均采用ICG监测血流动力学,专人负责ICG监测和记录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收缩时间比率(STR)、速度指数(VⅥ)及胸腔液体水平(TFC),而ICU医师并不知晓监测数据结果;患者出院后,由没有参与治疗且不知道ICG结果的专家团队综合所有的医疗数据,作出每个患者终医院诊断: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比较ICG诊断以及ICU医师诊断呼吸困难原因的时间和结果;根据专家团队终诊断,分别计算ICG诊断以及ICU医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两者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判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因无法获得ICG数据排除4例,24例患者终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52例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与后诊断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ICU医师组诊断正确20例,ICG诊断22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ICU医师组诊断40例,ICG诊断46例;诊断准确性ICU医师是79% (60/76)、ICG为89% (68/76),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存在低CI、SI和VI,高STR、SVRI和TFC,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参数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I(2.00±0.95 vs.3.00±0.72,P<0.001) STR(0.56±0.28 vs.0.40±0.11,P<0.001)、VI(31.8± 14.7 vs.42.2± 15.8,P=0.008)、TFC(40.6± 14.4 vs.32.4± 14.0,P=0.021);SI(27.8±11.4 vs.34.6±10.8,P=0.014)、SVRI(2 952±1 191 vs.2 124±801,P<0.001).诊断时间从入ICU开始计算,ICU医师在(1.57±1.14)h内完成诊断;ICG在(0.47±0.34)h内完成诊断,有显著差异(P<0.001).ICG诊断与ICU医师诊断比较,其有更高的敏感性(91.7%vs.83.3%)、特异性(88.5% vs.76.9%)、阳性预测值(78.6%vs.62.5%)和阴性预测值(95.8%vs.90.9%),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具有更好的判断能力.结论 ICG在诊断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难原因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能帮助ICU医师有效、快速、准确诊断呼吸困难原因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心肺复苏期间酸碱失衡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夏前明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从病因上大体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从病程上可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心搏骤停.国外的统计表明,院外发生的心搏骤停,只有10%~20%的患者能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存活出院的患者仅占6%.国内资料表明,院外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成功率为2.58%,1周存活率仅为0.72%.

  • 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海苓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病原体造成宿主免疫系统、凝血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炎症反应性综合征.在全球,每年大约有2 000万~3 000万例脓毒症发生,其死亡人数超过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所致死亡的总和,已成为非心源性危重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研究发现,毛细血管渗漏可能是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这一认识也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治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本文就近年来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滕国良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输血时或输血后出现的低氧血症及非心源性的肺水肿[1].TRALI是导致与输血相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定义不确切,至今还未被临床医生所真正认识,尤其在儿科领域更少见有类似报道.

  •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作者:李沛;张俊霞;唐莉;张蓉;华国勇;胡全忠;侯倩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 P=0.030],高血压(OR 3.286,95%CI 1.069~10.104,P=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95%CI 1.333~28.420,P=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 P=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和溶栓治疗(摘要)

    作者:时建铨;王变荣;徐俊

    [编者按] 这篇关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文章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抗血栓治疗和溶栓治疗中的一部分.1级推荐是证据充分的,并且表示做(或不做)带来的益处高于风险、负担和成本.2级推荐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这篇文章中关键的推荐如下: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若在有明确症状发作的5 h内开始治疗,建议静脉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级别1A);对于发病3-4.5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建议临床医生不要静脉使用tPA(级别2A);对于发病大于4.5 h的患者,反对静脉使用tPA(级别1A).对于没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级别1A).对于活动受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级别1A).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或隐源性)的长期卒中预防,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级别1A),包括阿司匹林(推荐剂量,50-100 mg/d);合用阿司匹林与缓释型双嘧达莫莫(25 mg/200 mg,每日2次)或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在这些患者中,推荐合用阿司匹林与缓释型双嘧迟莫(25 mg/200 mg,每日2次)优于阿司匹林(级别1A);而且建议氮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级别2B);并且推荐:避免长期合用阿司匹林与氮吡格雷(级别1B).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推荐使用氯吡格雷(级别1B).对于近有卒中或TIA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抗凝剂(目标INR2.5;范围2.0-3.0)(级别1A).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推荐在急性期使用普通肝素(级别1B)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优于不抗凝治疗.

  • 血管外肺水在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

    目的:讨论血管外肺水在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03月期间诊治的40例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中心静脉压值将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各20例,在患者进入ICU一天之内进行PICCO技术检测,统计患者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血管外肺水、中心静脉压、胸腔内血容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两组血管外肺水的浓度差异。结果:微波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浓度和中心静脉压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直接关系,故血管外肺水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 非心源性危重患者心肌酶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讨论心肌酶学变化与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9例非心源性危重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检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9例样本中,出现心肌酶谱变化的125例,占66.1%。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有机磷中毒、肿瘤晚期、多发伤常发生心肌酶谱的异常变化,临床中应予以重视,注意区别避免错误的治疗。

  • 肢体缺血预处理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朱英标;官常荣;汤亚男;高丽霞;张胜武;吕锦;李洁;陈伟康;黎普刚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201 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reC组和对照组(CON组)各180例.入组前后2组均严格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LIPreC组患者入组后接受LIPreC训练,治疗期为1年.使用3.0T磁共振分析患者颅内缺血病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程度及认知功能.分析统计治疗期脑梗死的复发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①LIPreC组脑梗死复发率(4.4%,8例)低于CON组(10.6%,19例),P=0.044.②LIPerC组腔隙性脑梗死灶增加的发生率(13.3%,24例)低于CON组(23.9%,43例),P=0.014.③MRI分析显示LIPreC组复发脑梗死体积[(3.6±1.7)ml]小于CON组[(5.4±1.3)ml],P=0.004.④LIPreC组人均腔梗病灶增加计数(1.6±0.2)小于CON组(1.7±0.1),P=0.015.⑤LIPreC组神经缺失症状改善率(90.6%,163例)高于CON组(82.8%,149例),P=0.043.⑥LIPreC组认知功能改善率(88.6%,31例)亦明显高于CON组(64.9%,24例),P=0.026.结论 LIPreC能够降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减小复发脑梗死体积,减少新增腔隙性脑梗死灶数量,降低二次卒中严重程度,有效改善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非心源性晕厥住院患儿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钢;刘芳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晕厥住院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住院治疗的18例非心源性晕厥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儿年龄在8~14(10.6±1.3)岁,男性7例,女性11例.脑源性晕厥6例,占33.3%,包括癫痫1例,脑震荡1例,颅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精神心理性晕厥-癔症2例,占11.1%;血液成分异常晕厥-月经失血性贫血1例,占5.6%;不明原因晕厥9例,占50.0%.结论非心源性晕厥住院患儿以学龄期女性多见,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晕厥或伴抽搐、或诊断不能及时明确者,以不明原因晕厥发生率高,但青少年女性也可因严重的月经失血性贫血导致晕厥.一般预后较好,但不明原因晕厥多次频繁发作也易造成意外,或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故应加强随访.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后低血压的护理

    作者:王瑞平;刘晓红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纠正可逆性因素可逆转低血压状态,本文调查了110例AMI患者,有33例出现低血压.其中24例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9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33例患者12例死亡,21例存活.因患者AMI后低血压病死亡率高,故及时诊断和处理诱因及适时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