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艺;周玉杰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术者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长.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中大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穿刺失败、患肢疼痛、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和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无法顺利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当发生RAS时如强行拔除鞘管,有引发鞘管折断和桡动脉撕裂的风险 [1].因此,充分了解和认识这些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明显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对于成功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素红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PCI)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PCI前后生存质量差异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及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及3个月后均较前次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 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戴莉;董凌玲

    目的: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A组,2012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B组。 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路径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的观察比较B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 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患者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学志;杜青;王其新;周长勇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 vs.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应用普通肝素与比伐卢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辉锋;董平栓;王可;闫鹏;赵希坤;赵劲东

    目的 对比普通肝素与比伐卢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男性81例,女性72例,年龄65~8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通肝素组(76例)和比伐卢定组(77例).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普通肝素组术前注射肝素.用药前检测血小板计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用药后1 h、4 h、24 h复测.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比伐卢定组用药后1 h的ACT值为(151.3±32.9)s,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280.7±35.9)s;用药后4 h,比伐卢定组的ACT值仍低于普通肝素组[(143.5±28.9)s vs. (214.9± 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共有10例(13.0%)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普通肝素组有13例(1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出血.比伐卢定组无显著意义出血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伐卢定组总出血率为10.4%,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应用普通肝素相比,使用比伐卢定可获得良好的抗凝效果,且出血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再活化与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珂崎;于风旭;闫继强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接受PCI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基因多态性、术后血小板再活化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5年1月~12月期间就诊雅安市人民医院PCI患者362例,检测PCI后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佳PAR值.将所有受试者分成术后血小板再活化(HPPR)组(PAR≥44.5%,即HPPR组)(n=180)和对照组(PAR<44.5%)(n=182),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现,记录患者CYP2C19基因681(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及患者CYP2C19(681G/A)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住院期间与术后6个月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HPPR组三个基因多态性位点(-108C/T,-126G/C及-162G/A)分别为63.9%、25.0%和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44.0%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108C/T基因型是PCI治疗后MACE和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值为3.647(1.633~6.275),P=0.016.结论携带-108C/T基因型与HPPR是PCI治疗后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赵倡武;苏毅;马欣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内注药20 min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术后8 h、12 h、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8 h、12 h、24 h替罗非班组的cTnT、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脉内注药后20 min行冠脉造影,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内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

  • 强化他汀治疗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李凯勇;曹晔萱;张诗琴;刘子铭;丁氏兰瑛;万静

    目的 系统评价强化他汀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由3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RCT,272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采用强化他汀治疗后CIN的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1,95%CI:0.32~0.53,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糖尿病患者(RR=0.38,P=0.002)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RR=0.44,P<0.00001)CIN的发生率;并较对照组术后血尿素氮(BUN)水平下降(MD=-0.80,95%CI:-1.28~-0.32,P<0.0001),血肌酐(Scr)水平下降(MD=-8.10,95%CI:-11.06~-5.13,P<0.0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上升(MD=5.88,95%CI:2.67~9.09,P=0.0003),胱抑素C(CysC)水平下降(MD=-0.15,95%CI:-0.19~-0.11,P<0.0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低于对照组(MD=-2.66,95%CI:-3.46~-1.86,P<0.0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病率,同时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预防老年患者CIN发病率的作用相似.

  •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席爱雪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技术也日趋成熟.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而被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所接受.虽然接受介入术的患者都经过了术前教育,但大多数患者真正来到导管室后,仍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了手术的进程.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来预防和缓解这些不良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复合穿刺点止血效果的观察

    作者:赵炳朕;余清;方雪花;袁国会;张伟;高德全;赵雪东;马飞

    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广泛开展,TR充气绑带以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舒适感强的突出特点,成为目前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的主要止血器材之一[1].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由于桡动脉直径纤细、走行弯曲的解剖特点,重复穿刺常难避免,对该部分患者应用TR充气绑带的止血效果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本研究对经桡动脉多点穿刺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的75例患者止血效果报道如下.

  • 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疗效

    作者:沈琦博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实验组24例经桡动脉途径,对照组24例经股动脉途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并对术后并发症观察对比.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59.20±11.20)min,对照组(60.25±9.52)min,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均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但经治疗后消失,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整体手术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实验组8.3%,对照组2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间及疗效相当,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更少,有利于安全的抗凝治疗,值得采用.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患者的护理与抢救配合

    作者:江培培

    在心肌梗死中使用急性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很快的对患者的心肌灌注,能够有效的对血管进行开通,以此来减少心肌缺血率,提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陈功率.但是在急诊科室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会随时的出现窦性心动缓,心室颤动,室性心动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比较急的心率失常的状况或者时血压出现急速的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状况,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影响,特别是心室颤动在手速过程中是容易发生的一种现象,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抢救则会造成患者的死亡,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密切的进行监护,在发生状况是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措施,以此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收入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和护理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 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观察

    作者:李冬灵;何慕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ICARE沟通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健康教育的应用

    作者:马胜男

    目的 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普通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取CICARE沟通模式,对两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知晓率95.6%高于对照组的80.0%、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中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与血浆脑钠肽的关系及预后的研究

    作者:刘俊明;张雯;赵亮;李娜;喜林强;张娟娟;沈晓程;李岳阳;邹琦;谢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PCI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血清BNP<100 ng/m1为界值,试验组为PCI后血浆脑钠肽升高的患者;对照组为PCI后血浆脑钠肽正常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2 h、术后12个月患者血浆脑钠肽、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随血浆脑钠肽水平上升,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及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递增.结论 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后的预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 2种冠状动脉介入路径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宋琪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3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经桡动脉组)107例,B组(经股动脉组)106例,术后观察2组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A组生活自理时间(h):17.0±3.1,住院时间(d):5.0±2.1,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有3例(2.8%),皮下淤血及血肿的有8例(7.5%),尿潴留的有0例(0.00%),术后低血压的有4例(3.7%),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备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作者:郭蕾;唐金燕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在我院介入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总结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3例患者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表现较多,经过临床上积极对症给予处理,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密切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根据各种并发症的特点,尽早识别,准确判断、积极治疗,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危害降至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血肌酐等联合检测对冠脉介入术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王学敏;赵讯;韩世飞;韩胜华;陈云翔;王向托;苑玉聪;王晓玲;曹雷

    目的:探讨血肌酐(Scr)等指标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介入术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260例,均使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根据CI-AKI诊断标准,分为CI-AKI组24例和非CI-AKI组236例.收集造影前后两组的血液、尿液标本,测定术前及术后12 h、1天、3天、7天的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C)、尿肾损伤分子(KIM-1)、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非CI-AKI组按照年龄比例随机选取60例,与CI-AKI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CI-AKI组:术后12 h,Scr、eGFR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Cys-C及尿KIM-1、NAG和p2-MG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天,Scr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eGFR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Cys-C及尿KIM-1、NAG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12 h(P<0.05).术后3天,Scr、Cys-C及尿KIM-1、NAG和p2-MG水平较术后1天,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下降(P<0.05,P<0.01),但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eGFR水平较术后1天显著升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7天,Scr、eGFR、Cys-C及尿β-MG、NAG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及非CI-AKI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尿KIM-1水平较术后3天仍有显著下降(P<0.05).(2)非CI-AKI组:术后12 h,Scr、eGFR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尿KIM-1水平较术前轻度升高(P<0.05).术后1天,Scr水平及尿KIM-1较术前轻度升高(P<0.05),eGFR水平较术前轻度下降(P<0.05).术后2天、3天、7天,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Scr、eGFR、Cys-C及尿KIM-1、NAG和β2-MG等联合检测,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CI-AK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的对比

    作者:赵军;李秋香;李斌;王卫;李红环;王圣;廖旺;陈美丹;吴宁;吴明

    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方式之一.本研究将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心脏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方法和剂量学参考.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根据体重66~72 kg和胸部体厚24~27 cm的标准,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男性患者60名,分成桡动脉途径32例和股动脉途径28例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Muti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测量仪器采用北京防化院生产的GR-200A LiF(Mg,Cu,P)热释光剂量仪和RGD-3B型热释光读出仪,与计算机以及退火炉等组成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 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对STE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影响的分析

    作者:蔡琦

    目的 本试验比较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和单用氯吡格雷对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时均接受负荷剂量300mg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然后氯吡格雷组只接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除了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外同时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在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内(平均22h)分别采集血样进行分析。将血小板聚集确定为血小板止血的主要参数,用流式细胞计测定血小板表面抗原数量。结果 本研究显示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无显著差别。替罗非班组经治疗后由腺苷和肾上腺素诱导的凝血时间分别显著延长120s和94s,但是氯吡格雷组的凝血时间没有显著变化。治疗后两组活化的血小板比例显著降低,但是治疗后组间有差异。替罗非班组CD41a表面抗原显著增加。结论 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相比单用氯吡格雷治疗GP Ⅱb/Ⅲa受体数量的增加以及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更强,但是对凝血时间作用相似。

452 条记录 3/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