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磨牙干槽症病因临床分析

    作者:童艳

    干槽症为拔牙后牙槽窝内血凝块感染分解,并引起局部继发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常于拔牙后3~4 d出现,主要因为拔牙窝缺少血凝块或被细菌污染,拔牙窝内充满污秽腐败物或牙槽窝内空虚,导致骨面、神经末梢暴露,引起剧烈疼痛,且其疼痛呈持续性、放射性.临床统计下颌磨牙干槽率为2.58%.

  • 牙髓失活引起下牙槽神经损伤1例

    作者:刘立亚

    患者李某,男,42岁.因右下6牙剧痛,在某诊所诊断为急性牙髓炎,经开髓封入失活剂.第2天来我院就诊,患者仍感牙痛并出现下唇麻木.检查:右下6牙颌面可见牙胶暂封物,触、扣痛,较松动.取出暂封物,探及髓室底有空洞感.X片显示髓室底钻穿.经患者同意局麻下拔除,刮除牙槽窝内感染组织,用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用碘仿纱条填入牙槽窝.全身用维生素B12、B2进行肌肉注射,抗生素抗感染.每日来门诊冲洗拔牙创口及换药.1周后疼痛消失,下唇麻木明显减轻,1个月后痊愈.

  • 自体牙移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周宏志

    自体牙移植的基本定义是"将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包括将埋伏、阻生或萌出牙齿转移到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此外,将倾斜的牙齿通过手术竖直,或将断面位于龈缘下方的牙根通过手术推出以及将牙齿拔出体外完成根管倒充填后再植回牙槽窝(意图再植),这三者的愈合过程也与自体牙移植类似,因此自体牙移植可以分为三类:(1)传统移植;(2)牙槽内移植;(3)意图再植.本文重点介绍传统移植[1].

  • 上颌骨中央性血管瘤2例报告

    作者:黄方

    病例1,男31岁.以反复右上牙龈出血5年,拔牙后出血不止30小时于1993年9月15日入院.查体:神清,面色苍白,冷汗,脉搏102次/分,血压80/40mmHg,右上2,3牙缺失,相应牙槽窝已填塞纱条,但仍有大量活动性出血,口腔多量血凝块,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Hb5.5,白血球分类及血小板数均正常,考虑右上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并出血性休克.

  • 牙撕脱性损伤延迟再植的根面处理

    作者:张昕;张词;龚怡

    牙撕脱性损伤是指在外力的突然作用下,牙齿完全脱出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髓同时损伤,牙槽窝变得空虚或伴有牙槽突的骨折.对牙撕脱性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案是将撕脱牙即刻再植人牙槽窝,以保持附着在牙根表面牙周组织的活性.

  • 外伤全脱位牙19小时后再植效果观察

    作者:刘蕴玉;王林茹

    牙齿全脱位,又称牙脱臼(complete avulsion),是指牙周膜完全断裂,牙齿与牙槽骨完全分离,患牙从牙槽窝中脱出[1].一般认为好在脱臼后2小时内再植,文献报告再植成功的脱位牙长的离体时间达15天[2].脱位的牙齿应立即冲洗后放入原位,或保存在口腔内舌下、牛奶内或生理盐水中并尽快就医[1].作者接诊一例离体19小时,干燥保存的切牙,再植后14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300名正常上前牙牙根与牙槽窝位置关系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陶荣;蒙萌;牛丽娜;陈吉华;Nico H.J.Creugers;马楚凡

    目的 回顾性分析正常上前牙牙根与牙槽窝位置关系的锥形束CT资料,为前牙区即刻种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并拍摄锥形束CT的300名正常锥形束CT资料,三维重建后调整至各前牙牙齿正中矢状面,对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窝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牙根偏唇侧型(B型)、牙根居中型(M型)、牙根偏腭侧型(P型);1型(牙根长轴偏向腭侧)、2型(牙根长轴偏向唇侧但未超过唇侧牙槽骨凹点A点)、3型(牙根长轴偏向唇侧且超过A点).测量根尖至鼻底骨缘的距离(即根尖区骨高度),锥形束CT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19~30岁组、31~50岁组和51~75岁组;比较不同牙位、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根尖区骨高度的差异.结果 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根尖区骨高度分别为(9.2±3.0)、(10.0±2.9)和(8.1±3.1)mm,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切牙、侧切牙与尖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一牙位,男性与女性根尖区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1~50岁组、51~75岁组上前牙各牙位根尖区骨高度均显著大于19~30岁组(P<0.05).上前牙牙根矢状向位置分类B、P、M型占比分别为98.5%(1774/1800)、0.3%(5/1800)、1.2%(21/1800),1、2、3型占比分别为2.6%(46/1800)、58.6%(1055/1800)、38.8%(699/1800).结论 正常上前牙根尖区常有较充足的骨高度,但牙齿正中矢状面上牙根大多偏向牙槽窝唇侧.

  • 934颗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锥形束CT解剖分型初探

    作者:王朝;周磊;徐多玲;徐淑兰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分析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唇腭侧骨壁厚度及性别差异,为即刻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需行锥行束CT检查的934例患者934颗上颌中切牙的锥形束CT数据,根据牙根在牙槽骨内矢状位置分为偏唇类、中间类、偏腭类.再将偏唇类进一步细分为Ⅰ、Ⅱ、Ⅲ3个亚类,测量釉质牙骨质界根方4 mm、根中处、根尖处的唇腭侧骨壁厚度.结果 上颌中切牙牙根偏唇类占95.4%(891/934).偏唇类中Ⅰ亚类占47.5%(423/891),Ⅱ亚类占44.2%(394/891),Ⅲ亚类占8.3%(74/891).在釉质牙骨质界根方4 mm和根中处,Ⅲ亚类唇侧骨壁大(分别为0.86和0.95 mm);Ⅱ亚类腭侧骨壁大(分别为1.65和2.37 mm).根尖处Ⅰ亚类唇侧骨壁大(1.89 mm),Ⅲ亚类腭侧骨壁大(7.83 mm).结论 本组研究对象大部分上颌中切牙牙根偏唇侧,其中约一半患者唇侧骨壁较充足,适合行即刻种植.

  • 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对牙槽窝改建影响的动物研究

    作者:邓衍铭;董豫;许若谷;胡修城;邓飞龙

    目的 研究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对牙槽窝颊侧骨板高度及牙槽窝骨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4只成年Beagle犬双侧下颌及第二、三、四前磨牙的远中根作为实验位点.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为以下3组:(1)血液充盈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血液充盈后关闭创口;(2)Bio-Oss Collagen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牙槽窝表面覆盖Bio-Gide,严密关闭创口;(3)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去除前磨牙远中根牙冠及牙根的舌侧部分,保留颊侧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牙槽窝后关闭创口.术后12周拍摄Beagle犬下颌锥形束CT(CBCT),比较颊侧骨板高度变化以及牙槽窝内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颊侧骨板高度吸收量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1.63±0.67)mm,Bio-Oss Collagen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77±0.58)mm,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06±0.10)mm.Bio-Oss Collagen组牙槽窝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5,P=0.027),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61,P=0.001),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Bio-Oss Collag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0,P=0.024).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牙槽窝中间区域显示低密影,Bio-Oss Collagen组牙槽窝高密影,形态与牙根轮廓相似,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可见较多地松质骨影像.结论 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相比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能更好地保存颊侧骨板高度.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具有促进牙槽窝内骨生成,加快牙槽窝骨愈合速度的作用.

  • 种植美学“盾构术”

    作者:李京平

    天然牙拔除后如果任由拔牙创自行愈合,往往会发生牙槽窝唇侧骨板的塌陷,6~12个月内导致牙槽嵴颊舌向轮廓丧失50%。这对前牙种植美学构成了严重威胁。过去学术界曾一度希望拔牙后即刻种植会有助于减少牙槽嵴的塌陷,但Jan Lindhe团队的一系列动物实验雄辩地证明,即刻种植根本无助于保存牙槽骨。有鉴于此,许多牙槽嵴保存的术式被开发出来,力图维持牙槽窝唇侧骨板形态,或至少延缓其吸收。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即刻种植过程中同期进行牙槽嵴保存,即将植体在拔牙窝内偏舌侧植入,使植体与唇侧骨板之间形成至少2 mm宽的蛙跳间隙(jumping distance),再用缓慢吸收或不可吸收的骨代用品(bone substitute)填塞此间隙。临床研究发现,此方法在术后1年内平均减少唇侧牙槽骨塌陷约50%。如果探究拔牙创唇侧骨板发生塌陷的生理原因,一般认为前牙牙槽窝唇侧骨板菲薄,组织学上主要由固有牙槽骨构成。天然牙的丧失会导致固有牙槽骨的不可逆性吸收。因此从生理学上来说,只要能够保存健康的牙周附着器(periodontal attachment apparatus,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就可以长期保持牙槽窝唇侧骨板。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欧洲提出了“盾构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方法,核心理念即是在拔除天然牙时,小心保护和保留部分唇侧牙片,从而保留与这部分牙片相关的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终实现牙槽嵴轮廓的长期保持。这一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中短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成功。

  • 拔牙术后常用的填塞止血材料

    作者:吴丹;杨晓江

    对于拔牙后的止血方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更多的止血材料不断被引入牙槽外科,特别是用于有出血倾向及复杂牙拔除后的止血.对不同类型的止血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需要更多的综合分析资料,本文对目前外科常用的填塞止血材料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明胶海绵类、凝血酶类、纤维蛋白黏合胶类及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在拔牙术后的临床应用特点.

  • 碧兰麻在牙槽外科的应用探讨

    作者:田荣祥

    牙槽外科操作多在门诊实施,且多为拔牙手术.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患者畏惧手术,又不得已而为之,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究其原因多为对疼痛的恐惧,而对于一些复杂拔牙,手术时间长、镇痛效果差,患者难以配合,影响手术操作.如上颌前磨牙、根周骨融合、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上颌多生牙埋伏阻生、下颌智齿低位水平阻生等.

  • 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预防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牙槽窝感染的作用研究

    作者:樊华;张亚平;梁福维;吴春茹;钱纬

    目的 分析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预防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牙槽窝感染的作用.方法 88例接受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先后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术中缝合拔牙创面,观察组在缝合创面前填充人工骨粉,覆盖口腔修复膜后缝合闭合创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伤口裂开、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13.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13.64%、43.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感染6例患者中轻度感染5例、重度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19例患者中轻度感染12例、重度感染7例.结论 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预防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牙槽窝感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的临床研究

    作者:尉文华;王贺忠;张忠有;毛天球;陈富林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和整复颌面畸形的作用.方法将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阻生智齿拔除后的牙槽窝内,并设单纯珊瑚和空白对照组,术后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记录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的高度.结果术后12周复合骨组牙槽窝骨缺损和牙槽嵴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珊瑚骨组得到较好的恢复,而空白对照组结果不明显.结论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可较好地修复牙槽窝骨缺损及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

  • 上颌第一磨牙5根管1例

    作者:刘亚蕊;朱亚夫;左文丽;骆玲;蒋雨燕;王丽艳

    患者,男,60岁,2006年10月22日因牙疼来我科求治.主诉:左上后牙反复疼痛1年余,近1个月疼痛加重要求拔除.检查:左侧面部无肿胀,开口型开口度无异常,左上6|无龋坏,牙周袋深5mm,牙槽骨严重吸收,探(-)冷热(-)松(++)叩(-),全口牙齿结石Ⅱ度,牙龈红肿.X线片示髓腔根管影像模糊,近中根根尖阴影1cm×1cm,远中根根尖阴影0.5cm×0.6cm,腭侧根根尖无明显阴影.诊断:慢性根尖炎伴牙周炎.处理:消炎三天后在局麻下拔除患牙,牙槽窝空虚,牙根完整,牙根为三根:近中颊根、远中颊根、腭根.

  • 儿童下颌骨牙旁囊肿1例

    作者:张维儒;杨会荣;张春芝

    患者,男,9岁.因右颊部无痛性肿胀1个月就诊.专科检查:右颊部隆起,隆起处皮肤色泽正常,无压痛.口内龈颊沟变浅.右下颌后牙牙槽骨向外侧隆起.右下颌第2乳磨牙牙合面大面积树脂充填修复,Ⅱ°松动,无叩痛,颊侧牙槽粘膜正常,触有波动感.7号针头穿刺,未抽出液体.遂拨除右下颌第2乳磨牙,闻及有臭味,牙根均吸收.牙槽窝平坦.全颌曲面断层片见右下颌第2双尖牙低位远中略倾斜.以右下颌第2双尖牙为中心,有约3.0cm×2.0cm近似椭圆形界线清楚透影区.局麻下于口内取病检.术后给予青霉素消炎,七日拆线创口1级愈合(口内无异味).病检镜下见:大量中性粒细胞伴坏死组织及小脓肿形成,为炎性组织.

  • 正常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变化及对恒牙列形成的影响

    作者:邓清;石四箴

    所谓牙列(dentition)是指牙的牙根处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窝内,其牙冠在口腔内连续排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故也称为牙弓(dental arch).牙列是颌面部硬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在6岁以前,即幼儿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颌骨的三维都有增加,而牙列与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协调一致的,本文着重对乳牙列期牙弓的生长发育变化及对恒牙列形成的影响加以综述.

  •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牙槽骨改变

    作者:张志勇;魏玲格;郑文选;李浩渤;陈惠珍

    作者对糖尿病大鼠的牙周组织进行观察研究,旨在从糖尿病发生的早期开始纵向观察不同病程时期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的改变,以探索大鼠发生糖尿病后对其牙周组织的影响,确定其内在联系.

    关键词: 糖尿病 牙槽窝 大鼠
  • 拔牙窝冲洗后牙槽窝对患者血液炎性因子IL-1、IL-6、TNF-α浓度的影响情况分析

    作者:朱妮蔓;熊亚芳;张诚壹

    目的 探讨拔牙后对牙槽窝进行冲洗对牙槽窝液、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科行牙拔除术的90例患者,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为搔刮组(对拔牙窝进行搔刮处理)、冲洗组(搔刮+1.0%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每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并对比牙槽窝液、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 搔刮组患者的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搔刮组患者的牙槽沟液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患者血清与牙槽沟液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牙周慢性炎症拔牙患者拔牙后对牙槽窝进行冲洗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清及牙槽沟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

  • 拔牙创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槽窝炎性因子 IL-1、IL-6、TNF-α浓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任丽珊;冯晓彤;李元帅;姬文婕;韩泽民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拔牙窝处理方法对牙槽窝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需拔除慢性炎症牙齿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B组仅搔刮拔牙窝,C组为搔刮拔牙窝+0 D.9%氧化钠溶液冲洗,D组为搔刮拔牙窝+1%过氧化氢溶液+0.9%氧化钠溶液冲洗。并选取同期50例无炎症拔牙患者为健康对照组( A组),抽取牙槽窝内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IL-6、TNF-α的浓度。结果 C、D组IL-1、IL-6、TNF-α分别与B组IL-1、IL-6、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IL-1、IL-6、TNF-α浓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拔牙窝冲洗后牙槽窝血液炎性因子IL-I、IL-6、TNF-α的浓度与未冲洗比较明显降低,接近无炎症组,0.9%氧化钠溶液冲洗与1%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的牙槽窝炎性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异。

12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