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踝部骨化性肌炎合并溃疡一例

    作者:杨斌;杨通祥;董月桐;王肃生;梁刚;张志华;冀航

    骨化性肌炎是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周围结缔组织中发生的异位骨化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两种.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致死性全身疾病,较少见.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也称外伤性骨化性肌炎,60%与外伤有关,有时由炎症、肌肉缺血及运动过度引起,还有部分原因不明[1].我科手术治愈一例病史长达50年之久的骨化性肌炎合并慢性溃疡患者,报道如下.

  • 术后严重异位骨化影响体形美二例报告

    作者:杨波;李宁;俞东升

    严重异位骨化,影响了体形美二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於2004年1月28日和2009年4月26日收治了严重异位骨化二例患者,男性,一例44岁,另一例67岁,因车祸所致,二例患者均为左股骨干中下1/3骨折,伤后当天人院,伤后第5天进行交锁钉内固定术,术中骨折对位、对线好,内固定稳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好.

  • 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石晓莹;任翠萍;程敬亮;李莹;李贝贝

    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neurogenic myositis ossification,NMO)是指患者持续遭受严重大脑或脊髓损伤,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形成的异位骨化[1].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通常在重要关节,以髋关节常见,其次为肘关节、肩关节与膝关节[1-2].40%患者累及一侧关节,1/3患者双侧关节同时受累[3].本文2例均为脊髓损伤致截瘫,从而发生髋部异位骨化的患者.

  • 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表现

    作者:吴中华

    异位骨化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其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本文对我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8例中发生异位骨化的7例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表现.

  • 结合术前放疗及塞来昔布治疗创伤性异位骨化的肘关节僵硬

    作者:吴佳琦;张强

    目的初步探讨结合术前放疗及塞来昔布治疗伴有异位骨化的肘关节僵硬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资料、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选择示意手术时机,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内侧、外侧或联合入路,维持肘关节韧带的功能部分,清除影响肘关节活动度的异位骨化和粘连的肌肉、筋膜组织,恢复原有的活动范围,辅以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肘关节,帮住早期术后功能锻炼。治疗全程中应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对肘关节功能的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2年,所有病例的肘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0o~60o平均40o提高到近复诊记录的120o左右,影像学结果显示无明显异位骨化。 Mayo评分由术前48分增加到89分(<0.05),87.5%的患者肘关节功能获得较大改善,1例出现肘关节的不稳情况,1例患者早期出现部分桡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后恢复。结论综合结合术前放疗及塞来昔布治疗伴有异位骨化的肘关节僵硬,能明显并持续改善异位骨化所致的僵硬症状,并提高肘关节的侧方稳定。合并两种镇痛治疗能保证肘关节早期无痛下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柳海平;王承祥;李玉吉;李盛华;赵振文;汪俊红;柴喜平

    目的:分析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在甘肃省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口服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次/d,治疗4周.术后3周、12周、3月、6月、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拍双髋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观察有无异位骨化形成;同时采用Brooker 分级及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9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 21.2 个月.Brooker分级,患者术前与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消肿止痛合剂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异位骨化发生率较低.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

    作者:张治国;牛东生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常发生于不同形式的创伤以后,系骨骼系统以外的异位骨沉积,是一种病理性骨形成,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 改良外侧径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挛缩23例

    作者:杨丰真;姜正明;陆宸照;王亚梓

      肘关节及周围骨折脱位后,常因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增厚纤维化导致关节强直,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失败后,需手术松解[1]。1995年7月~1999年6月,笔者采用改良外侧径路手术治疗23例,经随访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8~68岁,平均36.7岁。右肘14例,左肘9例,均为创伤后遗留。其中肘关节骨折脱位5例,桡骨头骨折2例,髁间粉碎性骨折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3例,髁上骨折2例,外髁骨折2例,孟氏骨折脱位3例。有手术史15例。X线片显示异位骨化4例,鹰嘴或冠状突增生6例,鹰嘴窝或冠状窝异常骨痂5例。松解距创伤或手术时间6~35个月,平均14.5个月。  术前病人平均屈91.7°(50°~120°),伸55.4°(0°~90°), 屈伸范围36.3°(0°~90°)。平均内旋65.0°(15°~80°),外旋61.1°(0°~80°)。  1. 术前处理:首先行3~5个月功能操练,病人自行按摩患关节以减轻皮肤及软组织僵硬程度。拍肘关节X线片,了解关节间隙,有无异位骨化、增生骨赘和游离体。术前告知病人术后操练项目,以取得术后充分配合。  2. 手术适应证: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经3~5个月保守治疗,创伤或手术后6个月以上,屈曲挛缩>30°或屈曲<110°,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存在者,均需手术松解。

  • 逆行股骨髓内针治疗股骨骨折119例

    作者:孙林;武勇;毛玉江;刘国会;王满宜

    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针目前是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首选的方法.其优点是愈合率高,畸形愈合和感染率低;缺点是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应用有一定限制,髋部的异位骨化发生率高,有会阴神经损伤的风险,需要牵引床等.逆行髓内针是一项相对新的技术,它通过膝关节插入髓内针可以避免以上缺点,过去的临床报道得到的优良结果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从1998年1月-2004年6月用逆行髓内针治疗新鲜股骨骨折119例,现总结经验报告如下.

  •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问题的探讨

    作者:于振声;马平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断、预防.方法:按Brooker方法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结果:24 例病人中,发生异位骨化9 例,Ⅰ级2 例,Ⅱ级4 例,Ⅲ级2 例,Ⅳ级1 例,发生率37.5 %.结论:对男性复杂骨折(特别是T型、双柱骨折)、伤后延迟手术,采用S-P,改良S-P切口及前后联合切口或合并颅脑损伤者要采用小剂量非类固醇抗炎药明显降低异位骨化发生率.

  • Knotless TightRope在预防急性踝关节损伤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导致异位骨化中的意义

    作者:蔡新宇;郑龙坡;茅凌洲;楼列名;李少华;刘杰;丛锐军

    目的 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不稳长期存在可继发胫腓间异位骨化,本试验旨在探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的发生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分离,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前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A组使用Knotless TightRope 缝合器重建下胫腓联合.B组采用传统单根三皮质4.5 mm螺钉重建.术中行HOOK试验.随访24 h、2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SF-36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3个月、1年踝关节摄片.记录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P值为0.05.结果 本组5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24 h、2周的VAS评分、SF-36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AOFAS评分A组为(88.2±16.4)分,B组为(76.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和SF-36评分A组分别为(2.1±2.4)分、(88.6±21.5)分和(92.2±8.6)分,B组分别为(5.1±3.2)分、(76.2±15.6)分和(86.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均出现3例皮肤延迟愈合.A组4例异位骨化,B组无异位骨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不相关,A组无再次胫腓分离发生,B组6例断钉后发生胫腓再次分离,组间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传统螺钉固定,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下胫腓分离的短期疗效较确切,具有固定不易断裂、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可早期负重锻炼等优点,较传统螺钉固定疗效更佳.需注意弹性固定本身存在异位骨化的风险,但这并不影响手术近期疗效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昆;刘爱刚;蔡惠民

    目的 讨论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并讨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采用零切迹颈前路减压间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1例,同时期采用常规ACDF钛板结合Cage病例54例,记录一般情况,对手术相关指标、功能评分、症状评分以及包括钢板摆放位置在内的影像学指标进行记录及分析,结合目前已有的多方研究意见,对钛板结合cage及零切迹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手术方式的选择、高龄、女性、术中出血过多、症状改善率不佳、钛板距离椎体边缘过近、骨质疏松是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Zero-P、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术中出血、选用合理长度的钛板和合适的摆放位置可降低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

  • Zero-p 与钛板+ cage 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中期疗效对比

    作者:陈昆;蔡惠民;陈荣滋

    目的:讨论 Zero-p 与常规钛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期、中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同时期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钛板加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25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年、5年随访中 Ba-zaz 吞咽困难分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症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摄颈椎 X 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结果Zero-p 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钛板 cage 组,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JOA 评分、NDI 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中期疗效评价中,两组患者极少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Zero-p 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Zero-p 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降低吞咽困难发生,两组近期疗效相当,Zero-p 中期疗效优于常规钛板内固定。

  • 髋关节后侧软组织修复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

    髋关节后入路或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具有对外展肌功能损伤较轻、术中操作显露清楚、对局部创伤较轻以及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相对少等优点。尽管在文献报告中,术后发生后脱位较直接外侧和前入路都多(文献中发生脱位率在1%~9%之间),但是,由于具有上述优点,该入路在国内外行THA时,应用仍较为广泛[1-6]。术后发生后脱位的原因,可能与后入路术中完全切除了关节囊与未修复后方外旋短肌有关。因而,近年来人们重视了修复后侧关节囊与外旋短肌,大量临床与实验结果表明,可显著降低THA术后脱位发生率。据多家医院报告,术后脱位发生率降低至0~0.7%之间[7,8]。本文介绍行THA时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国外现状。

  • 二磷酸盐药物治疗软骨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君峰;卫小春

    二膦酸盐(bisphostates,BPs)是近30年来发现的一种新药,始于对焦磷酸盐(phosphonophosphinate,PPi)的研究.BPs是PPi的稳定类似物,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羟磷灰石结晶的生长,在体内抑制异位钙化.BPs能抑制各种药物引起的骨吸收,并在体内对钙代谢有显著的作用,先后用于异位骨化的治疗及骨吸收有关的疾病,如Paget病、恶性高血钙、骨髓瘤和骨转移疾病,近又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但是,BPs是否能预防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骨结构的损伤和关节软骨的塌陷尚在研究之中.近年来有关BPs能够保护关节软骨效用有所报道.

  • 陈旧性腰椎骨折并发硬脊膜内异位骨化1例

    作者:班吉鹤;马玉海;徐阿炳;裴仁模;蔡执中;舒亮

    异位骨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髋关节周围,其次为膝关节,在硬脊膜内却十分罕见,现将我院手术治疗的1例L4-5椎体陈旧性骨折并发硬脊膜内异位骨化进行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腰椎骨折后腰部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缘于4年半前不慎从5楼高处跌下致L4~5骨折(见图1)、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双侧跟骨、右距骨骨折,入院后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双侧跟骨、右距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

  • 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的FOP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波;杜远立;王华;陈爱华

    目的 探讨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 例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开始于儿童期的横纹肌和结缔组织异位骨化及大(足母)趾先天畸形为特征.结论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的诊断应尽早依靠病史和临床放射学发现,而非依靠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 .

  • 血管活性肠肽在人颅脑损伤伴骨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成军;王庭刚;田铸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时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血管活性肠肽及成骨标志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1(Cbfa1)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单纯骨折、单纯颅脑损伤患者及正常志愿者中的表达,X射线评价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及单纯骨折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血管活性肠肽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骨折患者和正常人;Cbfa1在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单纯骨折组,并且Cbfa1的表达强度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X射线证实血管活性肠肽和Cbfa1表达水平高的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加速.结论 颅脑损伤导致的血管活性肠肽的高表达与骨折愈合呈正相关.

  • 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郭盛;张圆;权正学

    近年来,为避免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所带来的假关节形成及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确切,已逐渐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但随着该技术应用的深入,随访年限的增加,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与假体相关的一系列特殊并发症逐渐被学者报道。本文就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异位骨化的实验研究现状

    作者:蒋静;尹良军

    异位骨化(HO)以骨骼系统外骨形成为特点.有关创伤引起的HO的实验进展报道较多.某些特定细胞能诱导HO,它们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受体间充质细胞向软骨和骨组织分化.BMP不同亚型诱导HO能力不同,联合应用更有效.近年发现BMP基因可能与HO关系密切.受到关注的还有Msx2、c-fos等基因.

248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