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빈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滨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9510
  • 国内刊号: 37-11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滨州医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王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价值

    作者:高希海;姚丽娟;陈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 IA )的临床发病率非常高,而且很容易进展为脑梗死,神经内科中将其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症,认为它是脑梗死的早期表现。因此,如何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微栓子脱落是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而炎症和氧化应激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发展的各个病理生理过程[2]。本研究通过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比较3组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差异,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在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关键词: 脑缺血 磷脂酶 预后
  • 98例儿童弱视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温莉;尹靓瑶;张明明;刘德申;张玉芳

    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由于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的年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弱视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部疾病已引起国内外眼科医师及患儿家长的重视。2011年中华医学会将不同年龄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为0.5,6岁及以上为0.7[1]。根据发病机制可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而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弱视的80%以上[2]。治疗弱视的目的首先为提高弱视眼的远视力,并同时通过训练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方案日趋成熟及完善,目前治疗弱视普遍认为应首先建立在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眼镜的基础上,然后综合考虑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初诊年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本研究在此背景下进行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探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弱视 儿童 临床疗效
  • 系统营养指导对2型糖尿病伴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评价

    作者:张颖;崔剑侠;李凤荣;赵长峰

    在糖尿病发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大前提下,2010年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约为9.7%,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1]。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糖尿病患者遍及医院各个科室,而各科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压力大,对糖尿病患者的平衡膳食指导普遍存在时间与经验的相对不足。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营养科对2型糖尿病伴脑血管病患者的会诊及一对一的平衡膳食营养指导,分析评价营养指导对患者疾病预后情况的影响。

  •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IC U转科后患者的应用

    作者:孙英娜;毕淑红;李天民;邹晓霞

    Wendy 等[1]研究显示,约30%的患者从 ICU转入普通病区后存在护理安全问题。过渡期护理模式主要侧重于护理服务范围的外延和服务体系的完善[2],强调转运与过渡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连续有效性,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或其他非专业照护者共同完成[3]。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减少患者重返IC U 比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就IC U 转科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的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 过渡期 ICU 护理
  • 老年骨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淑芹;于学红;宫照燕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老年骨折逐渐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性问题。本文回顾性调查了367例老年骨折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值、发生术后感染人数、住院期间死亡人数、骨折半年后死亡人数,以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 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探讨

    作者:孙海峰

    随着采供血事业的发展,保证血液质量,是血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为此,卫生管理部门要求血站必要建立起针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对血液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2]。检验质量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应当对血站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这也是保证血液质量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站的质量管理情况,依据ISO9001、ISO15189质量体系标准,就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标本管理、试剂管理、检测过程的管理、结果的分析、记录、报告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及实验环境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 手术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宝凯

    脊柱肿瘤作为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肿瘤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其特点为破坏脊柱稳定性,造成脊髓受到压迫,累及神经根诱发反射性疼痛[1,2]。脊柱肿瘤包括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瘤两大类,临床中以转移瘤为主,多为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转移所致。脊柱原发性肿瘤(Primary T umor of Spine )分为原发良性肿瘤和原发恶性肿瘤,脊柱原发恶性肿瘤侵袭部位多集中在胸椎、腰椎,其次是颈椎和骶椎。原发良性肿瘤可侵袭并破坏正常骨组织,但并不累及其它组织,而原发恶性肿瘤不但对椎骨有侵袭及广泛破坏作用,还可累及其它组织器官。脊柱原发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椎体,从而向椎弓侵袭。脊柱有其所特有的解剖结构,使脊柱的肿瘤不能类同于四肢肿瘤的分期,亦不可像其他部位肿瘤只行简单的瘤段骨的整块切除。目前对于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治多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三者结合来确诊,且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nneking分期系统[3]和WBB分期系统[4]的提出和临床应用,使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在改善脊髓受压、恢复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控制肿瘤的生长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研究通过收集2009年9月—2014年9月间在宁津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60例,探讨手术综合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景真

    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1],其中壶腹部妊娠多见,约占78%,其次为峡部、伞部,间质部妊娠较少见。腹腔镜手术以其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上成为首选。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导致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病率5.1%~29%[2]。如何避免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降低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减少医疗纠纷是妇产科医生备受关注的问题。现对我院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邹远华;黄文艺;袁磊凌

    我国老年人群已成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其中一些患者合并肺结核。老年患者是类特殊人群,其机体相对年轻人基础代谢率较低,抵抗力薄弱,感染病菌后病情难以控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1~3]。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缓解肺结核症状,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6]。为了深入研究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了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降糖治疗和降糖合并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评价疗效,为今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 双侧眼眶炎性假瘤1例

    作者:李燕;张吉峰;张靖;纪芳;高秀娟;王强

    患者男性,60岁,因“双眼上睑红肿、眼球突出10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红肿、眼球突出,左眼重,严重时上睑下垂,无眼痛,无复视、虹视。曾在当地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给予静滴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但易反复。近半年来,双眼上睑红肿、眼球突出明显加重,未行特殊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血压控制稳定,无其他病史。专科检查:双眼视力0.6,矫正均不提高,气动测眼压:右眼28.3 mmHg ,左眼48.7 mmHg。双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度测量:右眼15 m m ,左眼18 mm。双眼上睑高度红肿,颞上方可触及肿物,质略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表面欠光滑,轻度压痛,后界不可触及,左眼上睑下垂,平视时左眼睑裂宽约4 mm ,左眼上转、外转受限,双眼结膜轻度充血,颞上方血管怒张,左眼底视乳头色淡,C/D约0.5,右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双眼彩超示双侧眼球周围软组织内可探及多个中低回声,以左侧明显,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晰,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球后组织回声尚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其周围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眼眶M R示双侧泪腺区见不规则 T1、T2异常信号,与外直肌分界欠清,双侧眼球及视神经、内直肌、上下直肌、眼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双侧泪腺区病变明显强化。化验检查Ig G 25.07 g/L ,RF 106.7 IU/ml ,较正常值明显升高。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每天10 m g 静滴,同时补钙、补钾、保护胃黏膜治疗,连续5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每天60 m g ,连续1周,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复查眼眶 MR示双侧泪腺区不规则病灶范围较前明显缩小,治愈出院后口服强的松每周减量5 mg ,至5 mg时维持用药1个月,目前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关键词: 炎性假瘤 眼眶 疗效
  • 宫内节育器肛门排出1例

    作者:王张燕

    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靠的节育方法,是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避孕工具,但仍有一些副作用和并发症,我站曾接收1例IUD异位于直肠后又自行排出的患者,为汲取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避孕 子宫 节育器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自发性破裂1例

    作者:李青;王琳琳;周晓秋;王东关;李新功

    患者女,59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 h 急诊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5℃,脉搏130次/分,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全身皮肤及黏膜苍白、湿冷,无外伤性表现,腹部饱满,较软,肠鸣音弱,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左下腹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急行腹部CT 检查,示腹腔积液,脾脏边缘不清。血常规:RBC 1.72×1012/L ,HGB 47g/L ,PL T 52×109/L。遂行急症剖腹探查手术。术中示:腹腔大量出血,脾脏大小10 cm ×8cm×6cm ,暗红,脾脏上极见一4cm×3cm破口,深达实质,实质脾组织为果酱样改变,以脾破裂行脾切除及肝组织活检术。术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进行性增大,考虑存在DIC ,转入IC U。其后患者病情无好转,于术后6 h心率进行性下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脾破裂,失血性休克、DIC。

    关键词: 脾脏 血管瘤 病理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次翻修1例

    作者:徐闯;刘明廷;戚大春;李贤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史悠久,对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手术技术不精湛、假体设计及质量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假体松动、髋臼磨损、慢性感染等的发生不断增加,因此,需要髋关节翻修的患者也逐年增加[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翻修,不但难度较大,而且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本个案报道一位女性患者行4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3次翻修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适应症、指证及目前存在问题予以文献分析。

  • VEGF对良恶性心包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长民;宁方玲;王峰;王振波;陈绍水;李绵利

    目的:探讨VEGF在心包积液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恶性心包积液与25例非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比较良、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差异。结果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心包积液,当V EG F>1908 pg/m l ,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8%和83.3%。结论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VEGF可作为良恶性心包积液的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 应用多方法联合质控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孙绍伟;魏传梅;丁召兴;于鹏飞;马静

    目的: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质控监测数据绘制质控图,并进行连续性评估与分析,积累本实验室的质控趋势,提高误差检测灵敏度,确保药物浓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丙戊酸低、中、高质控浓度133个监测数据绘制质控图,并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方法结合Westgard多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质控方法失控率不同,基于药典要求的质控失控率高;依据说明书中的质控范围,失控率略低;而根据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进行质控分析发现,失控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对不同质控方法的对比分析,在长期进行血药浓度检测过程中,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不能单一使用一种质控方法,应使用多种方法联合质控。

  • 血清浓度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磁

    作者:刘平平;李文静;常芬;赵静;董以雷

    目的:观察不同血清浓度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胚胎心肌细胞系H9c2为标本,建立3个时间点6、12、24 h ,以及四个不同浓度0、2、5、10%来检测细胞的自噬程度。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LC3Ⅱ、P62的变化,吖啶橙染色检测酸性膜泡。结果培养6 h之前,较高浓度10%血清自噬程度低,6~12 h随着血清浓度增高自噬被促进。24 h后去血清组促进自噬,添加2,5,10%血清均能抑制自噬。结论在筛选促进自噬的因子时,应选择背景自噬较低的模型,作用效果在6 h之内的因子首选10%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作用效果在6~12 h之间的选择无血清培养体系,作用效果在24 h之后的可选择有血清培养体系。

  • micro RNA-15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冰;纪洪;燕东亮;吴淑华

    目的:探讨miR‐155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18例CCRCC患者新鲜肿瘤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配对的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miR‐155的表达在16例(88.9%)的样本中上调,在2例样本中表达下调,其中CCRCC中miR‐155的相对表达量为2.08~26.05,平均(12.70±6.52),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00~6.79,平均为(2.82±1.25),改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根据病理分级样分组,高分化组 miR‐155的相对含量为(11.43±6.18),中‐低分化组为(14.33±7.04),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R‐155表达上调可能与CCRCC的发病机制相关,其表达水平与Fuhr‐man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 C pd5抗宫颈癌作用的研究磁

    作者:陈莉;吕耀凤;霍冠华;刘志强;李霞

    目的:观察2‐(2‐巯基乙醇)‐3‐甲基‐1,4‐萘醌(Compound 5,Cpd5)对人宫颈癌 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 T T )法观察Cpd5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pd5对 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10、20、30、40、50μmol/L Cpd5处理 HeLa细胞48 h ,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3、13.11、35.13、51.37、79.90%。不同时间点(12、24、48和72 h )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30μmol/L Cpd5处理12、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达7.15、16.07、44.16%;50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30μmol/L ,且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Cpd5能以剂量-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调亡,是潜在的抗宫颈癌新药。

  • CTGF siRNA 联合电针治疗抑制脊髓损伤胶质瘢痕形成

    作者:张政;房清敏;杨成;孙兆忠;耿晓鹏;朱吉超;王大巍;邢建强;孙金川

    目的:探讨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干扰 RNA(smal interferon RNA ,siRNA)联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CI组、电针(EA)组,CTGF siRNA干扰(CTGF)组、CTGF siRNA干扰联合电针(CTGF+EA)组,损伤后在3、7、14 d分别取材,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RT‐PCR技术,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层连蛋白(Laminin)以及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SCI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数目增多;GFAP、Vimentin、Fibronectin 、Laminin表达增加;EA组、CTGF组和CTGF+ EA 组 GFAP、Vimentin、Fibronectin 、Laminin表达降低,其中CTGF+ EA 组GFAP、Vimentin、Fibronectin 、Laminin表达降低更显著。RT‐PCR结果显示:与SCI组相比,EA组、CTGF组和CTGF+EA组GFAP、Vimentin、Fibronectin、Laminin基因mRNA表达均降低(P<0.05),与EA组、CTGF组相比,CTGF+EA组GFAP、Vimentin、Fibronectin 、Laminin表达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CTGF siRNA 联合电针治疗能有效抑制GFAP、Vimentin、Fibronectin 、Laminin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两种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刘杰;赵冬梅;熊延连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撬拔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经皮撬拔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测量值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差异不明显。结论撬拔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因此,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实行经皮撬拔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更为有效。

  • 临床护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综合改革和整合实践磁

    作者:王兴华;刘成霞;徐瑞;沙凯辉;王虹;徐仁华;张晓丽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也越来越显得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改革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以适应医学科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滨州医学院自2009年起对5年制护理学本科进行临床护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综合改革和整合实践的研究,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以生命周期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现报告如下。

  • 形成性评价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磁

    作者:宓伟;董兆举;赵慧娟;练武;韩文婷;衣卫杰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以个体和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宏观和微观的技术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机体健康,预防疾病[1]。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三大卫生模块。根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规定,抓好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综合素质进行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引入形成性评价是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评价 预防医学 教学
  •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锥体束损伤

    作者:关静;陈金波;滕创远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起病后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图像,探讨DTI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急性期3 d前循环脑梗死、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测量患者梗死灶和健侧相应部位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观察患者皮质脊髓束(CST )的损伤程度并分级。同时选择10名年龄性别与研究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在相应位置选择与研究组梗死部位同样大小的感应区进行测量FA值。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对研究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的FA值低于健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灶FA值降低百分比和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ADL相关,有统计学意义。DTI所示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ADL评分相关。结论梗死病灶区FA值下降越明显,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越重,临床症状越重,它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通过DT T 分级评价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Ki-67表达与18F-FDG摄取程度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乐军;徐志英;李伟龙;姚小芹;王永涛;王明美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Ki‐67表达与PET/CT显像18F‐FDG摄取程度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首诊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治疗前均常规行18F‐FDG PET/CT扫描,对其影像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LBCL 患者病灶18F‐FDG平均摄取值(SUVave)与Ki‐67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 r为0.891,P<0.001。DLBCL 患者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大肿瘤直径及血LDH水平有统计学差异,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Ki‐67与PET/CT在反映DLBCL患者细胞增殖情况及病灶的侵袭程度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 经颅多普勒在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特殊价值

    作者:李希芝;马贺;贾瑞;傅勇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性,分析 TCD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 MCA 区 ACI患者122例,分别行 TCD、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MRA)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比较TCD与MRA检测MCA的结果。根据MRI将122例患者分为大面积CI组、小面积梗死组及腔隙性CI组,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患者MCA异常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TCD诊断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是82.8%,与MRA的符合率是81.8%;TCD检测不同面积CI患者的MCA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别;122例MCA区梗死患者和34例MCA狭窄性患者的梗死类型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为常见类型。结论① TCD检测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MRA的相符性较好;② MCA狭窄性梗死多引起腔隙性、分水岭区或深穿支供血区梗死,较少引起MCA供血区完全性梗死。③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低灌注可能是MCA狭窄性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 产时彩超脐动脉 S/D 值监测联合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研究磁

    作者:柯玮琳;李法升;黄静;邓明

    目的:研究当CTG正常及出现各种胎儿窘迫波形时脐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分析各组中脐动脉大小血流速度之比(S/D )值与胎儿窘迫的关系;评价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胎儿窘迫的诊断有何益处。方法选择足月临床孕妇300例,在产时行CTG ,其中胎心监护出现异常者,分为晚期减速组(1ate deceleration group ,LD组)35例及重度变异减速组(severe varia‐ble deceleration group ,SVD组)47例,对两组的孕妇分别行产时彩色多普勒脐动脉血流分析,测量其宫缩期及间歇期的小血流速度(MIN)、大血流速度(MAX)、S/D、阻力指数(大小速度差与大速度之比,RI),产后观察有无胎儿窘迫,并比较单独使用CTG或S/D值及联合使用两种方法预测胎儿窘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正常组与SVD组、LD组(35例)两组分别比较M IN、S/D和RI之间均有差异;正常组与SVD组、LD组分别比较,SVD组与LD组两组比较,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宫缩间歇期脐动脉S/D值对胎儿窘迫的预测的特异性较高,而其敏感性较低,CTG联合S/D对胎儿窘迫的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明显提高;但CTG联合S/D可提高对胎儿窘迫的阳性预测值。结论单纯应用产时脐动脉S/D值筛查胎儿窘迫有较大缺陷,但CTG联合S/D可降低CTG的假阳性,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是胎儿窘迫诊断的有益补充。

  •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晓;王坤;王敏敏;李保卫;王明辉;孙建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Ultrasonography Strain Ratio ,USR)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选取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门诊及住院乳腺肿物患者138例共138个乳腺肿块,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然后启动弹性成像,图像稳定后采集存图,对采集存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对肿块进行弹性应变率数值的测定(乳腺肿块组织/患侧正常乳腺的腺体组织)。结果乳腺良性肿块的S/R比值为(1.97±0.79),恶性肿块的S/R比值为(4.98±1.3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的硬度能够以数值的形式进行较为直观的体现,能够对组织硬度进行半定量的评价,较传统方法来说,其对疾病的评价结果更为直观。

  •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X线征象分析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储东辉;蔡懿;孙长华;丁昱程;田昭俭

    目的:分析股髋撞击综合征(FAI)的X线征象。方法结合FAI X线平片评分法,对31例FAI患者髋关节的X平片分析,评估打分,按照分值高低进行分期。结果0、1期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和随诊观察,减缓髋关节炎的发生;对于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应采用手术干预的方式,积极消除撞击因素,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FA I X线平片评分法可直接诊断FAI ,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诊疗依据。

  • 双源 CT 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闫景伟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 )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通过多方位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得到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所有患者均同时做了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CDFI)检查,并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DSCT血管成像均能成功地检查所有患者,18例患者共检出18个颈动脉体瘤,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体瘤,肿瘤直径大为12 cm ,小为1.2 cm ,所有患者的头颈血管、肿瘤的血管生成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得以清楚显示。结论 DSC T血管成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以准确显示颈动脉体瘤患者双侧的头颈血管的诊断手段,能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滨州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