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빈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滨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9510
  • 国内刊号: 37-11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滨州医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王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

    作者:马隆波;王静;胡雪梅

    目的:通过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变化,评价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乳腺癌患者和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 T、CD4+ T、CD8+ T百分比。结果所有乳腺癌患者治疗后30天都较治疗前CD3+ T、CD4+ T、CD8+ T百分比升高,CD4+ T/CD8+ T比值升高,各数值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乳腺癌患者与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治疗后30天,外周血CD3+ T、CD4+ T、CD4+ T/CD8+ T比值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8+ T百分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T百分比,CD4+T百分比,CD8+ T百分比,CD4+ T/CD8+ T比值,证实生物治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都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物治疗联合化疗比单纯化疗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竹亭;毕锋莉;朱传花;王珊珊;王德强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及 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肘关节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按照 HSS2标准,所有患儿均达“优秀”。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有显著疗效。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观察

    作者:栾海云;李晓强;孙雪华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用0.125%罗哌卡因和0.43%碳酸利多卡因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麻醉优良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4.8±0.7)min ,完善时间(14.6±1.5)min ,镇痛时间(6.62±2.03) h。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8.3%。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 双歧杆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

    作者:曲海燕;朱明哲;姜宏杰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例早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结果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发生N EC6例(11.54%),治疗组发生N EC 2例(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院体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早期微量喂养基础上适当补充双歧杆菌,N EC发生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减轻,同时可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增加出院时体重,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 腭部环状骨移植在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傅国;李清华;郑海波;姜群;朱亚琴

    目的:探讨腭部环状骨移植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完成的腭部环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2例,其中单颗牙缺失9例,2颗牙缺失3例,共植入种植体15颗,通过测量垂直向和水平向增加骨量评价腭部环状骨移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创口均一期愈合,6.5个月后垂直向骨高度增加(2.3±0.9)㎜,水平向骨宽度增加(2.6±0.9)mm ,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吸收率分别为8.4%和9.3%,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腭部环状骨移植是解决种植修复中上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

  • 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中的应用

    作者:邹晓霞;刘凌云;李天民;孙伟丽;王春霞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各个步骤,针对引起呼吸机报警频次较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严格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前后呼吸机的报警主要类型均为气道压高、呼吸频率高、吸气潮气量超限,报警主要原因均为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不舒适、呼吸系统泄露,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呼吸机报警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呼吸机的报警频次,但目前尚无法显著改善引起呼吸机报警的原因。

    关键词: 品管圈 呼吸机 报警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重度低钙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艾向南;金昌国;欧阳才国;孙鹏超;胡浩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重度低钙血症(SHC)相关因素,进而建立SHC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治疗的S H P T病例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S HC的独立影响因素,确定定量因素界值。结果共收集88例病例资料,术后发生S HC46例(52.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LP、iPTH、切除的甲状旁腺数(RTPN)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TH、RTPN≥4为SHC的独立影响因素,确定的界值为年龄48岁(PPV68.8%,NPV67.5%)和iPT H 1750 pg/ml(PPV85.4%,NPV87.5%)。结论年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甲状旁腺切除数量为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SHC的独立影响因素。选择性地对高危患者实施静脉补钙,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作为防治S HC的初步策略。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赵云慧;刘相星;庄见群;孔祥海;王跃明;李原;孙运强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 ,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和HDL‐C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 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8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8周末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DL‐C均升高,8周后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HDL‐C升高幅度为21.7%,治疗组23.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LDL‐C、TG、HDL‐C、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HD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伴T 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安全性良好。

  • 采血护士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李艳青

    目的:探讨引起采血护士腰背疼痛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采用数字疼痛量表,对498名血站采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时间<3年的发生腰背痛的人数占78名(18.57%),3~5年发生腰背痛的人数占104名(24.76%),>5年发生腰背痛的人数占238名(56.67%)。结论采血年限不同,采血护士腰背痛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 138例前置胎盘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徐会英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孕妇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孕妇69例纳入本次研究中,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各种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69例前置胎盘孕妇,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针对性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前置胎盘孕妇患者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生命健康。

  • EG FR 和 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运;窦洪涛;黄鹏

    目的:探讨EGFR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已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切除蜡块标本40例,并取同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0例,对入组的这80例患者的组织切片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GFR和P53蛋白测定,将检测结果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GFR及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5)。②EGFR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是否绝经无相关性(P>0.05)。③ EGFR和 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61,P=0.002)。结论 EGFR和P53可能是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其高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EGFR和P53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预测更具有意义,也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肺动脉排气减轻气体栓塞对猪肺功能损伤的研究磁

    作者:封赞祥;王玉玖;董圣军;刘宝辉;吴恩刚

    目的:观察肺动脉排气对气体栓塞诱导猪肺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气体栓塞诱导猪肺功能损伤模型。将实验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肺动脉气栓组(B组)、肺动脉气栓+肺动脉排气组(C组)。各组经过相应处理后,分别在开胸前(T1)与肺动脉排气后(T2)检测肺功能,即肺动脉压力指数、氧和指数以及肺静脉血中心粒细胞计数。用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猪动脉血血浆中MDA、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肺功能明显下降(P<0.01),同时MDA、TNF‐α、IL‐6、IL‐10的含量明显增多(P<0.01)。而与 B组相比,C 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MDA、TNF‐α、IL‐6、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肺动脉排气对肺动脉气栓诱导实验猪肺功能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减少肺部血管的炎症损伤相关。

  • STIM1对甲状腺癌细胞 SW579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磁

    作者:乔令艳;刘爽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癌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改变时STIM1对SW579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病毒转染法将带有STIM1‐YFP荧光探针的腺病毒载体(105病毒颗粒/细胞)转入SW579细胞24 h后,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全内角反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W579细胞在100μmol/L环匹阿尼酸(CPA)、100μmol/L卡巴胆碱干预下,STIM1在细胞膜附近的实时动态变化。结果 SW579细胞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05);CPA处理后SW579细胞荧光强度增加到1.38±0.2(F/F0);卡巴胆碱处理后,SW579细胞荧光增加到1.57±0.3(F/F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IM1在SW579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改变时表达并有活性,并可通过Ca2+通道调节SW579细胞。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硫氧还蛋白-1表达及清胰Ⅱ号颗粒剂对肾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运福;赵硕;王荣华;蒋宏;李鹏;樊鹏

    目的:检测内源性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P)大鼠模型血液、胰腺和肾组织的表达;并观察中药清胰Ⅱ号颗粒剂对ANP胰腺和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肾脏组织Trx‐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24)、假手术组(B组,n=24)、ANP组(C组,n=24)及治疗组(D组, n=24)。在制模后1小时治疗组给予250 g/l清胰Ⅱ号颗粒剂灌胃(10 ml/kg),6 h 1次,共3次,正常组、假手术组、ANP组三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制模后6 h、12 h、24 h测定各组血清中T rx‐1的水平;制模后24小时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方法对胰腺以及肾脏中Trx‐1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24小时内正常组、假手术组血清中 Trx‐1的表达较稳定,ANP组呈现一个持续升高的趋势,而治疗组T rx‐1的表达则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2 h治疗组T rx‐1的表达较其它三组明显升高(P<0.05),24 h ANP组血清中Trx‐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24 h治疗组血清中Trx‐1的表达又较ANP组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ANP组胰腺及肾脏组织损伤明显,Trx‐1的表达呈阳性,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x‐1在ANP模型大鼠肾损伤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中药清胰Ⅱ号颗粒可提前促进胰腺、肾脏组织Trx‐1的表达,减轻ANP时胰腺和肾脏损害,对其有保护作用。

  • 人尿激肽原酶在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齐飞;陈金波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拴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致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模型对照组。实验组经腹腔注射人尿激肽原酶(3.5×10-3 PNAU /kg),模型对照组同法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梗死灶区微血管密度;应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两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应用AO/EB法检测梗死灶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组MVD(84.450±5.104条/HP)高于模型对照组MVD(57.900±3.370条/HP);实验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可使大鼠脑梗死灶中微血管密度增加;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后大鼠脑梗死灶中细胞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脑细胞凋亡受到抑制,脑细胞凋亡率降低。

  • 3D-DESS序列与常规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显示情况的比较

    作者:李晓燕;闫恒星;殷志杰;王静;王萍;姜兴岳

    目的:研究膝关节软骨各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核磁共振成像)成像序列的成像参数,比较MRI各成像序列的关节软骨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n ,SNR)及关节软骨与关节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n ,CNR),探讨M RI检查序列中适合进行膝关节软骨显示诊断的序列组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根据不同临床需要而进行MRI检查的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FS‐PD(二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SE的T1WI(T1加权像)和T2WI(T2加权像)、3D‐DESS(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横轴位FS‐PD、冠状位FS‐PD。测量各MRI成像序列的SNR关节软骨、CNR关节软骨/关节液值,并进行比较。结果3D‐DESS序列的SNR高,与T1 WI 、T2 WI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3D‐DESS序列的CNR与FS‐P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矢状位FS‐PD及3D‐DESS序列组合的SNR关节软骨、CNR关节软骨/关节液可以兼顾达到大,成为优显示膝关节软骨的序列组合。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再次 CT 定位对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兰卫光;王振光;刘长民;宁方玲;马隆波;郝延璋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过程中再次CT 定位及相应放疗计划修改对肿瘤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方法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进行再次定位,根据肿瘤及肺体积变化,修改放疗计划,通过拟合两次计划,分析叠加的剂量体积参数,与不修改的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参数比较。结果放疗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为(20.0±4.2)次,计划修改后G T V缩小了(71.98±34.6) cm3,且 G T V 变化与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497,P=0.006。初设计的总计划与再次C T设计的计划拟合后患侧肺和全肺的平均受量分别下降了(4.6±10.1)%、(4.1±8.7)%,P值分别为0.03和0.02。拟合叠加计划与初次总的计划比较,心脏的V30受照射剂量下降了(2.68±1.3)%,脊髓的Dmax下降了(12.4±2.8)%。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中肿瘤体积发生退缩,可以适时地修改放疗计划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从而可以推量照射以提高肿瘤的受照射剂量。

  • 1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安成功;安成涛;牛光峰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7%左右,是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鞍区感觉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双下肢不同程度的肌肉瘫痪及感觉异常[1]。需尽早手术。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013年收治的1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张翠玉;刘忠国;顾艳枝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规微创手术方式。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早期肾细胞癌的标准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2008年6月—2014年10月,我们对68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并给予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栓形成干预效果的研究

    作者:贺爱杰;沈桂荣;王秀珍

    目前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的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1]。据报道脑出血手术后20.35%患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L ED‐V T )[2],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可导致肢体致残,甚至于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3]。本研究探讨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25243例患者的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析

    作者:朱峰;许佳;董丽萍;牟凯

    串联质谱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和选择性强等特点,提高了筛查效率及特异性、敏感性,可以完成数十种乃至上百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1],实现了筛查技术从量到质的飞跃。淄博市自2013年11月开展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进行27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代谢病的筛查,截至2014年11月30日,完成筛查病例25243例,现将我市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癌症化疗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范存娜

    癌症作为一个强烈的应激源,不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癌症患者家属作为主要的照顾者或照顾的策划者,他们和患者一样承受着心理与身体的双重压力,因此他们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身心的不良反应[1]。目前,虽然国内外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需求的研究越来越多[2],但对癌症初期患者家属的需求,尤其是健康教育的需求研究却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癌症初期化疗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的需求及获得情况,以期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健康教育,并为深入探讨对癌症患者家属的护理服务内容提供依据。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输尿管肿瘤分析

    作者:姜海林;姜福龙;陈士勇;于明明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因“左腰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入院。既往有痛经、不孕史,曾到妇科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层异位),后因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查体:T 36.5℃,P 72次/分,R 18次/分,B P 130/80 m m H g。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左下腹输尿管走行区轻度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左肾区叩击痛(+),肝、右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WBC 9.05×109/L ,N%72.00。尿分析:隐血(3+),RBC (高倍视野)20~25。肾功能正常。泌尿系C T 示左输尿管中上段扩张,左肾积水,未发现左输尿管结石,不排除左输尿管占位情况。泌尿系增强CT 示左输尿管下段突然变窄,考虑占位可能,左输尿管上段及左肾积水。入院诊断:左输尿管肿瘤。遂行输尿管镜检查,进镜约10.0 cm输尿管管腔变窄,镜体无法通过,输尿管内未发现肿瘤,试插输尿管导管亦无法通过,遂行左输尿管探查术,选择腹膜后位入路,见髂血管处上方输尿管与后腹壁粘连固定、扩张,直径约1.5 cm ,髂血管下方输尿管迂曲,钝锐性分离输尿管周围粘连,于交界处打开,见输尿管管腔变实,切除狭窄段约2.0 cm ,送快速病理检查,回示慢性炎,行左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左输尿管内留置6F双J管,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左输尿管送检组织内见几个腺体和炎细胞,符合子宫内膜异位。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治疗,病情恢复顺利,好转出院,随访1年病人无不适,复查泌尿系CT左肾积水缓解。

  • 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卢波;崔庆

    手辅助腹腔镜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因其损伤小、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能较早活动及恢复进食、围手术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克服了缺乏触觉反馈、肠管牵拉张力的不足、手术时间长、手术步骤复杂、学习曲线较长等缺点[1],使手术的成本、时间、手术适应的人群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科在已有气腹腹腔镜手术的经验的基础上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蓝蝶手辅助系统(LanDisc),开展了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SSP在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OSCE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磁

    作者:张晓丽;王菊;郝玉玲;张瑜;刘骙骙;赵晓敏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是一种评估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自1975年由 Harden等首先描述,其对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医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可[1],而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是 OSCE 的关键。 SP 又称模拟患者(stimulated patient)或患者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就是一些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的人,具有模拟患者、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患者[2]。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诸多医学院校已纷纷将SP广泛用于临床教学、课程评估和技能考核认证中[3]。我院自2009年起在护理本科毕业生开展 OSCE并应用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 standardized patient ,TSP),但由于教师人员有限及学生面对教师心理大等诸多原因,于2013年护理本科毕业生O S C E改为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 ,SSP ),SSP 是指选取已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严格培训,经多次筛选、考核后取得资格,常见的一种为培训在校高年级学生模仿病人进行教学和考核[4]。为了解SSP效果,笔者对参与 OSCE的考生、扮演者及教师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磁

    作者:何晓敏;宋明洋;赵拥军

    自教育部1998年批准普通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国有430多所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仅医学院校就有36所。由于卫生管理类教育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多集中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1]的实验室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普遍较为薄弱[2],主要存在诸如实验课教学的学时比例偏低、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实验课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效果差[3]、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4]。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均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2012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将卫生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提到议事日程。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创新性卫生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国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更是势在必行。

  • 剖宫产术发现腹膜外平滑肌瘤1例

    作者:梁葵香;齐广涛;孟维杰;何淼龙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5年余,术后半年发现肌瘤复发,彩超示肌瘤直径约1 cm。术后2年意外妊娠,停经40余天时彩超提示早孕,子宫肌瘤直径约2 cm ,停经2月时彩超提示子宫肌瘤4 cm ,因计划外妊娠,行人流术。术后2年未检查。9月前再次自然受孕,当时彩超提示多发子宫肌瘤,大直径约6 cm ,孕晚期彩超检查提示多发子宫肌瘤较大者位于宫底部,大小为8.2 cm ×6.2 cm ,边际网清,内回声不均。患者入院后因瘢痕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巨大儿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腹壁与膀胱及子宫前壁广泛致密粘连,钝锐性分离粘连,暴露前壁,在下段上方切开子宫肌,娩出胎儿及胎盘组织。常规缝合子宫后,进一步分离子宫底部与腹壁之粘连,游离出子宫,见宫底及后壁被大网膜粘连包裹,子宫右角部凸出一8 cm ×6 cm肌核,子宫后壁浆膜下散发小肌瘤,直径在1.0~3 cm不等,肌壁间及宫颈后唇均触及不规则肌瘤,边界不清,子宫左后壁与乙状结肠致密粘连,给予肌瘤挖除,关腹过程中发现下腹两侧盆腔腹膜外数个大小等质硬结节,直径在0.3~1.0 cm ,于腹膜外行结节剥除,剥除过程中腹膜完整,见图1、图2。术后病理报告:(腹膜)多发性平滑肌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伴坏死。

  • 脐尿管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庄晓光;黄倩;董燕;迟玉友

    脐尿管结核是一种罕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目前全世界文献报道仅数例。2014年7月我院收治1例脐尿管结核患者,并成功行手术切除及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为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 儿童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

    作者:张新顺;谢庆芝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disease , GD )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1]。其发病率极低,约为每年二百万分之一,我国至今报道不足200例。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死亡率高,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具体如下。

  •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武平(综述);韩瑞敏(审校)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6个月的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 PV )、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我国目前以病原治疗、免疫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静;姜慧萍;王腾飞(综述);余建强(审校)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具有死亡率、致残率高和难以预见等特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缺血性脑损伤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绝大部分,当脑组织缺血时间较长时,再给予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处理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此即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快速的级联反应,这个级联反应包括许多环节[1,2]。主要环节有细胞内钙稳态失调、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失稳态、自由基生成、炎症反应、凋亡基因激活及能量障碍等。这些机制彼此重叠,相互联系,形成恶性循环,终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导致缺血区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滨州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