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절강중의약대학학보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509
  • 国内刊号: 33-13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4
  • 曾用名: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范永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作者:吴春玉;梁国英

    [目的]探究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以期更深入的体会肝、脾与胃的关系,从而拓宽思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为理论基础,从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出发,以临床医案为例对谢晶日教授关于从“肝脾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谢晶日教授提出的“肝脾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有据可循。在药物的使用上,以人立法,以法立方,既关注整体,因人、因时、因事,辨证施治,又关注细节,审内、审外、审情志,标本同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治疗之路。[结论]通过阐述谢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经验、用药规律及典型案例,使“肝脾论”治疗胃病的思路更为清晰,以“肝脾论”为理论依据,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率亦有所提高。

  • 王庆国教授重用芍药甘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一则

    作者:翟昌明;王雪茜;程发峰;于才;王梓淞;马重阳;王庆国

    [目的]探析王庆国教授重用芍药甘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一则,总结其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王庆国教授门诊并结合验案,学习王教授结合虚实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重用芍药甘草缓急止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王庆国教授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虽多为邪实阻络致痛,但亦有因久病损伤阴血,或是年迈体衰、筋脉失养所致的不荣之痛。针对此类病证,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需重用芍药、甘草等养阴柔筋之品,同时配合他药兼清余邪。所选验案即是以本思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结论]王庆国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特色鲜明,疗效确切,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

  • 舒琦瑾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总结

    作者:常春阳;舒琦瑾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舒琦瑾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机制。[方法]跟随舒琦瑾教授临诊学习,搜集舒琦瑾教授的肺癌医案,总结其临证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和常用药对,并探讨其机制,并附验案1则。[结果]舒师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属于多靶点疗法,药对虽短小,肺癌病机亦复杂,然对药对于肺癌某个靶点的针对性强,若组合恰当,定能执简化繁,明察洞悉。针对肺癌晚期患者出现的正气不足症状,舒师常用太子参-黄芪、党参-白术、北沙参-麦冬等药对以扶正抗癌;属痰毒互结者,舒师常用蛇舌草-蛇六谷、半边莲-半枝莲、南方红豆杉-虎杖根等药对以解毒散结;属瘀血内阻者,舒师常用三棱-莪术、三七-赤芍等药对以活血祛瘀。舒师临证治疗肺癌时,在辨证论证的基础上,辨明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并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运用药对,临证加减,遣方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舒师运用药对精当,疗效确定,其用药机制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 章勤教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致经期延长的经验

    作者:仲英华;章勤

    [目的]总结章勤教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经验。[方法]探讨子宫切口憩室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并举案佐证,分析章勤教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遣方用药特色。[结果]章勤教授认为本病为金刃所伤,乃瘀热同病及气虚不摄的所致,并提出中医治疗的二步疗法:第一步,经期(月经1~5d)以“化瘀”为主,以加味失笑散加减化裁;第二步,经后期(月经6~12 d)以“止漏”为主,以固冲汤加减化裁。所举案例经二步治疗,经期恢复至正常。[结论]章勤教授运用二步疗法治疗子宫切口憩室致经期延长,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对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宿迪;屠彦红;高士秀;宋若会;郑日新;杨训红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艾灸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艾灸疗法,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秦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评分;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及临床主要症状如鼻塞、鼻痒等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回访,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疗法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且治疗后3个月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盐酸西替利秦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浅谈穴位贴敷疗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作者:陆小连;俞洁;莫晓枫

    [目的]总结穴位贴敷疗法在“治未病”中的临床应用要点。[方法]通过查阅古代文献,结合本科室临床实践,分别从治疗时机、治疗原则、穴位选择等方面,系统论述本科室在穴位贴敷疗法“治未病”中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结果]通过对治疗时机的准确把握,以培补阳气、顾护正气为总治则,以“夏治”为主、“冬治”为辅,并善于辨证取穴用穴和注重疗效累积,穴位贴敷疗法在“治未病”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结论]现今社会,亚健康人群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穴位贴敷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且安全无创,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未病”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乳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司俊丽;张卓文;李国才;肖建斌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组合下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乳腺肿物切除术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肿物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30):A组,静脉全麻+TEAS患侧内关穴、合谷穴;B组,静脉全麻+TEAS患侧内关透外关穴、合谷透劳宫穴、双侧肩井穴。用韩氏穴位电刺激仪进行穴位刺激后行静脉全麻,TEAS持续至术毕,观察并记录TEAS前、TEAS 30 min、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苏醒各时间点(分别表示为T1、T2、T3、T4、T5、T6、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心率(heart rate,HR)、平均血压(mean blood pressure,MBP)、SpO2的变化及切皮时体动反应、苏醒质量,并对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EAS后30 min(T2),B组较A组的BIS值、HR、MB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时(T7),B组较A组BIS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全过程丙泊酚及芬太尼的总用量,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强化、协同镇静效应,能显著减少丙泊酚和芬太尼的用量,在全麻乳腺肿物切除术静脉麻醉中有辅助作用。而TEAS患侧内关透外关穴、合谷透劳宫穴及双侧肩井穴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穴位刺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走罐配合针药治疗风疹12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雪梅;陆小左

    [目的]观察用传统的中医走罐法配合针药治疗风疹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风疹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传统的中医走罐法配合陆小左教授的扶正安神通任针法及中药过敏方对128例风疹患者进行治疗,3天进行1次走罐,每周针刺3次,每次留针1小时,10次为1个疗程;中药以陆小左教授自创的过敏方为基础,1个月为1个疗程,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128例患者中,痊愈56例,显效47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1.4%。[结论]传统的中医走罐法配合陆小左教授的针药治疗风疹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学习和推广。

  • 大鼠多能成体祖细胞体外成软骨的诱导和鉴定

    作者:徐海艇;潘骏;李永领;朱烈烈

    [目的]探讨大鼠多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s,MAP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APCs,扩增至第2代,观察其形态学特点,并将其离心成团后分为2组,诱导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BMP-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及地塞米松等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的高糖DMEM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eagle medium high-glucose, H-DMEM)常规培养液自然分化。以Safranin O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鉴定,阿尔新蓝比色法测定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结果]体外定向诱导后MAPCs表现出软骨细胞的特性。诱导组形成了透明软骨样外观的细胞团,而对照组体积小、松散,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诱导组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形成,Safranin O染色显示诱导组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沉积,诱导组GAG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Cs具有良好的成软骨潜能,可以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 腹水草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的保护作用及其对PKA、CREB、AQP1的调控研究

    作者:徐艳山;赵伟春;王丹依;陈刚

    [目的]研究腹水草(Veronicastrum axillare,V. axillare)含药血清对乙醇损伤的人胃上皮细胞(gastric epithelial cells-1,GES-1)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环腺苷酸依赖性激酶(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4),连续灌胃给药14d,制备正常组(生理盐水20 mL·kg-1)、雷尼替丁组(0.027g·kg-1)以及V. axillare低、中、高剂量组(0.7、1.4、2.8 g·kg-1)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体外培养的GES-1细胞的活性,研究V. axillare含药血清及PKA抑制剂H-89(25μmol·mL-1)预处理对5%乙醇诱导GES-1细胞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RT-PCR检测PKA、CREB及AQP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Q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H-89组GES-1细胞活性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醇造模处理显著上调PKA、CREB及下调AQP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89处理显著抑制PKA和CREB mRNA表达水平(P<0.01);加入各剂量V. axillare含药血清不能显著改善H-89对PKA、CREB和AQP1 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V. axillare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细胞活性高于模型组,PKA、CREB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V. axillare中、低剂量含药血清AQP1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 axillare含药血清显著减轻乙醇对GES-1细胞的损伤,对GES-1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下调PKA、CREB及上调AQP1的表达有关。

  • 清肠汤改变 aGVHD 小鼠肠道菌群及肠组织NLRP3-ASC-IL-18功能轴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水娟;汪丽佩;吴凯民;李天一;杜月光;王勉;夏露萍

    [目的]观察清肠汤对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回肠组织中人隐热蛋白(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richrepeats containing pyrin domain 3,NLRP3)和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血清中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清肠汤的防治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组(不造模,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aGVHD模型,造模前生理盐水灌胃),清肠汤组(造模前清肠汤灌胃)及阳性对照组(造模前青霉素灌胃)。除空白组,其它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建立aGVHD模型。造模14d后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并评分,分别利用16S rRNA技术比较肠道菌群结构,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回肠组织中NLRP3、ASC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造模前后血清中IL-18表达情况。[结果]清肠汤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临床症状均较模型组小鼠得到改善;aGVHD小鼠造模后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增加,而乳酸杆菌减少,清肠汤组可逆转此改变(P<0.01);清肠汤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回肠中NLRP3、ASC 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造模后,空白组血清IL-18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其余3组均高于造模前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清肠汤组和阳性对照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汤可改善小鼠肠道aGVHD症状,并可逆转肠道菌群结构及下调肠道中NLRP3、ASC及血清IL-18的表达。

  • 解毒三根汤调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抗结肠癌侵袭转移及其对α-SMA、Sirt1、Ki67的影响

    作者:阮善明;孙钰;张恺;孙磊涛;沈敏鹤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探讨解毒三根汤通过调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抗结肠癌侵袭转移的治疗作用及其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细胞增殖核抗原(nuclcar-associated antigen,Ki67)的影响。[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结肠癌细胞株(CT-26)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将CT-26细胞及CT-26、L9291:1混合液分别进行BALB/c雄性小鼠脾被膜下注射,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分别为模型组和CAF组。造模7d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中药组给予解毒三根汤24g·kg-1灌胃,空白组则予生理盐水20mL·kg-1灌胃,2次/d,连续14d。观察肝、肺脏肿瘤生长情况和转移灶数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肺脏的α-SMA、Sirt1、Ki67的表达。[结果] CAF空白组肝脏转移灶数量高于模型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F中药组肝脏转移灶数量低于CAF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F空白组的α-SMA、Ki67表达量高于模型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F中药组的α-SMA、Ki67表达量低于CAF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F空白组的Sirt1表达量低于模型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F中药组的Sirt1表达量高于CAF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F空白组的α-SMA、Ki67、Sirt1表达量高于模型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F中药组的α-SMA、Ki67、Sirt1表达量低于CAF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F能显著提高肝脏转移灶的数量,解毒三根汤能调控CAF降低肝脏转移灶,降低肝、肺α-SMA、Ki67表达,升高肝脏内Sirt1表达,降低肺脏内Sirt1表达。

  • 麦纤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石卉琴;张兴源;水楠楠;郑红斌

    [目的]研究中药麦纤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粘蛋白2(mucin2, MUC2)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 CDX2)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混悬液(0.42g·kg-1),麦纤散组给予麦纤散混悬液(3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溶液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连续灌胃给药2周观察一般情况,如大鼠粪便、皮毛光泽度、饮食情况,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取结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如充血、水肿、溃疡等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MUC2和CDX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麦纤散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饮食、毛色、大便性状等一般情况,改善结肠组织的溃疡和炎症;麦纤散组的大鼠结肠组织MUC2和CDX2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麦纤散组高于美沙拉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纤散能有效改善UC大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MUC2和CDX2表达、促进受损肠粘膜的自我保护和修复有关。

    关键词: UC 麦纤散 MUC2 CDX2
  • 何佳运用补气逐瘀法分年龄治疗H型高血压经验

    作者:张莉晶;张雅文;何佳

    [目的]总结何佳教授分年龄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何佳教授临诊,搜集H型高血压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及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何佳教授从不同年龄阶段入手、运用补气逐瘀法治疗H型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辨证思维及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何佳教授认为H型高血压多为气虚、血瘀入络,治疗以补气虚、逐络瘀为基本治则。从中青年、老年分证论治,中青年多见血瘀入络,治以逐络瘀为主,老年多见气虚入络,治以补气虚为主,遣方用药气血并重,补气逐瘀,巧用虫药,搜风通络,善用介药,滋阴潜阳。所附医案,以独特经验辨证论治,随证化裁加减,临床效优。[结论]何佳教授对于H型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辨治独具见解,常获良效,可资同道互鉴。

  •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

    作者:冯伟;张卫华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以期对后学者有所裨益。[方法]通过学习郭诚杰教授对细辛的药性及毒性的认识、适应的病症及用法和用量的独到见解,总结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结果]郭诚杰教授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将细辛应用于痹症、脏寒痹阻证及肺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拓展细辛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外敷应用,配伍时尊崇经方,遣方用药灵活,运用细辛的经验颇为独到,临床每收良效。[结论]郭老应用细辛经验丰富又有创新,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 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作者:刘枭;刘涛;王灿晖

    [目的]总结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王灿晖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气滞胃热络瘀为基本病机,以健脾益胃、理气清热通络为基本治疗方法,以健脾益胃汤为治疗基本方剂,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症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所举案例亦获良效。[结论]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了完整的治疗思路,其辨证思路、选方用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值得学习。

  • 中药炮制中的“去汗”探析

    作者:钱俊华;钱苏海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去汗”的确切含义。[方法]在研读古今中药文献的基础上,以蜀椒一药炮制为切入点,分析“去汗”法的炮制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结果]“去汗”炮制法是通过煎炒、堆闷等方法将蕴藏于中药内部的水或油的成分转移到药物的表面,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药物中的水或油祛除出去。[结论]正确理解“去汗”的确切含义,对于掌握某些中药的炮制火候,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庞德湘教授解读《黄帝内经》摄生纲要

    作者:陈冬;孙倩倩;胡正国;郑健;陈滨海;姚成;俞森权;朱红叶;庞德湘

    [目的]探讨庞德湘教授对《黄帝内经》中摄生思想的学术观点。[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归纳庞教授对《黄帝内经》摄生内容的论述,并通过注解《内经》原文加以佐证,总结其学术思想核心。[结果]庞德湘教授对《黄帝内经》摄生思想的学术观点,可总结成六点纲要,即趋吉避凶、颐养身心、合四时之变、适天气变动、知七损八益、循导引之法等。[结论]庞教授对《黄帝内经》摄生思想有独到见解,将《黄帝内经》摄生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炼成其认为具有代表性的纲要,对后世医家研习该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代谢组学技术在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及展望

    作者:陈勤;吴巧凤;方剑乔

    [目的]综述代谢组学技术在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近15年与针灸相关的代谢组研究,从针灸的经络与腧穴特异性研究、针灸治疗的疗效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代谢组学在针灸方面应用的现状分析及展望。[结果]代谢组学是一种具有整体研究功能的组学研究方法,在针灸学机制研究中具有良好前景。尽管近15年来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及手段发展迅速,针灸代谢组学研究内容仍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临床研究相对偏少,目前动物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结论尚难以直接运用于临床。[结论]各类疾病的代谢特征将逐渐清晰,针灸临床优势病种疗效机制研究与代谢组学技术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研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及完善。

  • “国医传承”专栏特别征稿启事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关键词: 传承 专栏
  • “浙医研究”专栏特别征稿启事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关键词: 专栏
  • 从性味配伍探讨清营汤的组方特点

    作者:杨勤军;周超

    [目的]探讨清营汤组方特点,学习前贤配伍用药经验,以期指导临床配伍用药。[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资料,结合药物性味理论综合分析,从药物的药性和滋味对清营汤进行拆方分析,总结阐述清营汤性味组方特点。[结果]从性味配伍方面探析清营汤组方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咸寒苦泄,清热解毒凉血;甘寒滋营,滋养肺胃之阴;苦寒散瘀,活血祛瘀生新;辛凉清宣,轻清透热转气。吴鞠通临床根据热入血分的证候特点,结合辨证论治采用上述所述的性味配伍遣方用药,为中医因证立法选药处方之典范,堪称后世之师法。[结论]性味配伍理论为临证遣方用药组方重要依据,对清营汤进行性味配伍拆方研究,可加深世人对性味配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组方用药的能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