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心理科学进展杂志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심리과학진전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3710
  • 国内刊号: 11-476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938
  • 曾用名: 心理学动态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隋南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行为决策中的忽略偏差: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作者:马向阳;徐富明;吴修良;黄宝珍;黄雅凌

    忽略偏差是指在由忽略所导致的损失与由行为所导致的同等的或者更少的损失之间,个体更容易接受忽略所导致的损失.个体在日常行为决策的各种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均会出现忽略偏差.目前忽略偏差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损失规避和标准理论两种.忽略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保护性价值观、选择结果的信息知悉度、负性情绪、社会角色和文化价值观念等.未来的研究则需要从忽略偏差的产生根源,与决策规避中其他偏差的关系,群体决策中忽略偏差的影响以及忽略偏差的应用研究领域,特别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 刻板印象威胁:新议题与新争议

    作者:管健;柴民权

    刻板印象威胁是指当个体或群体感知到情境中有关所属群体消极刻板印象存在时,由于担心和焦虑反而会验证自己或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一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会损害个体或群体在相关领域的表现.但新近研究在影响因素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议题,如外溢效应、交互作用力和系统性等.在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和干预策略中也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路线,围绕认同融合与认同分离、否定策略的适用性、促进效应与窒息效应、角色榜样策略的矛盾性、认同转换策略和弱化群体边界的有效性以及群体互动改善效果等展开了新的讨论与纷争.通过对这些新议题和新讨论的梳理与阐释,提出了未来研究可尝试的路径.

  • 经验决策:概念、研究和展望

    作者:黄志华;闫巩固;王天乐

    传统风险决策研究范式中,决策信息是事先限定的,即在决策之前呈现各个决策选项的概率和收益,被试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已有研究表明,在传统风险决策任务中人们会高估小概率事件(rare event).然而近出现的一种基于不完整信息的决策形式,即经验决策却对这一发现提出了挑战.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经验决策时会表现出对小概率事件的低估,经验决策和传统决策形式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介绍经验决策的概念及其研究,并从学习和不确定程度等角度对两种决策形式进行再认识,以进一步理解经验决策并提出展望.

  • “说出即相信”效应的影响因素和理论解释

    作者:丁莹;郑全全

    在人际沟通中,沟通者向听众态度方向调整关于目标人物的信息,并且随后沟通者对目标人物的记忆和评价也会出现相应的偏差,这就是“说出即相信”效应.“说出即相信”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沟通目的、反馈、沟通者与听众的关系、求知需求、沟通者的人格特征等.研究者用基本信息过程、认知失调理论、分享现实理论等来解释这一效应.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这一效应推广到群体领域,完善理论机制并开展更多的应用研究.

  • 主语优先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作者:郑媛媛;李晓庆

    主语优先是言语加工中的一种语序效应,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论元歧义句的理解过程中,首论元倾向于被解释为主语;非歧义句的理解过程中,首论元为宾语时的加工难于首论元为主语时的加工;关系从句的理解过程中,主语的提取比宾语的提取更容易.本文对主语优先现象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论述:①结合印欧语系和非印欧语系中的各种类型的语言,详细分析了主语优先现象及其普遍性与特殊性;②主语优先现象的理论解释:基于工作记忆的理论、句法关联理论、突出性特征理论和基于频率的理论;③与主语优先现象有关的脑电成分及其所体现的认知加工过程.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指出了主语优先现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 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作者:熊猛;叶一舵

    城市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一般为6~18周岁的适龄上学儿童少年.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当地儿童,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知觉、相对剥夺感和身份认同危机,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不平衡、孤独(抑郁)倾向较强和自卑(自责)心理严重,社会适应方面显示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学习适应性较差和问题行为较多.性别、年龄、人格、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干预还没有形成系统,主要是一些质性的研究.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宽、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及系统研究和理论建构的加强等.

  • 身体活动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蓉;范会勇;张进辅

    如何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延缓认知老化,是老年心理学的关键课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身体活动类型、活动强度、活动量以及生命早期的身体活动可能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包括执行功能、注意力、认知速度、记忆力等.此外,选择性提高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以及认知-锻炼模型用来解释这一影响机制.这些发现对维护老年人认知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有效延缓衰老有着重要的意义.

  • 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的遗传模型

    作者:王鹏飞;蔡厚德

    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现象不仅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和发生、发展上的关联性,还具有明显的生态学优势,从遗传角度探讨它们的成因是必要的.早期遗传模型认为,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分别决定左、右利手.当代单基因模型则将语言功能偏侧化也纳入进来,认为等位基因不仅可以决定具有方向性的偏侧化,而且可以使偏侧化有一定几率向左或向右.在这个框架下形成了方向-随机等位基因模型、X-连锁隐性基因模型和右侧位移理论,它们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和功能有不同表述,对利手的划分标准、性别差异以及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不同阐释.今后需加强对语言偏侧化的数据验证,进一步阐明语言感知、理解与利手的关系,并注重基因怎样决定表型、基因多效性和多基因合作等问题的研究.

  • 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弓思源;胥兴春

    Erikson将自我同一性看作是终生发展的过程并把18~25岁作为发展的关键时期,Arnett根据后现代社会的现实环境将这一阶段命名为“始成年期”.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对情感、工作、世界观等自我同一性发展领域的关注度相对青少年期更广泛与深入,发展任务的繁杂使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更具波动性,并随着个体逐渐成熟而更多处于同一性的高级状态.后现代社会属性是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根本,原生家庭持续影响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时学校与工作单位这样的社会机构构成近端环境直接作用于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自主性在始成年期个体与其家庭及所处社会机构的交互作用中对自我同一性起到关键性调节作用.

  • 电子游戏的消极影响及争议

    作者:赵永乐;何莹;郑涌

    国内外的心理学者对暴力与非暴力电子游戏的消极影响做了大量研究,随着一般学习模型的出现,电子游戏的积极影响研究开始兴起,同时也产生了对电子游戏消极影响的激烈争议.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游戏消极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研究未能与真实社会情境结合,研究设计与方法存在异议,研究范围狭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等.将研究领域扩展至电子游戏积极影响方面,以及大范围的纵向研究将是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和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特征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作者:文桂婵;徐富明;于会会;黄宝珍;王岚

    特征框架效应是指当分别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来描述给定情境中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征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以积极框架来描述其关键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现象.特征框架效应广泛的存在于消费、医学及政治等领域.目前,它的解释机制主要包括效价加工的认知机制、参照依赖、查询理论以及认知神经机制.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人格特质、计算能力以及认知闭合需要等.未来的研究应该从深入探索特征框架效应的产生根源和影响因素,拓展其应用研究,深入探索偏好消极框架下的特征框架效应以及探讨该现象与其它现象之间的关系等五方面展开.

  • 句子理解过程中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作者:张亚旭;朴秋虹;喻婧;杨燕萍

    句法优先理论假设词类加工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动词论元结构和话语信息加工.来自德语和法语的证据显示,词类违反阻断语义整合和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因而词类优先于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关于词类加工在功能上是否优先于话语信息加工,尚无来自任何语言的证据.汉语证据尽管显示词类并不优先于语义,但未充分讨论任务因素的影响.将来研究有必要使用ERP技术和违反范式,从语义整合、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和话语水平加工等多个层面,同时操纵词类的正确性和非句法因素,考察句法特性上与德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如汉语和韩语.这方面研究将有助于洞察一个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如何制约或调整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 心理学常用效应量的选用与分析

    作者:郑昊敏;温忠麟;吴艳

    效应量在量化方面弥补了零假设检验的不足,除了报告检验结果外,许多期刊还要求在研究报告中包括效应量.效应量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差异类、相关类和组重叠类,它们在不同的研究设计(如单因素和多因素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实验设计)或在不同的数据条件下(如小样本、方差异质等)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用法,但许多效应量可以相互转换,我们梳理出一个表格有助应用工作者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类型选用合适的效应量.

  • 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

    作者:吴艳;温忠麟

    结构方程建模中题目打包法的优缺点包括:指标数据质量变好、模型拟合程度提高;估计偏差不大,可校正.估计稳定,但降低了敏感性与可证伪性.打包法的前提条件是单维、同质,适合结构模型分析,不适合测量模型分析.对于单维测验,给出了一个打包流程.对于通常的多个子量表(多维结构)测验,推荐在子量表内打包,每个子量表打包成1个指标或者3个指标,用于结构方程建模.

  • 中文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作者:白学军;刘娟;臧传丽;张慢慢;郭晓峰;闫国利

    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指当读者正注视某个词(即位于中央凹的词n)时,可以获得词n右侧词(即位于副中央凹词n+1或词n+2)的部分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预视到信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率.因此,探讨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及机制,成为阅读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范式,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的信息类型、不同类型信息预视加工的时间进程,以及空间上获得预视信息的范围.后提出中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 群体性事件集群行为的动员与组织机制

    作者:张书维;王二平

    群体性事件指部分群众与当地党政部门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是当下我国典型的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学对集群行为动员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相对剥夺、群体认同、群体(愤怒)情绪和群体效能;对集群行为组织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速生规范、谣言和去个体化.其中,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既属于动员机制,同时又在组织机制中发挥作用.这些因素之间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以期对现阶段我国社会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因素进行解释和探讨.

心理科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2 03 04
1994 01 02
1993 01 02 04
1992 01 02
1991 01 02
1990 01 02
1989 01 02
1988 01 03 04
1987 01 02 03
1986 01 03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