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心理科学进展杂志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심리과학진전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3710
  • 国内刊号: 11-476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938
  • 曾用名: 心理学动态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隋南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工作设计的新视角:员工的工作重塑

    作者:张春雨;韦嘉;陈谢平;张进辅

    工作重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工作重塑存在多种类型,如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以及个人工作重塑和合作工作重塑等.工作重塑与主动性人格、生涯取向、自主性、人-环境不匹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等具有积极预测作用.未来研究要加强工作重塑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工作重塑的影响机制,开展其消极后果的研究,同时国内研究还要考虑到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工作重塑的影响.

  • 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

    作者:肖凤;李红;龙长权;陈庆飞;王荣燕;李富洪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推导至一般的高级认知过程,其认知神经机制是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发现:(1)归纳推理的核心过程与前额叶和晚期ERP成分密切相关;(2)归纳推理可能存在双系统;(3)归纳推理过程中大脑偏侧化的现象存在争议.以上三个问题需要后续归纳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行验证.

  • 自杀“守门人”培训研究述评

    作者:梁挺;张小远;王喆

    在西方国家,自杀“守门人”培训被认为是有效的自杀预防策略之一.自杀“守门人”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传授基础知识、识别自杀征兆、初步评估自杀风险和转介自杀高危个体等4个方面;研究发现自杀“守门人”培训对受训者的知识、态度和干预技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其对自杀率的影响仍需今后的研究详细探讨;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随机对照研究少;2)难以评估培训对自杀率的真实影响;3)评价指标单一,缺乏统一的评估工具.未来的研究应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并重视自杀“守门人”培训的跨文化研究.

  • 音乐能力测验:结构拓展与分析方式的转换

    作者:刘源;刘红云

    从测验结构上,一般音乐能力测验包含基本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测验.而现代音乐能力测验延伸到奏唱能力、表演交流能力和个体特质测验,从结构上对其进行拓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从分析方式上,教育测验从总结性评价朝形成性评价方向发展.以美国国家评价与教育计划(NAEP)为例对测验项目进行属性层面的分析,证明了音乐能力认知诊断测验(CDA)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应注意音乐能力测验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将音乐能力认知诊断测验应用到实际当中.

  • 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作者:齐琳;刘泽文

    心理契约破坏是指在雇佣关系中员工对组织未能履行的责任或承诺的认知评价.本文从概念上区分了心理契约破坏与心理契约违背,然后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并对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存在的不足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1)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的心理契约量表;(2)从组织—员工双向视角考察心理契约破坏对双方影响的的动态过程.

  • 社会群体的实体性:回顾与展望

    作者:杨晓莉;刘力;李琼;弯美娜

    社会群体的实体性是指群体被知觉为一个真正独立存在的有意义实体的程度.它受到知觉者、社会情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实体性在群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着认同、刻板印象,偏见和群际冲突.实体性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绝对积极的或消极的群体特征,它主要取决于知觉者与群体的关系性质和其所处的情境.对中国研究者而言,如何让实体性大可能地发挥积极作用,以利于群体关系的和谐是未来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加强中国文化背景下实体性与群际关系的研究,为解决中国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也是未来可以关注的方向.

  • 焦虑障碍的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研究述评

    作者:王广新;李立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VRET)是传统的行为疗法的一种转换形式,也是经典的现实情境暴露疗法的替代性治疗形式.虚拟现实整合了即时计算机图形学、身体感觉传感、视觉成像技术,给来访者提供近似真实的、可以沉浸(immersion)和交互作用的虚拟环境.研究者采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幽闭恐怖症、恐高症、飞行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障碍等焦虑障碍,并且关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的认知机制以及心理生理机制.实验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治疗焦虑障碍时是有效的.被试经过治疗之后,对情境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提升,消极自我评价降低,对创伤事件的容忍力提高,重新获得对情境的控制感.与心率指标相比,皮肤电是预测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效果更好的指标.虚拟现实暴露疗法还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并没有应用到实际临床中,需要更加规范的实验设计验证该疗法的认知机制以及心理生理机制.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用于心理治疗,会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 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认知机制

    作者:彭华茂;王大华

    基本心理能力老化机制是认知老化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横断研究与追踪研究表明,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信息加工资源的衰退导致了基本心理能力的衰退.但由于相关研究不能进行因果推论,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认知机制尚存在争论.因此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干预实验设计,通过操纵感觉功能(知觉压力水平)、干预加工速度与工作记忆,考察基本心理能力的年龄差异的变化,以期为认知老化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提供实验依据.

  •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遗传关联分析

    作者:苏萌萌;张玉平;史冰洁;舒华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遗传性很高的认知功能缺陷,运用关联分析对其遗传机制进行研究是近年来的新趋势.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可以将现有的关联分析研究归为以下三类:家系法研究、病例-控制法研究和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研究.阅读障碍关联分析研究的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与全基因组扫描技术、神经成像技术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的结合上,促进了从“基因-大脑-行为”层面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遗传机制进行理解.

  • 方言与普通话并用:双言心理研究述评

    作者:王悦;陈俊;张积家

    由于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多年来的推广普通话,使得方言和普通话并用的双言现象非常普遍.在语言关联性假设的指引下,心理学家探讨了双言者的语言表征,考察了双言对于双言者的记忆、时间认知和语言加工的影响,调查了双言者的语言态度,包括两种语言的语用情况和内隐态度.未来研究要继续关注双言者的语言表征及其提取机制,探查双言现象的认知神经机制,进一步深入探讨双言对双言者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 双言 普通话 方言
  • 近年来国内民族认同研究述评

    作者:万明钢;高承海;吕超;侯玲

    近年来国内民族认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认同的内涵、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研究取样和方法单一,缺乏比较性、过程性和机制性的研究,未能注重本土化研究.未来研究需要以多学科视角,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使用高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我国民族认同的本质和特征,形成本土化的民族认同理论.

  • 东巴文认知研究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及展望

    作者:谢书书;张积家

    本文介绍了东巴文的构字特点及其性质的争论,综述了对东巴文认知的研究,评述了东巴文认知研究对于心理语言学的贡献,指出了东巴文认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继续利用东巴文解决语言认知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文字进化规律提供证据,使少数民族语言认知研究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民族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作者:高兵

    Steele和Aronson (1995)早提出刻板印象威胁的概念,指出这种威胁使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威胁表现为个体行为表现下降并影响民族交往.民族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主要机制是工作记忆受损和不认同.通过提供内群体榜样和进行非评价性测试,可以有效地减轻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未来研究要准确界定种族、族群和民族的概念,考察民族刻板印象威胁与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区别,研究不同民族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基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作者:王娟;张积家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是语言影响认知的重要领域.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一直就存在着普遍进化理论和语言相对论的争论.既往研究通过哲学思辨、命名和计算、颜色分类、颜色记忆和颜色搜索等多种范式对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使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 内隐理论与群体关系

    作者:高承海;侯玲;吕超;万明钢

    内隐理论是外行人对社会世界中人与事的朴素解释.人们对社会分类(种族、宗教、性别、职业等)属性的理解,影响着个体对群体信息的加工、判断和反应,能显著地预测群体过程(如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并调节着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这弥补了社会认同过程中对个体差异的考虑,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改善和促进群体关系的实践中,可以将外行人的内隐理论作为一个中介,以此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培育良好的群体关系.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整合内隐理论的概念,采取一些纵向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 从亲属词分类看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作者:肖二平;张积家

    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被视为人类学研究的“王冠”.在每种语言中,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词,即亲属词.亲属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婚姻、社会和文化的信息,是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通过一系列对汉族大学生、汉族儿童及青少年、纳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诺族、彝族和白族的亲属词分类研究,发现了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揭示了影响亲属词分类的因素,显示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揭示了语言影响亲属词分类的机制,为语言影响认知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的特点,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 中国老乡心理效应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作者:姜永志;张海钟;张鹏英

    老乡心理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中国人的老乡心理表现在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人的依恋、对家乡方言的认同、老乡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乃至老乡之间的组织行为.研究发现,老乡心理效应由语言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习俗认同、地域认同等成分组成,必备条件由中心因素和外围因素构成,中心因素包括离家在外、地缘切近、文化趋同和相互扶持.采用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考察在本地和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对老乡的参照效应,发现被试在外地时,参照本省(市)人加工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其他参照条件,对本省(市)人表现出参照效应;被试在本地时,各参照条件下回忆成绩没有差异.老乡心理是形成区域心理性格的基础,也是区域文化差异与人格差异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老乡心理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础.老乡认同的核心是社会文化认同,社会文化认同以语言认同为内核.

  •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作者:张海钟;姜永志;赵文进;安桂花;张小龙;胡志军;张万里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区域、地理区域、历史区域、行政区域、生态区域等文化区域居民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学科.采用系列问卷,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对甘肃省河西、河东汉族为主的地级市属各个县市区城乡居民以及蒙陇、湘陇的跨省域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区域文化同一性和差异性以及具体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教育水平、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差异,是影响区域居民心理健康、性格特质、社会态度、刻板印象等心理机能的重要变量.今后研究将着力进行学科理论完善和省际、县际比较研究,更好地运用田野工作等方法,揭示区域文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形成理论模型,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 少数民族双语者的语言表征和语言联系

    作者:崔占玲;王德强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一般掌握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英语.少数民族双语者的语言的认知特点,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围绕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征、语言联系方式以及言语理解与言语产生的加工特点展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有研究,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比较、少数民族文字的加工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加工汉字词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第三语言的加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状况

    作者:蔡笑岳;罗列;何伯锋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是我国民族心理学的重要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智力发展、人格、价值观和品格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主要有几个特点:(1)研究取样主要是青少年和学生;(2)研究取向主要是民族心理的发展;(3)民族心理研究大多与教育研究相联系;(4)民族心理研究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增强;(5)民族心理研究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研究应该深入民族生活中去考察民族习俗;(6)民族心理研究多将民族和民族文化作为实验中一个变量,对民族心理本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 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文化视角

    作者:植凤英;张进辅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碰撞,少数民族的压力应对问题已经变得日益重要.对少数民族压力应对与文化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审视与探讨,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交融下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心理机制,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文章总结了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4种文化视角,包括压力应对的跨文化研究、文化适应的压力应对研究、宗教应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应对思想研究,并对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评述.未来中国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应该综合多学科、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思路,加强量与质的研究范式的整合,进一步扩展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少数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压力应对研究.

  • 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促进中国心理科学繁荣——民族心理学专栏前言

    作者:张积家

    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杨玉芳研究员和《心理学进展》主编隋南研究员两位先生的共同促成下,《心理科学进展·民族心理学专栏》面世了.作为组稿人,受编辑部之邀,为这一组文章写一个前言.一民族心理学研究是心理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在心理学建立之初,冯特就花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内容涉及语言、艺术、神话、社会、法律、文化和历史.冯特将"民族"理解为种族共同体,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一样,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个体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学研究人的简单心理过程,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关键词:
  • 少数民族的认知方式

    作者:许思安;郑雪

    认知方式是人们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中经常采取的、受到偏爱的和习惯化了的态度与风格.少数民族认知方式的跨文化研究集中在认知方式的发展规律、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民族间认知方式的差异,心及与其他变量相关程度的探究上.

心理科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2 03 04
1994 01 02
1993 01 02 04
1992 01 02
1991 01 02
1990 01 02
1989 01 02
1988 01 03 04
1987 01 02 03
1986 01 03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