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对急诊PCI与延迟PCI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邓连桂;陈忠;梁转合;王晓波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观察急诊与延迟PCI前、后不同时期室壁运动及心功能变化,以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初次发病、犯罪血管为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按发病至PCI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25例行急诊 PCI,6h以后为 B组共23例行延迟PCI。于术前、术后即刻、7d、30d、12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疗效显著(P<0.05),B组疗效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组。A组UCG各项观察指标(室壁运动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于术后即刻、7d、30d、120d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0d改善显著。B组30d较7d有所改善,120d较30d仍有改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急诊PCI能及时挽救频死心肌,控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延迟PCI;延迟PCI虽不能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但可延缓左心室重构,对疗效有改善。超声心动图能方便、快捷、较准确地评价PCI疗效。

  • 急诊PCI术后ST段变化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新豫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术后心电图ST 段的变化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选择AMI 患者60 例,急诊给予PCI 术,术后依据ST 段回落幅度分为甲、乙2 组,ST 段迅速回落组(甲组)(回落≥ 50%),共39 例;ST 段持续抬高组(乙组)(回落< 50%),共21 例.观察ST 段变化与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ST 段迅速回落组组的心功能参数优于ST 段持续抬高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 急诊PCI 术后ST 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急诊PCI的护理进展

    作者:赵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急性期和远期病死率很高,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

  • 心可舒联合谷维素治疗急性心梗急诊PCI术后抑郁状态的效果

    作者:张舒;史平;马麟

    目的:评价心可舒片联合谷维素片治疗急性心梗急诊PCI术后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心梗急诊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治疗组在口服谷维素片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一个疗程为30天,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1个疗程和3个疗程治疗后,HAMD-24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两组愈显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联合谷维素片有明显的改善急性心梗急诊PCI术后患者抑郁状态。

  • 急诊PCI患者抗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潘玥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治疗措施.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AMI的主要原因,同时冠脉介入操作也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可能[1].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栓形成.急诊PCI患者,将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明显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我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对146例急诊PCI患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高慧娟

    目的:探究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急诊PCI治疗,对照组采用择期PCI治疗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术后心绞痛发作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即采用急诊PCI治疗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即采用择期PCI治疗的方法手术后一周心绞痛的发病率高于急诊PCI治疗的方法(P<0.05)。结论与择期PCI治疗方法相比,急诊PCI更有利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和择期PCI治疗的效果对比

    作者:潘丽芬

    目的:结合临床接诊经验,对比分析急诊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入院后接受择期PCI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则接受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情况,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择期PCI,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和择期PCI治疗的效果对比

    作者:潘丽芬

    目的:结合临床接诊经验,对比分析急诊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入院后接受择期PCI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则接受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情况,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择期PCI,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袁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对26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细致护理.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急诊PCI术前流程图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毛秀彩;黄淑娟;陈莲花

    目的:设计急诊PCI术前流程图,并探讨其实用性.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4月行急诊PCI术的病人,按照术前流程图实施并与常规术前准备从时间上、效果上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术前流程图,大大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结论:应用术前流程图,确保了病人在短时间内达到再灌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院内病死率.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介入术的应用

    作者:李飒;王慧峰;杨玉华;佟秋艳;郝建文;王与章

    目的 评价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01—2011-01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0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脉内血栓,随机分为两组.A组(106例)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抽血栓,同时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置入支架;B组(104例)按常规方法完成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但A组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高于B组(89.6% VS 50.0%),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2.8% VS 30.8%,3.8% VS 15.4%,P均<0.05).大出血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静脉盐酸替罗非班泵入可以增加冠脉TIMI 3级血流率,减少无复流及不良心脏事件,同时安全性好.

  • 急诊PCI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卫海松;王亮亮;高海旺;牛振山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NP水平及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为理想的AM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收住我院心脏监护病房(CCU)的90例AMI患者中,入选符合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共88例.其中,5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38例接受国产尿激酶150万~200万U药物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与溶栓组相比,治疗后1周后,急诊PCI组的血清BNP含量明显减少,较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与溶栓组相比,治疗后1周后,急诊PCI组的LVEF明显增加,较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组较溶栓组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BNP水平,改善LVEF水平,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原红霞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策略.方法:入选2001.6.23~2002.5.10日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在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PCI.结果: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男34例,女10例,年龄(60.1±11.3岁).行急诊PCI的有43例,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为90.9%.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22.7%、29.8%、40.9%,左主干三支病变占6.8%.其中左主干+三支病变组死亡一例,其余42例均放入支架无IRA的急性或亚急性再闭塞,住院期间无心肌缺血再发,无复流现象4例,约占9.1%.结论:急性PCI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佳方法,应积极开展.

  •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与静脉溶栓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唐良秋;徐新;马绍椿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静脉溶栓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AMI静脉溶栓成功的患者观察发病后二周及满3个月时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射血分数(EF),23例AMI急诊PCI术后两周及满3个月时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射血分数(EF),二者进行比较.结果:AMI急诊PCI组术后两周及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58.6±10.5比52.8±9.4,P≤0.05)射血分数LVEF(57.5±10.5)%比(64.8±11.1)%,P≤0.05 Am溶栓成功组2周及3个月时的LVED(57.4±9.5)比(60.7±11.5,P≥0.05,LVEF(52.3±9.3)%比(54.6±9.2)%P≥0.05,PCI组LVEF改变(5.12±0.33%)较溶栓组的LVEF的改变(2.11±0.12%)大P≤0.05,差异呈显著性.结论:AMI急诊PCI术后LVED减小,LVEF升高,静脉溶栓组LVED没有减少,LVEF稍升高,但不如急诊PCI术明显,提示急诊PCI术较单纯静脉溶栓对左室收缩功能更有益.

  • 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晓微;李世强;王君英;李琰;任祝军;张志利;王宝石

    目的 探讨女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首发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PCI的女性患者,根据是否在术中发生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A组)和血流正常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随访不良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平均年龄较高,既往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发作较少,TIMI评分和GRACE评分明显升高,自胸痛症状发作至血管开通的时间较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肾小球滤过率、BNP和D-dimer水平较高,随访期间MACEs发生率较高.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胸痛至血管开通时间、既往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肾小球率过滤是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痛至血管开通时间、既往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肾小球率过滤是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冠脉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及意义

    作者:叶明;聂绍平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20例,其中60例急诊PCI过程中出现冠脉无复流现象,为无复流组;其余60例未出现无复流现象者为对照组。取入院即刻2组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Na+-K+-ATP 酶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分析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复流组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明显降低( P <0.01),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 P <0.05),血浆MDA水平升高( P <0.01),SOD含量减低( P <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脉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会造成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心肌微血管灌注不足,可能是造成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造成无复流组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增强有关。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刘慧敏;池伟伟;张星辉;吕桂玲;王静;戚国庆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术中的优势.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100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door to balloon time、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door to balloon time为(65.2±4.5)min,住院时间为(11.84 ±4.40)d,住院总费用为(39 307.4±1 865.5)元,平均日住院费用为(3 541.2±189)元,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8%,术后并发症为6例,对照组分别为(79.6±4.2)min、(14.34±5.02)d、(59 111.6±2186.3)元、(4 322.6±176.8)元、86%和2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door to balloon time、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BNP的应用研究

    作者:田智羽;赵文萍;贾新未;许晶晶;潘焕军;李雅;赵淑君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tion myocardic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eft ventrcular wall motion score index,LVWMSI)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BNP水平患者180 d内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首次发生的STEMI患者64例,均于发病12 h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依据BNP水平由低到高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按4个百分位数):A组(BNP≤P25:BNP≤115.25 pg/mL)、B组(P26≤BNP≤P50:115.26~200.5 pg/mL)、C组(P51≤BNP≤P75:200.6~409 pg/mL)、D组(BNP≥P76:BNP≥409 pg/mL)。分析各组间LVWMSI的关系以及BNP水平与LVWMSI的相关关系。随访记录18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浆BNP水平的关系。结果各组间LVWM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WMSI呈正相关(r=0.73,P<0.01)。随血浆BNP水平增高,各组间近期临床心血管事件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够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变化,预测近期预后。

  •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应用依诺肝素与肝素抗凝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刘蕊

    目的:探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应用。方法:本组71例患者,急诊PCI术后将入选患者分为LMWH组和静脉UFH组。结果:LMWH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静脉UFH组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肝素抗凝穿剌部位血肿发生率较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比率高。

  •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护理体会

    作者:郭芳;蔡新妤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均直接行急诊PCI治疗,在治疗期间对12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99.17%,术后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出现低血压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明显,术后创伤小、痛苦少,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是PCI技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存活率,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提高心脏功能.

229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