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部分背根切断及针刺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连双;王希锋;赵伟;张洪芹;时彦;李雅娜

    目的:探讨部分去背根及部分去背根后针刺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猫双侧备用背根节模型,并针刺位于右侧备用根支配区的两组穴位,针刺7 d及14 d后分别取针刺、非针刺侧备用背根节,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色.分别计数各组阳性神经元总数以及大、中小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PDGF在备用背根节的大、中小神经元均有表达.部分背根切断后,针刺侧、非针刺侧PDGF阳性神经元总数及中小阳性神经元数在7 d时较正常显著减少,针刺后7 d时,PDGF阳性总数及大神经元数针刺多于非针刺侧,针刺14 d时,阳性总数及中小神经元数多于非针刺侧.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及针刺可影响PDGF在备用背根节的表达,这种作用显效的时间因不同时相、不同类型的背根节神经元而异.

  • 猫小脑皮质结构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作者:张长征;孙庆艳;罗勋;朱再满;梅斌;华田苗

    目的:对青年和老年猫小脑皮质结构的年龄性变化进行比较.方法:动用Nissl染色显示小脑皮质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阳性(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丝蛋白免疫阳性(NF-IR)结构.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小脑皮质厚度和细胞密度.结果: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小脑皮质总厚度及分子层厚度显著下降,颗粒层厚度明显增加,各层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颗粒层中GFAP-IR细胞密度显著增加,阳性反应增强;老年猫蒲肯野细胞(PC)NF免疫阳性树突分支明显减少.结论:衰老过程中小脑皮质神经元丢失和PC中NF阳性树突减少,可能会导致老年小脑皮质接受和整合信息的功能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活动增强对皮质神经元可能起保护作用.

  • 猫年龄相关的视网膜γ-氨基丁酸和神经丝蛋白表达

    作者:

    目的:对老年猫与青年猫视网膜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 GABA)、神经丝蛋白( NF)阳性结构.显微镜下观察GABA、NF阳性反应,并计阳性细胞数.结果:老年猫、青年猫GABA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均见于无长突细胞、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老年猫NF阳性结构见于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青年猫无长突细胞未见阳性反应.与青年猫相比较,老年猫视网膜中GABA、NF阳性反应强于青年猫,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结论:老年猫视网膜在衰老过程中呈现年龄相关的结构改变,这可能是造成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

  • 猫舌快反应传入纤维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

    作者:周丽丽;吕来清;潘三强;宿宝贵

    目的:研究舌快反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与突触后膜-树突的关系,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细胞内注射,电镜连续切片技术.结果:猫舌快反应传入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以单纯型为主.与单纯型终扣形成突触的树突较大.与中间型终扣形成突触的树突较小.结论:各种突触类型形成的复杂联系,可能是不同感觉信息传递的形态学基础.

  • 磷酸化的p44/42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分子在正常家猫脑干内的分布

    作者:金亮;李改丽;王百忍;段晓莉;鞠躬

    用ABC法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正常家猫脑干中磷酸化的P44/42MAPK的分布.实验发现:磷酸化的P44/42MAPK分子主要分布在家猫脑干中的中缝核群,与小脑功能有关的下橄榄核、外侧网状核,与内脏功能相关的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和臂旁外侧核及前庭核群等部位的神经元,此外还分布在脑干尾侧端和颈髓吻侧端灰质的胶质细胞中.结果提示磷酸化的P44/42MAPK分子可能和这些细胞的功能相关.

    关键词: 脑干 磷酸化
  • 猫内囊组织间液经纤维束间隙向脑室的引流

    作者:玉树兴;杨文亮;张红旗;艾予兰;赵亚平;董华丽;王华;张剑凯

    目的:探讨生理状态下猫内囊组织间液在纤维束间隙内的引流方向,方法:将 5 μl 印度墨汁 0.4 μl/min 的速度立体定位地注射于猫内囊,在脑切面、2 mm 透明脑薄片及石蜡切片上对碳颗粒的扩散和引流途径予以观察.结果:脑切面及透明后的脑薄片显示,墨汁在三个平面上均沿白质扩散;脑室外侧壁轻微黑染.光镜下,墨汁从脑内注射点沿白质纤维网向脑室方向扩散.脑室管膜下,碳颗粒成簇呈线状排列.结论:猫内囊组织间液经纤维束间隙弥散到脑室管膜下区,由此可能引流入脑室.

    关键词: 内囊 脑室 组织间液
  •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邹晓菊;齐建国;章为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猫髓吻侧腹外侧区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神经元胞体多为中、小型呈圆形或梭形,外形较规则.胞核圆或椭圆形,核仁清楚.胞质中可见各种细胞器.神经毡的结构较复杂,其中有许多有髓神经纤维的断面,无髓纤维较多,较细成束分布.大部分胞体的外表面均可见以对称性突触为主的轴-体突触,轴-体突触约占该区内突触总数的5%,轴-树突触约占92%.偶见轴-轴突触,也可见连续性突触、嵴突触.突触小泡的类型有圆形清亮小泡、扁平小泡或圆形小泡和有致密核心小泡混合存在等.

    关键词: 延髓
  • 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

    作者:孙长滨;于新宇;张书琴

    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首次进行了研究.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以中型多见,胞核较大,核仁清晰,偏位,核膜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标记树突直径变化较大,从0.68 μm到4.4μm,含较多的线粒体、微管及滑面内质网,未见突触小泡.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做为突触后成分,与非标记的突触前成分形成下列突触:(1)轴-树突触;(2)轴-体突触;(3)树-树突触;(4)轴-轴-树突触;(5)突触复合体,许多标记树突做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汇聚型突触复合体.

  • 猫肠系膜下神经节神经元与肠壁内传入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作者:佟晓杰;李吉;于频

    采用神经纤维和突触溃变的光镜和电镜结合方法,探讨肠系膜下神经节与来自肠神经丛内的传入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切断肠系膜下神经节发出的分支,光镜下见节内存在溃变神经纤维;电镜下见有突触溃变,溃变轴突终末的大小多为1μm左右,主要含有球形透明囊泡,线粒体多少不等,与肠系膜下神经节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轴-树型或轴-体型突触;溃变突触见有三种类型:电子致密型,电子透明型和神经丝型.确切证明了来自肠壁内的传入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肠系膜下神经节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为"内脏-神经节-内脏反射"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猫运动皮层内篮状细胞的立体重构、递质性质及突触分布

    作者:金福滋;郑则慧

    用细胞内HRP染色的方法显示该神经元位于猫运动皮层十字沟后,在第Ⅱ/Ⅲ层之间(软膜以下438 μm处),胞体截面积为15.6×28.1 μm2,呈多极形,树突呈串珠状,向四周扩展,无侧棘,轴突由胞体下方伸出,返折向上,包绕胞体周围,以软膜平行的吻尾方向行走为主,有一分枝向白质方向延伸.从立体重构图的不同角度观察,其形态不对称,如沿X轴方向旋转60°后,其形态呈扁平形,用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该神经元的递质性质为GABA能的.胞体及树突上分布有非对称型和对称型的突触,对称型的突触中有的是GABA能的,有的是非GABA能的.其轴突有髓鞘包绕,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一处以上相连或不相连的对称型突触,也可与其它树突形成对称型的突触.根据该神经元的形态,递质性质及突触分布的特征,可确认它是篮状细胞.

  • 猫丘脑腹后核内的树-树突触

    作者:隋鸿锦;宫瑾;张书琴;张孟良

    在电镜下对猫丘脑腹后核内的树-树突触进行了观察.树-树突触由含有少量突触小泡的Ⅱ型树突作为突触前树突与Ⅰ型树突所构成.在树-树突触的突触前、后膜上可见厚度大致相同的致密物质沉着,为对称性突触.在丘脑腹后核内还首次发现了交互性树-树突触.组成交互性突触的两个树突均为Ⅱ型树突,在二者相邻接面上,形成两个极性相反的对称性突触.文内对Ⅱ型树突的辨认标准以及树-树突触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 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

    作者:贺家全;孙长滨;张书琴

    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光镜水平研究了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投射的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中央外侧核向大脑皮质的投射为同侧投射,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投射的神经元集中于核的尾段,少部分位于中段,偏内侧分布,大、中、小型投射神经元均有,以中、小型为主.中央外侧核向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投射的神经元集中于中段,略向前后延伸,分布于嘴段和部分尾段,整个投射细胞群偏外侧分布,以中小型为主,少部分大型投射神经元位于外侧,大型标记的投射神经元主要为圆形、卵圆形和多边型,中、小型标记的投射神经元呈各种形态.

  • 猫脑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及MRI评价

    作者:林祥涛;刘树伟;侯中煜;柳澄;李振平;崔红元;崔向宁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临床影像设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脑内出血动物模型.方法:选用家猫,对尾状核、内囊或丘脑进行MRI三维定位后,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动脉血.术后3 h行MRI扫描验证血肿,并于术后72h对血肿及其周围组织行MRI评价.结果:(1)尾状核头、内囊或丘脑的定位测量结果平均值(mm)分别为:前囟后距离:5.8、11.1、11.9;矢状缝右旁开距离:5.5、7.1、7.1;颅骨外板下垂直深度:16.6、19.6、21.5.(2)猫脑内注入自体血后均可形成局灶性大小、部位稳定的血肿,72h后血肿的MR T1WI信号强度明显增加,T2WI显示的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区明显增大.结论:MRI定位后建立的猫脑内出血模型,是较理想的适合于临床影像设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脑内出血动物模型.

  • 适于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的急性癫痫猫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劲柏;徐海波;孔庆霞;孙圣刚

    目的 建立适于脑功能研究的急性癫痫动物模型.方法 家猫1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肌注戊四氮(PTZ)55 mg/kg后观察其行为表现,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分别于癫痫发作前1 h,发作后1 h、1 d、3 d、5 d、7 d行MRI检查.对照组肌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组均于注射PTZ后1~5 min出现肢体节律性抽动及全身阵挛,脑电图显示有特征性尖波、棘波、棘波群,MR上均无明显异常发现.对照组无异常行为及心电图变化.结论 该急性模型建立快,成功率高,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无明显脑结构性异常,是进行脑功能研究的理想模型.

    关键词: 癫痫 模型
  • 猫多巴胺转运蛋白PET脑显像研究

    作者:赵军;林祥通;王开颜;左传涛;张政伟

    目的: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FP-βCIT[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并进行猫PET脑显像.材料和方法:18F-FP-βCIT的制备应用一步法:用K222催化发生亲核氟化反应,得到18F-FP-βCIT.PET显像仪器为Siemens ECAT HR+PET仪,3只健康正常猫进行18F-FP-βCIT PET脑动态显像,观察纹状体体区放射性计数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8F-FP-βCIT总放化合成时间为60~90min,时间校正后放化产率为2%~10%,放化纯度平均为96.3%,tR=3.38±0.20min.PET显像示早期(15min内)猫脑皮质及纹状体可见显影,随显像时间延长,脑皮质放射性减退,而纹状体显影更为清晰,30min纹状体/小脑比值达2.59±0.16,60min、90min及120min时此比值分别为2.73±0.23、2.52±0.13、2.08±0.11.结论:18F-FP-βCIT是一种理想的PE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可利用PET进行猫的脑受体方面的研究.

  • 人兽共患锡兰钩虫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伟;郑国超;李国清

    锡兰钩虫是线形动物门、尾感器纲、圆线目、钩口科、钩口属的一种寄生虫,在亚洲地区广泛流行,可感染犬、猫等多种哺乳动物和人.该虫曾被认为是可忽略的寄生虫;后来的研究表明,锡兰钩虫可引起人体严重的症状,包括“钩虫痒”、腹部不适和贫血等.近年来亚洲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体的锡兰钩虫感染与犬、猫的锡兰钩虫感染呈正相关.犬、猫作为锡兰钩虫的自然宿主,可以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该病的防控措施中需要对接触犬、猫的人群进行重点保护.

  • 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杨根妹;宁守斌;张忠兵;谢渭芬;孙庭扬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常见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病因不清,目前尚缺乏有效根治措施.目的:建立猫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根治提供依据.方法:胃镜下将苄基-二甲基-十四烷基氯化铵(BAC)注射至猫食管下括约肌(LES)周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动物进食和体重的变化.第8周时行食管钡餐检查,计算食管钡剂潴留率;测定LES静息压力(LESBP)、松弛率和松弛度;观察不同药物对体内LESBP和体外LES肌环张力的影响以及肌环对电场刺激的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LES肌环中的分布.结果:第8周时,BAC处理组进食减少,体重显著减轻(P<0.05),食管钡剂潴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ESBP显著增高(P<0.05),LES松弛率和松弛度显著减低(P<0.05),L-精氨酸对LESBP无影响,但硝普钠可使LESBP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LESBP无明显变化,L-精氨酸和硝普钠均可使LESBP显著降低(P<0.05).两组体外LES肌环由乙酰胆碱和硝普钠引起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无明显差别,L-精氨酸可使对照组肌环松弛,但不能使BAC处理组肌环松弛,电场刺激不能引起BAC处理组肌环松弛,但能引起收缩.免疫组化染色提示BAC处理组LES肌环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缺失.结论:通过LES注射BAC成功建立了猫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其发生机制可能与LES肌间神经丛NOS抑制性神经的破坏有关.

  • 刚地弓形虫感染猫肠上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作者:曾俊岭;娜仁花;陈艾媛;魏海霞;姚云英;彭鸿娟;杨培梁;陈晓光

    取新生猫空肠和回肠段,以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消化后分离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和培养了猫肠上皮细胞.以PRU株刚地弓形虫缓殖子感染猫肠上皮细胞,第72 h可至细胞破裂,但镜检未见弓形虫转化成有性期阶段.

  • 脑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术:猫视皮质方位功能柱的活体显示

    作者:俞洪波;邢大军;寿天德

    脑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术是目前为止空间分辨率高的一种活体脑成像技术,它为大范围皮质的功能构筑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应用这一技术显示活体猫视皮质的方位功能柱的方法,此方法基本上也适用于其他皮质的功能构筑研究.

  •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及猫上皮变应原点刺试验

    作者:林琳;曹晓林;施紫光;李勇;张维

    目的 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结果,对其他气传变应原的反应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接触与其相关性.方法 总结1 0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 R17种气传变应原标准化试液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分析狗、猫上皮变应原的皮试结果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的比例;并根据是否有环境接触分类,比较各组在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狗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占13.80%,猫上皮阳性占6.95%;且98%以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尤以合并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居多.其中21.93%和26.32%环境接触狗/猫的变应性鼻炎相应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无环境接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78%和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上皮及猫上皮的阳性率位居前列,其中绝大多数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鉴于环境接触对狗、猫上皮过敏的高危险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饲养、接触宠物.

246 条记录 5/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