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珊瑚人工骨移植修复牙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志英;凌均棨;李京平;邓雨泉

    目的 评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种植珊瑚人工骨(NC)后形成的复合物结合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狗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 (1)体外分离获得狗的MSCs,矿化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检测细胞的成骨活性;(2)将NC和PLGA-NC 复合膜分别吸附MSCs共培养,观察复合物的形态;(3)将MSCs与NC共培养10 d后的复合物移植到狗的牙周实验性骨缺损处.8周后行组织学染色牙周再生检测.结果 (1)诱导后的MSCs成骨活性明显,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MSCs与NC和PLGA-NC 复合膜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3)MSCs-NC复合物移植后可修复牙周缺损.结论 MSCs有望成为牙周前体细胞的体外来源,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牙周缺损是可行的.

  • 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人工骨和两种屏障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志英;凌均棨;高燕;邓雨泉

    目的:探讨珊瑚人工骨(natural coral,NC)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吸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种可降解性屏障膜PLGA-NC复合膜和PLGA膜的生物相容性及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狗的BMSCs,检测其成骨活性;将NC和可降解性屏障膜材料分别吸附原代培养的BMSCs,观察复合物的形态,进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结果:BMSCs在NC的孔隙中生长良好,并有细胞基质的分泌;两种屏障膜与细胞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PLGA-NC复合膜较PLGA膜有更多的微孔和更好的成形性.结论:NC可作为牙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细胞载体;PLGA-NC复合膜比单纯的PLGA膜更适合作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的屏障膜材料.

  • 杯状珊瑚物理性能测试

    作者:冯进;归来;张智勇

    珊瑚人工骨作为骨替代材料,近十多年来已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并应用于骨科、整形外科及口腔颜面外科.由于珊瑚可用种类较多,其物理性能不尽相同.根据临床应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好的骨替代材料.生物材料的物理性能特点是材料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选用南海西沙产杯状珊瑚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获得国产杯状珊瑚物理性能的基本数据,并与国产滨珊瑚、角蜂巢珊瑚相比较,探讨相互间的特点和差异.

  • 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骨表面生长状况

    作者:郑有华;蒋柳宏;张志光;苏凯;匡世军

    背景:颌面骨缺损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同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目的:将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骨的复合培养,观察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设计、时间及单位:骨组织工程实验,于2006-0312008-06 在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海南省浅海滩产石头状滨珊瑚为原料,将其制成8mm×8mm×2mm的珊瑚人工骨小块.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下细胞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主要观察指标:MTT法观察细胞-支架联合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与联合培养未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细胞.而联合培养的转染组细胞同单纯培养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向孔内长入或跨越微孔表面,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可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珊瑚人工骨材料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许伟华;杨述华;Geiger Florian

    背景:人工骨材料在大块骨缺损中常常无法发挥成骨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存在血供不足,骨缺损难以愈合.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质粒转染细胞对珊瑚人工骨材料成骨作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8/2007-06在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骨科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6~9月龄雌性新两兰白兔24只制备桡骨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自兔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扩增:通过EndoFree Plasmid Giga试剂盒扩增pVEGF165和pCR3.1的质粒.方法:将pVEGFl65或pCR3.1质粒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将含有VEGF基凼的质粒和VEGF基因重组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载入珊瑚人工骨材料,然后植入2组模型兔桡骨干中段15mm的骨缺损内,另外2组植入载空白质粒或空白质粒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珊瑚人工骨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动物桡骨骨缺损内人工骨材科吸收速度,血管数日以及新形成的骨量.结果:VEGF重组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足量VEGF超过1周;血管计数发现VEGF质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促进血管生成,但体外转染VEGF的细胞疗效更显著:VEGF质粒或其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珊瑚人工骨材料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结论:VEGF基因重组的细胞能够持续表达高于正常水平的VEGF,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工骨材料的吸收.

  • 可吸收性医用珊瑚人工骨的致突变性研究

    作者:关景芳;程琳;贾文英;聂卫;褚婕;姜华;史弘道

    目的:评价珊瑚人工骨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加与不加S9mix条件下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系统条件下,可吸收性珊瑚人工骨无致突变作用.

  • 珊瑚复合人工骨研究进展

    作者:尉文华;毛天球

    自1971年人们发现海珊瑚具有与人骨相类似的孔隙结构[1],开始应用原始珊瑚碳酸钙作为植骨材料.20多年以来,经许多学者的多种研究证实,珊瑚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代用品[2~6],目前已知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作用,并有生物降解性,其多孔结构有利于宿主骨组织和血液,纤维组织长入,与骨组织有较强的亲和性,无排异反应.但珊瑚骨质地脆,吸收快,在骨缺损处只具有支架和骨引导作用,而无骨诱导能力,单纯珊瑚植入机体后有一定的体积丧失,对于较大的骨质缺损,仅用珊瑚难以达到完全修复,因此近年来有的学者将珊瑚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移植,以获得一种同时具备骨诱导活性和骨引导活性的新型材料,并对这种复合植骨材料的骨诱导作用和骨缺损修复效果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拟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bFG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骨表面的生长特性

    作者:郑有华;蒋柳宏;张志光;苏凯;匡世军

    目的:将转染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珊瑚骨复合培养,观察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BMSCs.取生长良好的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和未转染的BMSCs,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BMSCs的生长状况;采用MTT法观察细胞一支架复合培养的BMSCs增殖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培养的BMSCs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跨越微孔表面或向孔内长入,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MTT法检测显示.细胞一支架复合培养转染组与复合培养未转染组的BMSCs增殖状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培养转染组,BMSCs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而复合培养的转染组与单纯培养转染组BMSCs增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可以作为BMSCs支架材料.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

  •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珊瑚人工骨植入治疗脊柱结核

    作者:李俊;孟志斌;周健强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融合同时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总结18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融合,前路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25个月,18例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2个月,无局部结核复发、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术后5.8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平均较术前纠正23.6°.神经功能全部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助于植骨融合和减少结核复发,在结核病灶彻底清除的同时,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是安全有效的.植骨替代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应用,避免了取自体骨带来的并发症.

  • 珊瑚人工骨修复眼眶缺损7例

    作者:李翠兰;王春习

    自1997年我们采用珊瑚人工骨修复眼眶缺损7例.1一般资料术前设计与材料制作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0~48岁,暴力伤5例,枪伤2例,下眶缺损5例,上眶缺损2例.以对侧眼眶为基础,用弹性印模胶,在患侧眼眶缺损处向下按压制取出大概所需模型.选用南海产红焦珊瑚,取其中间质制作形状大小与模型相似的植入体.大约眶周长度的1/2,小约1/3,一般厚度4~12mm,两端及中间钻2~3个眼,以备固定缝合用.用5%次氯酸钠浸泡,去离子水振荡冲洗,高压消毒即可用.

  •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颈前路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宇;田伟;刘波

    目的研究珊瑚人工骨在颈前路手术中的愈合情况.方法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替代自体髂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人工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180例(男126例、女54例),根据影像学资料,统计椎间隙高度、椎间角、颈前屈术前与随访时的变化.结果通过总结6年的随访结果,珊瑚人工骨得到了良好的愈合,使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角、颈前屈的纠正得到了的保持.结论珊瑚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可以达到和目体髂骨同样的临床作用.

  • 异体冻干骨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梁一雷;陈伟良

    唇腭裂术后上颌齿槽突裂的整复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复材料有多种,如自体骨、羟基磷灰石、珊瑚人工骨、生物陶瓷和粉状蛋壳等,各有其优缺点.我科从1999年10月至今,应用异体冻干骨充填齿槽裂2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重组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应用于拔牙窝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孔卫东;林巍;李小兰;邓国珍;沈丽佳

    目的:探讨重组骨形成蛋白- 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 rhBMP - 2)/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复合骨)与珊瑚人工骨(珊瑚骨)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12只成年狗作为实验动物,拔除两侧上颌第2及第3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人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植骨后4、8、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拔牙窝内的骨修复能力及修复效果。结果:复合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植入牙槽窝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复合骨组新生骨形成的比值明显高于珊瑚骨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骨在拔牙窝中的骨修复能力和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珊瑚骨。

  • 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防治干槽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立群;王伯钧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植入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牙槽窝的愈合情况,为减少和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和保持牙槽高度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将下颌阻生牙患者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两组,两组150人,300颗牙.A组拔牙后拔牙窝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B组拔牙窝不放置任何药物.结果 A组无1例干槽症发生,B组有12例干槽症发生,发生率为8%.两组间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牙后牙槽窝内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能较好的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并能加速骨组织生长及维持牙槽高度.

  • 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耐药现状

    作者:陈燕

    克林霉素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是由Magerlein等以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的羟基而得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作用较林可霉素强4倍~8倍,在临床上已逐步取代了林可霉素的位置.目前市面上的克林霉素制剂品种繁多,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颗粒剂、阴道栓剂、阴道霜、搽剂、药膜、乳膏、凝胶、糊剂、漱口液、滴耳液、滴眼液、载药珊瑚人工骨、复合盖髓剂等,应用广泛.本文拟就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耐药现状做一综述,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防治干槽症150例疗效观察

    作者:宋立群;王伯钧

    干槽症(dry socket,DS)即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是常见的拨牙术后并发症,多数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其发生率不同,国外报告下颌阻生智齿为20%左右,国内下颌阻生智齿为4%~10%[1].本文将150颗下颌第三阻生牙拨除后,在拨牙窝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在防治干槽症及保持牙槽骨高度、预防第二磨牙远中颈外露等方面,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外源性VEGF联合"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佳;李茜;乔嘉;刘剑锋;牛峰;归来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及珊瑚人工骨复合物结合下颌骨外板劈开即"夹心法"成骨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型猪为实验对象,A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CHA+VEGF+FS)复合物植入术,右侧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CHA+VEGF+FS)复合物植入术;右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及纤维蛋白胶(CHA+FS)复合物植入术.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研究VEGF对新骨形成过程的影响,评估术后效果.结果:研究发现CHA+VEGF+FS复合物植入后可以促进珊瑚人工骨实现早期血管化,从而减低骨再生过程中珊瑚人工骨的无效降解.结论:CHA+VEGF+FS夹心法可以为珊瑚人工骨提供更好的成骨条件,从而更好实现骨再生,终使得其可以作为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的有效手段之一.

  • "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佳;李茜;乔嘉;刘剑锋;牛峰;归来

    目的:运用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充填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评估该方法的术后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5例患者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进行以Pruzansky-Kaban分型为Ⅰ型或者Ⅱa型的半侧颜面短小所致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的矫治.治疗后随访6~24个月,通过术前、术后的摄像、头颅CT三维重建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估.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5例患者进行了少6个月的随访,后期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少,珊瑚人工骨的降解吸收率也较低,是一种修复半侧颜面短小行之有效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