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香没药古今炮制小考

    作者:王福英;朱忠荣

    目的:探讨乳香没药炮制沿革,找出其规范炮制.方法:查阅历史文献,调查走访乳香、没药的炮制及炮制衍变.结果:乳香、没药炮制虽较繁杂,然当今文献仍以清炒、醋制、灯心草制为主流炮制.其它衍变没有依据.结论:乳香、没药的炮制工艺应按规范进行.

  • 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作者:蔡立明

    通过多次反复实验,对乳香没药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法由炒制改进为烘制,即利用烘箱的恒温条件,使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中的挥发油逐步渗出并挥发.同时指出烘制法的不足之处是易串味,只能用于同类药材的炮制.

  • 几种中药的水试鉴别法

    作者:卢美娇

    水试鉴别中药是利用某些中药在水中的各种特殊反应和变化,作为找出某些中药的特征的方法之一。利用水试法鉴别中药,早在我国《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记载有“[]秦皮以水浸之,飞青”,即是现在鉴别秦皮所说的秦皮水浸液的荧光反应。《图经本草》对鉴别熊胆亦记载有“取粟颗汗,滴水中,一道线不散者为真”等。这些对后世利用水试鉴别中药开创了先例。水试法是经验鉴别中药品质优劣和真伪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1 玄参 取玄参浸入水中,水应显黑色。2 苏木 取一小块投入热水中,水液呈鲜艳的桃红色后转深红色。3 吐丝子与紫苏子 分别取样品用开水浸泡后,菟丝子表面有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而紫苏子开水浸泡有一定香气,无粘性,无吐丝状。4 乳香与没药 乳香投入水中吸水后变为乳白色,共研成为白色乳汁;没药入水中后不变色,与水共研成黄色乳汁。5 红花 取本品少许入水中,柱头膨胀成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不沉淀,水面无油状物飘浮。

  • 浅谈方案书写用字规范化

    作者:马永林

    清代苏南医家顾铭照在<书方宜人共识>一文中,提倡"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的观点,是很值得推崇的.该文列举了当时的医生,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夸耀自己的才能出众,故意把一些不常用的药名开在处方里.如把远志写成小草,使人误解为细小的甘草;把常山写成蜀漆,市人不知而另加干漆.乳香写成熏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灶心土为伏龙肝,鸽粪为左蟠龙等,使人感到眼生而不解.在病情危急时往往误事.又如当时有的医生善于写草书,走笔龙蛇,使人难以认辨.粗心的人随便抓药,就会留下祸害;细心谨慎的人来回询问,就会延误时间.因此,他提出凡是书写处方医案,希望字迹清楚工整,且必须使用大家共识的药名.笔者在调配处方时,经常会碰到此类不规范的处方,也颇有感触.

  • 乳香没药入煎剂合理性薄层层析研究

    作者:秦华珍;钱高军;卢汝梅

    选择乳香、没药的生品与醋制品,采用薄层层析研究的方法,从单味药和复方两方面对乳香、没药水煎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乳香在水煎剂中其脂溶性成分大部分已溶出,没药在水煎剂中其脂溶性成分溶出较少.说明乳香入煎剂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指出没药入煎剂的合理性需进一步探讨.

  • 咳喘膏穴位贴治哮喘

    作者:邓翠娥

      咳喘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祖国医学文献早有明确的记载。咳喘虽有外因内因之别,然皆与 肺有关。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皮毛受邪必先肺而为咳嗽,内伤咳嗽,多见湿痰犯肺, 或肝火犯肺。哮喘一证,反复发作,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治之有一定疗效,但难于根治 。如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在不发时也常觉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必伤及肾,肾虚不能纳 气则吸短而喘,致成虚喘。至于治法,先病时应治标以祛邪为主,平时则应治本以扶正为主 。我市二医院邓来送主任药师,通过50多年临床实践,从众多中草药中筛选配伍而成的外用 膏药—咳喘膏,具有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清热利湿,止咳平喘的功能,可有机地调节人体 内在功能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临床治愈咳喘病的目的。该膏补益适中,寒热不偏, 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各类型支气管炎、咳喘的良方。1 咳喘膏的组方  由黄芪、当归、沙参、百合、麻黄、花粉、贝母、杏仁、桑皮、白果、茯苓、百部、甘草、 连翘、赤芍、白术、防风、地龙、冰片、官桂、大黄、乳香、没药、鲜槐桂、柳枝、桑枝、 枣枝、川乌、皂角、苏子、砒霜等药组成。2 配制方法  将上药放入铜锅内,用菜油3 000 g浸3 d,熬后去药渣。当熬至滴水中不散时 ,将广丹(炒如麦色)1 000 g,徐徐撒入(此时须用文火),并以桃、柳粗枝2根(用麻皮扎在 一起)不停地搅匀至滴水成珠为度,再加入乳香,没药、冰片、砒霜、细粉搅匀冷却后成膏 药肉。用较薄的牛皮纸和棉布裱成膏药布,裁成5 cm×5 cm的方块,将药肉放在布面上,摊 成直径为3.2 cm的圆形即可。

  • 乳香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改变

    作者:齐振华;张国平;赵谢兰;柳昕;李卫红

    目的:为探讨乳香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乳香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关系.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DNA片段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乳香提取物与全反式维甲酸相似,具有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及作用细胞周期G1及S期(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结论:乳香提出物是一有前途的诱导分化剂.

  • 乳香活性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谢松涛;白晓智;胡晓龙;石继红;朱雄翔;汤朝武;胡大海

    目的 观察乳香活性提取物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正常FB,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香活性提取物不同浓度组(5×10-4、5×10-3、5×10-2、5×10-1g/L),含0.25%新生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乳香活性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FB增殖作用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乳香活性提取物适浓度培养条件下FB的细胞周期变化以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乳香活性提取物在5×10-3、5×10-2 g/L浓度范围,可显著促进FB增殖,测得吸光度(A)值分别为0.312±0.035、0.366±0.051,与对照组(0.257±0.0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3.89,P<0.01),其中在5×10-2 g/L浓度时测得A值高,促增殖作用为显著,为乳香活性提取物促进FB增殖的适浓度.此浓度条件下乳香活性提取物可明显促进FB通过G1/S及S/G2期限制点,S期(18.30±3.44)及G2/M (9.60±1.26)期细胞与对照组(10.60±1.72、5.30 ±0.68)比较明显增多,G0/G1期细胞(71.80±3.92)与对照组(83.60±6.85)比较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14.44、8.97、3.52,P<0.05).5×10-2 g/L乳香活性提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2.416±0.247比1.000±0.081和4.681±0.126比1.00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15.31,P<0.01).结论 乳香活性提取物能显著促进FB增殖,加快 FB 周期进程,同时可上调Ⅰ、Ⅲ型胶原 mRNA 的表达,可能与乳香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有关.

  • 不同产地乳香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胡振波;张琼光;李霞

    目的:建立乳香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 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 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对不同产地的乳香进行特征指纹图谱考察,并采用"中药色谱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12版)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建立了乳香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并确定了指纹图谱中10个共有峰,14批乳香药材中12批药材相似度大于0. 9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为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 生乳香及醋制品对家兔血小板粘附作用的比较

    作者:管红珍;彭智聪;张少文

    目的:探讨乳香及醋制前后对动物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方法:用体外血小板粘附率测定法测定血小板粘附性.结果:醋制后使乳香降低血小板粘附作用加强.结论:乳香生用活血;醋制祛瘀.

  • 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香中总三萜类有机酸成分的含量

    作者:郭辉;张玲;崔桂华;马晓莉

    目的: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香药材及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总三萜类有机酸的含量,从而控制乳香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方法: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在546 nm处测定样品的吸收度.结果:齐墩果酸在0.53~1.59 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71%,RSD为1.57%(n=6).结论:本法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乳香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有效监控手段.

  • 消骨增贴中乳香、没药的薄层鉴别

    作者:王苏会;闫荟;王瑞;赵汉臣

    目的:进一步完善消骨增贴质量标准,增加专属性强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对该制剂中乳香、没药进行了TLC鉴别.结果:消骨增贴与阳性对照药材在相应位置显相同斑点,而阴性对照品则各项TLC鉴别均不受方中其他组分的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结果可靠,可作为消骨增贴中乳香、没药的TLC鉴别方法.

    关键词: 乳香 没药 薄层鉴别
  • 炮制经验介绍

    作者:张义生;袁小艳;徐慧芳

    目的:炮制经验继承.方法:传统炮制方法与彭氏经验法的举例比较.结果:彭氏经验法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结论:彭氏经验法值得继承和推广.

    关键词: 炮制 乳香 山茱萸 僵蚕
  • 小活络丸的薄层分析

    作者:邓君丽;邹爱玲

    目的:为完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提供检测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小活络丸中的地龙、川乌、乳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专属性强,分离度佳,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可作为该药的定性鉴别方法。

  • 乳香炮制方法的改进

    作者:张洪涛;张立华;刘德秀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将乳香炒制法改为煮法炮制,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乳香 炒制法 实践 炮制
  • 明代“伟疆的悲剧

    作者:

    春药在我国宫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有"慎恤胶",魏晋有"五石散",唐宋在"五石散"的基础上,加上桑螵蛸之类的壮阳补肾药,称为"阳起石".到了明代,春药已经发展得登峰造极.明代皇宫长期以重赏吸引献这类秘方的人,从宪宗成化年间起,献秘方者络绎不绝.陶仲文本是个不见经传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房中秘方而受宠于嘉靖,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传说,他所献的春药秘方,就是"红铅丸".这红铅丸制法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银器内,加上夜半第一滴露水、乌梅等药,连煮七次浓缩,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南蛮松脂、尿粉等搅拌均匀,用火提炼,后才形成固体,制成丸药.

  • 杜仲舒筋丸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尹松鹤;赵玉梅;颜明

    杜仲舒筋丸是由牛膝、当归、肉桂、马钱子粉、煅自然铜、桂枝、防风、麻黄、陈皮、甘草、杜仲、醋乳香等组成,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之功效.临床应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等.为了对本品的安全性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故进行杜仲舒筋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纯中药烧伤万应膏治疗烧伤2394例探讨体会

    作者:马怀斌

    从1974年至2001年共收治各种原因烧伤2394例,大面积76%,其中深Ⅱ°35%,Ⅲ°16%.平均面积10.36%,均采用本发明专制中药制剂(烧伤万应膏),烧伤万应膏处方是:麻油1000克、乳香8克、生地15克、黄芩8克、黄柏10克、大黄10克、黄连10克、红花5克、蜂蜡30克、冰氏3克、三七5克、没药8克.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法和包扎治疗,有效率96%,治愈痃88%.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该药膏具有止痛效果好、抗感染能力强.深Ⅱ°创面不留疤痕,浅Ⅲ°创面,补液少、治疗周期短等优点,并具有经济、安全、方便等优点.

  • 乳香、没药中挥发油单提、混提的工艺研究

    作者:李芬

    目的:研究乳香、没药中挥发油单提和混提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药材固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因素的正交设计,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作为筛选指标.结果:乳香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蒸馏水使固液比为1∶5,不浸泡,电炉加热提取6 h.乳香、没药混合提取挥发油的佳工艺为:加入自来水使固液比为1∶5,浸泡1 h,加热提取6 h.没药中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自来水使固液比为1∶5,浸泡0.5 h,加热提取8 h.而且单提与混体相比,单提效果较佳.结论:本提取方法简单、效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付红伟

    目的:建立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乳香、当归、川芎、血竭,采用HPLC测定制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目标物质;延胡索乙素线性范围为0.18-1.1μg(r=0.9998),平均回收率97.57%,RSD%=1.13%.结论:所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以有效控制接骨胶囊的质量.

307 条记录 11/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