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HAT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伴发作性呼吸暂停二例

    作者:刘志梅;方方;丁昌红;张炜华;邓劼;陈春红;王旭;刘珺;李峥;贾鑫磊;曾健生;钱素云

    目的 探讨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伴发作性呼吸暂停(CMS-E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2例CMS-EA家系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 2例患儿分别于生后和3个月余发病,均因呼吸困难、青紫发作气管插管下收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反复呼吸暂停,不能脱离呼吸机,例1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例2给予气管切开及溴吡斯的明口服,住院162 d携带气管套管出院,随访患儿至3岁4个月,口服溴吡斯的明,已拔除气管套管,仍有波动性眼睑下垂,程度减轻,智体力发育略落后于同龄儿.2例患儿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抗骨骼肌受体酪氨酸肌酶抗体均阴性;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及可疑阳性各1例;低频神经重复电刺激未见特征性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提示脑萎缩样改变.2例均发现CHAT基因突变,例1为外显子4、5、6杂合缺失和p.I305T复合杂合突变,例2为p.1336T和p.Q22X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外显子4、5、6杂合缺失和p.Q22X为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CMS-EA通常表现为自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起病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发作性眼睑下垂、喂养困难、伴呼吸暂停的呼吸困难,溴吡斯的明治疗有效,早期应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 CHRNE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分析

    作者:苏净;李传芬;陶珍;王敏;李慎军;刘付红;李靖;曹秉振

    目的 探讨CHRNE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3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DNA,对CHRNE基因12个外显子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0 ~ 30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无力、眼肌麻痹以及言语不清;实验室检查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全部阴性;电生理检查显示2例患者存在低频重频递减现象及肌源性损害;所有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均有显著疗效.3例患者的CHRNE基因检测发现多个位点错义突变,其中c.488 C>T为国外已报道突变,而c.296 G>A、c.738 C>A目前国内外均尚未见报道,我们随即对120名健康人DNA进行了后2种突变的筛查,发现该突变仅存在于患者中,健康人群并未检测到这2种突变的发生.结论 我们报道的这3例由CHRNE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均为成年起病,病程相对良性,临床症状表现类似重症肌无力,电生理检查可见低频重频递减现象,长病程患者可见肌源性损害,但血清学检查阴性及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良好反应为其特点.目前国内尚未见该病基因确诊病例报道,关于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巍;徐春晓;孟令超;吕鹤;左越焕;刘靖;王朝霞;袁云

    目的 观察2例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1(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于2014年3月和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并诊断为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电生理、肌肉病理及基因检查结果,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 例1男性,16岁,活动后易疲劳10年.例2男性,9岁,活动后易疲劳6年.2例患者体检均显示四肢近端肌力Ⅳ级.例1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224 IU/L),例2正常.例1、例2腋神经3 Hz重复神经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别递减46.9%、17.5%.2例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均正常,给予溴吡斯的明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例1骨骼肌内可见肌纤维内大量管聚集,例2Ⅰ型肌纤维病理占优势.2例患者经GFPT1基因检查均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例1分.别为p.Y367C和p.G564C,例2分别为p.G26S和p.V291I.结论 GFPT1相关性肢带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多为儿童期起病,以波动性肌无力、肢带型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低频刺激下波幅递减、肌肉病理出现管聚集可作为诊断线索.胆碱酯酶抑制剂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 鸟苷二磷酸甘露糖焦磷酸化酶 β亚基基因突变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合并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作者:戴廷军;赵冰;温冰;张冬;赵翠萍;赵玉英;李伟;焉传祝

    目的 报道4例鸟苷二磷酸甘露糖焦磷酸化酶β亚基(GMPPB)基因突变所致继发性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病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肌肉影像、分子病理及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2017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继发性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病2个家系共4例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肌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家系1和家系2的2例先证者的肌肉影像、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特点,并对该2例患者行靶向二代基因测序.结果 4例患者来自2个家系(其中3例来自同一家系),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17~18岁.临床上符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和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重叠表型,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且具有日间波动性,晨轻暮重.患者早期跑跳不如同龄人,体育成绩差.体检双下肢近端肌力Ⅰ~Ⅱ级,双上肢近端肌力Ⅲ~Ⅳ级,四肢远端肌力Ⅴ级.脊旁肌和四肢近端肌萎缩,腓肠肌肥大.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明显升高(1877~5275 U/L),针极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重频刺激试验示低频递减.肌肉MRI表现为大腿后群肌(腘绳肌)显著脂肪变性;肌肉病理呈肌营养不良改变.靶向二代基因测序均显示GMPP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家系1突变位点为c.860G>T(p.R287L)/c.851T>C(p.V284L);家系2突变位点为c.1097A>G(p.N366S)/c.589G>T(p.V197F).上述4个突变位点均为新发突变,经家系验证提示2个突变分别来自患者父母.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电泳分析证实2例先证者肌肉组织α-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4例患者经溴吡斯的明治疗后肌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GMPPB基因突变可致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为LGMD与CMS重叠.胆碱酯酶抑制剂能部分改善此类患者肌无力症状.

  • 肌病伴管聚集的疾病谱系和病理改变分析

    作者:刘秀娟;徐春晓;赵亚雯;张巍;王朝霞;袁云

    目的 总结肌病伴管聚集的临床疾病谱系和骨骼肌病理改变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5 697份肌肉病理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标本,统计肌病伴管聚集的发生率,对出现管聚集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改变进行归类.结果 5 697份肌肉活检病理标本中57例(1.00%)出现管聚集改变,包括男性50例(87.72%),女性7例(12.28%).结合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检查,其诊断依次为周期性瘫痪23例(40.35%)、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7例(12.28%)、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6例(10.53%)、运动诱发肌痉挛5例(8.77%)、坏死性肌病3例(5.26%)、基质交感分子1相关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E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病各1例(各占1.75%),其他临床、病理未能明确的疾病类型还包括未分类的远端肌病、眼外肌瘫痪、脑白质病变、智力发育倒退、脑卒中、早发性肌无力、肺动脉高压各1例(各占1.75%).病理改变除管聚集外,还伴随出现肌纤维坏死3例(5.26%)、神经源性改变3例(5.26%)、肌营养不良样改变1例(1.75%).结论 肌纤维内管聚集更易出现在男性患者,可以单独或伴随出现在多种遗传性以及获得性肌肉病中.周期性瘫痪、慢性酒精中毒和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是肌病伴管聚集较常见的临床相关疾病.

  • 中心核肌病患者口腔颌面部特征及MRI表现

    作者:张志勇;刘永红;孙彦杰;胡静;高国栋;吴艳凯

    目的 研究中心核肌病(centronuclear myopathy,CNM)患者口腔颌面部临床特征及颌面肌群MRI表现,为CNM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就诊的8例CNM患者(男女各4例,CNM组)及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行口腔健康检查的2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名,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测量上睑下垂、形态面指数;制备口腔模型,测量大腭弓高度和腭弓宽度;使用(牙合)力测试仪检查大(牙合)力;记录大开口度;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下颌平面角;颌面部MRI检测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受累程度,在不同层面观察肌肉内脂肪浸润分级.结果 CNM组上睑下垂6例、逆V形嘴6例、吞咽困难3例、前牙开(牙合)4例、张口呼吸4例、喜进软食7例;CNM组形态面指数为(91.3±0.5)%,均为细长脸型;下颌平面角为34.9°±2.0°;男性和女性大腭弓高度[(19.0±0.2)和(18.0±0.6) mm]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NM组男性和女性腭弓宽度[(34.5±0.8)和(33.4±1.0) mm]、男性和女性大(牙合)力[(464.3±78.2)和(320.7±13.8)N]、大开口度[(3.4±0.3)cm]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颌面部MRI显示,CNM组7例咬肌、4例翼内肌、6例翼外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受累程度为0至4级,双侧肌肉受累情况基本对称.结论 CNM患者的细长脸型、高腭弓、(牙合)力低下是导致颌面畸形的生物力学基础.MRI可清晰显示患者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受累肌群,可作为评价CNM患者颌面肌群的客观检查方法.

  • 有机磷杀虫剂所致的神经肌接头病的生化机制研究

    作者:肖诚;何凤生;李秋生;牛勇;鱼涛

    目的探讨有机磷杀虫剂(OPs)引起的神经肌接头传导功能异常的生化机制.方法用肟硫磷(1 144 mg/kg)染毒大鼠制作肌无力模型,用电刺激频率为20Hz的单纤维肌电图(SSFEMG)检测染毒大鼠平均连续差(MCD)评价其神经肌接头传导功能,检测腓肠肌Ca2+-ATP酶、Na+,K+-ATP酶、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PK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比目鱼肌中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残基的磷酸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和肌力正常的染毒大鼠相比,肌无力大鼠各指标的变化如下:(1)MCD明显增高;(2)腓肠肌Ca2+-ATP酶、Na+,K+-ATP酶和PKA活力明显下降,且与MCD呈显著负相关(r=-0.582、-0.713、-0.506,P<0.05);(3)腓肠肌PKC和TPK活力明显增高,且与MCD呈显著正相关(r=0.723、0.589,P<0.05);(4)Ser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弱,Tyr磷酸化程度明显增强.结论OPs引起的神经肌接头传导功能异常可能与Ca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下降引起的肌肉兴奋性减低,以及Tyr磷酸化增强和Ser磷酸化减弱引起的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失敏加速、复敏延迟有关.

  • 调胃承气汤联合换血疗法在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李伟超

    目的:探讨调胃承气汤联合换血疗法在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调胃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中毒反跳和肌无力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3%和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和20.0% (P< 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0.0%,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联合换血疗法在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减少中毒反跳和肌无力综合征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肌无力综合征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

    作者:张洁;蒋方建;董云

    患者男性,47岁,因“双下肢乏力8个月”于2013年4月24日入院。患者2012年8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无力,开始为上肢持物费力,抬举困难,后出现行走费力,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并有劳累后加重,有晨轻暮重现象。至解放军总院就诊,2012年10月9日低频重复电刺激:右尺神经分别下降12%~20%,右腋神经分别下降28%~31%,右腓总神经分别下降26%~36%;高频重复电刺激:右腓总神经递增47%,右尺神经递增125%。胸部增强CT 未见异常,10月12日行PET/CT检查:左肺门软组织结节,代谢活跃,考虑恶性可能大。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11月5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左肺门):中-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部分呈小细胞癌改变。出院诊断:(1)左肺门小细胞癌;(2)肌无力综合征。术后顺铂、依托铂苷化疗6次。但患者仍表现为下肢行走无力,故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下肢乏力明显,疲劳实验阳性,晨轻暮重,予新斯的明实验阴性,但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效,停服4d后下肢肌无力症状明显加重,继续服用后好转。华山医院复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P/N值3.17,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N值2.55。低频重复电刺激有递减,故考虑合并重症肌无力。给予该患者激素治疗:泼尼松片自30 mg/d开始,逐步加量,使用激素早期患者有加重现象,自服用60 mg/d开始,下肢肌无力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予继续服用并逐步减量。3个月后随访,患者泼尼松片减至30 mg/d,肌无力症状明显好转,可行走1 km。

  • 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作者:闫东;崔新征;吉庆春;吉文仲;闵建军

    目的 针对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作出临床总结,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7例确诊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男女比例为6:1;平均年龄61岁;7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以肌无力综合征症状为主;CT检查表现肺癌征象(7/7),其中伴有远处转移(1/7);肌电图多无神经元性及肌源性损害者(6/7),高频刺激均表现为波幅增高;新斯的明实验表现为症状稍缓解(5/7),无缓解者(2/7);肌疲劳实验结果以暂时缓解居多(6/7);抗肿瘤治疗有助于肌无力综合征症状改善(5/7);随访显示肌无力综合征症状与小细胞肺癌病情有一定关联性.结论 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存在特征性表现,这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 孙宏新应用续命汤治疗肌无力综合征经验

    作者:王焱;邢靖晨;崔迎霞;底迎亚;孙宏新

    孙宏新老师通过对癌性肌无力综合征病因病机的深入剖析,认为该病的发生责之体内有虚,外有邪风,病位主要在于脾胃,且与肝肾密切相关.孙老师认为患者因久病体虚,五脏六腑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经络、筋脉失于濡养;肾精虚损,肝血亏虚,宗筋失于气血濡润;体虚则诸风皆从腠理而入,停滞经脉,扰乱气机,影响气血津液输布四肢,故发为痿证.孙老师认为治疗该病关键在通,可以采用补通、通散的方法,故方选续命汤以补气养血祛风,使气血和,经络通,则疾病自愈.

  • 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34例治疗体会

    作者:孙明周

    有机磷农药(OPs)及其复合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类农药,其供、管、用途随市场开放也发生很大变化,所导致的中毒现象屡有发生,其死亡率高,特别是出现了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ntermediate Myasthenic Syndrome IMS),如处理不当,易导致死亡[1,2].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OPs中毒患者中,诊断为IMS并具有完整资料的共3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电生理检测在肌无力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靖;韩明治;赵贺玲

    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部位及钙离子通道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由于早期原发肿瘤症状隐匿,容易误诊.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肌无力综合征的确诊中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收治的5例患者的电生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尤是重复神经刺激(RNS)反应重要性的认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