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体外循环下行改良腔肺分流术

    作者:刘锦纷;鲁亚南;陈惠文;史珍英;苏肇伉;丁文祥

    改良双向腔肺分流术(M.Glenn)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病儿氧饱和度,减轻心脏负担.手术一般是在体外并行循环下实施,虽然安全可靠,但由于体外循环导致体内大量炎性介质的释放,易造成病儿肺损伤及血细胞破坏,增加术后肺阻力,对病儿恢复不利,并发症多.自2000年5月至2002年8月,我们共施行20例非体外循环下M.Glenn术,取得良好效果.

  • 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斌;李晓辉;郭权;石静;张毓平;崔宏伟

    改良Fontan手术是治疗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术式,尤其是近年全腔-肺动脉连接术的应用,使其手术方法及效果得到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临床中仍有部分Fontan手术高危因素病人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我们自1991年11月以来,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9例不适合Fontan手术病人,现报告如下:

  • 保留附加肺血流之双向腔肺分流术的利弊:计算机模拟分析

    作者:黄继红;苏肇伉;刘锦纷;孙琦;史珍英;周燕萍

    目的 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附加肺血流(additional pulmonary blood flow,APBF)的意义及其流量控制.方法 建立APBF-BCPS模型,计算机分析APBF对氧供(oxygen delivery,DO2)的影响,APBF 流量对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以及动脉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结果 APBF对机体的作用取决于上腔静脉血流量与下腔静脉血流量之比(QSVC/QIVC),QSVC/QIVC>0.3时,保留APBF降低组织氧供;QSVC/QIVC<0.3时,适当APBF有助于提高组织氧供.APBF流量增加和CVP增加呈线型相关,斜率与肺血管阻力正相关,用CVP的增加来衡量APBF流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氧饱和度的增加与APBF流量及CVP的增加不是线型关系,用 SaO2判断APBF流量可能引起误导.随年龄增加,QSVC/QIVC逐渐降低,BCPS加上适当的APBF有助于提高氧供.随年龄增加,无APBF的BCPS的患儿,QSVC/QIVC逐渐降低,氧供呈下降趋势;合并肺动静脉瘘则氧供急降.结论 适龄且肺血管发育尚可患儿(QSVC/QIVC>0.3),消除APBF能在心排血量相等情况下改善氧供.肺血管发育差(QSVC/QIVC<0.3)或年龄偏大患儿,需要适当APBF提高氧供.单纯BCPS循环远期氧供呈逐渐恶化趋势,对于选择BCPS作为终术式的病例,建议保留APBF.

  • 右前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

    作者:王嵘;郭斌;李晓辉;石静;董天剑;童雷;张霞

    我科于1998年开始采用右前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CPB)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shunt,BCPS)治疗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非心肺转流术双向腔肺分流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曲修水;张文倩;于国庆;韩爱华

    目的 探讨非心肺转流术(CPB)双向腔肺分流术(Glenn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44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非CPB患者23例(非CPB组),CPB患者21例(CP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液制品使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出院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4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非CPB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血液制品使用量分别为(4.5±1.3)h、(4.6±1.4) ml/kg和(221.8±97.6) ml,均明显少于CPB组的(6.7±1.5)h、(7.7±3.1)ml/kg和(423.4±149.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PB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出院时SpO2分别为(7.4±2.3)d和0.91±0.05,而CPB组为(7.8±1.9)d和0.88±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CPB下施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彩色多普勒对双向腔肺分流术后监测的价值

    作者:刘光德;李潮杰;陈益彩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向腔肺分流术后监测的检查方法和价值.方法 分析16例复杂先心患儿行双向腔肺分流术后超声监测的检查方法及各项指标,评估临床意义.结果 16例患者于胸骨上窝切面探及上腔静脉,延续上腔静脉走向于胸骨旁1-2肋间探及腔肺分流吻合口,14例18个吻合口血流通畅,上腔静脉轻度扩张,血流通畅;1 例右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闭塞,条状血栓充填,左上腔静脉与左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1例术后1至3周内多次复查,均为双期双向血流,上腔静脉明显扩张,3个月至2年内复查为单向连续血流,上腔静脉轻度扩张,血流通畅.M率:1.3-1.7不等,患者心功能较术前多略有改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较清楚显示上腔静脉及腔肺分流术吻合口的血流情况,能较准确评估肺血管的发育情况,对术后患者的监测、诊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韦华;邓劲松;张日英;李波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48例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患者,年龄5个月~29岁,体重7~51kg,气管插管全麻,采用中小剂量芬太尼(15~20μg/kg)维持麻醉,必要时辅以低浓度的异氟醚吸入,术中通过及时补充血容量,预见性处理循环变化,及时行上腔静脉引流等方法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死亡1例,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SpO2由术前(75.67±11.08)%升到(89.53±6.56)%,均于术后24h内脱离呼吸机,所有患者呼吸支持时间、输血量、术后胸液量、ICU停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同期体外循环CPB组(P<0.01).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术中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和维持低状态肺血管阻力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加强血液保护、脑保护是术后迅速恢复的重要保证.

  • 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作者: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玲玲;吕会来

    目的 总结探讨复杂先心病行双向腔肺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的患者24例,术前患者血氧饱和度0.71±0.07,术中肺动脉压力(14±4)mm Hg,术中不关闭肺动脉,其中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肺动脉压力(17±5)mm Hg,出院前血氧饱和度0.90±0.08,术后乳糜胸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无其他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等并发症,随访心脏超声示吻合口通畅.结论 对于某些难以一期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安全、有效.

  • 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心病

    作者:王同建;乔彬;张锋泉;宁岩松;吴莉莉;朱萌;王春艳

    目的总结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效果.方法2001-01~2004-10对25例复杂先心病患者行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7d至3岁,平均1.1±0.8岁;体重3.6~15kg,平均7.3±2.8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58.7%~78.5%,平均73.5%±5.8%,血细胞压积43.5%~72.8%,平均54.8%±9.9%.其中单心室9例,右室双出口5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4例,肺动脉闭锁2例,Ebsteins畸形2例,三尖瓣及右室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1例.23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体外循环(CPB)下完成手术15例,其中平行循环8例,心脏停跳下手术7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单侧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手术17例,双侧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8例.Blalok-Taussig(BT)分流术后二期手术3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为1例DORV患者术后10d喂奶时误吸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4例生存者随访3月至3.5年,发绀均明显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二维或实时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上腔静脉回流梗阻.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肺少血型复杂先心病,是可行的,效果是满意的.

  • 双向腔肺分流术在复杂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严勤;苏肇伉;丁文祥;徐志伟;陈玲;孙昆

    1989年11月~1993年11月,笔者对12例复杂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进行了双向腔肺分流术(BCS),本组平均年龄5.7岁,平均体重16.1 kg.男9例,女3例.术前均作超声,心导管造影检查,无1例术前曾进行其他手术.患儿中2例属多脾综合征,1例为无脾综合征,3例单心室.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例右室双出口,1例大血管转位不良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2例中5例存在左室发育不良.6/12例存在Fontan术高危因素,此术作为第一期手术.

  • 应用双向Glenn手术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

    作者:岑坚正;张镜芳;庄建;陈欣欣;陈寄梅

    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 kg,平均(15.13±5.71) 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性姑息手术。

  •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双向腔肺分流术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龚启华;杨一峰;赵天力;陈金兰;吴忠仕;杨进福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59例施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其中,非体外循环组26例,体外循环组33例,对围术期相关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无一例死亡.非体外循环组患者与体外循环组患者相比,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缩短(P<0.05),胸腔引流量、血液制品用量明显减少(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ICU逗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问及出院时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其明显缩短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且术后胸腔引流量及血液制品用量均较使用体外循环组患者明显减少,同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小儿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宋兴荣;梁杰贤;王晟

    目的:探讨小儿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119例小儿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结果: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SpO2(89.84±4.75)%,Psvc(19.44±3.85)mmHg,Pivc(9.60±2.12)mmHg.结论:适当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助手术顺利进行,改善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