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和胃运脾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不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张强

    [目的]观察和胃运脾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不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多潘立酮,1片/次,3次/d,饭前30min口服.治疗组35例和胃运脾汤加减:茯苓25g,党参20g,蒲公英、砂仁各15g,白术、枳壳各12g,半夏10g,黄连8g,白豆蔻、生甘草各5g,胃阴亏虚加麦冬、沙参;湿热重加薏苡仁、败酱草;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血淤加三七,加水1000mL,浸泡30min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熬制15min,水煎2次,取汁混合,早晚分服,1剂/d.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上腹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胃运脾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不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耳穴贴压法对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营养状态的改善效果

    作者:李林丽;余冰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营养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消食健儿糖浆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耳穴贴压治疗,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重、食量、证候积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体重、食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法可明显改善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 健脾止遗片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作者:张天民;荣晓花

    健脾止遗片是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与山东省聊城生物化学制药厂联合研制的中药三类新药.该药于1986年开始临床前研究.1990年进行临床试验,1992年批准生产,1995年由试行质量标准转为正式国家标准.标准规定其功能与主治为"健脾和胃,缩尿止遗.主治脾胃不和的小儿遗尿症".该药至今已经临床应用近15年,目前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现对其研究概况和展望作一综述.

  • 推拿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作者:曾玉珍;成莹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均正常,但日久可出现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抗病力弱,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故应及时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厌食患儿越来越多,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灸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楠

    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境,均可作失眠论治.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而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致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失眠.本人主要对心脾亏损和肝阳上扰型的60例疗效观察.

  • 苍术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口臭

    作者:简孝洪

    口臭是秽浊之气,由胃肠功能失调、脾胃湿热熏蒸、肠道宿食积滞、便秘壅积等引起.小儿脏腑娇嫩,肺、牌、肾常不足,饮食不知饥饱,好食辛燥香甜之品,长期如此,而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导致龋齿、胃部疾病等,龋齿、胃炎、消化不良是一个导致小孩口臭的常见原因,通常是胃病治愈后,口臭也就消失了;另外鼻炎也可能诱发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因鼻塞而用口呼吸,造成口腔干燥,致使口腔的自洁能力差,利于细菌繁殖,产生口臭.

  • 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62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芝翰

    目的 探讨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儿科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6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复方消化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n=31)给予调和汤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锌、唾液淀粉酶及D-木糖吸收试验等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微量元素锌、唾液淀粉酶及D-木糖吸收试验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中汤能有效地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并且对小儿唾液腺的分泌及小肠吸收功能有促进作用,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文涛

    目的 分析针灸配合推拿对于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治疗失眠的患者中方便选取20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100例)与采用针灸配合推拿综合疗法的观察组(10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改善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此评价针灸配合推拿对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失眠治愈52例,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00%.仅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治愈31例,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PSQI评分(5.39±0.51)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7.71±1.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对于脾胃不和型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运用半夏泄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半夏泄心汤加减治疗脾胃不和证的优势。方法脾胃不和证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再加半夏泻心汤加减方。结果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9例;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6.32%),且结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泄心汤加减方治疗脾胃不和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三种中药方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分别用三种中药方剂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0年至2012年7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中筛选出120例中医辨证为脾胃不和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 A 组用加味香砂平胃散汤剂治疗,B 组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C 组用保和丸汤剂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A 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0%,B 组总有效率为70%,C 组总有效率为62.5%。结论加味香砂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汤及保和丸三种中药方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均有效果,但用香砂平胃散加味治疗效果好。

  • 画龙点睛的药引

    作者:辛馨

    明朝洪武年间,浙江萧山郎中楼英奉旨给当朝马皇后治病.临诊时见其脸色发黄,其实不过是食积引起的脾胃不和、痰浊阴滞而已,根本用不着先前御医所开的人参、鹿茸等贵重药,只需大黄、莱菔子一类极普通的廉价药就可治愈.

  • 加减五仁丸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103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霞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及厌恶进食的病证[1],各年龄儿童皆可发病,尤以1~6岁儿童多见,无明显季节差异,但因夏季暑湿当令,易于困遏脾气,使症状加重.2002 - 08-2010 - 09,我中心中医科采用加减五仁丸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103例,结果如下.

  • 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

    作者:燕东;邹昌杰;刘慧敏

    失眠古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或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中多以镇静、安眠等药物来治疗其标,往往疗效欠佳."胃不和则卧不安"则是古籍记载的胃与睡眠之间关系的著名的论断,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失眠患者多伴脾胃不和的表现.今尝试对"胃不和则卧不安"机制探讨如下.

    关键词: 脾胃不和 睡眠
  • "胃不和则卧不安"源流探析

    作者:寻玉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现在多数医家将其归为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如阎孝诚等[1]认为: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波及脑神,以致不得安寐,即《素问·逆调论》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对于此种理解似乎约定俗成,已成确论.有的医家注释《内经》时也说:"不安,反复不宁之状.……凡引起脾胃升降失调,转枢不利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卧不安,所以临床常用调治脾胃的方法治疗失眠之症."[2]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也将其列入不寐的文献摘要中.细阅《内经》原文,笔者认为《内经》的本义与今人理解有别,继而广阅历代医家有关论述"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文献,现将其意义之源流叙述如下.

  • 白领丽人护阳养生

    作者:丁丁

    对于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丽人,虽然少了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但终日面对电脑,空调,加上工作繁忙的时候饥饱无时,便形成了诸如脾胃不和,颈腰椎疼痛等白领一族特有的疾病,而春夏之交叉是某些疾病的多发之季,所以,此时的养生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

  • 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56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建立

    目的 研究分析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以及健胃消食片,观察组给予调中汤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进行D-木糖实验、唾液淀粉酶和微量元素锌的检测,两组患儿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中汤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老年脾胃不和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邱明友

    老年脾胃不和的临床表现为:口苦干,苔薄黄腻,乏力,腹痛(多为虚痛),便不成形.中医治疗以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为法.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合理运动,疗效明显,治愈率高.

    关键词: 脾胃不和 辨证治疗
  • 中医药治疗失眠

    作者:方水林

    失眠病因包括心理生理、神经症、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失眠产生原因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均可扰乱心神而致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常见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血亏型、心虚胆怯型、心肾不交、脾胃不和与五脏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 嘈杂辨析

    作者:郭建生

    嘈杂病名始见于宋代.“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或作或止,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乃脾胃虚弱;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而暂止,系胃中热扰;似饥非饥,似痛非痛,或兼胸闷痞满,为胃中邪滞(主要是痰饮),胃腑不降;烦怫杂乱,嗳气吞酸,则肝气郁滞.历代医家对嘈杂病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有“痰饮火动”“湿痰气郁”“胃气虚冷”“阴虚血少”“土虚木乘”“虫”等,众说纷纭.要之,从痰饮、火热、土虚、木乘立论者,是为各执一端,从脾阴与胃阳不调和立论者,是为统论其本.嘈杂实为脾阴与胃阳不调和的一种征象.只要抓住脾阴与胃阳之阴阳偏胜这一关键病机,则辨证与治疗皆可豁然而解.正如近代名医姚国美指出:“嘈杂一症,痰是其标,阴阳偏胜是其本,然总由于脾胃不和,治此病者,不可不先顾脾胃,调其阴阳”,可谓一语道破,要言不繁.

  • 不寐病因病机

    作者:孙庆春;王恩龙

    不寐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气、脾胃不和、气血阴阳失衡、情志失常.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任何原因引起气血阴阳失衡均可导致不寐.年老者和围绝经期妇女失眠多为气血阴阳失调,宜以补益气血、调和阴阳;青壮年者多因饮食不节、痰热内扰、情志不遂,宜调和脾胃,疏肝解郁.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