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研究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党海红;黄国平

    目的研究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2例抑郁症患者(有家庭暴力组38例,无家庭暴力组34例)进行评定和比较;将自杀程度分为轻度(偶尔有自杀想法)、中度(频繁有自杀想法)和重度(自杀未遂).结果 (1)家庭暴力与频繁有自杀想法[比值比(OR)=11.333,χ2=9.528,P=0.006]和自杀未遂(OR=16.800,χ2=11.386,P=0.001)存在关联,且OR值随自杀程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性别比较,家庭暴力与女性频繁自杀想法和自杀未遂均存在关联(χ2=8.224和5.490,P<0.05),仅与男性自杀未遂存在关联(χ2=6.429,P<0.05).(2)有家庭暴力组的总社会支持分[(35.32±9.51)分]低于无家庭暴力组[(39.62±6.74)分,t=2.19,P<0.05];EPQ的神经质(t=-2.64)、精神质(t=-2.10)和消极应对评分(t=-2.56)均高于无家庭暴力组(均P<0.05).结论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呈明显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患者的社会支持、个性和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此关联有一定影响.

  •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学特征及罹患精神障碍的研究

    作者:曹玉萍;张亚林;王国强;杨世昌;张宇;黄国平

    目的 了解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学特征及其罹患精神障碍的状况.方法 对318例家庭暴力施暴者(施暴组)和310名所在地区、家庭结构和家庭身份与施暴组相匹配的无家庭暴力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神经症筛选表,以及精神病筛选表进行评估.结果 (1)施暴组的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和附加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EPQ中的神经质评分(48.3±10.2)分高于对照组[(45.3±10.0)分,P<0.01];TCSQ中的消极应对分(29.61±8.28)分高于对照组[(26.97±7.28)分,P<0.01];SSR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37.42±8.22)分、客观支持分(12.17±3.54)分、主观支持分(17.79±5.01)分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7.42±2.04)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9±6.56)分、(12.82±3.01)分、(20.15±4.04)分、(7.82±1.96)分;均P<0.05~0.01].(2)精神疾病检出率:施暴组(6.9%,22例)的高于对照组(1.3%,4例;P<0.01).(3)Logistic回归:敌对因子(P=0.011,OR=1.665)、消极应对方式(P=0.037,OR=1.027)和重性精神疾病(P=0.033,OR=9.597)是施暴的危险因子,主观支持是施暴的保护因子(P=0.000,OR=0.909).结论 家庭暴力施暴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较高的精神障碍检出率,他们也需要心理干预、医学干预和社会支持.

  • 家庭暴力中施暴男子的男性气质的个案研究

    作者:邓丽丹;方刚

    本研究对四个白丝带家暴求助热线内容文本进行整理分析,考察家庭暴力中施暴男子的男性气质并得出三个要点:(1)男性在外遭遇挫折失败时,容易通过家庭暴力来重拾在外失去的自尊;(2)很多男性通过家庭暴力来彰显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是一条“硬汉”;(3)大部分家庭暴力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控制.后讨论了男性参与对减少家庭暴力的重要性.

  • 家庭暴力中性胁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麻超;毋嫘;洪炜

    目的:从生态理论的角度,探讨影响家庭暴力中性胁迫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地区对900例18 ~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群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CTS2)、人格诊断问卷(PDQ-4+)进行调查.研究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暴力中的性胁迫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伴侣婚外恋可能性、人格因素、童年负性经历、个体性别角色观念、对伴侣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结论:伴侣婚外恋可能性、人格因素、童年负性经历、个体性别角色观念、对伴侣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是家庭暴力中出现性胁迫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

  • 大学生饮酒调查:调查问题规范的必要性

    作者:Ian M.Newman;钱玲;薛建平

    饮酒行为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时间性,与社交活动、特殊庆典、好客习惯、节日、烹调、饮食和药用均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少量饮酒不会造成伤害而且可能存在益处;频繁或大量饮酒则与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有关,如交通事故、家庭暴力、肝硬化、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犯罪和行为不良等等.因此,开展有关饮酒模式和酒耗量的研究非常必要,对饮酒者和非饮酒者进行标准化划分,收集调查对象的一系列标准化人口学特征资料则会大大提高饮酒有关研究的价值.

  • 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叶雄;张艳

    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它不仅应用在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领域,还经常应用在戒烟、戒酒、妇女能力建设、反对家庭暴力等方面.上海市禁毒办和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以下简称自强总社)经过1年多的实践后发现,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应用得当,能有效降低药物滥用人群的复吸率,巩固戒毒成果.本文将重点介绍同伴教育在防复吸方面的具体应用.

  •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对妇女精神健康的影响

    作者:高燕秋;Tamara Jacka

    目的:了解西部农村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对妇女精神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夫妻冲突量表(the revised Conflict Tactics Scale,CTS2)及自编问卷对宁夏某县1577名妇女进行调查.结果:24.6%的妇女报告过去1年遭受过精神暴力,轻度和重度精神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3.9%和7.0%;5.5%的妇女过去1年遭受过躯体暴力,轻度和重度躯体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4.1%;1.1%的妇女报告过去1年曾受过性暴力.有2.2%的妇女报告在过去1年中曾因家庭暴力受到躯体伤害,轻度和重度躯体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1.0%.妇女过去任何时候曾经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分别为精神暴力30%,躯体暴力16.3%,性暴力1.8%,躯体伤害6.4%.妇女精神健康分别用过去1个月精神症状出现的种类、过去1年是否有过自杀意念和过去1年心理精神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3个指标来描述,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年龄、家庭收入、丈夫是否外出打工这3个因素时,家庭暴力持续显示为影响妇女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遭受精神暴力或躯体暴力的妇女表述过去1个月内出现更多种类的精神症状;过去1年遭受过精神暴力的妇女,其过去1年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是未遭受过精神暴力者的3.98倍,其自我评价过去1年心理精神健康状况差的风险是未遭受过精神暴力者的1.67倍;过去1年遭受过躯体暴力的妇女,其过去1年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是未遭受过躯体暴力者的4.72倍,其自我评价过去1年心理精神健康状况差的风险是未遭受过躯体暴力者的4.57倍.研究还显示,老年妇女和家庭收入极低的妇女为精神健康的危险人群.结论:针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暴力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类似农村地区家庭暴力的发生,保护妇女,提高其生活质量.

  • 家庭暴力致右眼球抠除伤1例报道

    作者:徐益华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6 岁.因双眼被前夫暴力致右眼球抠除伤,左眼损伤,造成右眼失明,左眼光感、畏光、流泪2h .受伤当时疼痛难忍,流血不止、头昏痛.无昏迷、呕吐史.于2010 年7月14 日急诊到本院眼科就诊.全身检查:T 36.8℃,P 80 次/分,R 20 次/分,BP 124/90mmHg.

  • 来自孩子的家庭暴力

    作者:翟静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内所进行的暴力行为,以往常见的家庭暴力常为丈夫虐待妻子、父母殴打孩子,但是如今孩子对父母的暴力行为却屡见不鲜.前不久,有关部门曾对两所中学的1585名初中生及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多是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或优秀学生,但是在家中确是小暴君;剖析暴力行为的原因,不难看出其根源是父母教育的失误.

  • 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健康

    作者:苗蔚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11月24日发布的关于家庭暴力的第一次研究报告揭示,亲密伴侣暴力是妇女生活中常见的暴力形式.研究报告了丈夫和伴侣的身体和性暴力对全世界妇女的健康和幸福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伴侣暴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隐蔽的程度.

  • 上海市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孙峰;楼超华;程艳;涂晓雯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的态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同性别调查员匿名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58份.用SAS9.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8%调查对象同意“任何情况下,丈夫都不应该打妻子”,15.7%妇女认为“丈夫发现妻子对他不忠时,可以打妻子”,11.1%妇女同意“妻子不孝敬公公婆婆时,可以打妻子”;17.1%的妇女不同意“妻子自己不想要时,可以拒绝与丈夫过性生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由父母亲戚介绍/相亲方式结婚的研究对象更容忍家庭暴力,而文化程度越高的对象越反对家庭暴力.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态度较积极,但仍有部分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仍存在错误认识,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性别平等意识、家庭暴力意识及反家庭暴力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她们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能力.

  • 家庭暴力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

    作者:涂晓雯;孙峰;楼超华;程艳;高尔生

    目的:了解丈夫的身体暴力或性暴力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中心城区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58份.结果:曾经或近1年遭受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的对象有不良妊娠结局、曾经或近1年有生殖道感染症状、性生活不和谐、曾经感到缺乏性欲和近1年感到缺乏性欲的比例显著高于同一时期从未遭受过任何暴力的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遭受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的对象有不良妊娠结局、生殖道感染、妇科疾病、性生活不和谐和缺乏性欲的危险性是未遭受过任何暴力对象的2.05~4.79倍.结论:身体暴力或性暴力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 家庭暴力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

    作者:孙峰

    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和社会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生家庭暴力的因素可以分为受害者因素、施暴者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暴力不仅会使妇女更容易罹患各种妇科疾病和生殖道感染,而且会使妇女更容易发生意外妊娠、流产、妊娠期并发症甚至死亡,从而对妇女生殖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家庭暴力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内部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家庭暴力的防控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角度协作完成.了解全球家庭暴力发生的概况、家庭暴力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危害以及影响因素对其防控有重要意义.

  • 如何面对家庭暴力

    作者:塞冬

    小翠结婚还不到三个月,可近来人们见她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眼睛还常哭得肿肿的,像桃子似的,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关心地向其询问,她眼泪直往下掉,但就是不肯说明原因.知情人说:是让她的丈夫打的!这是典型的家庭暴力.

  •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扩容

    作者:

    近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试点范围由第1批的20个地区扩展至北京市朝阳区等78个地区。
      《通知》提出,试点地区将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帮扶干预”联动反应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将救助保护对象延伸至困境未成年人,包括因监护人服刑、吸毒、重病重残等原因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关爱的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因家庭贫困难以顺利成长的未成年人,以及自身遭遇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

  • 浅谈家庭暴力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赖巧英;赖巧蓉;依巴古丽·阿布都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身边任何人的行为都会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如果在家里面经常发生家庭暴力行为,孩子就有可能在身体上精神上渐渐的产生变化.甚至潜移默化的效仿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良的生长生活环境,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小时候的阴影会放大,在以后人生道路中不经意的凸显出来,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在长大后做出类似的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家庭暴力,以创建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儿童 影响
  • 妊娠期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反应研究现状

    作者:石红玲;樊树芹;李文涛;常文娟;安力彬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妊娠期是女性身体和心理都比较特殊的时期,家庭暴力对母婴健康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妊娠期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心理反应及应对方式进行综述.

  • 家庭暴力对抑郁症患者自杀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曾昭祥;刘琳;房茂盛;张龚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6例抑郁症患者(有家庭暴力组45例,无家庭暴力组41例)进行评定,并将两组评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1)有家庭暴力组与无家庭暴力组患者自杀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有家庭暴力组EPQ的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及总社会支持评分与无家庭暴力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有家庭暴力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自杀程度高、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消极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因此,在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时,要注意挖掘隐藏的家庭暴力,指导和提高他们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对问题的技能.

  • 生命周期中的家庭暴力

    作者:

    背景家庭暴力包括一系列虐待行为,如虐待和忽视儿童,亲密伴侣暴力和虐待老人。每种形式的虐待都会对健康和幸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受虐者常因多种多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咨询全科医生。全科医学在应对家庭暴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任务是照顾整个家庭,这具有挑战性,需要积极管理。目的本文旨在解决全科医生在识别和处理受到家庭暴力的病人时所遇到的临床问题。需考虑到各种类型虐待受害者的经历和如何应对施暴者。本文中的建议也适用于同性关系。讨论管理家庭暴力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推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在这个环境中,家庭成员可以揭露虐待行为,全科医生也可以做出适当的反应。全科医生有识别、管理和转诊的职责。结论家庭暴力是一种常见的隐蔽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措施加以应对,包括识别其临床指征,适当提问,做出恰当的直接反应并对病人进行连续支持。全科医生之所以能够识别和帮助受虐待其及其家人,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处理家庭暴力的培训,这种培训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会推荐的,经过培训后,所有的全科医生在病人遭到家庭暴力时,可提供一个安全、中立和移情的反应。

  • 3025例婴幼儿母亲受暴情况及对母婴身心健康影响分析

    作者:刘功姝;史桂丽;王立明;兰凤荣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及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编制<妊娠妇女家庭暴力现状调查表>,对天津市6个城区、2个滨海区6~18个月的婴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城区孕产妇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0.5%,其中单一型暴力占79.1%,复合型(1种以上暴力类型)占20.9%.暴力家庭母亲的睡眠问题、不良情绪、躯体症状、生活自信积分均值与非暴力家庭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暴力家庭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不良情绪、胆小依赖、攻击性积分均值与非暴力家庭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女方年龄<25岁、文化程度、职业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中,家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孕产期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190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