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武汉市家庭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增庆;李武;李斌;符金花;陈开明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家庭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5个区内共抽取279个家庭,调查家庭暴力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市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8.32% ,前三位原因依次为家庭事务纠纷、子女教养、丈夫不良嗜好.影响因素有:丈夫的生活来源;妻子的职业;丈夫是否为独生子;夫妻关系状况等.结论: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婚姻家庭生活的质量.

  • 家庭暴力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苏平;王新疆;刘虹艳

    近几十年来,公众和社会逐渐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种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它影响着不同种族、不同社会、不同经济背景中的个体.目前家庭暴力依然是当今社会中的一大问题.结束家庭暴力要求全体社会的共同关注,包括卫生保障部门、执法部门、社会服务系统联合起来应对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成因与干预的哲学思考

    作者:黄国平;张亚林;贺达仁

    目的对家庭暴力的成因与干预进行哲学思考,有助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终解决.方法从生物学物质观、辨证系统论和认识论等角度思考家庭暴力.结果家庭暴力的成因是复杂的,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不一,它们之间可相互作用和转化;进行反家庭暴力的干预行动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结论家庭暴力成因与干预研究的困难与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方法学上的局限有关;家庭暴力是人类社会进步中必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 家庭暴力中对儿童施暴者心理卫生及生活事件状况初探

    作者:杨世昌;张亚林;曹玉萍;王国强;郭果毅;黄国平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中对儿童施暴者的心理状况及其生活事件.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受虐儿童筛查表、生活事件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户家庭暴力中对儿童施暴的施暴者与同期70名身份匹配的对儿童非施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施暴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及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非施暴组(18.74±29.09/7.31±12.53,P=0.003;25.56±33.13/14.47±25.35,P=0.023),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社会心理因素是家庭暴力中对儿童施暴者进行施暴的重要因素.②对儿童进行暴力攻击不仅是病态父母的行为,正常父母中也可能存在.

  • 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递——目睹家庭暴力

    作者:柳娜;陈琛;曹玉萍;张亚林

    目的:验证并探讨国内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代际传递的特点,为家庭暴力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线索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地派出所、妇联等机构提供的存在家庭暴力的备案登记资料,筛选入组暴力家系施暴者(AP) 136例,无暴力家系施暴者(ANP)93例,暴力家系非施暴者(NAP) 10.5例,无暴力家系非施暴者(NANP)198例,比较不同家系来源家庭暴力施暴行为代际传递的形式特点.结果:AP组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性虐待分及儿童期虐待总分、目睹家庭暴力分均高于其他三组.NAP组在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分和目睹家暴分均显著高于ANP和NANP组.严重躯体施暴行为与儿童期遭受各型虐待分及总分、目睹家暴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国内社区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存在代际传递现象,但儿童期目睹家庭暴力成年后更容易成为严重躯体施暴者,而儿童期经历家庭暴力不一定成为严重躯体施暴者.

  • 遭受家庭暴力女性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孙金荣;沙维伟;张晓斌;李成

    目的:了解家庭暴力已婚女性受暴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扬州市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随机抽取遭受家庭暴力女性660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350例没有发生家庭暴力的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SCI-90总分(156.32±24.41)以及躯体化(1.94±0.73)、人际关系敏感(2.09±0.58)、抑郁(1.91±0.67)、焦虑(1.84±0.63)、偏执(1.93±0.68)和恐怖(1.72±0.47)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EPQ内外向(10.19±4.210)和神经质(13.54±4.1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扬州市已婚女性受暴者存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 孕产期家庭暴力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钟洁琼;曹玉萍;张亚林

    孕产期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影响母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间接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从生理、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综述孕产期家庭暴力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孕期家庭暴力等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作者:张勇;邹韶红;曹玉萍;张亚林

    目的:调查孕期家庭暴力等因素和产后抑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利用受虐评估问卷(AAS)对门诊846名孕妇进行筛查,在产后30-42天筛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状况.结果:①孕期家庭暴力发生率为11.3%,精神暴力为主要形式;②受虐妇女产后抑郁发生率31.2%,孕期受虐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受虐组(66.7%%/9.7%);③孕期精神暴力、家暴认可态度、意外怀孕、丈夫饮酒、丈夫职业是工人以及担心胎儿健康等因素可能预测产后抑郁.结论:孕期精神暴力、家暴认可态度以及意外怀孕等可能是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

  • 七省市家庭暴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报告

    作者:崔轶;洪炜;苏英;刘晓柳

    目的:调查发生家庭暴力的情况,了解影响家庭暴力的因素.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7个省市8个地区,抽样调查2810位处在或曾经处在亲密关系(婚姻、同居)中的个体.使用调查问卷,包含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修订版冲突策略量表简版(CTS-2S).结果:①七省市家庭暴力发生率分别为生理暴力34.8%、精神暴力55.6%,年内发生率为31.6%和52.4%.②各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家庭暴力发生率的差异显著.③家庭暴力受婚姻满意度、父母家暴史、年龄、家庭总收入和饮酒情况影响.结论:七省市家庭暴力的发生趋势相对稳定,但并不局限于男性对女性施暴,不同地区的家庭暴力发生情况略有不同.

  •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社会心理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

    作者:赵幸福;张亚林;傅文青;周云飞;李鹤展;袁国桢

    目的:探讨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的社会心理学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例正常对照组用社会人口学指标、社会支持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反社会人格症状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家庭功能问卷进行评定,对多种因素进行Loge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estic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是婚后夫妻关系,父亲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嗜烟、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外向型人格、主观的社会支持、情感介人和退避的应付方式.结论:父亲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嗜烟,外向性格,社会支持和情感介入6个变量是家庭躯体暴力男性施暴者显著的预测指标.

  •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作者:曹玉萍;张亚林;杨世昌;王国强;张宇;黄国平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一般资料和表现形式问卷对318名家庭暴力施暴者和306名受虐者进行调查.结果: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言语辱骂的发生率高(90.5%).其次是徒手殴打(42.4%)、损毁家什(19.8%)、持械殴打(10.3%),其中50%的家庭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暴力表现形式;在不同家庭结构中,言语辱骂以夫妻二人家庭、夫妻多子家庭的发生率高(100%),其次为多代大家庭(96.2%),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毁坏家什、持械殴打以重组家庭的发生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徒手殴打也以重组家庭的发生率高,但差异尚不具有显著性(p>0.05);施暴形式与施暴者的性别无关(p>0.05),遭受持械殴打的受虐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5.8%vs.7.3%,P<0.05);文化程度较低的施暴者言语辱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较高文化程度者(95.4%vs.83.3%,P<0.01);文化程度较低的受虐者遭受言语辱骂和持械殴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较高文化程度者(97.5%vs.88.6%和13.2%vs.1.1%,均P<0.01).结论: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言语暴力为主,其次是徒手殴打.其中半数家庭并存多种暴力形式.重组家庭的躯体暴力发生率较高.施暴行为与性别无关.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遭受持械殴打者较多.

  • 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的人格研究

    作者:赵幸福;张亚林;付文青;李龙飞;周云飞;李鹤展;袁国桢

    目的:探讨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的人格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例社区正常对照组用社会人口学指标、艾森克人格问卷、反社会人格症状问卷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低的教育水平,较多的嗜烟者和较多差的夫妻关系(P<0.05);研究组内外向、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有较多的低教育水平者和嗜烟者和一定的人格基础.

  • 435名儿童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

    作者: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

    目的:调查中国儿童的儿童期虐待情况.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对435名儿童测评.结果:在被调查的43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和情感忽视发生率分别为45.1%、32.4%、 25.5%和99.5%.在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方面,除男性儿童较女性儿童有更严重的性虐待和儿童期虐待总分(分别为5.92±2.22和30.27±6.8;5.55±1.34和28.87±6.07)外,余两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还显示儿童期虐待通常是数种虐待类型同时存在.结论:在本研究样本中,儿童期虐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 儿童受虐方式的研究

    作者: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

    目的:探讨儿童受虐的类型,对儿童受虐的方式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儿童受虐的规律,为降低儿童受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282名完成本次研究.筛查出86 名近一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并对其受虐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近一年内受言语侮辱、拳打脚踢、经济控制、抓、咬、打耳光、忽视、用刀,棒、隔离、性虐待的儿童分别为68.6%、53.5%、32.6%、30.2%、20.9%、11.6%、2.3%、0%.人均受虐方式2种以上.结论:受虐儿童常受多种虐待方式,因此从多方发现线索有利于早发现受虐.

  • 家庭暴力与精神卫生

    作者:张亚林;曹玉萍

    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折磨、催残和压迫等人身方面的强暴行为,其手段有殴打、捆绑、凌辱人格、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遗弃以及性虐待等.

  • 家庭暴力老年人受虐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娜;艾小青;曹玉萍;张亚林

    家庭暴力中的老年人受虐问题,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社会疾病负担及社会相应福利机构负担.了解国际通用老年人受虐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老年人虐待发生的总发生率及各型虐待的发生率,以及社会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危险因素,有助于对老年人受虐进行识别与干预.

  • 护士对外伤急诊病人家庭暴力的调查

    作者:蒋玉梅;甘美连;郑丽娟;谭菊开;林慧绒

    了解急诊科就诊病人中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情况,为进一步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依据.急诊科护士对接受清创缝合的病人进行有关家庭暴力的问诊和调查.2002年5月~2003年5月,本院急诊科因家庭暴力致外伤者971(31.1%)人次,主要为女性;26~35岁408人次,占42.0%,36~45岁301人次,占31.0%;受伤部位以手/臂和头/面部多见.其中181人有2次因家庭暴力就诊.在急诊科清创室进行家庭暴力筛查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因家庭暴力致外伤就诊急诊科比较常见,在急诊科开展家庭暴力筛查并对受害者给予相应帮助很有必要.

  • 家庭暴力损伤案件330例法医学鉴定分析

    作者:彭继恒;赵小红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损伤的特点及其有关的法医学鉴定问题.方法:对2000~2002年间受理的家庭暴力损伤案件的鉴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暴力类型以拳脚为主(59.09%),其次为随手可得的家庭用品(26.67%).损伤类型主要为挫、擦伤(80.90%),其次为挫裂伤、鼓膜穿孔、骨折等.头部(55.45%)及四肢(68.17%)是常见损伤部位.反复伤(8.78%)是家庭暴力的特征性损伤.损伤程度与致伤工具和损伤类型有关,拳脚所致的挫、擦伤多属轻微伤(83.63%),器械所致的挫裂伤、骨折多构成轻伤(14.85%),甚至构成重伤(1.52%).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女性(93.94%),主要发生在配偶间(84.85%),地点多在家中(80.30%),时间以晚上为发生高峰(68.79%),具有隐蔽性.结论:家庭暴力损伤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致伤工具和受害对象与其他伤害案件有明显区别.准确及时地进行法医学鉴定对揭露和防止家庭暴力犯罪有重要意义,是完善有关法律的重大措施之一.

  • 唐山农村地区妇女家庭暴力的影响因素

    作者:薛玲;庞淑兰;吴立刚;贾延军;关维俊;苏建强

    [目的]研究唐山市农村地区家庭暴力的发生情况,以探讨影响家庭暴力发生的因素.[方法]在唐山市农村地区抽取3个村,对部分已婚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唐山市农村地区已婚妇女躯体暴力的发生率为12.4%,性暴力的发生率为11.2%,心理暴力的发生率为20.6%.影响躯体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妇女暴力生活经历和妇女家庭地位.[结论]农村已婚妇女家庭暴力发生率较高,将会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 家庭暴力对农村女性抑郁的影响研究

    作者:田果;罗文斓;陈盈;周龙;高莹;邱培媛;李进

    目的 了解家庭暴力对农村女性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某市抽取12个村的女性,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SSI)、修订版冲突策略量表简版(CTS-2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女性抑郁患病率为7.39%,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29.09%,其中心理暴力为常见.在控制了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婚姻状况、家庭全年纯收入、家庭类型、社会支持和现患躯体疾病的影响后,家庭暴力对抑郁的影响仍然显著(P<0.001).结论 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农村女性更易罹患抑郁,她们甚至采取自杀等极端的消极应对方式.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强农村女性对家暴的认识,同时,加大农村受暴女性寻求帮助途径的宣传,教育农村女性正确应对家庭暴力.

190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