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肿瘤新药9-硝基喜树碱研究进展

    作者:杨华

    9-硝基喜树碱为新型的口服喜树碱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DNA合成的拓扑异构酶Ⅰ有关.本文就9-硝基喜树碱的特点、作用机制、国内外新临床研究及胰腺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9-硝基喜树碱及其脂质体对HepG2、L02细胞周期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顺贞;卢进利;陈智慧;何斌;邹声泉

    目的 研究9-硝基喜树碱及其脂质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HepG2、L02细胞用含不同浓度9-硝基喜树碱及其脂质体的培养液孵育后,利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WesternBlot验证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9-硝基喜树碱及其脂质体对两种细胞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药物处理后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增多,浓度大于0.1 μmol/L时24 h后HepG2细胞完全阻滞于S期;0.1 μmol/L孵育72 h后,超过95%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也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Western Blot显示:Bax、Caspase3表达增高,Cyclin A、Cdk2、Cyclin E、Bcl-2表达减低.与L02相比,HepG2细胞对药物更加敏感.结论 9-硝基喜树碱及其脂质体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有效抑制细胞生长,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正常肝细胞.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体外抗肿瘤效果略强于9-硝基喜树碱单体.

  • 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郑顺贞;卢进利;陈智慧;何斌;邹声泉

    目的 观察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硝基喜树碱(9NC)及其脂质体(9NC-LP)处理HepG2细胞后,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建立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脂质体组,DMSO组,9NC低、高剂量组,9NC-LP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尾静脉给药后持续监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体重变化.给药后28 d处死裸鼠,切取肿瘤提取总蛋白后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在体外实验,9NC-LP对肿瘤细胞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药物处理后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增多,浓度大于0.1 btmol/L时24 h后细胞完全阻滞于S期;0.1μmol/L 孵育72 h后,超过95%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在体内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的9NC及9NC-LP均引起肿瘤体积下降(P<0.05)和裸鼠体重减轻(P<0.05).空白脂质体组与空白对照组、DMS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生长高抑制率9NC-LP(2.5 mg/kg)组、9NC-LP(1.5 mg/kg)组、9NC(1.5 mg/kg)组,分别为87.02%、51.57%和35.47%.9NC (2.5 mg/kg)组用药14 d过半动物死亡.结论 9NC及9NC-LP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原料药相比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在体内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增强,副作用减弱.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纳米靶向药物.

  • 9-硝基喜树碱治疗肝癌术后双肺转移完全缓解1例

    作者:王华庆;杨华;宋拯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高发的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约20/10万,,以中牟男性为多见,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二位.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手术切除比例较低,同时肝癌对常规的化疗药物不敏感,疗效欠佳.我们采用国家一类新药9-硝基喜树碱治疗1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双肺转移的晚期患者,疗效达完全缓解(CR),且维持达16个月,同时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作者:

    关键词:
  • HPLC-MS/MS联用技术测定人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的含量

    作者:苏佳;郝光涛;高洪志;姜冰;刘泽源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浓度.方法 以喜树碱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2%甲酸水溶液(55:45,V/V),色谱柱为Agilent C18s(3.5μm,2.1mm×150mm),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H]+m/z 394.2→m/z 350.0(9-硝基喜树碱)'[M+H]+m/z 349.1→m/z 305.3(喜树碱).结果 9-硝基喜树碱线性范围1~300μg·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定量下限为1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15%,平均回收率为76.02%,RSD为5.7%.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生物样品处理方便,灵敏度高,适用于9-硝基喜树碱临床药动学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组织及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含量

    作者:李柯;钟大放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样品中9-硝基喜树碱,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血浆及组织样品经液-液萃取后,分别以乙腈-水-甲酸(35∶65∶2)或乙腈-水-甲酸(30∶70∶2)为流动相,使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波长为UV 370 nm.结果该法测定9-硝基喜树碱在血浆中线性范围为25~ 1 600 μg*L-1.药物iv后在大鼠体内广泛分布,肺中浓度高,并在肺和肝中有蓄积现象.ig给药后,药物在胃中浓度高,肠组织次之,大多数组织中药物浓度较低.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9-硝基喜树碱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 9-硝基喜树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体外摄取、转运及外排动力学

    作者:沙先谊;方晓玲;吴云娟

    目的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9-硝基喜树碱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药物的摄取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pH呈负相关.P-gp抑制剂环孢菌素和维拉帕米增加9-NC细胞摄取(P<0.05).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2.6-6.9倍).9-NC外排符合二级外排动力学过程,A侧m0[(148.0±2.2)pmol·cm-2]和外排速率(41.1 pmol·cm2·min-1)高于B侧的m0[(121±7)pmol·cm-2(P<0.05)和外排速率(29.2 pmol·cm2·min-1)(P<0.01).结论9-NC是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要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并受到P-糖蛋白强烈的外排作用.

  • 9-硝基喜树碱纳米脂质载体系统的释放、细胞摄取及组织分布特性

    作者:李琚婵;沙先谊;张丽珺;方晓玲

    目的研究9-硝基喜树碱纳米脂质载体系统的体外释放、巨噬细胞摄取及体内组织分布特性.方法以B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进行9-硝基喜树碱纳米脂质载体系统的体外细胞吞噬实验;以一级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实验;并进行多晶X-射线衍射及体外释放实验的测定.结果9-硝基喜树碱可能以无定形物分散在纳米脂质载体中,液态脂质的加入并没有改变纳米粒固态内核的性质;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脂质载体系统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PEG的修饰使巨噬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减少,且能够增强纳米粒抵抗蛋白吸附的能力;纳米脂质载体系统能够延长9-硝基喜树碱在血中的滞留时间,并改变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结论由Myrj59制备的纳米脂质载体系统具有缓释特性,且具有良好的长循环性及肝、肺靶向性.

  • 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在大鼠体内外的稳定性

    作者:陈军;平其能;郭健新;刘蕾;储晓筑;宋鸣梅

    目的考察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在大鼠体内和离体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建立利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浓度和总浓度的方法;利用此法测定9-硝基喜树碱在离体大鼠血浆、全血及体内血浆中的内酯型比例变化以及大鼠尾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内酯浓度和总浓度;并对体内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影响血浆中内酯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在大鼠体内的稳定性显著优于体外,在体外全血中的稳定性显著优于血浆.结论血细胞具有稳定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的作用;药物从血浆中的清除是影响体内大鼠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比例的主要因素;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浓度和总浓度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而羧酸盐型浓度符合一室模型.

  • 9-硝基喜树碱单次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作者:张春燕;殷琦;李玉珍;李长龄

    目的:建立测定生物样品中9-硝基喜树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处置的规律及特点.方法:SD大鼠单次灌胃9-硝基喜树碱3.0mg·kg-1后摘取组织,收集粪、尿、胆汁,用HPLC方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累积排泄率.结果:9-硝基喜树碱单次灌胃后在各组织广泛分布,24 h内原形药从尿及粪中排泄量24 066.3 ng,占给药量的1.814%,给药后12 h原形药从胆汁中排泄13 253.7 ng,占给药量的1.62%.结论:9-硝基喜树碱原形药累积排泄率约为3.43%,可能主要以代谢物形式排出体外.

  • 9-硝基喜树碱的Ⅰ期临床试验

    作者:杨华;王华庆;阎昭;孙琦;朱宇江

    目的:观察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9-NC)在肿瘤患者中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初步观察该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取先单次后连续给药,先低剂量后高剂量的逐级递增的探索性试验方法.单次组:3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5组,分别给予9-NC 1.0,1.25,1.5,1.75,2.0 mg·m-2,单次口服.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及用药后d 3,d 7的血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连续组:13例恶性肿瘤患者分3组,分别给予国产9-NC 1.25,1.5,1.75 mg·m-2·d-1,口服5 d停2 d,共3周,观察耐受性及d 3,d10,d17,d 28的各种化验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生存率.结果:单次组不良反应有恶心、贫血、白细胞减低、血尿、腹泻、转氨酶升高等.连续组不良反应有乏力、白细胞减低、恶心呕吐、反酸、腹泻、转氨酶升高、血尿等.1.75 mg·m-2·d-1组出现Ⅱ度呕吐和Ⅱ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结论:9-NCⅡ期临床试验单次和连续给药推荐剂量分别为1.75和1.5 mg·m-2·d-1.

  • 正在研究中的抗肿瘤新药9-硝基喜树碱

    作者:殷琦;张春燕;李长龄

    9-硝基喜树碱(9-NC)为一个半合成喜树碱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目前,对9-NC的研究已进入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低,是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新药.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前研究等作一综述.

  • 9-硝基喜树碱口服自微乳化系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作者:吕娟丽;刘振华;王坚成;张强

    目的:制备9-硝基喜树碱(9-NC)口服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微乳处方组成.稀释法评价了9-NC SMEDDS乳化性能,并考察了9-NC SMEDDS乳化后获得的微乳制剂(9-NCME)对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由油酸乙酯,Tween 80,PEG400,无水乙醇组成的9-NC SMEDDS遇水可白发形成粒径<50 nm的稳定微乳(9-NCME).体外细胞毒研究表明,与溶液剂组(9-NCSol)和混悬液组(9-NCSu)相比,微乳制剂(9-NCME)对肿瘤细胞MDA-MDB-231,MCF-7,SKOV3和SH5Y的IC50值显著减小(P<0.01).结论:本研究中制备的9-NCSMEDDS具备良好的自乳化性能,并可增强9-NC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9-硝基喜树碱自微乳化注射液的研制及其体内药动学行为

    作者:吕娟丽;王坚成;张烜;张强

    目的 制备9-硝基喜树碱自微乳化静脉注射给药系统(9-NC ME),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确定油相制剂组成,以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组成,评价了9-NC ME制剂的稳定性,并考察了正常大鼠尾静脉注射后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EPC/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等成分组成的新型注射剂9-NC ME,在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倍后可自发形成平均粒径38.3±4.0 nm稳定微乳,大鼠尾静脉给予9-NC ME药动学参数为:t1/2(0.97±0.14 h),AUC0-8(372.77±49.62 ng·h·mL-1)and MRT(1.40±0.21 h),分别是对照溶液剂的1.4、1.65和1.4倍(P<0.01).结论 9-NC ME具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有望成为新型的9-NC静脉注射剂.

  • 自乳化微乳对9-硝基喜树碱内酯型的保护效应

    作者:赵淑欣;吕娟丽;章俊麟;姜娟;王坚成;崔征;张强

    目的 制备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9-NC)自乳化微乳(自微乳),并考察其对9-NC内酯型的体内外保护效应.方法 以油酸乙酯为油相,Cremophor EL或Tween 80为乳化剂,PEG-400和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制得2种9-Nc自微乳.以9-NC溶液剂为对照,考察自微乳对9-NC内酯型结构的体内外保护效应.结果 分别以Cremophor EL和Tween 80为乳化剂的自乳化油(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20:40:40)在稀释倍数为20倍的水相中均可自发形成O/W型微乳液(9-NCME-C或9-NCME-T),粒径分别为(30.2±4.6)和(21.8±4.2)nm,Zeta电位分别为-(2.9±0.7)和-(8.1±0.9)mV,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与溶液剂(9-NCSol)相比,微乳能显著降低内酯型水解开环转变为羧酸盐型的速度,有利于提高体内9-NC活性结构(内酯型)的比例.大鼠静脉注射微乳(9-NCME-C和9-NCME-T)和溶液剂(9-NCSol)后血浆中内酯型9-NC的AUC0-∞分别为23 072.24,20 676.33和8 954.97 μg·min·L-1.结论 自微乳对9-NC内酯型具有显著的体内外保护效应.

  • 9-硝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李庆勇;姚丽萍;牟璠松;石荣珍;祖元刚

    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的9-硝基喜树碱类抗肿瘤新化合物.方法 设计合成了7个9-硝基喜树碱季氨盐类衍生物,经1H-NMR,IR,MS分析确证化合物的结构,利用MTT法考察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活性.结果 7个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都低于喜树碱和topotecan,其中化合物7,9,11的细胞毒活性与氟尿嘧啶相似.化合物7,9,10,12显示了较好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活性.结论 该类水溶的9-硝基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步研究.

  • 3种剂量9-硝基喜树碱大鼠单次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春燕;殷琦;李玉珍;李长龄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及特点.方法SD大鼠单次灌胃9-硝基喜树碱后于不同时间点自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达峰浓度cmax随给药剂量的递增而递增(2 mg·kg-1组为653.02ng·mL-1,3 mg·kg-1组为832.9ng·mL-1,5 mg·kg-1组为2 731.15 ng·mL-1),达峰时间tmax不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延长(2mg·kg-1组为0.32 h,3 mg·kg-1组为0.45h,5 mg·kg-1组为0.3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随剂量递增而增加(2 mg·kg-1组为856.49μg·h·L-1,3 mg·kg-1组为1 485.69μg·h·L-1,5 mg·kg-1组为3 995.39μg·h·L-1).结论3种剂量9-硝基喜树碱大鼠单次灌胃后的药动学参数显示其在大鼠体内转化或消除均较快,呈一房室模型,药物的体内过程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

  • 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的释放度研究

    作者:陈军;平其能;郭健新;褚晓筑;宋鸣梅

    目的 考察影响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释放度的因素.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了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释放度的方法,并考察了水合介质渗透压、水合介质pH、胆固醇比例和脂质体粒径等处方因素对脂质体释药的影响.结果 9-硝基喜树碱从脂质体中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水合介质渗透压、胆固醇比例和脂质体粒径对脂质体的释放度都有显著影响,但水合介质pH的影响不大.结论 处方因素可以影响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的释放度,有必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脂质体的缓释效果.

  • 大鼠体内9-硝基喜树碱代谢物的HPLC-MSn分析

    作者:张芳;王天明;闫晶超;朱恩圆;王峥涛;马越鸣;余铁流

    目的 研究9-硝基喜树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方法 静脉注射9-硝基喜树碱(6 mg·kg-1)12 h后,收集大鼠的胆汁、尿液和粪便.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硝基喜树碱的代谢产物.结果 从给药后大鼠的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发现并初步鉴定了6个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结论 大鼠给予9-硝基喜树碱后,在胆汁中产生9-羟基喜树碱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9-乙酰胺基喜树碱、9-氨基喜树碱、9-羟基喜树碱及两个未知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9-羟基喜树碱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9-乙酰胺基喜树碱、9-氨基喜树碱、9-羟基喜树碱;在粪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9-羟基喜树碱、9-乙酰胺基喜树碱及9-氨基喜树碱.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