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肯尼迪病三核苷酸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作者:鲁明;王小竹;张俊;赵海燕;孙阿萍;宋乐官;樊东升

    目的 探讨肯尼迪病患者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测序,计算其CAG重复序列数目,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病年龄间的关系.对所有患者进行Appel量表评分以评价其运动功能缺损程度,并分析Appel量表评分与CAG重复序列数目及病程的关系.结果 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671,P<0.01);Appel量表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r=0.855,P<0.01)但与CAG重复序列数目无明显相关性(r=0.100,P=0.601).结论 与其他CAG重复序列疾病一样,肯尼迪病患者的CAG重复序列数目决定了其发病年龄,但与病情轻重无关.

  • 肯尼迪病患者自动递增刺激法运动单位估数的测定

    作者:鲁明;樊东升;张朔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运动单位估数(MUN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用自动递增磁刺激法检测受试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较KD组和对照组大小鱼际肌MUNE的差异;比较KD组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与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的差异。同时,对KD患者病程与MUN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患者大、小鱼际肌 MUNE数值降低(82.16±49.37比251.12±68.89,94.26±44.56比235.63±63.02,均 P<0.01)。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分别为85.0%和80.0%,而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均为15.0%,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与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D患者MUNE数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MUNE作为一种无创的电生理学技术,可能对早期及精确地判断K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情况有所帮助。

  • 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张玮玮;曾祥柱;刘剑羽;樊东升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疾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探讨DTI在运动神经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6例、肯尼迪病(KD)患者12例及健康志愿者15名.分别行颈髓常规MRI及横断面DTI检查,测定各组C3、C5椎体水平层面颈髓前索区、后索区及舣侧皮质脊髓侧束区4个区域内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部分各向异性比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并分析影像学参数与其病程、ALSFRS-R评分、肺功能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ALS 组患者在C3与C5水平,前索、双侧皮质脊髓侧束的FA值较KD组、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K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各不同位置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S组在C3水平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与患者ALSFRS-R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41);各水平前索、双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ADC值与患者病程、肺功能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FA值可反映颈髓皮质脊髓束的功能异常,可用于评估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程度,有利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鉴别诊断.

  • 肯尼迪病3个家系的临床、基因型和遗传特征分析

    作者:凌会敏;陶陶;徐坚

    目的:分析3个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 ,KD)家系的临床、基因及遗传特征。方法收集3个KD家系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及电生理检查等资料,用基因分析的方法测定先证者及家族成员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的CAG重复序列拷贝数。结果3个家系发现的5例KD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和肢体震颤,舌肌萎缩、纤颤;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检查可见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感觉神经受损。KD患者AR基因CAG重复次数在42~49。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 KD主要影响男性患者,病情缓慢进展,主要表现为脊髓和延髓肌肉的萎缩和无力。基因检测有助确诊,并可检测出携带者,以进行家系遗传分析。

  • 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附三例报告)

    作者:李靖;李传芬;胡怀强;刘付红;苏净;高丽国;曹秉振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特点。方法总结3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肌电图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以肢体近端和延髓受累为主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均可见上肢震颤,其中2例患者可见口周肌束震颤;3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均升高(分别为1201、817、1247U/L);3例患者肌电图均呈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并存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等感觉神经病变的表现。3例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次数均>40(分别为48、51、52)。结论KD的临床特点为缓慢进展的延髓和四肢肌肉萎缩无力,伴有内分泌或代谢异常;KD的肌电图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伴有感觉神经病变。

  • 12例肯尼迪病患者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特点

    作者:鲁明;张俊;郑菊阳;康德瑄;张华纲;赵海燕;樊东升

    目的 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特征,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的认识.方法 1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D患者行肌电图(EMG)和神经电图检测.EMG取双侧股四头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腹直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小力收缩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神经电图取双正中神经、双腓总神经和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结果 KD患者肌电图特点:60.4%肌肉静息状态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电位、正锐波;轻收缩时MUAP时限延长,波幅增高;75.0%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神经电图方面,MCV正常,而SNAP波幅和SCV均低于健康者均值(P=0.000). 结论 KD患者EMG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感觉受累可能是KD的基本表现之一.

  •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异常的肯尼迪病一例

    作者:张慜;赵代弟;郭鹏;李川;沈金金;卢佳睿;李柱一;张巍

    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 ,KD)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obulbar muscular atrophy ,SBMA),是一种少见的成人发病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发病者均为男性,主要特征为缓慢进展的延髓及肢体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可伴肌肉痉挛和肌束震颤,以及雄激素功能低下等表现[1]。目前对于KD患者的电生理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及肌电图检查,而对于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在检查KD患者神经肌肉接头(NMJ)功能变化方面知之甚少。现报道一例低频 RNS异常且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的KD患者,初步探讨NMJ功能损伤在KD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 肯尼迪病临床评估现状

    作者:郭海晓;鲁明;樊东升

    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是一种X连锁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病[1-3].目前,业已证实亮丙瑞林等药物能起到阻止或延缓KD动物模型病情进展的作用[1],但KD的临床治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尚无一种针对KD的特异性定量评估方法,如何对KD患者进行准确、客观、量化的评估,是目前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评估KD病情的方法,包括运动功能量表、临床测试、电生理参数和血液学指标进行简述.

    关键词: 肯尼迪病
  • 肯尼迪病1234量表的初步设计和检验

    作者:郭海晓;鲁明;樊东升

    目的 根据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针对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评估量表,并初步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等级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肯尼迪病1234量表”,对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81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进行“肯尼迪病1234量表”评分,进而检验“肯尼迪病1234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89,分半信度为0.868;呼吸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3~0.4,语言、吞咽、书写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0.5,流涎、切分食物及手持器皿、穿衣和个人卫生、卧床和调整被褥、行走、上楼梯6项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P <0.01);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的4个公因子符合量表编制的理论结构,各条目在其公因子的负荷值为0.541 ~0.864;量表评分与患者病程的回归系数为-0.274,随着病程的延长,总分逐渐降低.结论 “肯尼迪病1234量表”设计简便、易操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病程具有相关性,可较好地对肯尼迪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定量评价,为临床研究提供服务.

  • 肯尼迪病6例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

    作者:赵智亨;李靖;苏净;马志红;曹秉振

    目的 分析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诊治的6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肌肉病理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37~50岁,出现症状至确诊平均(7.2±0.1)年,主要以慢性进展的肢体近端及球部肌无力、肌萎缩、感觉障碍及内分泌系统受累为主要特征.X染色体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均>35次.肌电图呈广泛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并存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等感觉神经病变表现.血清肌酸激酶均增高.肌活检示肌纤维轻到重度萎缩,萎缩纤维小角化、群组化分布.结论 肌电图、肌肉活检对该病诊断有重要指导价值,基因检测为诊断该病金标准,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雄激素剥夺等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之中.

  • 肯尼迪病患者上臂肌肉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作者:鲁明;樊东升

    目的:检查肯尼迪病(KD)患者上肢肌肉磁共振成像(MRI)并分别测量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肌腹直径,以探讨 KD 患者伸屈肌受累的程度是否一致。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2011—2015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1)KD 组:经基因确诊的 KD 患者30例;(2)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组:ALS 患者30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右上臂肌肉 MRI 检查,分别测量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直径,并计算二者比值。同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肱二、三头肌肌力。结果KD 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直径”为1.08±0.14;ALS 组为0.99±0.1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D 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为1.17±0.12;ALS 组为0.98±0.2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KD 患者肱三头肌脂肪浸润较肱二头肌更为明显,而 ALS 患者不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相似。结论肯尼迪病患者伸屈肌受累程度不同。

  • 三重刺激技术对肯尼迪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检测

    作者:徐迎胜;张朔;樊东升

    目的 对肯尼迪病(KD)患者进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索其上运动神经元(UMN)的亚临床损害.方法 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肯尼迪病患者20例.对其进行临床查体、基因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TST检测(包括经颅磁刺激、外周神经刺激、对冲技术等),计算TSTtest/TSTcontrol波幅比,判断其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状况.结果 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44±5)个]、常规肌电图结果均符合KD.TST检测结果:13例TS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正常,其中1例临床存在腱反射活跃,余12例腱反射减低;7例患者TST结果异常,其中4例CMCT正常,5例临床查体有不同程度的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其中2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2例合并脊髓型颈椎病,3例为KD原发性TST异常.结论 肯尼迪病可以存在上运动神经元的亚临床损害,同时必需排除锥体束损害的其他原因.

  • 12例肯尼迪病患者的骨骼肌及周围神经病理特点

    作者:孟令超;刘靖;刘潇;王朝霞;袁云;张巍

    目的 分析12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的骨骼肌和周围神经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男性患者12例.所有患者终经雄激素受体基因检测确诊为肯尼迪病.平均年龄为(52±10)岁.起病部位均为下肢.患者肌酸激酶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在209~3 600 U/L之间.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患者出现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中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均可受累.8例进行肱二头肌活检,3例进行腓肠肌活检,1例行股四头肌活检,4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 患者的骨骼肌主要病理表现是出现神经源性病理改变,部分患者伴随肌病样病理改变,表现为肌纤维坏死、再生、分裂、涡旋、核内移以及氧化酶活性下降.4例的腓肠神经出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部分患者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伴随轴索变性、再生簇及薄髓鞘纤维,电镜检查可见轴索变性、再生簇、薄髓鞘纤维以及洋葱球样病理改变.结论 肯尼迪病的骨骼肌存在肌病样病理改变,伴随慢性轴索性及髓鞘性感觉神经损害.

  •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对比研究

    作者:卢福昌;施晓耕;郑瑜;侯晓妹;卢明;杜宝新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的肌电图特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对7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并与18例年龄相匹配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进行对比.结果:KD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动作电位波幅与A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高(71.43%);两组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传导速度、F波出现率及H反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D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低于ALS组(P<0.05),而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高于ALS组(P<0.05).两组的针极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但KD组出现进行性的神经源性损害比例要低于ALS组.结论:与ALS比较,KD的肌电图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及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要表现,且神经传导以感觉神经轴索损害更常见.

  • 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亓法英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对经基因确诊的3例肯尼迪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进行总结分析.3例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检查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运动神经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潜伏期(lat)、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检查双侧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的时限、波幅,重收缩时的募集相.结果:第1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低和SCV正常.第2例患者双正中神经运动Lat延长、CMAP下降,NCV减慢,双正中神经感觉未测及SNAP波幅,合并腕管综合征;其余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和SCV均低.第3例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SNAP波幅低和SCV下降.本组3例患者EMG多块肌肉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波、正尖波,轻收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呈巨大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结论:KD患者EMG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可累及感觉.

  • 基因确诊肯尼迪病1例

    作者:赵志刚;李润辉

    患者,男,54岁,以"渐进性双下肢无力3年,加重伴言语不清2年"为主诉于2017年2月28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下肢无力,走路有踩棉花感,蹲起费力,之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蹲起困难,尚能走路,可自理.2年前患者出现言语不清,能听懂他人问话,能正确回答,偶有饮水呛咳.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肌酶谱检测示:肌酸激酶(CK)略高于正常,肌电图检查不除外肌源性损害,未系统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曾确诊过梅毒,并按医嘱治疗(具体不详),否认其他疾病史.已婚,无子女.其表兄于50岁前亦出现过类似症状,表现为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未诊治,现尚可行走.

  • Kennedy病患者电生理、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康健捷;杨红军;邓兵梅;彭海燕;黄永君;王蔚;彭凯润

    目的 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电生理学特征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探讨临床误诊原因,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和肌肉病理学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9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肌电图取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神经电图取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神经.1例患者取股四头肌肌肉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肌电图检查显示9例肯尼迪病患者均表现为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CMAP和SN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1),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高(88.89%),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延长(P<0.01).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损害,表现为肌纤维萎缩,萎缩纤维群组化分布.结论 KD患者电生理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要改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且感觉神经受累较运动神经受累更多见,病理学表现为肌肉萎缩及群组化分布.电生理和肌肉活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指导价值.

  • 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1家系报告

    作者:孙琦;赵莘瑜;付记桐;王晓洁;刘晓宇

    目的 研究肯尼迪病(KD)的遗传学和临床特点,并讨论基因检测对该病确诊及预防的意义.方法对1名疑诊为K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肌酶谱、性激素、肌电图等检查.收集患者及3位亲属的外周血,检测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中CAG的重复次数.结果患者有躯干、四肢及延髓肌肉的无力、萎缩、震颤,伴有乳腺发育;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血清孕酮水平升高,睾酮及其他指标正常;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先证者CAG重复数为48次,其二哥为49次,先证者的女儿为48/22次,为携带者.先证者的儿子无该突变.结论K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缓慢进展的脊髓、延髓肌肉的萎缩和无力.基因检测不但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庭确诊、筛查及预防该病,而且为遗传病的探索提供了支持.

  • 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作者:康健捷;邓兵梅;黎振声;杨红军;彭凯润;王伟民

    目的 探讨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以加强对KD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7年4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神经电图和基因特点,使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评分量表(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rating scale,ALSFRS)作为运动功能量表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临床特征及其与CAG重复序列数目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成人发病,平均年龄为(36.63±4.14)岁,确诊病程平均为(12.13±3.44)y,均表现为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6例出现舌肌萎缩和构音障碍、肢体震颤、口周面肌束颤,4例性功能下降,6例乳腺发育.实验室检查结果7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增高,8例甘油三酯增高,6例尿酸增高,2例睾酮增高.肌电图提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部分神经传导速度下降.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为44~58次,CAG拷贝数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753,P=0.031),与ALSFRS评分呈负相关(r=-0.733,P=0.039),与CK水平无关(r=0.250,P=0.550).结论 KD的临床特点为缓慢进展的延髓和脊髓肌肉萎缩无力,伴有肢体震颤、面肌束颤,部分可有内分泌功能及代谢紊乱.CAG拷贝数越多,则发病年龄越早,运动功能评分越低.CAG拷贝数可作为KD病情的预测指标.

  • 肯尼迪病12例报告

    作者:王锁彬;贾建平

    目的 了解中国肯尼迪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以避免误诊.方法 分析12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特点,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雄性激素受体基因1号外显子CAG序列重复拷贝数.结果 58.3%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起病年龄平均(33.8±8.2)岁.从起病到确定诊断时间平均(10.9±6.9)年.显著的临床表现是舌肌萎缩和舌肌纤颤.与西方患者相比,中国肯尼迪病患者可能具有男性乳房女性化程度较轻、生育能力下降不显著等特点.血清CK轻中度甚至重度升高,肌电图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的异常.结论 中国肯尼迪病与西方患者主要临床特点相似,部分症状可能有差别,基因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