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后肝对小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肇毅;陆森;成峰;华一兵;吴文溪;王学浩

    目的:建立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封闭群SD大鼠和近交系Wistar大鼠.实验分5组:同基因小肠移植组、同基因肝移植组、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异基因肝移植组、肝肠联合移植组.同基因移植供受体均为Wistar大鼠,异基因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肝肠联合移植供受体分别选用SD和Wistar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脉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5,7,14 d从各组随机取出4只大鼠的移植物普通病理检查及细胞凋亡检测评估.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模型建立手术成功率73.3%(22/30).同基因移植组术后仅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轻度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移植物细胞凋亡数逐渐减少.异基因移植术后均出现急性排斥,移植物细胞凋亡数递增,并且较同基因移植多,差别有显著性.小肠移植术后5,7,14d分别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排斥.而肝肠联合移植的小肠移植物术后5,7,14d分别表现为轻度、轻度和中度排斥,且14 d时小肠细胞凋亡数较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少,差别具有显著性(16.9±4.3 vs 20.5±6.3,P<0.05).术后各时间点异基因肝移植和肝肠联合移植的移植肝排斥反应严重程度相同,细胞凋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此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可行.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免役保护作用.

  • 辅助肝在肝肠联合移植中对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张伟杰;刘敦贵;叶启发;沙波;曾凡军;郭晖;夏穗生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1~4],移植肝对同时移植的其它脏器如肾脏、心脏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避免或减弱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有鉴于此,我所近为一例短肠综合征伴TPN(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相关的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施行了国内首例减体积辅助肝、小肠联合移植术.

  • Seldinger腔静脉置管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胡玉红

    在进行猪的肝肠联合移植手术过程中,因其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失血、失液情况严重,血液动力学对机体的影响较大.

  •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彭承宏;韩宝三

    既往两个以上的脏器同时出现功能衰竭时曾被认为是器官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但近年来由于移植外科技术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腹部多器官的联合移植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新的有效措施.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和全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使腹部外科的领域和范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 肝肠联合移植术后的代谢调控治疗

    作者:朱亮;李宁;李幼生;李元新;李维勤;朱维铭;刘放南;倪小东;曹斌;李为苏;罗开;黎介寿

    目的:探讨代谢调控治疗在肝肠联合移植病人术后的应用.方法:肝肠移植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添加谷氨酰胺双肽和精氨酸,术后第4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间歇应用生长激素四个疗程.根据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逐渐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结果: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0天病人能够较好地耐受肠内营养.结论:应用代谢调控治疗,有利于肝肠联合移植术后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

  • 国内首例肝肠联合移植的护理

    作者:隋芳;彭南海

    0引言肠移植将成为肠功能衰竭病人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肝肠联合移植适用于肠衰竭合并全肠外营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病人[1].我科于2003年4月24日施行了国内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现将相关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41岁,于2000年11月因车祸致外伤性肠系膜血管破裂,并发肠坏死,腹腔感染,十二指肠和结肠瘘,先后4次行剖腹手术,切除全部小肠,作空肠近端和回肠末端造口.病人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支持29个月,曾出现肝酶谱升高、淤胆,胆总管明显扩张,合并结石形成.其间还多次发生腔静脉导管感染、败血症.

    关键词: 肝肠联合移植 护理
  • 建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及移植肝对小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肇毅;成峰;陆森;沈历宗;华一兵;吴文溪

    目的:建立新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动脉重建通过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端端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用此法建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手术无肝期显著缩短,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7、14天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出现重度排斥反应,而肝肠联合移植组仅表现为中度排斥.结论:用该方法建立一期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方便可行,且成功率高.肝肠联合移植时移植肝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 肝肠联合移植的现状

    作者:尹震宇;李宁;黎介寿

    长期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在出现肝功能损害、肝功能衰竭时要求作肝肠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是一种新型的难度极大的移植术,在国内和亚洲地区还未见报道.作者就肝肠联合移植的历史、适应证、免疫学特点、外科技术进展、围手术期的处理和并发症等作以下综述,为临床肝肠移植的开展提供指导.

  • 以预置门静脉侧壁袖套法成功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

    作者:肇毅;陆森;成峰;吴文溪

    肝肠联合移植可以治疗短肠综合征合并终末期肝病.自Grant等[1]1988年成功实施首例肝肠联合移植以来,全世界46个移植中心共进行了186例肝肠联合移植,但例数远少于其他大器官移植.

  • 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对移植肠内ATP酶、AKP和AChE活性的影响

    作者:殷光甫;胡道松;林传友;曹福元;茹立强;孙晓毅;魏明发;王果

    采用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对移植肠ATPase、AKP和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肝小肠联合移植与单纯小肠移植相比:①前者能延长受体动物的存活期,并对移植小肠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减轻和延迟作用;②肝小肠联合移植的移植物内ATPase、AKP和AChE活性反应较好。结果表明:上述3种酶活性的改变能相应地反映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和受体动物的生存状态,并可以作为器官移植后临床监测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 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对移植肠内NOS阳性神经和VIP能神经的影响

    作者:殷光甫;曹福元;孙晓毅;林传友;胡道松;茹立强;王果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观察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后对移植肠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和VIP能神经的影响.结果发现:肝肠联合移植除能提高受体动物的存活率外,还能减轻和延迟免疫排斥反应的产生,而且移植肠内NOS和VIP免疫活性反应较好,于中、晚期(7~14 d)的移植肠内,NOS活性和VIP免疫活性几乎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肠内在神经成分的完好对移植动物的存活有重要的作用.

  • 一种新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肝对小肠免疫保护作用初探

    作者:肇毅;陆森;成峰;王一芳;沈历宗;华一兵;吴文溪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咏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本法使受体手术无肝期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肠联合移植组排斥反应程度较小肠移植组轻.结论用本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

  • 辅助性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

    作者:尹震宇;王效民;李宁;黎介寿;李幼生;倪小冬

    目的 评价猪同种异体辅助性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方法 将50头杂交长白猪分为3组.A、B组各20头各完成lO次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其中B组术后予以免疫抑制治疗;c组lO头完成交互的同种异体节段性小肠移植术10例.术后1、3、5、7、14、21及30 d经移植肠远端造口取小肠黏膜经常规处理后,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排斥反应评分.结果 术后A组出现排斥反应的中位时间为8(7~12)d,迟于C组的5(3~5)d(P<0.05).术后1周,A组的排斥反应评分为1.11±0.20,低于C组(2.56±0.18,P<0.05);但比B组高(0.20±0.13,P<0.05).A组移植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9(7~25)d,C组为12(7~20)d,而B组术后全部成活超过30 d,与以上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通过肠造口取材进行监测方便有效.

  • 肝肠联合移植1例报告

    作者:黄建钊;夏穗生;刘墩贵;叶启发;沙波;郭晖

    目的探讨肝肠联合移植的术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对一中年男性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辅助性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甲波尼龙(MP)、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与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处理.结果术后观察期内移植物存活良好.结论本例采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成功的,且手术方法操作较为简便、易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