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与血清胱抑素C关联性观察

    作者:李村淑;周兴虎;孙英贤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硬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的主要特征性改变是顺应性减退、弹性降低.动脉僵硬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已被证明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高血压患者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脑肾等各重要器官损害的基础,过高的血压引起肾脏的进行性损伤,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故早发现、早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认为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是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的内源性指标[2],它在体内产生速率稳定,受影响的因素极少,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评价指标.既往研究已证明Cys C是不良预后的强的预测因子,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指标[3-4].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高血压早期,反映动脉弹性的AASI与反映肾功能指标的Cys C的相关性.

  • 动脉硬度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一种新的、简便的测定动脉硬度的方法

    作者:董培康;罗开良;胡蓉;刘增长;邓昌明

    目的研究动脉硬度指数(ASI)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的价值.方法用我们研制的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248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结果①高血压并发症组的ASI(162.2±53.3)比单纯性高血压组(136.0±50.7)高(P<0.01).②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ASI逐渐增大,任意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177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Framingham危险积分与ASI有较好的相关性(r=0.435,P<0.01).结论ASI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心血管病危险的指标.

  • 动脉僵硬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的关系研究

    作者:董培康;罗开良;胡蓉;刘增长;邓昌明

  • 动脉僵硬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指标的关系

    作者:董培康;罗开良;胡蓉;刘增长;邓昌明

  • 正常人动态动脉僵硬指数随年龄的变化及与24 h脉压的相关性

    作者:曹春歌;王红宇;薛文生;韩姬玲;张晓敏

    目的 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是新近提出的反映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间动力学关系的一项指标,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正常人AASI随年龄的变化及其与24 h脉压(24 h PP)的相关性.方法 246名正常人[平均年龄(59.7±14.6)岁,女性占38.6%]在保持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的情况下配戴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仪,记录从早晨6:00到晚上22:00每间隔30min和从晚上22:00到第2天早晨6:00每问隔60 min的血压读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压(PP),然后按AASI=1-DBP对SBP的回归斜率计算每个个体的AASI值.结果 AASI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在正常人中,AASI的第95百分位数是0.56,其95%预测区间的上界在20~39岁时为0.49,40~59岁时为0.59,60~79岁时为0.69,≥80岁时为0.79.AASI与24 h PP呈正相关(r=0.497,P<0.01).在正常人中,AASI随年龄的增长呈直线增加,而24 h PP随年龄增长呈曲线增加.结论 AASI作为反映血压关系的指标,其在正常人中表现为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与传统指标24 h PP相关,提示可作为预测动脉僵硬程度的新指标.

  • 高血压治疗效果与动脉僵硬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李丽华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控制效果与动脉僵硬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 以9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0±16.4)岁.按照血压是否控制正常将患者分成控制组(28例)和未控制组(69例).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抗高血压治疗,记录其24h动态血压,计算AASI、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控制组患者AASI、PPI(分别为0.41±0.20、0.72±0.03)与未控制组(分别为0.43±0.18、0.72±0.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85 、-0.239,P>0.05);控制组患者PP[(48.36±8.44)mmHg]与未控制组[(61.33±12.47)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7,P<0.01);AASI与PP呈正相关(r=0.232,P=0.022),PP与PPI呈负相关(r=-0.807,P<0.01),AASI与PPI无相关性(r=0.131,P>0.05).结论 AASI、PP和PPI均可反映患者动脉僵硬程度,但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短期未见到AASI的明显改善.

  • 动态动脉僵硬指数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伟;王红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可以引起动脉系统的弥漫性病变,预示着不良的心血管病结局[1]。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价动脉硬化的指标是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2006年来自中国的LI等[2]提出了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的概念,并提出其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死率的预测指标后,AASI作为预测动脉僵硬的新指标就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 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血压动脉顺应性指标的影响

    作者:廖杨;罗开良;薛宁

    目的 了解硝酸异山梨酯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动脉顺应性减退的治疗作用.方法 入选134例经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后,脉压(PP)大于5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原降压方案(对照组)及原降压方案加硝酸异山梨酯(ISDN组)治疗4周.在ISDN组中根据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亚组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亚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动脉顺应性指标:PP、动脉僵硬指数(ASI)变化.ASI采用YF-1XGYD血管硬度测量仪进行检测.结果 ISDN组的PP、ASI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DN组中ISH亚组的动脉顺应性指标改善程度大于非ISH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是降低PP、ASI的有效药物,这一作用对ISH患者优于非ISH患者.此类药物可以成为宽脉压高血压患者,尤其是ISH患者改善动脉顺应性,保护靶器官功能的辅助药物.

  • 动脉僵硬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

    作者:陈章荣;罗开良;殷跃辉;胡蓉;肖骏

    目的 探讨动脉僵硬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40例健康人的ASI.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三个亚组:1支血管病变组(n=14)、2支血管病变组(n=16)及3支血管病变组(n=10),分析血管病变支数与ASI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ASI值分别为124.4±22.9、88.2±15.9,冠心病组的AS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1).1支血管病变组、2支血管病变组及3支血管病变组的ASI值分别为107.2±9.1、121.4±12.6、153.3±22.0,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ASI值也相应增加,三亚组之间ASI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