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原位肝移植可控性胆道外引流模型的建立

    作者:邱明链;曾金华;陈丽红;张清华;刘剑煌;刘景丰

    目的 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可控性胆道外引流模型.方法 将110只原位肝移植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70只,制作可控性的胆道外引流回流通路;对照组40只,进行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并制作单纯的胆道外引流.术后进行胆汁检测及生存评估.结果 术后4周,实验组大鼠的胆汁分泌量、胆汁酸总量及胆汁中CA、DCA和CDCA所占的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5、0.014、0.006、0.029及0.001).实验组4周生存率为85.7%,对照组为55.0%;生存分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该大鼠原位肝移植可控性胆道外引流模型,不但维持了大鼠的肠肝循环,而且提高了术后生存率,便于术后胆道管理.

  •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3在大鼠脑的表达及定位分析

    作者:赵全明;李灵敏;张策;郭睿

    目的:分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亚家族TAM(Tyro3、Axl和Mer)在大鼠脑中的表达模式及细胞定位,并进一步探讨TAM在脑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分别提取出生后3、9、15、30及52 d龄SD大鼠脑组织总RNA和总蛋白,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TAM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AM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yro3蛋白在大鼠脑中的定位.结果:Tyro3 mRNA在脑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xl及Mer,从生后15 d龄开始有明显表达,随后呈现明显上调趋势,至生后52 d龄Tyro3mRNA的表达量达到15 d的3.2倍.Tyro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呈明显上调趋势,从生后15 d龄开始到52 d龄,Tyro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高,生后52 d龄Tyro3蛋白的表达量是15d龄的1.3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yro3蛋白主要分布于皮层细胞,梨状皮层和海马区细胞内有Tyro3蛋白的强阳性着色;在亚细胞水平,Tyro3蛋白存在于锥体神经元的胞质和树突部分.结论:TAM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Tyro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大鼠脑组织发育过程中呈阶段性上调表达,并且Tyro3蛋白在海马神经元胞体及轴突有显著高表达,提示Tyro3蛋白可能通过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脑突触功能的调控.

  • 低频脉冲磁场对大鼠学习与记忆、EEG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李伯勤;张鸿日;张向红;王旭平;彭静华;张保华;邢子英;彭勃

    目的:研究低频弱脉冲磁场(LFPMF)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脑电图(EEG)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磁场辐射组(B组),每组各18只;B组施加低频弱脉冲磁场(频率15 Hz,平均场强0.1 mT)30 d,1次/d,45 min/次;两组均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逃避潜伏期;用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RM-600八导脑电图仪检测脑电图.结果:第1次辐射24 h后,B组大鼠行为改变明显,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之间的差别逐渐减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显示,B组大鼠的频率和波幅均低于A组(P<0.05);其脑组织形态学存在异常改变.结论:采用低频弱脉冲磁场长时程辐射,应充分考虑其负面影响.

  •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作者:热比姑丽·伊斯拉木;尤力都孜·艾买提;阿娜古丽·马合木提;买合素提·卡德尔;闫明

    目的 探讨禁食对大鼠血生化、血细胞、电解质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饲养90 d,第91天禁食、不禁食条件下,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红细胞计数(RBC)及其分类、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PLT)、钾离子浓度(K+)、钠离子浓度(Na+)、氯离子浓度(Cl-)、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测定.结果 禁食组雄性TG 、CHO降低,TBIL、TP、ALB、WBC、Na+升高(P<0.01,P<0.05);禁食组雌性TG、MCHC降低,TBIL、ALB、Na+升高(P<0.01,P<0.05).结论 禁食对SPF级SD大鼠血液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大鼠胃组织SIRT1、p53和p21的影响

    作者:吴琼;莫非;孙朝琴;罗昭逊;张姝;张梦薇;江明礼

    目的:观察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的治疗效果及对HAG胃组织中SIRT1/p53/p2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无菌脑心浸液肉汤灌胃,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给予H.pylori灌胃(1×1011CFU/L SS2000菌液1.5 mL/只)建立HAG模型,药物组HAG模型大鼠给予1.58 mg/(kg·d)头花蓼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4 d;治疗结束4周时检测大鼠胃组织H.pylori定植量、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胃组织SIRT1、p53及p2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组织H.pylori定植量为0,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胃黏膜均有H.pylori定植,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H.pylori定植量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组织无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大鼠H.pylori感染后的胃黏膜腺体排列不规则,胃黏膜固有层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浸润多呈弥漫性;药物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少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而药物组病理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SIRT1、p53基p21 mRNA表达量增加(P<0.05);头花蓼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胃组织SIRT1、p53及p21 mRNA水平都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SIRT1、p53及p21蛋白表达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花蓼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SIRT1、p53和p2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头花蓼治疗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p53和p21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

  • 水飞蓟宾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畅;朱春玲;严瑞;程全伟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左侧输尿管梗阻方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做手术(不结扎输尿管),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灌胃水飞蓟宾至处死前[200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和14天处死(6只/组),取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以观察各组大鼠肾间质胶原的沉积,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切片中Ski、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3及纤维连结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匀浆中Ski 、TGF-β1、smad3 、FN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Ski与TDI、TFI、TGF-β1、smad3及F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及基底膜增厚,Masson染色肾小管、肾间质可见纤维阳性染色,第14天时更严重;治疗组各时点肾脏病变程度均较同期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大鼠的TDI和TFI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第14天时变化更大(P<0.05);肾脏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Ki表达明显减少,TGF-β1、smad3及FN表达明显升高,第14天时变化更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ki有所增加,但仅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3、FN显显著降低,第14天组更为明显(P<0.05);肾脏组织匀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Ki表达少明显减,TGF-β1、smad3 、FN表达明显升高,第14天时变化更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ki显著增加,TGF-β1、smad3、FN显显著降低,第14天组时变化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ki表达与TDI、TFI、TGF-β1、smad3、FN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水飞蓟宾可能通过上调Ski阻遏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SIRT1的表达

    作者:马毓;巩莉;党辉;何晓燕;景燕;朱沂;李红燕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SIRT1)的表达和分布.方法: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再分为再灌注0、4、8、24、48及72 h共6个观察时间点亚组(n=12);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插入线栓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 CAO)模型(缺血2h),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外和颈内动脉,不插入线栓;分别于术前、再灌注0、4、8、24、48及72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中SIRT1的表达,采用Westem-Blot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匀浆中SIRT1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分;再灌注大鼠2h恢复血流初的24h内,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升高趋势,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h组与4h组、8h组与24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 h组和72 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24 h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再灌注各时间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SIRT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0h组、4h组、8h组和24 h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再灌注24 h组比较,在再灌注48h组和72 h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有所回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IRT1表达水平发生变化,SIRT1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 梨麦消食咀嚼片对大鼠和小鼠消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苑;孙佳;陈思颖;郑林;郑鲁平;兰燕宇

    目的:观察梨麦消食咀嚼片对大鼠和小鼠胃肠道消化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50只小鼠设置空白对照组、便秘模型对照组和受试物(梨麦消食咀嚼片)低、中、高剂量组,另取40只SD大鼠设置空白对照组和受试物低、中、高剂量组,所有受试物组动物分别给予0.32、0.65及1.94/kg梨麦消食咀嚼片连续灌胃31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便秘模型组和受试物组小鼠用复方地芬诺酯制作便秘模型,各组小鼠进行小肠运动实验,计算墨汁推进率;记录各组大鼠实验前及灌胃后第7、14、21及30天时的体质量,观察各组大鼠灌胃31 d时的总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结果: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墨汁推进率显著高于便秘模型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的梨麦消食咀嚼片能提高大鼠的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中、高剂量的梨麦消食咀嚼片能增加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P<0.05),3种剂量的梨麦消食咀嚼片对大鼠体质量增重、摄食量及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梨麦消食咀嚼片有促进大鼠和小鼠消化功能的作用.

  • 大鼠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软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作者:秦波;润丹;徐卫华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各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方法:40只35 d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24 h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做处理;于实验后第3、7、14及28天时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髁突软骨前、中、后各部位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结果:随着观测时间点后移,对照组中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BMP-2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实验组BMP-2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同组大鼠髁突软骨后部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中部和前部(P<0.05);从第7天起,实验组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同时间点同部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BMP-2可能参与了下颌骨髁状突骨改建过程;但对不同部位软骨的改建可能不同.

  •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钛表面成骨细胞膜片 ALP活性的影响

    作者:毛久凤;夏茜;吴镭;杨红;周成菊;方艺;董强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钛表面的成骨细胞膜片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通过形态学及ALP鉴定成骨细胞;以机械抛光处理的钛片为对照组,以棕刚玉颗粒喷砂材料处理的钛片为喷砂酸蚀( SLA)组,分别构建成骨细胞膜片,膜片连续培养1周或2周时,测量成骨细胞膜片中反映成骨效应的ALP活性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细胞ALP阳性,经形态及特性鉴定为成骨细胞;连续培养1周或2周时,SLA组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膜片ALP活性第1周高于第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钛表面性质能够影响成骨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能力。

  • 不同时程海洛因依赖大鼠胃窦CD4、CD8和IL-2表达

    作者:夏白娟;李一欣;洪艳;韩晶;梁文妹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胃窦内CD4、CD8及白细胞介素-2( IL-2)的表达。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G)、盐水对照组( SCG组)和不同时程海洛因依赖组( HDG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法,观察SCG组和HDG组造模第10、17、24、31及38天时大鼠胃窦黏膜CD4、CD8和IL-2表达。结果:与NCG组及SCG组比较,HDG组大鼠胃窦CD4、IL-2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变浅,图像分析的细胞计数和平均灰度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HDG组大鼠胃窦CD8阳性细胞较NCG及SCG组细胞数量增多,染色变深,在海洛因依赖第24天变化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期间,CD4、IL-2在胃窦表达减弱,CD8表达增强,提示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胃黏膜免疫功能造成损伤。

  • 益生菌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及IFN-γ、IL-1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岩;杨立;刘威羽

    目的:探讨益生菌VSL#3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功能及干扰素(IFN)-γ、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8周龄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A组)、TNBS模型组(B组)及VSL#3治疗组(C组),A组给予0.25 mL生理盐水灌肠,B、C组给予100 g/L TNBS 0.25 mL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第2天A、B组给予生理盐水0.25 mL灌胃,C组给予VSL#3溶液0.25 mL灌胃;第8天时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病理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和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A组肠组织未见溃疡病灶,B组肠组织可见溃疡,充血水肿程度较重,与B组比较,C组较B组溃疡减少、缩小、并有修复;光镜下A组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B组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急性小血管炎症出血和纤维素样坏死,而C组较B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DAI、病理学评分C组较B组均明显下降(P<0.01),MPO活性低于B组而高于A组(P<0.05);B组IFN-γ和IL-12明显高于A组,C组较B组有降低,但仍明显高于A组(P<0.05);UC模型大鼠肠组织IFN-γ与IL-12的IOD值呈显著正相关(r=0.964 0,P<0.01),UC模型大鼠肠组织IFN-γ、IL-12的IOD值与肠组织病理学评分、MPO活性及DAI呈正相关(r=0.875 0、0.881 0及0.767 1,P<0.05;r =0.837 0、0.850 8及0.713 3,P<0.05).结论:VSL#3辅助治疗对TNBS诱导的UC大鼠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生菌VSL#3通过有效抑制大鼠结肠黏膜IFN-γ、IL-12的表达有关.

  • SD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与鉴定

    作者:贺菊芳;余资江;朱晓瓞;方丽丽;王俊婕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以孕12.5 dSD胚胎鼠端脑为组织来源,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培养、扩增NSCs;NSCs传代2次后,应用Nestin免疫荧光检测NSCs的干细胞特性,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诱导贴壁分化后,对分化细胞进行NSE、GFAP免疫荧光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球及单个细胞表型.结果:培养出大量悬浮生长的NSCs球,Nestin及BrdU表达阳性;神经球诱导分化后表达NSE、GFAP,表明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HE染色可见NSCs细胞核巨大,胞质较少;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单个NSC表面较光滑,且神经球表面的NSCs连接较疏散.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扩增出的胚胎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经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

    作者:贺菊芳;余资江;戈果;田广;朱晓瓞;高帆;曹文鹏;方丽丽

    目的:构建大鼠坐骨神经Ⅴ度损伤模型,探寻坐骨神经损伤后佳手术缝合时机.方法:将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0、6、12、24及48 h缝合组,对照组仅暴露坐骨神经、模型组剪断右侧股骨段坐骨神经,0、6、12、24及48 h缝合组在剪断右侧股骨段坐骨神经后的相应时点缝合坐骨神经,各组分别于手术后第7、14、21及28天时取坐骨神经损伤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轴突排列分布及髓鞘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比较各组术后神经修复效果.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EGF蛋白在模型组和6h缝合组术后第7天时表达高于其他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第7天时6h缝合组术后VEGF蛋白表达高于其他缝合组(P<0.05),HE染色、透射电镜及TUNEL检测结果显示,6h缝合组与其他缝合组比较,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异程度较小,且凋亡细胞数少.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6h时给予缝合处理神经修复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升高有关.

  • 竹荪多糖对砷中毒大鼠肝组织、血液及尿液中砷含量的影响

    作者:胡婷;罗鹏

    目的:探讨竹荪多糖对砷中毒大鼠体内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健康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竹荪干预组3组,每组雌雄各半;对照组以常规饲料饲养,竹荪干预组和模型组喂饲砷含量50 mg/kg的饲料,竹荪干预组每日以10 g/L的竹荪多糖按大鼠体质量20 mL/kg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喂养过程中的毛发光泽度等一般情况,记录喂养0、30、60及90 d时大鼠的体质量;喂养3月时,取各组大鼠血液及尿液、并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其中砷含量,同时称取各组大鼠肝脏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对照组大鼠发育正常,精神良好,毛发有光泽,模型组大鼠生长中等,体态中等,毛发较暗淡且稀疏,竹荪干预组大鼠发育、精神及毛发光泽度介于两组之间;与对照组相比,饲喂相同的时间,模型组和竹荪干预组体质量均降低,在饲喂30 d、9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始饲喂后,竹荪干预组大鼠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升高,但仅3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竹荪干预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肝砷、血砷、尿砷均升高( P<0.05);与模型组相比,竹荪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竹荪干预组肝砷降低而尿砷升高(P<0.05)。结论:竹荪多糖可以降低砷中毒大鼠肝脏、血液、尿液中的砷含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