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隔代抚养中祖辈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顾超凡;张瑞星;王芳杰;程梦吟

    隔代抚养祖辈是社区重点关注人群,该文介绍了隔代抚养的概念、抚养孙辈对祖辈心理健康的影响,从祖辈、孙辈等方面总结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回顾了该群体心理健康促进的干预方法,并提出建议.

  • 1 163例3~6岁城市儿童忽视调查分析

    作者:3~6岁城市儿童忽视调查协作组

    目的建立中国3~6岁城市儿童忽视常模,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复习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25个城市采样1 465例;对样本中的66例间隔2周重复测查--评价重测信度.调查问卷均由家长或看护人(和被测查儿童在一起生活1年以上)填写; 采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等统计学方法重新建构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删除了不适宜题项,去除了社会忽视层面,排除了2岁组研究对象,终确定了由91个题项组成的正式量表,它包括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等5个忽视层面,分别包含17、40、17,10、7个题项.采用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等各忽视层面及总量表得分的第90百分位数的分值作为划界分,分别为35、80、40、20、15、190分.总量表的内在信度是0.94,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92.对于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等5个忽视层面,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60~0.88,分半信度为0.54~0.80,重测信度为0.77~0.94,P值均小于0.01;其结构效度、表面效度和外部效度也较为满意;结论本常模符合中国国情,适用于在3~6岁城市儿童忽视状况的研究中作为一个评价标准,而且也可以作为一个测查工具用来衡量家长及与儿童有关的人员在养育和看护孩子时的行为和态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对改善贫困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养育照护的效果

    作者:石慧峰;张敬旭;王晓莉;徐媛媛;董胜利;赵春霞;黄小娜;赵颀;陈学锋;周烨;Margo O'Sullivan;Ron Pouwels;Robert W.Scherpbier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对改善贫困地区0~35月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照护的效果.方法 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项目(IECD)于2014年开始在4个贫困县农村地区试点开展,通过多种途径为项目地区0~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儿童养育照护多维度综合干预.采用人群干预对照设计,评价干预对看护人健康与心理、儿童营养、早期学习、儿童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效果,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开展基线和中期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干预效果,并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等混杂因素.结果 基线调查纳入0~35月龄儿童干预组1 468名、对照组1 485名,中期调查分别纳入1 384名和1 361名.干预组通过2年的干预,看护人抑郁患病率下降9.1%[中期34.8% (479/1 377)比基线43.9% (621/1 414)],对照组下降1.6%[34.3% (464/1 353)比35.9%(509/1 419)],双重差分模型控制因素混杂后,结果显示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同期对照组高7.0%(P=0.008);6~23月龄儿童辅食添加频次合格的比例上升10.4%[69.0% (532/771)比58.6%(481/821)],对照组上升幅度2.9%[66.4% (469/706)比63.5%(508/800)],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高8.2%(P=0.021);干预组儿童遭受暴力管教的比例下降6.2% [49.1% (478/973)比55.3%(554/1 001)],同期对照组上升4.5%[58.4% (560/959)比53.9%(558/1 036)],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两组变化幅度相差11.0%(P=0.001);干预组家庭拥有儿童图书≥3本的比例上升12.7%[42.7% (588/1 378)比30.0% (432/1 440)],同期对照组上升幅度4.2%[25.7% (349/1 357)比21.5%(298/1 388)]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组比对照组幅度高6.1%(P=0.007).结论 多部门合作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看护人心理状况、促进儿童喂养、支持儿童早期学习,并减少暴力管教等不恰当的养育行为,从而为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养育照护环境.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男性患儿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调查

    作者:丁军;罗学荣;韦臻;叶海森;袁秀洪;管冰清;宁志军;杨伟

    目的 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 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注意缺陷型40例,多动冲动型52例,混合型39例;对照组58例)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注意缺陷型48例,多动冲动型42例,混合型56例;对照组6例)进行调查.结果 (1)ADHD 3个亚型的现实亲密度、亲密满意度、适应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检验,P均>0.05);理想亲密度、现实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各分项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Post Hoc)检验,P均<0.05],尤以多动冲动型更为明显.(2)ADHD 3个亚型父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父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0.011);ADHD 3个亚型母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母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结论 ADHD男性患儿不同亚型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养育方式特点不尽一致,应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 共同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双生子血压、肥胖及吸烟、饮酒行为比较分析

    作者:高文静;李立明;曹卫华;詹思延;吕筠;逄增昌;陈卫健;汪韶洁;陈荣富;胡永华

    目的: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数据,对共同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双生子分别进行双生子两成员慢性病危险因素相似性的比较,以了解分开抚养的双生子研究设计在国内的可行性,并探讨危险因素是否受到抚养环境影响.方法:样本选自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的青岛子系统和丽水子系统,其中青岛505对,丽水503对.了解双生子分开抚养情况,并比较吸烟、饮酒、血压、体质指数、腰臀比在共同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双生子两成员中的相似性.结果:不同地区双生子分开抚养比例存在一定差异(青岛0.6%,丽水5.4%).分开抚养的异卵双生子在丽水仅募集到9对,其多数指标的组内相关系数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抚养环境可能影响舒张压和吸烟行为,但是对收缩压、体质指数、腰臀比以及饮酒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分开抚养的双生子设计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可以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中实现,但是目前登记系统的样本量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充登记双生子来支持更深入的研究.

  • 情感忽视对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耿荣娟;胡瑞霞;梁淑宇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共分为情感、教育、生活、安全和医疗5个层面的忽视.近年来,家长们对儿童的物质生活和医疗、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但同时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年轻的父母无暇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采取整托于托幼机构、保姆看护和隔代抚养等措施,与孩子交流过少造成了对儿童的情感忽视.笔者就情感忽视对成长中幼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总结如下.

  • 思茅市180名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

    作者:李建芬;陈文明;鲁文兴;李光华;向兴华

    目的了解思茅市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表对思茅市某中学初中1~3年级18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与北京市的213例调查资料作对照.结果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子女管教严厉、惩罚(FF2、MF4)较多,情感温暖、理解(FF1、MF1)投入较少,干涉多、保护少,对男孩的惩罚、严厉多于女孩,父亲对男孩的过度保护(FF6)多于女孩.结论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是造成不良教养方式的主要因素.

  •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征

    作者:吴福喜;黎丽燕;朱海兵;郑艳辉

    目的:与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方法:选择2002-07/12广州市脑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本院健康职工及实习学生5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合作.按要求独立完成量表评分者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评分比较,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⑥过分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量表评分由实施者向被试解释评分方法后,由被试在50min内独立完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①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因子分中父亲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否认、拒绝两项因子分(19.52±5.96,10.37±3.43;16.19±6.91,14.06±5.3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71±3.92,8.54±3.01;12.02±2.94,11.85±3.09)(t=2.630~3.973,P<0.01).②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7.10±9.01,51.58±6.68,(t=2.999,P<0.01)].③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46±3.56,9.63±2.90,(t=2.888,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多的惩罚、责骂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更为突出;且母亲对子女的过分偏爱也与子女的患病有关.提示应采取积极的家庭干预措施,指导父母正确教养子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研究

    作者:孟馥;梅竹;付晓燕;孙丽歆

    目的: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方法:筛选86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家庭一般情况、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测定,设85名正常儿童对照.结果:研究组的孩子学前教养方式、学习兴趣、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关系、父母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庭的类型、收入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家庭内部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分量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父亲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在过渡保护、干涉以及惩罚严厉等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在儿童学习困难发展和矫治当中起重要作用.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0~3岁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莉

    目的 探讨提高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婴幼儿健康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甘孜州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5年0~3岁儿童健康检查23 527例的管理方法.结果 结果按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及体弱儿管理方法及标准进行管理,有91.10%的儿童经合理治疗、指导监测达到正常标准.结论 坚持保健和临床相并重,因地制宜的对0~3岁儿童实行规范、科学的系统化管理,确定适当的保健医疗才能保证良好的临床结局.

  • 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燕;姚彩琴

    目的 探讨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2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南京市江宁大学城2所高职院校的368名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 高职男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自尊水平,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 结论 不同性别高职生自尊水平不同、高职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的高职生的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样的教养方式对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自尊的形成影响也不同.

  •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关系分析

    作者:张璐;桑青松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 以266名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亲社会倾向量表(FTM)进行测试.结果 年级与是否独生在亲社会行为的利他的和紧急的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高二年级得分高于高一年级;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积极的,其他因子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其中亲社会行为的公开的维度与母亲教养方式中过度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维度呈现极其显著地正相关.结论 父母应经常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使孩子更好的发展亲社会行为.

  • 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政晓果;肖峰;李瑞莉;尹德卢;杨慧敏;辛倩倩;殷涛;王利红;陈博文

    目的 了解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14省市选取了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家乡镇卫生院.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家长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2014年1~6月份接受儿童健康管理的4 639名0~2岁儿童家长进行育儿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4 639名儿童家长中,东部地区、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月收入高及为儿童母亲的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水平较高(均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城市、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高和为孩子的母亲的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水平越高.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0~2岁儿童家长育儿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儿童家长健康教育.

  • 青少年逆境商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作者:徐芳芳;单庆芳;洪贝琪;吉峰

    目的 了解青少年逆境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父母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逆境商反应量表(APR)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从山东济宁和枣庄地区随机抽取的515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逆商总分在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段青少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04,3.920,0.707,P值均>0.05).女生延伸维度得分高于男生(t=-1.369,P=0.001),农村地区被试的延伸维度和归因维度得分高于城镇地区(t值分别为3.534,1.677,P值均<0.05),不同学段被试的控制维度和归因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65,8.940,P值均<0.05).青少年逆境商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父)偏爱被试(父)和偏爱被试(母)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6,-0.360,-0.351,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对被试的偏爱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对逆境商具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15.5%.在初中生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中的10个维度对逆境商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96.2%;在高中生群体中,拒绝否认(父)和情感温暖(父)以及偏爱被试(父)对逆境商具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6.7%;在大学生群体中,父亲偏爱对被试的逆境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5.7%.结论 人口学因素对青少年逆境商的影响甚小.在不同的学段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逆境商的解释率不同,但均具有影响作用.

  • 工读学校男生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邹枫;李昊;王金祥;高红丽;闫春平;杨世昌

    目的 了解工读男生的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工读学生攻击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攻击性问卷、儿童虐待史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对研究组74名工读男生和对照组108名普通中学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攻击总分与躯体攻击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憎恶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虐待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鼓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工读男生言语攻击与双亲憎恶、母亲精神虐待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关爱与言语攻击呈正相关,母亲关爱与愤怒、母亲鼓励与愤怒和敌意、父亲鼓励与敌意和攻击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工读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工读男生的儿童期受虐经历、父母养育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 黔北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抚育现状定性研究

    作者:邹宇量

    目的 探究贵州北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抚育现状,为留守儿童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定性研究中的焦点团体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法,了解4个典型留守家庭中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常见疾病、发展期望等方面的现状.结果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无明显落后,常见疾病发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儿童表现出和父母之间依恋关系不强、言语交流差、学业成绩差等现象,其未来发展困难较大.结论 “留守”对儿童健康和抚育有一定不利影响.应充分利用儿童发展环境中的有利资源,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 4种类型单亲家庭亲子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侯筱菲;毛富强;梁瑞华;冯秀娟;刘霞;刘宏伟;刘佩佩

    目的 比较天津市不同类型单亲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单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12所中小学校合计36个班级1 800余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父亲抚养的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的单亲学生;单亲学生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6个方面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双亲学生(P值均<0.01);自卑类型为Ⅲ的单亲学生的得分高于双亲学生(P=0.01);单亲男生父亲惩罚严厉得分明显高于单亲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3),男生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40).单亲家长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母亲恐怖、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得分也高于父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情感温暖与单亲学生的身体症状呈负相关(P<0.01),父亲惩罚压力与单亲学生对人焦虑呈正相关(P<0.01);母亲情感温暖与单亲学生过敏倾向、自卑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母亲惩罚严厉与单亲学生的身体症状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天津市4种不同家庭类型的单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家长的教养方式及单亲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差异.

  •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关系

    作者:卢勤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修订的性别角色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6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在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双性化和未分化占多数;部分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异性父母的养育方式进入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异性父母的养育方式影响子女性别角色的形成.

  • 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

    作者:陆建兰;陈国鹏;陆家海

    随着务工农民大量拥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笔者对广西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

    作者:晏桂萍;丁寒春;朱志雾

    目的 探讨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 将66例ADHD患儿按治疗干预方案不同分2组,研究组(32例)给予哌甲酯治疗及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照组(34例)仅采用哌甲酯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患儿自我意识量表(PHCSS)进行评定.结果 2组干预前PHCSS总分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HCSS各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的行为评分、焦虑评分、合群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余项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差值和总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0.01);研究组干预1年后PHCSS总评分异常率(28.1%)低于对照组(52.9%,χ2=4.20,P<0.05).结论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对ADHD患儿的治疗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