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亲行为与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

    作者:王益文;张文新;纪林芹;侯逾璋

    目的:探讨母亲行为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765名6-11岁儿童的母亲为被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母亲行为问卷分别对儿童及其母亲进行评定.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0%,有行为问题儿童母亲的支持行为显著低于正常儿童,有行为问题儿童母亲的不支持行为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结论:母亲的不支持行为增加儿童的行为问题,母亲支持行为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母亲行为对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

  • 护患关系行为模式对剖宫产后母亲行为影响的研究

    作者:罗宏;白萍;谢智萍;尹琼英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护患关系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70例产妇实施整体护理.其中35例护患关系行为模式为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参与组);另外35例为护患指导合作模式(指导组).两组产妇在术后自理能力、进入母亲执行期时间及主动寻求知识提问率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参与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术后自理能力强,进入母亲执行期时间短,主动提问率高.结论: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有重要影响.共同参与模式对产后母亲行为在自理能力、母亲角色转化及寻求知识方面起积极作用优于指导模式.

  •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何悦;陈京立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痛)患儿母亲的照顾经验.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患儿母亲16名,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 先心病患儿母亲的照顾感受可归纳为5个主题:心理负担过重,照顾任务繁重,应对态度不同,经济负担过重,社会支持需求迫切.结论 了解母亲照顾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真实经验及内心感受可协助护理人员提供个性化护理,提高母亲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恢复.

  • 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丽萍;胡晓斐;王叶飞

    目的 探讨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产后第43天,应用母亲角色适应问卷、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调查187例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状况.结果 母亲角色适应良好43倒(23.0%)、中等99例(52.9%)、差45例(24.1%);不同文化程度、是否计划妊娠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程度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角色适应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计划妊娠、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是影响母亲角色适应的重要因素.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能帮助初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 我国西南地区6~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行为及城乡差异

    作者:黄璐娇;李鸣;芮溧;孙晓红;庞学红;周岚;曾果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婴幼儿母乳喂养行为现状及城乡差异.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1年3月至7月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城乡选取3659例(城市1801例,占49.2%,农村1858例,占50.8%)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长或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及家庭基本情况和其生后至调查时的母乳喂养相关信息,采用率和构成比及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描述母乳喂养行为现状及特征,x2检验及Log-Rank检验分析城乡婴幼儿母乳喂养行为差异. 结果 婴儿生后1h内开奶率为10.7%(355/3315)[城市12.3%(198/1604)与农村9.2%(157/1711),x2=8.691,P<0.05];首进食物为母乳的比例为20.3% (725/3575)[城市25.1%(440/1754)与农村15.7%(285/1821),x2 =49.192,P<0.05];4个月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5.5%(城市27.4%与农村43.6%,x2=88.678,P<0.05)和76.2%(城市68.5%与农村84.3%,x2=124.702,P<0.05);6个月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1.3%(城市7.9%与农村14.4%,x2=18.001,P<0.05)和65.o%(城市54.0%与农村76.3%,x2=199.662,P<0.05);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P50)为8.0个月(城市7.0个月与农村9.0个月,x2=96.780,P<0.05);主要断乳原因为“母乳量不足”占48.7%(1161/2385)[城市56.9%(699/1228)与农村39.9%(462/1157),x2=68.840,P<0.05]. 结论 西南地区6~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行为在开奶时间、母乳喂养率、持续时间等方面亟待改善.城乡母乳喂养行为差异大,城市婴幼儿母乳喂养启动较农村好,而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持续性好于城市.

  • 对70例剖宫产后产妇自理能力的探讨

    作者:谷秀珍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科剖宫产率高居不下.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绝大多数为独生女、初产妇.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产后母亲角色转化慢.

  •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母爱行为对子鼠情绪及杏仁核DNA甲基化的影响

    作者:杨勇;张艳峰;郭曲练;鄢建勤;钟涛;邹望远;黄长盛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母爱行为对子鼠情绪及杏仁核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雌雄各半.雌雄大鼠各随机取12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后10d,大鼠进行交叉配对.取神经病理性痛母鼠的F1代子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4):NP1组、NP2组;取正常母鼠的F1代子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4):S1组和S2组.NP2组和S2组在出生后即互换母鼠喂养,NP1组和S1组由原母鼠喂养.所有子鼠由选定的母鼠喂养至出生后21 d,单独饲养30 d时进行行为学实验.检测母鼠分娩后回收与舔仔行为,评价其母爱行为;测定子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测定子鼠焦虑和抑郁情绪.行为学测试完成后1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鼠杏仁核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DNA甲基转移酶3a/b(DNMT3a/b)的表达.结果 与S1组或S2组比较,NP1组或NP2组母鼠舔仔潜伏期、回收潜伏期和回收总时间延长,舔仔总时间缩短(P<0.05或0.01).4组子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NP1组子鼠开放臂与闭合臂停留时间比值和中央格停留时间与周围格停留时间比值降低,杏仁核DNMT1表达上调,总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与NP2组比较,S2组与NP1组子鼠开放臂与闭合臂停留时间比值和中央格停留时间与周围格停留时间比值降低,杏仁核DNMT1表达上调,总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母爱行为下降可导致子鼠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其机制与子鼠杏仁核DNA甲基化水平增加有关.

  • 护患行为模式对剖宫产后母亲行为的影响

    作者:黄秀良;庄小星;黎秀琼

    目的比较两种护患关系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的影响,探索能进一步激发剖宫产术后产妇主观能动性的护患行为模式.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60例产妇实施整体护理.其中30例护患关系行为模式为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参与组);另外30例为护患指导合作模式(指导组).对两组产妇在术后的自理能力、进入母亲执行期及主动寻求知识提问率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参与组产妇在术后自理能力、进入母亲执行期时间短,主动提问率高.结论护患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有重要影响.共同参与模式对产后母亲行为在自理能力、母亲角色转化及寻求知识方面起积极作用优于指导模式.

  • 2010-2013年西安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柏如海;章琦;王玲玲;屈鹏飞;李佳媚;颜虹

    背景陕西省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高发地区,各个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资料尚不完整。由于陕西省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研究西安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有助于阐释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参考。目的分析2010—2013年西安市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并探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6—11月,根据人口密集程度和生育水平,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陕西省西安市选取2010—2013年期间曾经妊娠的15~49岁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面对面调查妇女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婚育史、妊娠期生活方式、妊娠期疾病史、妊娠期药物及营养素服用史、家族疾病史及优生优育咨询情况,配偶年龄、民族、受教育年限、家族疾病史,以及新生儿性别、出生季节。结果本研究共完整调查4679例妇女,发现出生缺陷新生儿7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8.2/万。2010—2013年西安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8.7/万、160.2/万、115.3/万、214.5/万,各年度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55,P=0.061)。74例新生儿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44例,血管瘤4例,腹股沟斜疝3例,喉软骨发育不良3例,脐膨出、上睑下垂、舌系带过短、耳前瘘管各2例,黑色素痣、先天性斜颈、左肾偏移、脑性瘫痪、上唇畸形、尿道下裂、并指、唐氏综合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先天性黄疸、隐睾、先天性脊膜膨出各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妊娠期饮酒史、妊娠期吸烟史、妊娠期服用抗生素、母系糖尿病家族史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2010—2013年西安市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的出生缺陷类型。早产、妊娠期饮酒史、妊娠期吸烟史、妊娠期服用抗生素、母系糖尿病家族史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罹患风险。

  • 思茅市180名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

    作者:李建芬;陈文明;鲁文兴;李光华;向兴华

    目的了解思茅市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表对思茅市某中学初中1~3年级18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与北京市的213例调查资料作对照.结果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子女管教严厉、惩罚(FF2、MF4)较多,情感温暖、理解(FF1、MF1)投入较少,干涉多、保护少,对男孩的惩罚、严厉多于女孩,父亲对男孩的过度保护(FF6)多于女孩.结论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是造成不良教养方式的主要因素.

  • 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和流动儿童共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作者:吴丽芸;张兴利;施建农;张警吁

    目的:在学龄早期流动儿童群体中,考察母亲对儿童的接纳、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和流动儿童共情的关系以及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13年6月14—21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流动儿童学校8~10岁的学生325名。其中150名学生进行预测试,175名学生进行正式测试,发放17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3份,删除明显数据缺失的问卷4份(缺失数据>10%),后参与数据分析的测试者169名。采用家长接纳-拒绝教养方式问卷、改编的应对儿童消极情绪量表、儿童共情和亲社会反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母亲对儿童的接纳评分(3.0±0.5)分,母亲问题解决的回应评分(3.6±0.7)分,母亲安慰情绪的回应评分(3.6±0.9)分,母亲鼓励情绪表达的回应评分(3.3±0.8)分,儿童共情评分(5.4±0.8)分。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的3个维度(母亲问题解决的回应、母亲安慰情绪的回应、母亲鼓励情绪表达的回应)之间呈正相关( P<0.01);3个维度与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呈正相关(P<0.01);3个维度与儿童共情呈正相关(P<0.01);母亲对儿童的接纳与儿童共情呈正相关( 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和儿童共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拟合结果很好〔χ2=40.55, df=24, P=0.020,比较拟合指数( CFI)=0.98,非规范拟合指数( NNFI)=0.97,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0.064,标准化残差均方根( SRMR)=0.046〕。采用Bootstrapping技术检验发现,母亲对儿童的接纳通过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影响儿童共情的间接效应为0.21,90%CI (0.11,0.32),中介作用显著。结论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对学龄早期流动儿童共情有促进作用,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起完全中介作用。

  • 维吾尔族脑性瘫痪母亲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许菊芳;姑丽米然·古依木;热孜亚·阿布都赛麦提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脑性瘫痪患儿母亲的照顾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维吾尔族脑瘫患儿母亲12名,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维吾尔族脑瘫患儿母亲的照顾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心理负担过重、承受照顾负荷、家庭照护知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结论]了解维吾尔族脑瘫患儿母亲照顾脑瘫患儿的真实体验及内心感受,可协助护理人员提供个性化护理。对其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知识和康复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轻照顾母亲心理负担,提高其母亲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 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家庭因素

    作者:赵玲;王玲

    目的:了解影响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家庭因素,为强迫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10-11/25抽取珠江三角洲地区7所中学的761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为:①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估强迫症状(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0无,4非常严重,总分≥16分为可疑强迫症状者).②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价家庭功能(得分越高家庭功能越健康).③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评价家庭环境因素(得分越高反映该因素在各家庭环境因素中越被重视).④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得分越高,反映父母越常采用该种教养方式).由经过培训的所在学校的心理老师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被抽取的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时间约60 min,现场收回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761份,收回有效问卷658份,有效率86.5%.其中男344名,女314名,年龄11~19岁.①有52名被检出为可疑强迫症状患者,检出率为7.9%.②在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模式、总的功能7个因子上,强迫症状组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③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强迫症状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强迫症状组父亲和母亲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强迫症状组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⑤回归分析显示角色、家庭功能总分、父母的严厉惩罚、母亲的温暖理解与拒绝否认、成功性、亲密性和矛盾性等9个因子是预测被试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分数的有效因素.结论: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形成与其家庭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家庭功能的不健康,父母教养方式过于严厉和拒绝,以及家庭环境的矛盾性、过分强调成功等等因素可能是中学生强迫症状产生的重要家庭因素.

  • 新生儿吸吮母乳的行为形态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闵丽华;尹琼英

    以往护理人员在指导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较为重视对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极少考虑新生儿方面的因素.尽管护理人员花了很大精力,有时能达不到理想的母乳喂养效果.有经验的专家巴恩斯[1]将新生儿吸吮母乳行为形态分为迫切型、兴奋型、品尝型、休息型、延迟型.我们通过对以上5种形态新生儿的生理反应和母亲行为进行观察,发现5种行为形态对新生儿的生理反应和母亲行为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学前儿童行为发育与母亲行为的相关研究

    作者:龚建华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行为发育与母亲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母亲行为问卷,调查罗湖区467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及其母亲行为.结果: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支持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不支持行为增加儿童行为问题,母亲情感支持行为显著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结论:母亲行为对学前儿童行为发育有显著影响.

  • 早期母婴分离对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作者:曹杰杰;陈婷婷;何璟楠;张志刚;曹秀菁

    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对农村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早期母婴分离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式家庭一般情况问卷对宿州市某镇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其家庭一般情况和因母亲外出打工导致的母婴分离情况,剔除有产后并发症的情况后将筛选出的中学生分成早期母婴分离组、非早期母婴分离组和正常对照组,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其进行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结果 早期、非早期母婴分离组中学生在亚健康各领域和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非早期母婴分离组中学生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而三组间只在躯体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分离是中学生处于亚健康症状的一个高危因素,对其身心发育产生深远影响,故良好的母婴依恋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彦章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和自编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重庆市2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学生及家长各347名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负性教养行为、亲子气氛、教育困惑比正性教养行为对子女人格特征有更大的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有关.

  • 某卫校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巧荣

    爱因斯沃斯把成人的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安全型成人很容易 与人相处并信任对方;回避型成人怀疑周围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焦虑-矛盾 型的成人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过于苛求对方[1].成人依恋类型的不同, 反映出对人不同的信任程度,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支持的获取.本研究旨在探讨 卫校在校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行为的关系,寻找影响信任的因素,为培养安全型的成人依恋行为提供依据.

  • 父母离异儿童社会交往状况研究

    作者:吕斐宜

    目的研究父母离异儿童社会交往状况. 方法对父母离异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进行社交焦虑、孤独感、社交地位问卷调查,比较两者差异.结果父母离异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社交焦虑、孤独感平均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父母离异儿童中情绪不安儿童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儿童;父母离异儿童初2年的孤独感、社交焦虑水平高.结论家长和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父母离异的儿童,以减少因父母离异而对儿童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关系

    作者:关彩萍;张虹;吴谷红;张建生;王芳芳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太原市655名高中生进行父 母教养方式调查.应用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的自我分析法,测量被试者对"我自己"和" 我的人生"的看法.结果情感温暖、理解式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 识多项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式教养方式呈负相关.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好于非独生子女,二者在自我意识多项因子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