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分型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作者:谢正平;朱斌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不同类型肺孢子菌肺炎(PCP)的CT表现特征,以及各型PCP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以提高对P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PCP的CT检查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分型,并对6种类型PCP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结果 ①将PCP的CT表现分为以下6种类型:透明磨玻璃型(42例,41.2%),浑浊磨玻璃型(17例,16.7%),实变型(11例,10.8%),囊变型(6例,5.9%),间质型(19例,18.6%),混合型(7例,6.9%).②各型PCP多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透明磨玻璃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实变型、囊变型(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有助于加深对PCP的认识.各型PCP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有助于提高PC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颜婵;万秀兰;侯嘉斌;黄湛镰

    总结9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提供确诊依据;改善低氧血症;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顺利进行;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对症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经过悉心护理,本组77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黄絮;翁利;易丽;李敏;冯莹莹;田野;夏金根;詹庆元;杜斌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 2010-2015年41例结缔组织病PCP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搜集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并发症以及住院死亡等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 41例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5.6%(31/41),入ICU时氧合指数中位数为120(55 ~ 180) mmHg(1 mmHg =0.133 kPa).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90.2%,37/41)、发热(87.8%,36/41)和干咳(65.9%,30/41).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和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比例分别为58.5%(24/41)和17.1% (7/41).病死组年龄为(58±15)岁,高于存活组的(39±17)岁(t=3.018,P=0.002);病死组入ICU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为19 ±5,高于存活组的15±6(t =2.528,P=0.019);病死组气压伤发生率(12/31)高于存活组(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73,P=0.021),病死组入ICU时氧合指数(116 ±49)低于存活组(1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P=0.007).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ICU时氧合指数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 CI为1.002~ 1.006,P=0.048).结论 结缔组织病患者PCP合并ARF后病死率高,入ICU时低氧合指数和发生气压伤是死亡的高危因素.

  • 老年人肺孢子虫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

    作者:方保民;孙铁英;柯会星;李佩珍

    目的 提高临床对老年人非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肺孢子虫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例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虫所致HAP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84~96岁,均有严重的多种基础疾病,4例因肺部感染诱发严重呼吸衰竭,经人工气道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期间反复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并因此长期反复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1例为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意识障碍反复多次发生HAP,亦反复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5例患者均有长期发热,均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4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及干鸣音,另1例仅闻及吸气相干鸣音.5例患者中有3例X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斑片影,1例为右肺大片状阴影,左下肺少许斑片状阴影,另1例为右肺大片状阴影;1例有网状纹理,3例有双侧胸水,1例为单侧胸水.5例患者中3例痰找肺孢子虫和肺孢子虫PCR阳性;另2例为痰肺孢子虫PCR阳性,痰找肺孢子虫阴性.5例患者HIV抗体均阴性;5例患者中有3例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减少,CD4/CD8比值降低.确诊肺孢子虫肺炎(PCP)后,4例患者中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或单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3例治愈,复查痰找肺孢子虫和肺孢子虫PCR均阴性,1例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3 d后因原有肾功能不全恶化而停用,2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未治死亡.结论 老年、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血CD4减少者,即使没有HIV感染,在长期应用呼吸机期间或反复发生HAP,发生肺孢子虫所致重症HAP是可能的,死亡率高.

  •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作者:裴广辉;宋文利;莫春柏;王智平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治疗经验及病情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8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PCP 28例.61例.肾移植术前使用抗CD_25~+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者中发生PCP 10例(16.4%),125例单纯激素免疫诱导者中发生PCP 18例(14.4%).52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加霉酚酸酯(MMF)加泼尼松者中发生PCP 10例(19.2%),134例环孢素(CsA)加MMF加泼尼松者中发生PCP 18例(13.4%).临床表现为发热28例、干咳28例,胸闷气短12例.发病时间在肾移植术后1.5~7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7 d,确诊时间为发病后4~10 d.发病时实验室检查SCr 70~106 μmol/L;治疗前及痊愈后外周血CD_4~+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45±32)、(536±25)/μl.胸部影像学检查28例患者表现为双肺片状毛玻璃样阴影,患者均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诊断为PCP.治疗采取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100 mg·kg~(-1)·d~(-1),持续使用2~3周;19例血氧分压<70 mm Hg(1 mm Hg=0.133kPa)者静脉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结果 28例治疗2~3周后均痊愈出院.1例6个月后复发,继续应用SMZco 2个月后双肺间质炎症消失.5例治疗后实验室检查SCr升高,停用SMZco 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正常.CsA与FK506组、抗CD_(25)~+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与单纯激素免疫诱导组PCP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痊愈后外周血CD_4~+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干咳、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表现双肺间质性炎症者,应高度考虑PCP的可能.SMZco治疗效果良好.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唐晓艳;李冀;董芬;宋红梅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诊治的5例18岁以下诊断SLE并发PC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按同时期同医院住院18岁以下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狼疮活动情况限制均衡性入选共20例SLE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病例组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年龄为13 ~17(14.0±1.6)岁.基础患病时间从3个月至4.5年不等,所有患儿均有肾脏受累,诊断PCP前均使用中到大量泼尼松及1种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患儿在发生PCP感染时不处于狼疮的活动期,SLE活动性指数(SLEDAI)为2~4分;另1例为轻度活动(SLEDAI 8分、低补体2分、抗dsDNA抗体增高2分、蛋白尿4分).(2)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病例组患儿常见临床表现为新出现的胸闷憋气,低氧血症较明显,伴有发热、咳嗽,多伴少量白色黏痰,2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患儿从出现症状至明确PCP诊断的时间为10~30(17.6±7.8)d.乳酸脱氢酶(LD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值为(700±263) U/L.淋巴细胞绝对值范围为(0.3~1.4)×109/L(中位数0.5×109/L),有3例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0.3×109/L.血气分析均提示明显的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间质性病变为主.痰液六胺银染色可见卡氏肺孢子虫菌包囊,5例均使用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口恶)唑的治疗,3例同时加用卡泊芬净治疗,同时所有的患儿均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2例较前减5 mg泼尼松,其余剂量基本一致.经积极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3)对照组20例患儿中女13例、男7例,中位年龄为12.5岁,其中9例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基础患病时间在两组间分布均衡,激素用量、肾脏受损、是否使用免疫制剂及免疫制剂药物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淋巴细胞绝对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0.3,1.4)×109/L比1.5(1.0,2.1)×109/L,P<0.05].结论 SLE患儿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时,淋巴细胞绝对值低是并发PCP的高危因素.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儿需定期监测淋巴细胞绝对值;对于淋巴细胞绝对值低的患儿,需要严密关注是否出现发热、干咳、胸闷憋气、低氧血症等症状;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诊断PCP.提高对易并发PCP的高危SLE患儿的识别能力,动态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当<0.3×109/L时,予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口恶)唑预防PCP治疗可能是有意义的.

  • HIV/艾滋病患者合并气胸的临床分析

    作者:向攀;赵红心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HIV/艾滋病(AIDS)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HIV/AIDS患者住院气胸的发生率为1.6%(50/3 177),病死率52.0% (26/50);37例(37/50)患肺孢子菌肺炎(PCP),是HIV/AIDS患者合并气胸的主要肺部疾病.以20例在重症内科部行机械通气后气胸的HIV/AIDS合并PCP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未出现气胸的20例PCP患者为对照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水平与HIV/AIDS合并PCP患者机械通气后气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OR =2.49).

  • 发热-肺间质改变-镜下血尿

    作者:季瑜婷;王强;沈敏;曾学军

    患者女,68岁,因"间断发热半年"于2011年8月10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高体温38.5~39℃,傍晚达峰,次日早晨自行下降,无畏寒寒战,无盗汗、咳嗽、胸闷,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关节肌肉疼痛等.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2 kg.2个月前于外院查血常规:WBC13.0×109/L,余正常;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

    关键词: 肺炎 肺囊虫性 诊断
  • 非HIV免疫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

    作者:黄絮;翁利;易丽;李敏;冯莹莹;田野;夏金根;詹庆元;杜斌

    目的 探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非HIV发生PCP且合并ARF的92例患者.搜集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并发症、住院死亡等相关指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患者在感染PCP之前均存在明确的免疫抑制,基础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主(69.6%,64/92);均经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姬姆萨染色或PCP-PCR检测阳性确诊.发生PCP后均合并了ARF,入ICU时氧合指数为(139.6± 65.4) mmHg.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为(19±5)分,影像学表现以弥漫的双肺磨玻璃影为主(94.6%,87/92).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复方磺胺甲(啮)唑片治疗,仅3.3%(3/92)患者未使用激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曲霉菌感染的比例分别为57.6% (53/92)和21.7%(20/92).住院期间有创通气患者比例90% (81/90).入ICU时使用无创通气比例为22%(18/82),但其中83.3% (15/18)患者无创通气失败转为有创通气.中位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17 d和11d,住院病死率为76.1%(70/92).结论 非HIV免疫抑制患者感染PCP合并ARF的基础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症状较重,混合感染常见,病死率较高.

  • 克林霉素联合伯氨喹补救治疗非HIV感染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效果

    作者:王玺;王广发;金哲;黄珺君;牟向东;章巍

    目的 观察克林霉素联合伯氨喹(C-P方案)补救治疗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使用C-P方案补救治疗的非HIV感染的PCP患者病例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19例非HIV感染的PCP患者,平均年龄(44.4±16.1)岁.患者均有糖皮质激素用药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该组患者均通过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镜检确诊.其中,13例患者因一线治疗失败、6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TMP-SMX)而换用C-P方案补救治疗.19例患者中10例治愈,9例死亡.一线治疗失败的13例患者中4例治愈,而不能耐受TMP-SMX的6例患者均治愈(P=0.011).发生不良反应3例,均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结论 非HIV感染的PCP患者一线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时采用C-P方案补救治疗仍有可能收效.

  • 非艾滋病免疫抑制宿主肺孢子菌肺炎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牟向东;高莉;王仁贵;宿利;张成;阙呈立;李海潮;王广发

    目的 探讨非艾滋病免疫抑制宿主肺孢子菌肺炎(PCP)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病原学确诊为非AIDS免疫抑制宿主PCP的患者共36例,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7±18.9)岁.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均摄胸部X线片,29例行胸部CT扫描.36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12例(33.3%).在开始抗PCP治疗时:胸部X线片正常7例,双肺弥漫性渗出影21例,双肺实变者8例,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6例;以上各种表现患者分别死亡0、8、5、5例;胸部X线片正常及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者的病死率与总体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部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29例,马赛克征19例,支气管气相19例,实变影17例,双侧胸腔积液7例,小叶间隔增厚6例,囊性病变5例,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4例;以上各种表现患者分别死亡8、5、5、5、2、2、2、4例;表现为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患者的病死率与总体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艾滋病免疫抑制宿主PCP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渗出影;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可合并马赛克征、支气管气相和肺实变.胸部X线片正常者预后较好,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患者预后不良.

  • 非艾滋病患者伊氏肺孢子菌感染和定植的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龙爽;牟向东;张成;宿利;贾鹏;周沛宁;王广发

    目的 分析非艾滋病患者伊氏肺孢子菌感染和定植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非艾滋病患者应用六甲基四胺银(GMS)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伊氏肺孢子菌,同时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环境中的伊氏肺孢子菌进行检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8年中共有1 407例非艾滋病患者的BALF送检伊氏肺孢子菌,经过GMS染色,伊氏肺孢子菌感染114例(8.10%),定植3例(0.21%).其中非艾滋病免疫抑制患者946例,伊氏肺孢子菌感染113例(11.95%),定植2例(0.21%);免疫健全患者461例,伊氏肺孢子菌感染1例(0.22%),定植1例(0.22%).同时进行GMS染色和qPCR检测196例,伊氏肺孢子菌感染36例(18.37%),定植33例(16.84%).其中非艾滋病免疫抑制患者175例,伊氏肺孢子菌感染36例(20.57%),定植30例(17.14%);免疫健全患者21例,伊氏肺孢子菌感染0例,定植3例(14.29%).通过GMS染色和qPCR方法,未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环境中检测到伊氏肺孢子菌.结论 伊氏肺孢子菌感染在非艾滋病免疫抑制患者中并不少见,在免疫健全患者中罕见;伊氏肺孢子菌定植均较为少见.环境中可能不存在伊氏肺孢子菌.

  •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佳宁;蒋萍;郑洪;余更生

    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病原体,由其引发的肺孢子菌肺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人群.实体器官移植的受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很容易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痰液标本肺孢子菌的检出率很低,而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感染部位的形态改变,通过收集肺泡灌洗液可显著提高诊断率.本文旨在评估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对实体器官移植术后PCP的诊断价值.

  • 大蒜素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电镜观察

    作者:张振明;张秀昌;董明纲;卢致民;唐宏炜;刘金花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地塞米松连续肌肉注射Wistar大鼠8周,建立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后腿肌肉注射大蒜素10 mg/(kg·d),给药7 d.停药3 d后取大鼠肺组织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与用复方新诺明治疗组对照研究.结果:大蒜素与复方新诺明组病理结果类似,药物作用后肺孢子虫包囊内出现空泡、髓样结构形成以及囊内小体溶解破裂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大蒜素可破坏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引起虫体死亡.

  • 非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6例诊疗分析

    作者:张会云;高红梅;王兵;林竹;李红洁;王勇强

    目的 提高对非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6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讨论.结果 15例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均以发热和干咳、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后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均存在呼吸衰竭[氧合指数(85.8±16.8)mmHg],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1例,高流量氧疗5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阳性2例,肺孢子菌PCR检测阳性16例.16例患者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8例痊愈,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入住ICU时间为3~29 d,平均(13.0±7.1)d.结论 PCP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患的机会性感染,对于重症PCP患者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10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葵;吕康言

    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随着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增多,PCP患者逐渐增多.我院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AIDS合并PCP 1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天疱疮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作者:张玉想;武新慧;孙莉霄;葛胜梅;胡振杰

    患者,女,51岁.主诉:咳嗽、咳痰半月余,胸闷气短1周,加重2小时,于2008年5月20日19:25人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半月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就诊于所在工厂医院,胸片示.

  • 卡氏肺孢子虫病一例误诊报告

    作者:乔锦昌

    1 病例资料女,35岁.主因咳嗽、咳痰8个月,腹泻2个月,加重伴腹胀1个月入院.患者7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引产术后输血200 ml,1个月后逐渐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厌油、尿黄,该院诊断为肝炎,经保肝治疗后症状消失,再次去上级医院复查肝功能正常,甲肝抗体、乙肝五项均阴性.8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偶为黄痰,伴气促,无发热、胸痛、盗汗.抗感染治疗症状可稍缓解,但症状反复出现.2个月前患者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有咳嗽、咳痰.在某省级医院查抗HCV阳性,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X线胸片示右下肺炎.诊断为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肺炎,口服抗生素效果不显,继而出现腹泻,呈水样便,口服诺氟沙星无效.近1月来上述症状加重,伴乏力、食欲缺乏、头晕、耳鸣及腹胀,治疗无效,来我院诊治.查体:体温37.7℃,脉搏110/min,呼吸23/min,血压86/56 mmHg.贫血貌,消瘦,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五例分析

    作者:张天;滕丹华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 AIDS合并PCP 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例因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气促(活动后可加重)4月余,症状加重1周入院;1例因发热,伴咳嗽、带少许痰,呼吸急促(活动后可加重)3月余,加重2d入院;1例因发热、咳嗽、咳痰,伴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活动后可加重)3月余,症状加重1d入院;1例因出现发热,伴干咳,胸闷、气促(活动后可加重)1个月入院;1例因发热、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体重下降2月余,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均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其中误诊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3例,过敏性肺炎和机化性肺炎各1例.误诊时间2~6 d.5例终经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确诊为AIDS合并PCP,给予相应治疗.5例住院7~14 d,2例自动出院,2例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4例出院后进行3个月~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2例出现其他机会性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病情未加重.结论 AIDS合并PCP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提高对AIDS合并PCP的警惕性,并加强对其的认识和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 卡泊芬净在肺孢子菌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石磊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既往主要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引起血液系统、肝脏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此外,随着复方磺胺甲恶唑的广泛使用,其耐药率也在逐渐上升,但很多医院中并未有戊烷眯、阿托伐醌等二线治疗药物,因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卡泊芬净是一种棘球白素类抗真菌药物,能抑制1,3-D葡聚糖合成,阻碍真菌细胞壁形成,进而杀灭真菌.临床上使用卡泊芬净治疗PCP,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因而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卡泊芬净在PC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