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21例分析

    作者:许焕才;安永男;李雪松;宋先旭

    我科2001-08~2006-11引用彭淑牖教授首创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稍加改进,进行胰肠吻合术21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6~73(平均54)岁.其中胰头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壶腹癌6例,胆总管下段癌3例,慢性胰腺炎1例;均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安置胆道T形管.

  • 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柴伟;张执全;李凤山;雷豹;孔德帅;袁俊建;刘汝海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5例因恶性肿瘤实施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质地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对照组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疾病诊断及术前血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血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组胰腺质地较对照组软,胰管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2.0±0.9)mm比(3.4-1.3)mm],胰肠吻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3±4)min比(17 ±7) min],术后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8%比1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术后腹腔出血1例,经再次手术成功止血.结论 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在缩短胰肠吻合时间及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刚成;韩广森;刘英俊;程勇;任莹坤;卢先枝;黄平

    目的 探讨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者作为研究组,33例采用端端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胰瘘的诊断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诊断与分级标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吻合操作时间,胰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等实验室指标,并发糖尿病例数,手术切除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组43例患者的术中胰肠吻合时间平均为11 min(8~15 min),术后出现Ⅰ级胰肠吻合口漏4例,Ⅱ级胰肠吻合口漏1例,未发生Ⅲ级胰肠吻合口漏及胰肠吻合口出血病例.对照组有记录的5例患者的胰肠吻合时间平均为16 min(12~25 min),其余病例无记录,术后出现Ⅰ级胰肠吻合口漏例数不详,Ⅱ级胰肠吻合口漏4例,Ⅲ级胰肠吻合口漏2例,胰肠吻合口出血4例.结论 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对接吻合手术的视野暴露充分、吻合时间短、术后胰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低.

  • 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腺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纪伟平;邵卓;宋彬;马洪运;胡先贵;金钢;毕建威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腺空肠吻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14例连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有79例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空肠吻合,35例采用双层间断缝合法行胰空肠吻合,对比两种方法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结果双层连续缝合组和双层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84±5)、(288±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29)、(282±49)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7.8±0.5)、(9.7±0.5)d,住院天数为(14.0±1.0)、(17.2±10.0)d,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7.1%(6/35)、39.2%(31/7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双层连续缝合组A级胰瘘4例(11.4%),B级胰瘘1例(2.9%), C级胰瘘1例(2.9%);双层间断缝合组分别为5例(6.3%)、23例(29.1%)、3例(3.8%)。两组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双层连续缝合法可安全应用于胰空肠吻合,术后进食时间、住院天数、胰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双层间断缝合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家猪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实验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学锋;陈益君;余健;朱永胜;黄建军;殷凯;曹亮亮

    目的 建立家猪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选取10头小型家猪,全麻后剖腹暴露胰腺,于胰腺左叶肠系膜上血管水平横断胰腺,胰腺近侧残端缝闭,远侧残端与空肠行端侧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Roux-en-Y式重建消化道.结果 10头家猪行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手术均获成功.胰腺残端横径平均2.5 cm,胰管直径平均1.5 mm.手术时间为1.0~2.5 h,平均1.8h,其中胰肠吻合时间平均为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 ml.术后2头猪发生腹泻,1头猪发生切口感染,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术中未发生意外,术后未发生胰瘘,无死亡.结论 成功建立家猪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实验模型.

  • 胰腺组织形态与胰肠吻合方式选择的探讨

    作者:耿诚;王喜艳;孟意程;冉东辉;娄子彦;陈启龙;宴冬;徐新建

    目的 从残端胰腺组织形态角度思考目前所采用的胰肠吻合方式存在的风险,探讨依据胰腺组织形态不同选择适当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依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触诊将残端胰腺组织形态分为4型:Ⅰ型为胰腺质硬、萎缩,胰管明显扩张,直径>5mm,残端胰腺断面长度<3 cm;Ⅱ型为胰腺质硬、萎缩,胰管轻度扩张,直径3~5mm,残端胰腺断面长度<3 cm;Ⅲ型为胰腺质稍硬、未萎缩,胰管正常或轻度扩张,直径3~5 mm,残端胰腺断面长度≥3 cm;Ⅳ型为胰腺质软、形态正常,胰管不扩张.结果 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连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116例,其中Ⅰ型残端胰腺10例,行经典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Ⅱ型残端胰腺19例,行经典胰肠套入式吻合;Ⅲ型残端胰腺45例,行空肠U型半包入胰肠套入式吻合;Ⅳ型残端胰腺42例,行空肠全套入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发生胰瘘6例,发生率为5.2%,其中1例死亡;出血10例,发生率为8.6%;胃瘫22例,发生率为19.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6%.结论 将残端胰腺组织形态依据术前影像学征象及术中触诊分型,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吻合方式,具有吻合理论更合理和潜在的胰腺组织学风险更低等优势.

  • 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冰;王烈;王瑜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少见,正常人群发病率不超过1%,胰管阻塞是引起腹痛、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状的主要原因[1].胰管结石伴慢性胰腺炎通常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但远期效果不佳,逆行反复慢性感染和癌变发生率高.全胰结石更加少见,治疗较困难.我们自1999年4月以来共收治胰管结石患者11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合近来的研究进行讨论分析如下.

  • 胰胃吻合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志丰;陆才德

    胰胃吻合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残端与消化道重建的一种方法.对其研究主要涉及手术方法、术后胰瘘的发病率及残胰的内外分泌功能及对消化道的影响,并往往与胰肠吻合作对比研究.本文结合胰胃吻合术的应用历史就上述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Blumgart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张新静;张伟;张倜;崔云龙;李慧锴;宋天强;李强

    目的 探讨Blumgart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吻合方式分为三组:Blumgart吻合组(A组)37例,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组(B组)39例,传统的套入式吻合组(C组)129例;比较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是8.1%、23.1%和30.2%.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腺质地较软、胰管直径<3 mm、非Blumgart吻合是术后胰瘘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Blumgart吻合在胰管直径<3mm组的患者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P=0.038)与传统的套入式吻合术(P=0.011);Blumgart吻合在胰腺质地较软的患者组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的套入式吻合术(P=0.001).结论 Blumgart吻合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作者:郭克建;田雨霖;郭仁宣;张德洲;沈魁;何三光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1987年到1996年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40例.综合CP影像检查特征,以切除术治疗肿块型,胆胰管引流术治疗胆胰管扩张型作为基本的术式选择原则,并依据术中所见,对复杂型CP联合应用了奥狄括约肌成形,腹腔神经节切除,胆道取石,T管引流等多种术式.结果术后27例腹痛消失,胰腺功能无明显恶化.2例分别死于急性胆管炎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影像检查可显示CP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影像检查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主要症状,选择适当术式;或联合应用多种术式,可改善CP疗效.

  • 纵向胰肠吻合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

    作者:邵天伟;张明满;熊强;陈柏林

    目的 分析胰肠吻合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7年1月采用纵向胰肠吻合术治疗的13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患儿临床资料.对手术安全性、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儿术后生长发育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儿手术顺利.11例术后8天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腹痛逐渐缓解,1年后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较满意;1例患儿术前胰腺严重萎缩,术前术后高脂饮食,时有饮酒,术后腹痛反复,血淀粉酶时有升高,生长发育稍差.本组患儿无术后出血、胰漏及肠梗阻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13例患儿体重及身高的生长发育均有改善(P<0.05).结论 纵向胰肠吻合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扩张症安全、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生长发育.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与胰肠吻合比较的荟萃分析

    作者:杨骥;黄强;林先盛;刘臣海;胡俊;李瑞阳;汪超

    目的 通过纳入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PG)与胰肠吻合术(PJ)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Medline、EMBAS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CBM、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的RCT文献.纳入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PRISMA标准).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分析共纳入6篇前瞻性RCT研究.纳入文献的病例总数为976例,其中行PG手术489例,行PJ手术487例.Meta分析显示:PG术后胰瘘(RR:0.51;95% CI:0.37-0.70;P<0.01)、腹腔积液(RR:0.55;95% CI:0.34-0.89;P=0.01)及胆瘘(RR:0.14;95% CI:0.03-0.59;P =0.0008)的发生率低于PJ,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病死率、胃排空障碍、术后出血、再手术、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PG和PJ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优于PJ,但此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验证.

  • 60例胰管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文杰;吕少诚;顾万清;梁雨荣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胰管结石的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胰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4.1±12.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影像学手段确诊并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1.7% (7/60),其中胰漏4例,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吻合口出血各1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者8例.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1.2)d和(10.0±4.0)d.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88.3%(53/60).57例术前腹痛患者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43例(84.3%)在随访期间未出现腹痛症状,7例(13.7%)偶有腹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前确诊糖尿病患者15例,随访14例,其中1例症状缓减,2例血糖基本正常,新发2例,均在术后2年.2例术后病理证实胰腺癌变的患者1例失访,1例于术后27个月去世.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复查尚未见明显恶变.结论 胰管结石与慢性胰腺炎多伴行存在,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紊乱.外科手术在减缓患者不适症状、延缓胰腺功能损害等方面作用显著.

  • 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的近期比较

    作者:马晋平;林建伟;蔡世荣;陈创奇;吴恺明;何裕隆;詹文华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从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因十二指肠癌和胰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7例(其中胰胃吻合组19例,胰肠吻合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胃吻合组患者采用将胰腺残端套入胃后壁方式吻合,胰肠吻合组采用传统套入式吻合.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胰瘘、病死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胰胃吻合组和胰肠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72.1±79.5) min比(351.0±69.2) min,P>0.05]、术中估计失血量[(693.5±412.8)ml比(645.1±488)ml,P>0.05]、术后胰瘘(2/19例比2/18例,P>0.05),病死率(1/19例比1/18例,P>0.05)和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 7.5±8.9)d比(16.1± 7.6)d,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后胰胃吻合并发症率不会高于胰肠吻合,可以作为PD后的另一种消化道重建的选择.

  • Kissing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黄灵;程向东;杜义安;徐志远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索Kissing式胰肠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明确胰管、黏膜愈合的病理过程.方法 通过测定胰肠吻合后吻合口耐受压,求证该吻合的严密性;通过吻合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探查、胰肠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吻合后胰腺残端与空肠黏膜之间愈合情况和病理演变过程.结果 所有实验犬均顺利完成胰肠吻合术,耐受压测定均在90 cm H2O以上,各时间段处死的实验犬均见吻合口紧密,无出血、瘘口,造影见胰管与肠腔连续,充盈良好,未见造影剂外渗现象.病理切片提示4周后胰管与空肠黏膜间形成瘢痕愈合,连接紧密.结论 Kissing胰肠吻合简便,易推广,胰管、空肠黏膜间可形成严密瘢痕愈合,未见积液或脓腔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作者:王连才;李德宇;李勇;穆森茂;王亚峰;肖二卫;石鹏飞

    目的 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对空肠黏膜连续板层吻合124例(A组)、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11例(B组)、胰腺空肠捆绑式吻合108例(C组).比较胰肠吻合手术时间、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胰管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4.84%,显著低于B组(13.51%)和C组(15.74%)(P<0.05).A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管对空肠黏膜连续板层吻合术式有助于简化胰肠吻合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胰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改良Blumgart吻合与传统Blumgart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张青向;白杨;崔芒芒;张伟;房锋;崔云龙;李慧锴;张倜;武强

    目的 探讨改良Blumgart吻合与传统Blumgart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术后胰瘘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采用Blumgart胰肠吻合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分为改良组(42例)和传统组(62例).结果 改良Blumgar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1±67) min,传统Blumgar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00±80)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28,P >0.05).改良Blumgart组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为16.7%,传统Blumgart组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6,P >0.05).改良Blumgart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4 d,传统Blumgart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3,P>0.05).结论 以胰管支撑管与胰管结扎固定法代替传统胰管空肠吻合的改良Blumgart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两种胰肠吻合方式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姚亚东;马强;侯晓翔;阎于珂;张晖汉;徐小东;张有成;何晓东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CSC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指标包括术后胰瘘、病死率、总并发症、胃排空延迟、腹腔积液、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篇文献、1 194例被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总胰瘘率(OR=1.31,95% CI:0.95~ 1.79,P=0.10)、质地较软胰腺术后胰瘘率(OR=1.64,95% CI:0.77~3.48,P=0.20)、病死率(OR=1.02,95% CI:0.46~2.26,P=0.97)、术后出血(OR=1.13,95% CI:0.47~2.71,P=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总并发症、胃排空延迟、腹腔积液、再次手术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重建方式的安全性相当,对质地较软的胰腺而言,套入式胰肠吻合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因此术者应根据对患者综合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吉安;张贵清;谭孝华;刘维政;邹华;贾学峰;潘毅;李文碧

    目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 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每组28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的描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胰瘘发生1例(3.57%)明显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4例(14.28%);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5.3±2.2) d及(7.5±1.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7.35±1.52) d及(24.64±1.3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89及8.92, P 均<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加胰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选择方法。

  • 石蕊试纸和吻合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尚培中;李永庆;贾国洪;苗建军;李晓武;朱习琴;李霞

    目的 探讨石蕊试纸和吻合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采用下列措施预防吻合口漏:(1)改良套叠式胰空肠吻合术;(2)石蕊试纸检查胰腺断面和胰肠吻合口;(3)应用吻合器施行胆管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4)完成吻合后,在各吻合口周围喷撒纤维蛋白胶封闭剂.结果 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无1例胰漏、胆漏及肠漏.随访2个月~2年,各吻合口未发生狭窄.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施行消化道重建过程中,应用石蕊试纸和吻合器,不仅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