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ei指数对高血压病左心功能的评价

    作者:易爱姣;朱洪辉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高血压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相匹配的非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左心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的比值(E/A)差异有无显着性.结果:观察组左心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EF、FS、E/A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i指数是一项新的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对评价高血压病的左心功能有临床意义.

  • 左心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与心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德鹤

    目的:探讨左心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左心衰竭患者110例,检查获取HRT参数: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值,分为TO<0且TS>2.5ms/RR组,TO≥0或TS≤2.5ms/RR组,TO≥0且TS≤2.5ms/RR组,并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RT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减弱或消失(P<0.005)且与LVEF、LVEDD明显相关(P<0.005).结论:HRT是左心衰竭患者一项重要的危险预测指标.

  • 慢性肾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观察

    作者:韩宝娟

    本文对我院慢性肾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予以观察和监测,并将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予以探讨.

  • 频发室性早搏心率变异性及其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作者:彭冬迪;付键;曾春燕;吴伟松;余耀鸣;龚银花

    频发室性早搏(频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数患者无心脏器质性病变.

  • 临界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滨;侯晓梅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临界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阐明其心功能变化.

  • 放射治疗对心脏的影响

    作者:刘志强

    我们于2002-12~2003-12对无心脏病史的胸部肿瘤39例在放疗前及放疗过程中进行了ECG的动态观察,了解胸部肿瘤放疗对心脏的影响.

  • 慢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胡雅光;石剑英;孔艳春

    QT离散度(QTd)能间接反映心肌电不稳定性和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程度,并能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为此,我们研究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间期(QTc)与QTd及临床指标的关系.

  • 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武卫国;张玉鸟;刘延龄

    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血管功能受损,麻醉手术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常不易维持稳定.为探索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对1组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如下.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脏损害12例分析

    作者:鹿欣玫;李功厂

    我院儿科近3 a来共收治肺炎支原体(MP)肺炎238例,其中12例并发心脏损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2~12岁,其中2~5岁2例,~7岁6例,~12岁4例;本文MP肺炎的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临床诊断标准[1],合并下述表现中的一项者认为有心脏损害: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不足心肌炎诊断标准,但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或心肌酶谱增高者.

  • 尿毒症138例透析前左心功能的评价

    作者:李晓萌;党笑坤;宋晓东

    尿毒症性心肌损害是尿毒症常见并发症,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成为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1].本文主要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的心功能变化,对指导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口服胺碘酮致心室起搏阈值增高1例

    作者:张永花;刘美春

    1病历摘要女,74岁.因头晕、乏力就诊.2 a前诊断为冠心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偶发室性早搏,心室率35~42次/min.安装了VVI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0.5 a起搏功能、感知功能良好,术后仍偶有室性早搏间断服用胺磺酮.本次因胸闷、头晕来诊,做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室率42次/min,室性早搏.

  • NADPH氧化酶在败血症心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裴大军;陈芳;吴俊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在败血症心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败血症组(Sepsis)、治疗组(DPI), 每组8只.建立败血症模型,给予NADPH氧化酶抑制剂 DPI,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心肌收缩力(dF/dtmax)、心率(HR)和心脏做功(HW),观察小鼠心功能变化;并进一步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中性粒细胞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小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及炎症浸润情况.结果 败血症组小鼠dF/dt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给予NADPH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败血症小鼠dF/dtmax虽低于对照组,但比败血症组有明显改善(P<0.05);TNF-α检测结果发现,败血症组与治疗组中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PO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较败血症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败血症可诱导心肌组织产生并释放TNF-α,从而激活NADPH氧化酶,并通过活性氧族(ROS)等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诱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心肌细胞的凋亡、坏死,终导致心功能下降.

  • 血管腔内刺激对心脏电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军霞;李永东

    血管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而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对心脏的电生理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刺激血管腔能否对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目前已有学者在这方面作了研究,显示血管腔内刺激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现就血管腔内刺激的解剖学基础,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Tei指数评价右心功能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小欢;李玉宏

    右心室为非规则的几何形,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有效的评价右心功能的指标,右室造影被作为评价右室功能的金标准,但其不仅是有创检查,而且对右室容积的估测依赖于几何学假设,当右室有形态改变时就不准确.1995年日本学者Tei等[1]提出一种崭新的评价指数-Tei指数,也称为心肌性能指数,是由多普勒超声衍生出的时间间期指数.

  • SARS患者的心脏表现

    作者:陈明;霍勇;霍娜;高炜;徐小元;蒋捷

    目的:初步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病毒对心脏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SAR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恢复期,64%(55/86)的SARS患者静息心率超过90次*min-1,72.1%(62/86)的SARS患者轻微活动后心率超过100次*min-1.结论:主要造成肺部损害的SARS病毒可能也会累及心脏.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及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

    作者:张郁青;张馥敏;张定国;周蕾;姚静;陈亦江;常在;高翔;李传富;哈团柱

    目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观察其对心肌梗死区域细胞凋亡以及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变化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完成.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8只/组.①两组大鼠均结扎左冠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局部心肌变紫色、室壁膨出为模型成功标志.②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围手术期每天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kg,共3 d(即手术前1 d、手术当天、手术后1 d),在术后第14,15,16天以同等剂量再连续注射3 d.急性心肌梗死组术后各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后3周末测定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Bcl-2和Bax的水平,2 d及3周末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大鼠心腔结构及心功能.结果:实验选取大鼠1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3周末毛细血管密度测量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10.4±1.5),(6.3±0.7)个/视野,P<0.05].②两组术后3周末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Bax表达明显减弱[(0.146 5±0.013 8),(0.124 8±0.009 8)A,P<0.05],而Bcl-2表达则明显增强[(0.103 0±0.005 6),(0.116 3±0.005 0)A,P<0.05].③两组术后3周末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6.25±0.32),(5.51±0.35)mm;(4.22±0.21),(3.45±0.24)mm;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69.08±2.23)%,(75.24±3.64)%,P<0.05].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减少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及促进缺血区毛细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和提高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

  • 产前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心脏质量及结构的影响

    作者:叶玉民

    目的 研究产前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心脏结构的影响. 方法 SD孕鼠25只,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均分为4个缺氧组(早期缺氧组、中期缺氧组、后期缺氧组、全期缺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只.出生子代大鼠分别于1d龄、1月龄、3月龄、6月龄每组随机各取雌雄子鼠5只.监测缺氧对子鼠体质量、心脏质量的影响;检测子鼠心肌纤维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脏胶原Ⅰ、胶原Ⅲ的表达. 结果 产前慢性缺氧可导致仔鼠:(1)出生低体质量;(2)心脏质量指数增加;(3)6月龄时始出现心肌纤维直径增加(P<0.05),以妊娠中期缺氧组明显.(4)6月龄时始出现心脏胶原Ⅰ、胶原Ⅲ的表达增加(P<0.05),以妊娠中期缺氧组明显. 结论 产前慢性缺氧可致成年子代大鼠低出生体质量、心脏质量指数增加、心肌纤维增粗、心脏胶原表达增加.

  •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36例护理与观察

    作者:陈志萍

    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即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目前世界3大死因的疾病之一.据报道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生率较高,其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合并CCS的脑卒中患者,由于其危害巨大,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CCS是因急性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颅脑外伤累及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中枢所引起类似的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出血、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统称[2].

  • 智能手机使用对某高校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晓卿;杨秀丽;张莉华;张秀花;万洪峰

    目的 观察智能手机(SMP)使用对苏州某高校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AFH)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76名在校健康大学生并根据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2h、2~4 h、>4h分为低强度组(19名)、中强度组(36名)、高强度组(21名),采用心率变异性(HRV)作为AFH观察指标,比较各组HRV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超过50 ms的率,PNN50)的差异.结果 随着手机使用强度逐步加重,各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逐步下降,提示SMP使用过程中AFH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交感神经相对亢进,迷走神经相对抑制.结论 智能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以产生显著影响,且可能成为损害大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

  •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电极起搏部位和模式

    作者:耿隽超;朱建华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与传统起搏治疗在适应证和植入技术上有很大不同.CRT治疗伴有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通常需要经静脉植入3根电极导线.其中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导线来起搏左室,其起搏部位在CRT治疗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有时还需寻求其它起搏模式,比如经胸植入左室电极导线来弥补冠状窦和静脉分支解剖所造成的治疗局限.除此之外,对右房、右室电极导线部位及起搏模式在CRT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也在进行各种优化探索.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