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扩散张量成像

    作者:李二凤;杜忠德;刘佳佳;刘卫国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大脑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40例PDSD患者(SD组)和20例PDNSD患者(NSD组)采用帕金森病相关量表评估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分析DTI的FA与SD的关系.结果 SD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PD-NMS)筛查问卷(NMSQ)总分较NSD组高,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总分较NS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患者PDSS评分与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NMSQ总分呈负相关(r=-0.64、-0.63、-0.46,P均<0.01);SD组FA值较NSD组降低的脑区有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边缘叶、右侧下丘脑及右侧杏仁核、右扣带回纤维、右内侧丘系;SD组睡眠障碍程度与右侧丘脑前辐射FA值呈负相关(r=-0.38,P=0.04).结论 PDSD患者参与睡眠调节的大脑微结构病变明显,病变与PDSD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利用DTI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可能会成为早期诊断睡眠障碍PD患者的影像学标记.

  •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多模态MRI表现

    作者:郭伟;邢振;林禹;王行富;蔡珊珊;曹代荣

    目的 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动态磁敏感PWI (DSC-PWI)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瘤周水肿、信号特点、扩散情况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0例中,8例病变位于丘脑,1例位于下丘脑,1例位于延髓及颈髓;肿瘤大径为(5.56±0.42)cm,瘤周水肿范围为(1.33±0.34)cm.TIWI病灶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内见散在小斑片状短T1短T2信号,3例肿瘤内见囊变,7例见坏死,7例见出血.增强后9例病变出现明显强化,其中5例为环形强化,3例为结节样强化,1例为斑片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9例可见不同程度脑积水.DWI显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扩散受限,相对平均ADC值为1.26±0.12;相对小ADC值为1.12±0.12.5例接受DSC-PWI,3例病灶表现为高灌注,1例表现为等灌注,1例表现为低灌注;相对大脑血容量为2.92±0.49.结论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MRI表现多样,但符合高级别胶质瘤MRI表现,确诊需结合分子病理学结果.

  • 孤独症患儿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

    作者:白芝兰;戚威;张晓娜;李敏

    目的 通过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形态及细微结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13例男性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15名正常男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胼胝体结构磁共振形态及DTI观察,测量胼胝体正中矢状面前部、体部、后部及总面积,大脑总体积及各相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孤独症组胼胝体前部面积及总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5),体部和后部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总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孤独症组患者胼胝体前部和体部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后部的F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前部面积较正常发育儿童明显减小,胼胝体前部及体部FA值明显降低,提示胼胝体局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微结构的改变.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常规 MRI 与 DWI 特征

    作者:季学满;张宗军;张志强;卢光明;印洪林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常规MRI、DW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的常规MRI、DWI及病理学表现.在ADC图上测肿瘤及对侧正常脑实质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MRI上肿瘤多见于额叶和顶叶.11例肿瘤呈尖端指向脑室的三角形或扇形,8例呈类圆形,4例呈脑回状,1例为大脑半球内弥漫结节状病变.17例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凸面,9例肿瘤邻近颅骨受压变薄.23例单发肿瘤呈T1WI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18例患者接受T2W FLAIR序列检查,其中12例肿瘤周围见薄环状高信号.13例肿瘤未见明显强化,9例肿瘤内见强化.肿瘤周围未见明显水肿.20例肿瘤平均ADC值(1.98×10-3 mm2/s)大于对侧正常脑实质(0.83×10-3 mm2/s,t=20.44,P<0.01).24例肿瘤内均见特殊的胶质神经元成分,7例病理诊断为单纯型DNT,17例为复杂型DNT.结论 DNT的常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肿瘤内特殊的胶质神经元成分有关;DNT的ADC值明显增高,有助与其他脑皮质区肿瘤相鉴别.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观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钩束损伤

    作者:王宏磊;邬海博;袁慧书;刘毅;阎浩

    目的 应用DTI评价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P)患者双侧钩束的损伤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3例偏执型SP患者(SP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行脑部DTI扫描,测量双侧钩束的FA值和平均弥散率(MD)值,对同侧DT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患者两侧钩束的DTI指数进行组内比较及不对称性分析,其中不对称性分析采用不对称系数(AI)进行计算,并统计分析,后对SP患者双侧钩束的DTI指数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偏执型SP者左右侧钩束的FA值分别为0.65±0.31和0.55±0.12,MD值为(0.75±0.04)×10-3 mm2/s和(0.75±0.04)×10-3 mm2/s;对照组FA值分别为0.66±0.09和0.65±0.07,MD值为(0.75±0.04)×10-3mm2/s和(0.75±0.05)×10-3mm2/s.SP患者双侧FA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FA值与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rL=0.36,P<0.05;rR=0.35,P<0.05)、一般病理症状得分(rL=0.35,P<0.05;rR=0.39,P<0.05)及总分(rL=0.40,P<0.05;rR=0.41,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PANSS阳性症状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SP组与对照组同侧钩束MD值及SP组双侧钩束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P患者钩束不存在显著左右不对称性(P>0.05).结论 DTI能发现偏执型SP患者双侧钩束纤维微观结构的损害以及两侧不对称性的缺失,并且这些损害与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CT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

    作者:朱建国;杨亚芳;刘斐;唐继来;沈世田;田俊;顾生荣;万谦;史永平;朱成红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结果 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脑灌注(Perfusion)、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灌注值(rP)与相对CBV值(rCB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1,P<0.05);rCBV与相对ADC值(rADC)具有相关性(r=0.476,P<0.05).结论 CTPI各参数中,以TTP值和PE值的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变化.rCBV与rADC共同反映梗死脑区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本质上的相关性.

  •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脊髓压迫症

    作者:王葳;秦文;李坤成;郝楠馨;王轶彬;宗根林

    目的 探讨采用3.0T MR研究亚急性及慢性脊髓压迫症(SCC)DTI及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对42例SCC患者(SCC组)及4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3.0T MR脊髓DTI.采用ROI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的颈髓及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及SCC病变部位受压脊髓的ADC及FA值.根据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将SCC组分为SCC-HI和SCC-nHI亚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纤维束示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正常对照组脊髓各节段扩散定量值(ADC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HI组与正常对照组扩散定量值间比较,病变脊髓ADC值增高(P<0.05),FA值减低(P<0.05);SCC-nHI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SCC则表现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改变而无明显的破坏.结论 DTI和DTT是一种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能为SCC患者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 多b值DWI在脑胶质瘤治疗后近期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舒彩锟;全冠民;袁涛;魏建海;郑永利;雷建明

    目的 探讨应用多b值DWI中不同b值ADC值评估胶质瘤近期治疗效果及鉴别肿瘤进展的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且接受联合放化疗的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b=0、1 000、2 000、3 000 s/mm2)扫描.分别在5种不同b值组合(b值组合分别为:0、1 000 s/mm2,0、2 000 s/mm2,0、3 000 s/mm2,1 000、3 000 s/mm2,2 000、3 000 s/mm2)的ADC图[ADC(1000/0)、ADC(/2000/0)、ADG3 000/0)、ADC(3 000/1 000)、ADC(3 000/2 000)]中测量病灶的平均和小ADC值(ADCman和ADCmin),计算其相对值(rADCmean、rADCmin).比较治疗后不同反应类型(完全有效、部分有效、稳定、进展)间及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ADC值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ADC值诊断肿瘤进展的佳临界值和诊断效能.结果 ADC(3 000/0)、ADC(3000/1000)和ADC(3000/2000)图中的rADCmean在不同反应类型间和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3000/1000)和ADC(3000/2000)图中的ADCmean在不同反应类型间和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3000/2000)图中ADCnmean和rADCmean诊断肿瘤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大,分别为0.86和0.84,以ADCmean=408.65×10-6 mm2/s和rADCmean=1.12诊断胶质瘤进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0、71.0%和92.9%、77.4%.结论 通过高b值ADC图中病灶的ADCmean和rADCmean可较准确地评估胶质瘤的近期治疗效果,并为鉴别胶质瘤术后肿瘤进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DW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及MRA评价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作者:曲鑫鑫;孙洪赞;朱文珍;卢再鸣

    目的 观察DW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ASL)、MRA评价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MRA、DWI及ASL检查,根据ASL灌注异常区面积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分为ASL> DWI组、ASL≈DWI组、ASL<DWI组,分析病变的信号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并分别测量IP患者梗死中心区、IP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值.结果 ASL> DWI组(即IP患者)25例(25/40,62.50%),血管狭窄程度以0、1级为主;其病灶中心ADC值和rCBF信号强度值与IP区及健侧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1),IP区ADC值与健侧相比未见明显下降(P=0.59),而rCBF较健侧下降明显(P<0.001).ASL≈DWI组2例(2/40,5.00%),ASL<DWI组4例(4/40,10.00%),血管狭窄0级1例、1级1例、3级4例.结论 ASI技术能探查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灌注情况;联合应用DWI、ASL、MRA有助于判断IP.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多系统萎缩患者幕下纤维束

    作者:史素素;范国光;张加男;陈博宇;商秀丽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 DWI和1H-MRS鉴别诊断结核性与细菌性脑脓肿

    作者:彭娟;罗天友;方维东;吕发金;欧阳羽;李咏梅

    目的 探讨DWI、1 H-MRS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脓肿与细菌性脑脓肿的价值.方法 对7例结核性脑脓肿、20例细菌性脑脓肿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DWI和1H-MRS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及1000 s/mm2.1H-MRS采用点分辨选择波谱(PRESS),扫描参数为TR 1000 ms、TE 144 ms.观察两类病变坏死区的常规MRI、DWI及1H-MRS表现特点,分析其ADC值有无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DWI、1 H-MRS对结核性与细菌性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7例结核性脑脓肿共19个病灶,20例细菌性脑脓肿共23个病灶.结核性脑脓肿病灶坏死区DWI表现为低信号2个,等信号6个,高信号11个;23个细菌性脑脓肿病灶脓腔均呈明显高于脑白质的高信号.结核性和细菌性脑脓肿坏死区平均小ADC值分别为(1.02±0.11)×10-3 mm2/s和(0.55±0.2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H-MRS于7例结核性脑脓肿的8个病灶内坏死区均测到脂质(Lip)峰,未见氨基酸峰;20个细菌性脑脓肿有8个脓腔存在Lip或乳酸(Lac)峰,12个分布各异的多种氨基酸峰.ADC值、1 H-MRS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脓肿与细菌性脑脓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0,敏感度分别为82.41%、100%,特异度分别为94.43%、60.00%.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及1H-MRS对鉴别诊断结核性与细菌性脑脓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价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伤

    作者:罗琦;李咏梅;韩永良;廖旦;曾春;王静杰;杜思霖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多发性硬化(MS)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害.方法 对2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MS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追踪扣带束、穹窿、钩束,获得相应纤维条数、FA值、M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扣带束、穹窿、钩束FA值均减低(P均<0.01),MD值均升高(P均<0.05).MS组穹窿纤维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01).MS组中左侧与右侧钩束纤维条数、对照组中左侧与右侧钩束FA值、纤维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扣带束、钩束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r=-0.572、-0.665,P均<0.05),MD值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27、0.603,P均<0.05).结论 纤维束示踪成像对评估MS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害及监测临床进程有重要应用价值.

  • 亚急性期脑梗死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作者:卢瑞沾;张俊成;黄飞文;黎方莲;杨艳清;梁燕滨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亚急性期脑梗死弥散和灌注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MR影像资料,包括常规DWI、IVIM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通过常规DWI序列获得ADC图,IVIM序列获得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图、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图、灌注分数(f)图,3D-ASL序列获得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脑梗死灶及对照侧镜像区ADC值、D值、D*值、f值、CBF值及其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脑梗死灶与对照侧镜像区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rADC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及rCBF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灶ADC、D、D*、f、CBF值均较对照侧镜像区减低(P均<0.05).rADC值与rD、rf值呈正相关(r=0.687、0.601,P=0.005、0.018);rCBF值与rf值呈正相关(r=0.581,P=0.022).结论 IVIM成像能同时提供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注及弥散信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亚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

  • MRS联合DTI评估2型糖尿病脑白质改变

    作者:吴迪;赵卫;孙学进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及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 收集T2DM患者(T2DM组)和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各30例,行MRS及DTI检查,测量双侧半卵圆中心ADC值与FA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的含量,计算NAA/Cr、Cho/Cr、Cho/NAA比值,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T2DM组左、右侧半卵圆中心ADC值升高(t=9.51、2.06)、FA值降低(t=6.08、3.67)、NAA/Cr值降低(t=3.06、2.31)、Cho/NAA升高(t=5.68、2.24),左侧半卵圆中心Cho/Cr升高(t=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TI联合MRS可反映T2DM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局部神经纤维结构及代谢产物的异常改变;DTI联合MRS技术可早期发现由T2DM引发的认知功能损害.

  •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小脑

    作者:李建;范国光;徐克;何志义;商秀丽;韩旭

    目的 通过DTI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小脑微观解剖结构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应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 PD组为25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震颤亚组12例,非震颤亚组13例;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颅脑MR检查和DTI检查,分别计算出全脑的FA图及平均弥散率(MD)图.采用基于体素依赖分析(VBA)方法的SPM 5软件分别比较PD组和对照组、震颤亚组和非震颤亚组的FA图和MD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组右侧小脑后叶FA值增高,MD值减低;与非震颤亚组相比,震颤亚组FA值升高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后叶及脑桥,MD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前后叶、右侧小脑后叶及脑桥.结论 PD患者小脑结构的完整性在发病早期已发生改变,小脑可能对PD患者的功能障碍起到代偿作用,并参与静止性震颤的调节.

  •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魏璇;金国宏;张国栋;马金宇;李德刚;朱凯;赵建国;李宁富;张伟

    目的 探讨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诊断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良性脑膜瘤10例),测量肿瘤实质区与健侧正常脑组织的平均ADC值和FA值,比较测值,并观察两种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结果 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患者肿瘤实质区FA值均较健侧正常脑组织降低(P均<0.05);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实质区ADC值较健侧正常脑组织高(P<0.05),脑膜瘤患者肿瘤实质区ADC值与健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患者比较,肿瘤实质区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DTT图中,星形细胞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受压、偏移或变形、移位;脑膜瘤纤维束呈现为稀疏、移位.结论 测量肿瘤实质区ADC值和FA值可鉴别脑内和脑外肿瘤如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DTT可清晰显示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浸润、破坏和推移,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

  • 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大脑皮层ADC值研究

    作者:杨海婷;辛仲宏;雷军强;窦郁;辛文龙;郭顺林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间与记忆、情感及视觉相关的脑皮层ADC值的差异性.方法 对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A组)和20例2型糖尿病伴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B组)及2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C组)行1.5T MR常规扫描和DWI扫描,测量3组研究对象双侧额中回、颞上回和楔回脑皮层ADC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间双侧额中回、颞上回脑皮层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双侧楔回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3组中左右两侧额中回、颞上回及楔回脑皮层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患者(A、B组)右侧额中回脑皮层ADC的变化趋势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脑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且随着疾病进展,脑损伤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终末期肾病脑白质结构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朋;丁墩;马雪英;张华文;张明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白质结构异常与认知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ESRD患者(ESRD组)和25名健康志愿者(HC组)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并比较两组受试者整体认知评分和子项评分的差异;采用基于DTI的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AD)及平行扩散系数(RD);将ESRD组MoCA得分与有差异脑区FA值进行基于体素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ESRD组与HC组比较,MoCA总分和MoCA子项包括视觉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和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SRD组双侧下额枕束、辐射冠、上纵束、穹窿、丘脑后辐射、大脑脚,右侧内囊及外囊,脑桥,胼胝体膝部和体部FA值减低(P均<0.05);ESRD组双侧大脑白质对称MD、AD、RD升高(P均<0.05).ESRD组右侧外囊FA值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存在包括记忆、执行力等领域认知损伤,且与脑白质纤维束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右侧外囊区的FA值减低与认知损伤密切相关,可为ESRD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脑结构—功能损伤研究提供新的诊断学标记.

  • DTI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感音性耳聋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庄霞梅;金科;李君伟;王海;伍光春;尹燕;李晓明;邓敏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所致感音性耳聋(SNHL)患儿听觉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CMV感染所致SNHL的患儿31例,其中双侧听力受损(BPHL)组13例、单侧听力受损(UPHL)组18例[分为听力受损侧(lpsi亚组)和未受损侧(con亚组)];无听力损伤的患儿36例(对照组).采用DTI技术获得各组双侧下丘和外侧丘系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径向扩散率(R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PHL组双侧下丘、外侧丘系FA值减低、RD值增高(P均<0.001).与con亚组相比,lpsi亚组FA值减低、RD值增高(P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lpsi亚组双侧下丘和外侧丘系的FA值减低,双侧下丘RD值增高(P均<0.001);与con亚组比较,BPHL组外侧丘系的FA值减低、RD值增高,且双侧下丘的RD值增高(P均<0.001).双侧下丘FA值与听觉阈值呈负相关(r=-0.966,P<0.001).IC和LL区的MD和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V感染所致SNHL患儿的听觉通路脑白质发生了明显改变,提示脑白质髓鞘脱失或髓鞘发育不良.

  • DWI和小ADC值鉴别诊断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

    作者:任翔;吴于淳;杨秀军

    目的 探讨DWI和小ADC值鉴别诊断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及室管膜瘤的MRI资料,其中室管膜瘤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4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小ADC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间变性室管膜瘤小ADC值为(0.579士0.245)×10-3mm2/s,室管膜瘤小ADC值为(0.943±0.12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84(P=0.003),以小ADC值=0.695×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1.4%.结论 小ADC值在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162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