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脑白质损伤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艳棋;相丽;邹立巍;徐佳佳;郑穗生

    目的 探讨中青年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脑白质(WM)损伤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被确诊为ESRD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21例(ESRD组),同期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平扫和DTI扫描,获得DTI参数,包括各项异性系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行扩散系数(AD)、径向扩散系数(RD).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获得DTI参数有差异的脑区.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差异脑区的FA、MD、AD及RD值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受检者常规MR平扫WM均无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ESRD组MMSE评分较低(P<0.05),多个脑区的FA值降低,MD、RD及AD值升高(P均<0.05,体素均>100个).差异脑区的FA、MD、AD及RD值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常规MR平扫WM无明显异常的中青年ESRD腹膜透析患者WM纤维束完整性降低、脱髓鞘改变,并伴轻度认知功能减退.

  •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作者:温家华;刘洋;魏淼;谭世芳;姚开情;陈莉;吕发金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 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 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 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 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在颈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倩;张雪宁;王植;孟祥虹

    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能早期发现并定量分析颈髓内部微细结构的改变,对指导临床和判断颈椎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DKI成像原理及其在颈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扩散磁共振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脊髓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小圳;金征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成像能够显示白质纤维的结构,在脊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检出病变和判断病变性质的敏感性较常规MRI高,能够提供更多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同时能更好地进行术前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希海

    骨骼肌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MRI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可多切面成像等优点成为评估骨骼肌损伤的佳影像学方法之一.DTI是近年兴起的影像学新技术,通过对肌肉水分子各向异性进行成像,能够无创性地反映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借助特定软件能够再现肌纤维走行,无创评价骨骼肌损伤情况,以利于临床诊治.

  • 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作者:李永欣;刘哲星;黄文华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唯一可在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成像方法,其利用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成像.本文以DTI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DTI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 DWI、BOLD、DTI技术原理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永杰;朱炳印;郑玉荣;翟亚楠;朱道明;郭顺林

    糖尿病肾脏疾病由慢性微血管病变引起,是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目前,MR功能成像可以检测水分子扩散状态和血氧含量,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DWI、BOLD及DTI技术的原理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脊髓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陈昕

    MR DTI作为目前唯一能显示水分子运动方向和强度的成像技术,可以动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病理生理改变,为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方法.近年来脊髓DTI已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脊髓DTI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骨髓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雅楠;郭建新;牛刚;杨健

    多发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l)以高对比度、高敏感度、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骨髓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WB-DWI不仅提高了病灶检出率,在MM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WB-DWI在MM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降低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MR ADC值的影响

    作者:石喻;郭启勇;白若冰;马跃;启文旭

    目的 探讨不同b值下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脏ADC值的影响.方法 对2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静息状态和标准运动后(有效减少门静脉灌注量)采用相位对比法定量测量门静脉灌注量,比较b值不断递增时(b为0、250、500、750、1000 s/mm2)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右前叶、右后叶ADC值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灌注量在运动后均显著下降,平均下降比例为43.31%. b=500、750、1000 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运动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b=250 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时门静脉灌注量的改变量与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变化量无确切相关性(r=0.16,P=0.45;r=0.16,P=0.46).结论 选择较大b值(b≥500 s/mm2)可有效减小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ADC值的影响,以获得稳定、优化的ADC值.

  • DWI鉴别诊断实质性肝脏肿瘤的价值

    作者:沈新平;冯飞;聂伟霞;吕建勋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实质性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14例肝局灶性增生(FNH)及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5例肝癌和7例转移瘤)的DWI定量分析结果,比较肝脏FNH和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7例肝腺瘤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05±0.28)×10-3mm2/S,14例FNH 18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13±0.46)×10-3mm2/s,32例肝脏恶性肿瘤4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96±0.29)×10-3mm2/s(b=800 s/mm2).FNH、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对实质性肝脏良性肿瘤(FNH和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无帮助.

  • MRI定量参数评估肠道克罗恩病病变活动性

    作者:周金发;朱建国;李海歌;张发明;刘斐;周良;翟华俊;曹鹏

    目的 探讨MRI定量参数ADC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行常规MR、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和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根据HBI将50例患者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及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ADC值的差异;对Ktrans、ADC值与对应的HBI、CR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0例CD患者中,静止组16例、轻中度活动组21例、重度活动组13例.3组Ktrans、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Ktrans值与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ADC值与HBI呈负相关(r=-0.614,P<0.001),与CRP呈负相关(r=-0.490,P<0.001).病变肠壁HBI与CRP呈正相关(r=0.755,P<0.001),Ktrans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 MRI定量参数Ktrans和ADC可反映CD活动状态,且Ktrans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优于ADC.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

    作者:陈丽华;刘爱连;宋清伟;汪禾青;孙美玉;解立志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察病变影像学特征.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两组病灶DTI的弥散系数(D)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DWI的ADC值,分析其测量的一致性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 ICC组9例(9/20,45.00%)病灶边界清晰,HCC组15例(15/32,46.88%)边界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90).ICC组11例(11/20,55.00%)可见邻近胆管扩张,高于HCC组(4/3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P=0.001).2名观察者测得的2组各参数结果一致性良好,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0.ICC组FA值(0.45±0.16)高于HCC组(0.3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ADC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在界值为0.31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85.0%)较高.结论 DTI的FA值对鉴别ICC与HC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 IVIM-DWI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作者:何梦琪;许乙凯;张静;郑泽宇;雷李智;侯美蓉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价值.方法 对407例临床疑似HCC或FNH的患者行常规上腹部MR平扫、动态增强及IVIM-DWI扫描,60例患者(40例HCC,20例FNH)入组.IVIM采用单、双指数模型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结果 FNH组的ADC、D、D*及f值分别为(1.60±0.25)×10-3mm2/s、(1.12±0.17)×10-3mm2/s、(44.89±18.23)×10-3mm2/s和(34.80±9.68)%;HCC组分别为(1.32±0.21)×10-3mm2/s、(0.82±0.21)×10 3mm2/s、(49.82±20.11)×10-3mm2/s和(28.72±13.84)%.2组间的AD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D*、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相应ROC曲线下面积为0.90,以0.96×10-3mm2/s为阈值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4%、90.02%.结论 IVIM-DWI有助于鉴别诊断HCC和FNH,其中双指数模型计算的D值诊断效能更高.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作者:王琪璠;张修石;张红霞;于秋杰

    目的 探讨应用3.0T MR DWI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4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MR分期为T3、T4期;均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后术前1周接受DWI联合常规MR序列扫描;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标准,其中敏感组(TRG3~4级)21例(21/54,38.89%)、不敏感组(TRG 0~2级)33例(33/54,61.11%).测量直肠癌病变区治疗前后长度、厚度及ADC值,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长度、△厚度、△ACD)及变化率(长度%、厚度%、ACD%).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变区较治疗前长度缩短、厚度减低、ADC值升高(P均<0.01).新辅助放化疗后敏感组ADC值、△ADC值及ADC%均高于不敏感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治疗后病变区ADC值、△ADC及ADC%指标对疗效有评价预测作用.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

    作者:李雪华;江肖松;蔡华崧;王猛;黄斯韵;李子平;孙灿辉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对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CD患者的常规磁共振肠造影(MRE)及DWI表现,观察病变肠段的肠壁厚度、T2WI信号、强化程度和DWI信号并进行量化评分(0~3分).通过ADC图测量肠段ADC值.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为疾病活动性参考标准,分析DWI及ADC值与CD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47例患者中活动期(CDAI≥150)25例,缓解期(CDAI<150)22例.活动期CD的DWI信号评分高于缓解期(P<0.001);活动期CD病变肠壁的ADC值低于缓解期者(P<0.01).DWI信号评分与CDAI呈正相关(r=0.74,P<0.001);病变肠段ADC值与CDAI呈负相关(r=-0.7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及DWI信号评分诊断CD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分别为0.98和0.91;选择ADC值1.17×10-3mm2/s为阈值时,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0%.结论 通过DWI信号评分及其ADC值均可较准确地判断CD活动性.

  • 磁共振弹性成像与DWI诊断肝纤维化分期

    作者:刘莹;石喻;于兵;李秋菊;郭启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与DWI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37例慢性肝病患者均接受MRE与DWI(b=0、50、100、150、200、300、500、800 s/mm2)检查,分别测量肝组织弹性值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其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二者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肝弹性值、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线性相关(r=0.932、-0.606,P均<0.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弹性值、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01,P<0.001;F=5.031,P=0.003).诊断肝纤维化≥F1、≥F2、≥F3期,MRE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DC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F4期两者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弹性值诊断肝纤维化≥F1、≥F2、≥F3、F4期的临界值为2.80、3.11、3.66、3.99 kPa,ADC值诊断的临界值为1.16×10-3mm2/s、1.16×10-3mm2/s、1.03×10-3 mm2/s、0.97×10-3 mm2/s.结论 MRE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价值优于DWI技术,而DWI对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博;高雪梅;程敬亮;鲁果果

    目的 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对肝细胞癌(HCC)进行术前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均接受MRI及多b值DWI成像,应用单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ADC值、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DWI参数预测HCC分级效能的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12例,高级别组17例.低级别组标准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9±0.27)×10-3mm2/s、(1.21土0.36)×10-3 mrm2/s、(40.20士7.79)×10-3 mm2/s、(23.97±9.22)%,高级别组分别为(0.90士0.25)×10-3mm2/s (0.75±0.20)×10-3 mm2/s、(53.40士11.99)×10-3 mm2/s、(32.24士12.66)%,两组间标准ADC值、D值及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标准ADC值、D值、D*值鉴别诊断低级别与高级别HCC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6、0.89、0.83;D值取阈值0.87×10-3 mm2/s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0.0%.结论 应用IVIM DWI可以于术前预测HCC的病理学分级.

  •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张忠林;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

    目的 评价3.0T MR表观弥散系数(ADC)检测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细胞癌(HCC)变化的价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检测HCC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病理改变的价值.方法 40例HCC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接受3.0T MR DWI检查,b值为600 s/mm2,测量、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ADC值.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坏死区ADC值明显降低,2个月、6个月时射频消融中心坏死区ADC值高于治疗后3~7天;3~7天与2个月、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个月与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时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鉴别射频消融治疗HCC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作者:崔兴宇;任克;孙文阁;李延亮;戚喜勋;李兆峰;王永峰;徐克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162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