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排便功能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永华;刘湘林;刘文清;杨晓媛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排便功能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提出训练依从性的措施,增强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及日常活动能力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9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行排便功能训练的患者依从性与影响因素的情况.结果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行排便功能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完全依从率为32.5%);不同特征患者除性别项目外早期排便功能训练诊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训练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其影响因素有吻合口水平、焦虑、日常活动能力、抑郁、疼痛及家庭支持、有无并发症程度、文化程度(r=0.58,0.58,0.15,0.16,0.36,0.32,0.33,0.46,P<0.05);各因素与训练的依从性的相关性逐步降低(OR 3.21~1.23,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行排便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受各影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高排便功能训练的效果,提高患者控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震吾;周嘉良;王卫理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1例保肛术前行术前放化疗及113例接受Miles手术后常规化疗的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放化疗术后总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3.6%,降期率达61.7%,保肛率达77.8%.术前放化疗组和Miles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9%和20.4%(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和61.1%(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有利于提高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采用保肛术的局部复发率较Miles手术低,生存率和Miles手术相近.

  • 低位直肠癌远侧端壁内逆行浸润的适形特点研究

    作者:周凌阳;左志贵;李鹏;陈侃松;陈伦宽;陈忠;李伟;黄文彬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向远侧端肠壁浸润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在病灶同侧及对侧分别取材行病理检查.19例患者肿瘤占肠腔> 1/2周标本仅行同侧取材,以肿瘤为中心从肿瘤下缘正前方、正斜方及过肿瘤中心两侧正横向3个方向等距离多位点取材.17例患者肿瘤浸润肠腔≤1/2周标本行同侧取材外再对侧取材,根据肿瘤下缘与齿线之间距离不同取材方法不同,距离≤2cm者自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开始取材至齿线下2cm,距离>2cm者自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开始取材至齿线下1cm.结果 低位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距肿瘤下缘<3cm,斜向横向浸润距肿瘤<1.0cm,肿瘤浸润肠腔>1/2周、低分化患者向直肠壁远侧端浸润距离更远.肿瘤浸润肠腔≤1/2周标本同侧肠壁浸润距肿瘤下缘<1cm,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至齿状线直肠壁均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肿瘤浸润肠腔≤1/2周、中高分化且未累及齿线的低位直肠癌壁内浸润具有适形特点,在保持TME原则的前提下对低位直肠癌远侧端肠壁采用适形切除保肛方法可能会保留更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 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李季冬;王德秀;王齐发;沈振华

    目的 探讨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采用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分别于术后观察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及术后吻合瘘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随访,评价患者肛门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观察组39例,优19例,良11例,中9例,差0例,优良率为76.93%;对照组30例,优5例,良12例,中8例,差5例,优良率为56.6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且住院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较好.

  • 腹骶联合直肠癌柱状切除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作者:宋枫;高峰;赵勇;徐明;杨增强;吴伟强;张鑫

    目的 探讨腹骶联合直肠癌柱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 2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骶联合柱状切除术治疗,腹部按TME技术要求游离直肠系膜,向下游离到肛提肌的起点处停止,不将直肠系膜从肛提肌分离;结肠造瘘,关闭腹部切口.翻转患者置于折刀位行会阴部操作,沿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外表面游离到肛提肌的盆壁起始处,解剖出肛提肌,后方自尾骨骶骨连接处切开,进入骶前,然后由后至前,将肛提肌自起始处离断,完整切除标本.结果 所有患者无直肠穿孔,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环周切缘无一例阳性,会阴部疼痛3例.结论 直肠癌经腹会阴柱状切除术可以切除更多的癌周组织,减少术中肠管穿孔,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

  • 经肛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

    作者:杨凌洪;刘冰;孙丽萍;杜雪明;邢承忠

    目的 探讨经肛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包括直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局部恶变及局限于黏膜层、直径<3 cm的早期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距肛门9 cm以内的低位直肠肿瘤、行经肛门TST手术切除直肠肿瘤的4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行传统经肛门手术局部切除肿瘤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评定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0.0%);术后肛门1、3个月功能评定优、良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3.8±1.3)d,对照组为(4.3±1.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门TST手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是较为安全、有效、可靠、微创的一种治疗方法,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58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熠;孙昱;张磊

    目的 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经腹部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有6例(20.7%)患者局部复发,无患者出现远处转移以及死亡;对照组中2例(6.9%)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例(3.4%)患者出现远处转移,1例(3.4%)患者死亡.结论 与传统的经腹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手术方式相比,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女性低位肠道肿瘤的超声误诊分析

    作者:姜美娇;詹维伟;陈慧;徐瑞云;杨志芳;刘娟

    目的:对女性低位肠道肿瘤的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术前定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盆腔肿块收入妇产科、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道肿瘤的18例患者的资料,针对术前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提示12例肿瘤为妇科来源,6例未提示来源.15例肿块呈囊实性混合回声,2例呈低回声,1例呈无回声.术中探查发现,所有患者的肿块均来自小肠,即与外科医师配合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小肠间质瘤16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结论:女性复杂盆腔肿块有肠道来源可能,易误诊为子宫附件来源肿瘤,需着重扫查肿块与子宫附件间的关系及血供来源,超声检查可作为鉴别首选.

  •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崔龙

    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8 cm的直肠癌,其中包括超低位直肠癌.即距离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直肠癌治疗的终目标是大地局部控制肿瘤和提高病人总体长期生存率.从此基本点出发,诞生于1908年的Miles手术仍是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

  • 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外科治疗

    作者:韩少良;王海鹏;花亚伟;姬社青;王程虎;邵永孚

    因低位直肠在解剖学上与膀胱、尿道、生殖器及肛门相毗邻,过度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将给患者带来难以接受的排便、排尿和性功能障碍[1~3],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及选择合理的外科疗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25年来局部切除的低位直肠肿瘤135例,探讨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外科治疗结果.

  • 直肠腔内超声在低位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章蓓;吴丹;谭旭艳;周欣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准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对于低位直肠癌可否保肛尤为重要.本文20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术前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其中的直肠癌患者将术前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相对照,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对低位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一森;高炳玉;邱堃

    目的 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8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排尿及排便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无转开腹手术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为0.0%,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3.6% (P<0.05).两组患者1年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排尿及排便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时间、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相当,但腹腔镜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保障治疗质量.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价值及其对血浆miR-21水平的影响

    作者:胡连智;李伟;刘海山;张士丰;韩武军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及血浆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miR-21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微创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

  • 直肠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策;刘志民;石光锋;徐其佐;祝林;吴建林;张成才

    目的:探讨直肠癌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并经肛门直肠拖出式吻合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拖出式吻合的手术效果.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保肛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75±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45) ml;切除肿瘤长径0.8~4.0 cm,切除标本远端切缘距离瘤体≥2 cm,切缘阴性率100%,淋巴结转移0~9枚.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1例,ⅢA期6例,ⅢB期3例,Ⅲc期4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5±7)h,尿管拔除时间平均(5±2)d,术后平均住院(10±3)d.无吻合口漏发生,发生前切除术后综合征3例.术后随访3~48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结论:直肠癌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可提高保肛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与种植转移.

  • 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卫华;高愫;张松柏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 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体会

    作者:赵小军;王元杰;连彦军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五孔法,操作过程中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48.77±17.87) ml,手术时间平均(189.84±43.26) 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9.29±12.54)h,术后平均住院(8.55±1.12)d,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2.58±5.33)枚.均无血管、输尿管损伤发生,患者康复出院,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掌握淋巴结的清扫、输尿管及神经的保护,注意盆底创面的浆膜化,注重术后功能的恢复等相关手术细节,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靠的.术中应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注重外科层面的游离、血管切断、神经输尿管的保护及造口的处理等.

  •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Miles术和开腹Miles术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郭炜;冷晓刚;郭澎

    自从1991年Jacobs等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结直肠手术并取得成功以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日益成熟,但是对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认识并未统一[1].焦点在于,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能否做到根治性切除,腹腔镜手术是否会增加肿瘤转移或种植的可能,以及能否达到良好的远期疗效.通过比较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和开腹Miles手术近期疗效,评价直肠癌腹腔镜Miles手术的近期疗效和临床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2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行腹腔镜Miles手术41例患者,与同期接受开腹的Miles手术的74例患者进行对比,报道如下.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盆底肌肉,与盆腔会师后将直肠拖出、直至将肛门、直肠和乙状结肠由会阴部切除.

  • TST切除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鞠应东;夏超锋;鞠丽娟;李强;邵洪锦

    直肠是大肠息肉、腺瘤多发的部位,有学者报道86%腺瘤分布在直肠及乙状结肠[1],而腺瘤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应早期手术切除[2].治疗中保留肛门的功能倍受关注.目前大部分腺瘤可经纤维结肠镜切除,但对内镜切除有困难或有恶变可能的无蒂腺瘤、大而硬的无蒂广基腺瘤则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切除的方法非常多,经肛门局部切除由于肛管空间狭小,术野显露不佳,操作较困难;TEM虽然治疗效果好,但投人大,费用高,患者难以接受;经腹切除创伤较大,且容易出现肛门功能失常.我科近5年来应用一次性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19例,既能达到彻底切除的效果,又能成功地保留肛门及其括约肌的功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TST 低位直肠肿瘤
  •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韩晶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安阳市灯塔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经腹部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VaS评分、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等)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及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复发3例,对照组无远处转移患者,但有7例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及局部复发各1例。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其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进展和新问题

    作者:王振军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下的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更多的患者争取到在保证不降低生存率的情况下提高生活质量.腹腔镜乃至机器人手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ISR的微创效果.随着直肠癌ISR手术应用的增多,包括手术前放化疗的广泛应用,ISR手术也遇到一些新问题.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