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研究

    作者:周杰;李德昌;丘可清;谢鸿恩;范红顺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腹水检查和细菌培养,并同时作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补体C3、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血清C1q等补体因子对子痫前期诊断及风险预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贾珂珂;马利娟;吴思沂;李淑芳;王妍

    目的 观察正常妊娠时不同孕期血清补体C1 q、C3、C4、B因子的水平,评价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对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以及对P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3组病例.(1)回顾性选取正常妊娠8~14周、20~26周、28~36周孕妇共3组,每组30例,检测其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并进行比较.(2)选取PE患者115例,包括早发轻度PE 17例、早发重度PE 47例、晚发轻度PE 24例、晚发重度PE 27例和早发组、晚发组同孕期正常妊娠对照各30例,通过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评价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对PE的诊断价值.(3)通过214例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评价妊娠期妇女20~26周血清C1q、B因子的水平对PE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 血清C1q水平在未孕及整个孕期保持稳定;C3、B因子水平在孕早期开始升高,孕中期后保持稳定;C4在孕早期升高,之后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4组PE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均明显降低(中位数分别为169 mg/L、161 mg/L、165 mg/L和163 mg/L;早发、晚发对照组分别为187 mg/L和194 mg/L;U值分别为130.500、426.500、159.500和130.500,P均<0.05);除早发轻度组(1275 mg/L)之外,其他3组患者的血清C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170 mg/L、1323 mg/L和1223 mg/L;早发、晚发对照组分别为1438 mg/L和1434 mg/L;U值分别为379.000、246.000和160.000,P均<0.05);早发重度和晚发重度PE患者的血清C4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40 mg/L和142 mg/L;早发、晚发对照组分别为223 mg/L和235 mg/L;U值分别为329.500、136.500,P均<0.001);早发三组之间、晚发三组之间,血清B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发轻、重度组中位数分别为332 mg/L、318 mg/L,早发同孕期对照组为312 mg/L;晚发轻、重度组分别为316 mg/L、314 mg/L,晚发同孕期对照组为303 mg/L;χ2分别为5.990、1.770,P均>0.05).214例具有PE危险因素的妊娠妇女,33例(15.4%)发展为PE.发生PE组的孕妇20~26周血清C1q、C3、C4、B因子水平与未发生P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q:175 mg/L vs.184 mg/L;C3:1523 mg/L vs.1467 mg/L;C4:230 mg/L vs.229 mg/L;FB:344 mg/L vs.320 mg/L;U值分别为2090.000、1575.000、2058.500和1362.000,P均>0.05).发生PE组的孕妇20~26周血清C1q、C3、C4水平与同孕期健康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q:175 mg/L vs.190 mg/L;C3:1523 mg/L vs.1428 mg/L;C4:230 mg/L vs.227 mg/L;U值分别为353.000、395.000和493.500,P均>0.05),但血清B因子水平与同孕期健康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4 mg/L vs.306 mg/L;U值为233.500,P=0.007).结论 PE患者血清C1q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PE诊断的潜在指标,但是孕20~26周血清C1q、C3、C4水平不能预测发生PE风险.血清B因子不能作为PE诊断的指标,但是PE患者孕20~26周的血清B因子较正常妊娠升高,提示B因子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测指标.

  • 孕鼠羊水栓塞补体C3、C4和B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卢颖州;高谋

    目的 观察孕鼠羊水栓塞模型实验前后血清补体C3、C4和B因子的动态变化,探究羊水栓塞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方法 取健康妊娠晚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两组孕鼠麻醉后从左侧股静脉取血,再暴露子宫抽取羊水.按2.5 ml/kg由右侧股静脉缓慢注入自体羊水作为实验组,注入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注射1h后从右心房取血,将所取血样离心后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补体C3、C4和B因子含量.结果 羊水注射1h后血清补体C3、C4和B因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鼠羊水栓塞补体系统被过度激活,消耗了补体成分,引发类过敏反应.

  • 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和B因子测定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曹石

    目的 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B因子(BF)的含量,探讨其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Fn和BF含量(x±s)在重度、中度、轻度分别为290.1±109.1mg/L、275.7±116.1mg/L、276.4±96.4mg/L和439.0±176.8mg/L、448.0±165.1mg/L、423.9±153.1mg/L,对照组Fn和BF含量(x±s)分别为218.7±69.4mg/L和416.6±111.7mg/L,经t检验,妊高征各组患者Fn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量高于对照组;而BF含量,妊高征各组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 Fn是妊高征监测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 补体替代途径中相关因子的激活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

    作者:葛慧敏;李芳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ngeneration, AM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区退行性病变,终可导致视力模糊甚至丧失。 AMD的发生受到环境和体内炎症反应综合影响,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由补体替代途径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C3( complement component 3)、H因子(complement factor H,CFH)、H因子相关蛋白1和3(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1 and 3,CFHR1 and CFHR3)、B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CFB)、I因子(complement factor I,CFI)在替代途径的激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CFH可协同由CFI介导的C3 b的裂解过程从而抑制C3转化酶形成,阻滞替代途径的激活。 CFHR1和CFHR3作为CFH竞争性因子与CFH争夺C3 b上的靶位点并可与CFI协同作用影响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CFB和C3是补体替代途径中的关键因子与AMD中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上述因子的激活在A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补体因子H、B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马灵军;苏冠方;郝继龙;卢佳

    目的 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B因子(CBF)的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 经门诊采集正常对照及AMD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所需片断后进行了补体因子H(CFH)与B因子(CB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所得到的基因变异结果与AMD的相关性.结果 ①补体因子H Y402H在207位对照组及125位病例组中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别为39.6%及65.2%,OR=0.350,95%CI:0.254-0.483.②B因子R32Q在对照组中及病例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10.8%和4.2%,0R=2.726,95%CI=1.256-5.918.结论 CFH Y402H增加了患AMD的风险,CBF R32Q在AMD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 补体B因子基因遗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病和预后的关联性

    作者:翟亚玲;朱厉;张宏

    目的 探讨补体B因子(CF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病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463例有长期随访资料的中国北方汉族IgA肾病患者和296例地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提取DNA后PCR法扩增基因组B因子片段,双脱氧核苷酸测序法对B因子中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151667、rs12614、rs641153、rs 117314762进行基因分型.比较4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IgA肾病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分析IgA肾病患者组SNP位点与临床、病理表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FB基因中rs117314762位点的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频率在IgA肾病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FB基因rs4151667、rs12614和rs64115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IgA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gA肾病患者中,未发现CFB基因的4个SNP位点与临床、病理表现以及预后有关联关系.结论 补体B因子基因rs117314762位点与IgA肾病发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提示补体B因子或其所在区段可能存在与IgA肾病发病有关联的功能变异.

  • 手足口病患儿补体水平的研究

    作者:胡娟;周彦;董双双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含量及补体旁路溶血活性(Ap‐CH5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免疫比浊法、溶血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补体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测定,并与3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补体C3、C4、B因子水平均低于与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CH50水平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液相色谱法纯化人血清 B因子

    作者:章必成;李青;郭立安;黄亚渝

    目的建立一种从血清中提纯 B因子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优球蛋白沉淀、离子交换色谱、 (NH4)2SO4沉淀和亲和色谱法进行纯化。结果成功地从 1 000 mL血浆中,提纯到 118.75 mg B因子。经 SDS-PAGE、薄层扫描及活性测定表明,纯度为 95% ,比活性为 1.91× 109 IU/g,活性回收率为 59.28%。结论本法简单、产率较高,可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制备。

  • 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和B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娟;毛达勇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C1 q)和B因子(BF)的水平,分析C1 q和B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55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133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1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1q和BF水平,并测定各组的生化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做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组与T2DM组、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血管病变组和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q和BF均与Glu,HbA1c,TG,TC呈正相关(C1q:r=0.35,0.40,0.34,0.36;BF:r=0.29,0.38,0.28,0.26).结论 血清C1q和BF在T2DM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肾病患者血清B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宝龙;张秀琴;雷家林;潘丽

    目的 探讨肾病患者血清B因子(BF)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6例不同肾病患者进行了BF水平的检测,对其中28例狼疮肾患者同时作抗核抗体(ANA)、抗ds-DNA及肾功能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各肾病组BF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狼疮肾<<健康对照组("<<"表示P<0.01;"<"表示P<0.05;无比较者表示P>0.05).狼疮肾患者中ANA阳性组与阴性组,抗ds-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BF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肾功能受损严重者与肾功受损不明显者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 动态地监测血清BF对急、慢性肾炎及狼疮肾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特种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秀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B因子(Bf)的检测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散射比浊仪及配套试剂测定117例肝脏疾病患者和25例健康者CRP、PA、Tf、Bf值.结果各种肝脏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A、Tf值均降低;CRP值均升高;Bf值原发性肝癌组升高,其它肝脏疾病组均降低.结论肝脏疾病患者的CRP、PA、Tf、Bf的检测为临床了解肝功能状况、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估计疾病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及观察疗效提供了有意义的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