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述情障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作者:秦玉婷;李玉丽;刘杰;尹永田;陈莉军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3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青少年心理资本问卷(PCQ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被试的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述情障碍和一般人口学变量.结果:CTQ-SF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16~0.24,P<0.01,P<0.001),PCQAS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0.25~-0.43,均P<0.001),CTQ-SF总分与PCQAS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0.28,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儿童期创伤负向预测心理资本(β=-0.35,P<0.01);心理资本负向预测述情障碍(β=-0.45,P<0.01),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述情障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值为0.16,占总效应的53.33%.结论:儿童期创伤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通过心理资本对其产生间接预测作用.

  • 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史及孤独特质与执行功能失常的关系

    作者:龚靖波;何玉琼;崔夕龙;张雅捷;张雪韵;刘剑波;聂光辉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创伤史及孤独特质与执行功能失常的关系.方法: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评估湖南两所高校2757例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情况,根据Bernstein等人定义中-重度虐待暴露的阈值定义有无儿童期创伤史,选出有、无创伤史的学生各63例和93例,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问卷(A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测量孤独特质、抑郁水平和执行功能失常.后,将问卷得分上下27%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定义不同类型的创伤组和孤独特质组.结果:高、低情感虐待组,高、低躯体虐待组,高、低性虐待组,高、低情感忽视组,高、低躯体忽视组以及高、低孤独特质组之间的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变量组的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得分均高于低变量组.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创伤问卷的情感虐待、孤独症谱系障碍问卷得分、SDS得分对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得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 =0.17 ~0.32,均P<0.05).中介分析表明,SDS得分是情感虐待与DEX得分、孤独特质与DEX得分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05 ~0.32和0.07 ~0.55.结论:儿童期创伤史与孤独特质正向预测执行功能失常,且抑郁在情感虐待与执行功能失常、孤独特质与执行功能失常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 青少年抑郁症状与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的关系

    作者:丁慧思;韩娟;张敏莉;王燕玲;雷鸣;王开桥;杨森焙;余晓敏

    目的:了解武汉市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现状,考察青少年抑郁症状与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5所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学生共5906人,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评定童年期创伤经历,心理弹性问卷(CD-RISC)评价心理弹性水平,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筛查抑郁症状.结果:本样本中有16.1% (953/5906)的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CES-D≥16分为有抑郁症状),32.4% (1915/5906)的青少年存在儿童期创伤.有儿童期创伤组青少年(n=1915) CES-D得分高于无儿童期创伤组(n =3991),CD-RISC得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无儿童期创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儿童期创伤经历(OR =2.81,95%CI:2.41~3.29)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51≤CD-RISC≤63:OR=0.53,95%CI:0.44~0.64;64≤CD-RISC≤77:OR=0.32,95%CI:0.26~0.39;78≤CD-RISC≤100:OR =0.17,95%CI:0.13 ~0.22)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结论:有儿童期创伤经历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抑郁症状,心理弹性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 内观疗法对伴有儿童期创伤焦虑障碍的治疗影响

    作者:车群;刘春文

    目的:观察内观疗法对伴有儿童期创伤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伴有儿童期创伤的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内观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A、GAF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疗法对伴有儿童期创伤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影响,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康复.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创伤对临床症状与攻击行为的影响

    作者:万静;薛坤喜;胡静;任衍镇;吴勇;张传福;杜宝国

    目的 探讨儿童期创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11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前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使用儿童创伤问卷(CTQ)评估儿童期创伤情况.根据CTQ将研究对象分为创伤组(31例)和非创伤组(83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PANSS和MOAS得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CTQ总分与MOAS及PAN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创伤组PANSS总评分[(87.58±5.30)分vs.(84.67±8.96)分]、阳性症状分[(34.03±5.62)分vs.(31.08±9.30)分]高于非创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MOAS加权总分[(13.23±5.55)分vs.(9.47±6.06)分]及财产攻击评分[(2.58±1.88)分vs.(1.66±1.73)分]高于非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Q总分与阳性症状分(r=0.333)、一般病理分(r=0.248)、PANSS总分(r=0.480)、言语攻击评分(r=0.275)、财产攻击评分(r=0.327)及MOAS总分(r=0.281)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儿童期创伤可以在一定程度预测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临床工作中需关注儿童期创伤.

  • 青少年抑郁症状现况调查

    作者:郑利锋;杨开仁;谭素仙;余舍红;郑芳

    目的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3月选取某中学635名13~18岁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630人,抑郁阳性(CES-D得分≥16)188例,抑郁阳性率为29.84%.调查对象CTQ-SF得分平均为(32.15±2.98)分,存在躯体忽视的比例高(38.73%),被躯体虐待的比例低(2.22%).累积0条CTQ 252人,占40.00%;累积1条CTQ 198人,占31.43%;累积2条CTQ 115人,占18.25%;累积≥3条CTQ 65人,占10.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034,95%CI:1.012~1.056)、 父母离异(OR=1.124,95%CI:1.087~1.162)、 家庭不和睦(OR=1.025,95%CI:1.024~1.158)和CTQ累计数目多(ORCTQ=1=1.528,95%CI:1.214~1.923;ORCTQ=2=3.067,95%CI:1.325~7.102;ORCTQ≥3=10.361,95%CI:3.059~35.093)是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 父母离异、 家庭不和睦和儿童期创伤经历多是青少年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 儿童期创伤与其后大学生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观察分析

    作者:杨蓓;张会会;郭春红;曹枫林

    目的 探讨儿童期创伤、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后大学生负性情绪间的关系,以及两种应对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其后负性情绪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并比较中介效应大小.方法 选取山东省某高校1 802名学生,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焦虑抑郁症状,得分作为其后负性情绪显变量;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价积极与消极应对;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评价儿童期创伤.结果 高创伤水平大学生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低水平个体(P<0.001);焦虑、抑郁得分和CTQ、应对方式得分两两相关(P<0.01);CTQ、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可以预测焦虑、抑郁;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偏差校正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CTQ能够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后负性情绪(x2/df=49.119,CFI=0.942,TLI=0.907,RMSEA =0.055),中介效应间差异不显著[95% CI(-0.006 ~ 0.470)].结论 应对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其后负性情绪间起到并行多重中介作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中介效应相当.

  • 医学生儿童期创伤与成年早期执行功能、负性情绪

    作者:高雯;曹枫林;崔乃雪

    目的:探讨医学生儿童期创伤、执行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关系模型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的抑郁焦虑分量表对49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性虐待与躯体虐待、情感忽视无显著相关,其余各变量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期创伤对成年早期负性情绪有直接效应,且可以通过执行功能间接作用于负性情绪。结论儿童期创伤对医学生执行功能和负性情绪有重要影响,执行功能在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焦虑障碍患者依恋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敏;季益富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模式特点及与儿童期创伤、情感自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38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以39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情绪自主性量表(EAS)和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施测.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10.3%)相比,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类型多属于不安全依恋类型(84.2%),两组依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8,P<0.01).②焦虑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依恋因子(t=5.55,P<0.05)、儿童期创伤维度(t=4.27,P<0.05)、父母知觉(t=1.05,P<0.05)和个体化评分(t=-1.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各维度与情感自主性、儿童期创伤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其中母亲依恋因子与个体化(r=0.405,P<0.05)、母亲关爱(r=-0.358,P<0.05)、母亲控制(r=0.467,P<0.01)、父亲控制(r=0.460,P<0.01)、情感虐待(r=0.473,P<0.01)、性虐待(r=0.494,P<0.01),父亲依恋因子与个体化(r=0.520,P<0.01)、情感虐待(r=0.339,P<0.05)、性虐待(r=0.378,P<0.05);且个体化、母亲关爱、父母控制、情感和躯体虐待对依恋因子有预测作用.结论 焦虑障碍患者具有不安全依恋特征,情感自主性、儿童期创伤和父母教养方式对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模式存在显著影响.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抗抑郁剂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史艳艳;袁勇贵;侯钢;徐治;浦梦佳;张玉梅;王从杰;刘哲宁;王传跃;张志珺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美国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入组34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280例完成12周抗抑郁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分别评定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发病前应激事件刺激量,采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分析患者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抑郁症未痊愈组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痊愈组(P=0.008).痊愈组BDNF Val66Met基因型分布(AA:AG:GG=28:79:40),等位基因分布(A:G=135:159)与未痊愈组中基因型分布(AA:AG:GG=29:81:23)和等位基因分布(A:G=139:127),经性别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分为首发患者和复发患者,均未发现BDNF Val66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儿童期创伤问卷及生活事件量表分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LES社交问题分值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抑郁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HDRS基线分值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进入回归方程,是抗抑郁剂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DNF Val66Met基因型及各量表赋值交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伴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症状严重、年龄较大的男性抑郁症患者近期疗效差,但BDNF Val66Met功能基因多态性、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相互作用不是抗抑郁剂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 武汉市两所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儿童期创伤、特质焦虑的关系

    作者:黄海;卢婧;吴和鸣;胡月;周春燕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儿童期创伤、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PAI)、特质焦虑分量表(T-AI)、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对湖北省2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620名在校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手机依赖高分组儿童期虐待经历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二者在儿童期忽视经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手机依赖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特质焦虑均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在儿童期创伤经历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51.30%.结论:儿童期创伤、特质焦虑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儿童期创伤能够通过特质焦虑影响手机依赖.

  • 儿童期创伤与成人社交焦虑障碍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

    本文就儿童期创伤与成人社交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 以及有儿童创伤史的成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的可能机制和治疗对策等加以阐述.

  • 青年群体分离体验与儿童期创伤间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静;施琪嘉

    目的探索青年群体中分离体验与儿童期创伤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量表与临床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实验对象,并与对照组分别填写儿童期创伤问卷.结果不同组别在虐待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分离和性虐待、情感忽视、情感虐待,以及虐待高度相关,与躯体虐待无显著相关;虐待在性别上没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但分离有性别差异.结论青年群体中分离体验与儿童期创伤,尤其与情感忽视、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关系密切.

  • 有创伤史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和分裂人格特质与安全感的关系

    作者:何玉琼;刘剑波;龚靖波;方宇敏;崔夕龙;罗学荣

    目的:在有儿童期虐待史的大学生人群中,探讨儿童期虐待、分裂人格特质及安全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为对象,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安全感量表、Chapman分裂型人格倾向量表,分发11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88份,其中258人存在儿童期创伤史.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感量表的人际安全感得分与分裂人格特质得分、儿童期创伤量表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r=-0.184~-0.557,P<0.05).安全感量表的确定控制感得分与分裂人格特质得分、儿童期创伤量表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r=-0.219~-0.541,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儿童期情感忽视在分裂人格特质和安全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情感忽视和分裂人格特质负向影响安全感形成.儿童期情感忽视在分裂人格特质和安全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 成长环境和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成瑜;王强;李晓晶;张平平;郭万军;李涛

    目的 探究成长环境的城市化水平、儿童期忽视、躯体虐待和缺乏父母陪伴对大学生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纳入某综合性大学4620名二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和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分别评估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以自编问卷调查出生地城市化水平及15岁前主要居住地变更情况;以改编自世界精神卫生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the World Mental Health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WMH-CIDI)儿童期部分的5条目被抚养人忽视问卷和1项被殴打条目回顾性评估16岁前忽视及躯体虐待情况;以自编问卷调查儿童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经历.结果 广义线性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情绪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女性(β=0.894,P<0.001)、农村成长(β=0.378,P=0.001)、儿童期忽视(β=0.279,P<0.001)和儿童期躯体虐待(β=0.550,P<0.001).躯体症状的影响因素有女性(β=2.638,P<0.001)、农村成长(β=0.395,P=0.015)、儿童期忽视(β=0.487,P<0.001)和儿童期躯体虐待(β=0.483,P=0.005).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之间呈正相关(r=0.545,P<0.001).结论 女性、农村成长、儿童期逆境经历可增加大学生情绪问题、躯体症状的症状数目和严重程度.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和躯体症状在严重程度上呈正相关.

  •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儿童期创伤及出生地的比较研究

    作者:何凌霜;曹莉萍;向波;窦翊愷;朱玲;吴建桦;郝勤建;李涛;王强

    环境和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 环境因素的研究滞后于遗传学研究,也制约后者的深入开展.系列研究报道精神障碍患者儿童期创伤发生率较高,早发精神障碍(15~25 岁)儿童期创伤发生率在 75%以上[3],成年精神分裂谱系障碍和抑郁症患者也存在较高的儿童期创伤发生率[4-5]. 康玉坤等[6]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发生严重心理疾病的风险更高.本研究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儿童期创伤及出生地环境进行研究,初步探索和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儿童期创伤及出生地的作用.

  • 自动思维、童年期创伤与新兵抑郁的关系

    作者:王立菲;杨国愉;赵梦雪;冯正直

    目的 探讨自动思维、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新兵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某部队2个新兵连1035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兵抑郁的发生情况以及与自动思维、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自动思维、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各项评分上,抑郁症状组新兵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症状组新兵(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动思维(OR=1.078,95% CI 1.065~1.092,P<0.01)、情感忽视(OR=1.121,95% CI 1.066~1.179,P<0.01)是新兵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自动思维、童年创伤可能并非新兵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新训后环境、训练强度、新兵人际关系和管理模式可能与抑郁关系更密切.

  • 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

    作者:王立菲;宋长海;王向丽;闫晓钒;王佳;揭彬;光裕;汪涛;何谐;冯正直

    目的 探索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抑郁问卷(state-trait depression scale,STDEP)、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aire,28 item short,CTQ-SF)、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3736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留守经历新兵在状态抑郁、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身体忽视、情感忽视、身体虐待、情感虐待4个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0.01),留守经历新兵在行为抑制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0.01);②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各维度、行为抑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为0.229 ~0.921,P<0.01),与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得分显著负相关(r为-0.077、-0.130,P<0.01),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1);③特质抑郁、童年期创伤总分、行为抑制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状态抑郁,解释率为85.60%;童年期创伤总分及2个维度(身体虐待、性虐待)、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3个维度(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特质抑郁,解释率为30.70%.结论 留守经历新兵抑郁值得关注,了解儿童期创伤经历、引导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可能有助于留守经历新兵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情绪调节方式.

  • 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睡眠质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少杰;李玉丽;尹永田;李玉坤;邱永奇

    目的 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东省某高校680名大学生,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青少年心理资本问卷(PCQ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被试的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和一般人口学变量.结果 CTQ-SF总分与PCQ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10-0.33,均P<0.01);CTQ-SF总分与PSQI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13~0.25,均P<0.01);PCQ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13-0.20,均P<0.01).结构方程建模拟合良好,x2/df=3.763<5,CFI、TLI、NFI和RMSEA分别为0.95、0.93、0.93、0.065;儿童期创伤与心理资本负向关联[β=-0.34,95%CI (-0.433,-0.239)];心理资本与睡眠质量负向关联[β=-0.13,95%CI(-0.237,-0.030)];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占总效应的18.2%.结论 儿童期创伤既能直接预测睡眠质量,也可通过心理资本对其产生间接预测作用.

  • IL1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创伤交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颖;张志珺;徐治;浦梦佳;耿磊钰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 B)基因启动子区rs169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心理精神量表评估随访.应用Snapshot检测IL1B基因位点rs16944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Unphased 3.0.13软件包分析rs16944多态性与抗抑郁疗效关联性,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 8周治愈组与未治愈组间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族史、发病次数、HAMD-17项基线及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基因关联分析表明IL1B基因rs16944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疗效较差(x2=3.931,P=0.047).两患者组间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和环境交互分析发现rs16944位点AA基因型与儿童期创伤相互作用及较差的抗抑郁剂疗效相关(P=0.043).结论 IL1B基因rs16944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期创伤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抑郁患者临床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