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作者:杨恒林;杨品芳;李兴亮;高白荷;张志勇;杨亚明

    目的了解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方法从1981年起,在滇西、滇南、滇东南监测点选择符合条件的恶性疟病人,取静脉血,采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并将相隔8~10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滇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从1982年的100%下降到2003年的83.3%,ID50 从240.0 nmol/L降到123.0 nmol/L,MIC从1 171.6 nmol/L降至325.9 nmol/L,分别下降13.0%、48.8%和72.2%.滇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从1981年的97.4%降到2004年的69.0%,ID50从170.0 nmol/L降至58.6 nmol/L,MIC从1 108.0 nmol/L降至312.6 nmol/L,分别下降29.1%、65.5%和71.8%;滇东南抗性率从1993年的78.9%下降至2003年的53.3%,ID50从136.0 nmol/L降至75.5 nmol/L,MIC从452.0 nmol/L 降至238.3 nmol/L,分别下降32.4%、44.5%和47.3%. 结论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仍具有抗性,但抗性程度明显下降;中越边境恶性疟的抗性程度低于中老、中缅边境地区.目前仍不宜用氯喹治疗当地恶性疟.

  • 济宁市中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与监测

    作者:林玲;于桂芝;林宏

    济宁市中区原为间日疟流行区,经过综合性防治,于1985年达到消灭疟疾标准.经纵向监测,自1984年后未再出现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但随着流动人员的增加,不断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生.为掌握疟疾的疫情动态,防止疫情回升,从1986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疟疾监测,通过及时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及对病灶点的处理,有效地阻断了疟疾的传播.结果报告如下.

  • 清流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邹水祯;刘源彬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端,辖14个乡(镇),人口121 129人.居民大都居住在平均海拔270~650 m之间,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利于丝虫病的流行,为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958年微丝蚴阳性率为9.20%.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经长期积极防治,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随后转入消除丝虫病的监测阶段.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采取纵向监测与横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居民(包括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出生儿童、兵役体检及外来流动人口)感染率及其密度调查,以了解有无新病例出现.1.2 血清学监测在原丝虫病流乡、村,对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出生儿童进行采样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

  • 山东省丝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作者:傅兆义;刘新;张其中;唐彦峰

    目的:丝虫病在山东省流行严重,威胁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为此,从50年代初即开展了大力防治.方法 :采取普查普治、全民服药、海群生药盐防治、晚期病人治疗、消灭传播媒介等措施.结果:丝虫病发病率逐年下降,1983年达到基本消灭.从1984年起又在全省范围内采取了横向、纵向10余年的监测,证实丝虫病在山东省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灭的标准.结论:丝防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坚持反复斗争,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方能达到消灭之目的.

  • 1984至2002年山东省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监测分析

    作者:付兆义;桂建军;缪峰

    目的监测山东省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系统阐述了1984~2002年丝虫病的监测结果.横向监测,采取病原学、媒介学、血清学、流动人口监测、晚期病人调查等方法.纵向监测,根据不同的地理方位及原丝虫病流行区发病率的高低,在全省各地共选择5个县5个乡(镇)18个行政村进行固定监测.结果横向监测,在全省74个流行县(市、区)共调查502个乡(镇)1 345个自然村,血检954 467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0.003%;媒介调查,共解剖淡色库蚊378 816只,检出阳性蚊虫161只,自然感染率为0.04%;血清学调查,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10 667人次,丝虫抗体阳性者148例,阳性率为1.39%,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水平;流动人口监测,在45个县(市、区)335个乡4 473个村庄共血检36 559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47例,阳性率为0.40%.纵向监测显示,累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59例,全部在3~6年内自然转阴,蚊媒自然感染率为0.0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 2007-2011年淮安市肠道寄生虫病纵向监测结果

    作者:贾从英;杨文洲;孙维新

    目的 为及时了淮安市钩虫、蛔虫、鞭虫等肠道寄生虫病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评价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淮安市涟水县河网乡谭陈村,连续5年运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监测人群的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感染者每年2次运用甲苯咪唑进行驱虫治疗.结果 2007年调查1 062人,查出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姜片虫感染者33人,总感染率为3.11%;2008年调查1 001人,查出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27人,总感染率为2.70%;2009年调查1 219人,查出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6人,总感染率为0.49%;2010年调查1 116人,查出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17人,总感染率为1.52%;2011年调查1 029人,查出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10人,总感染率为0.97%.感染率在5年内下降了68.81%,男女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0,P<0.05).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主要集中在50~59岁年龄组,其感染病例数占总感染病例数的38.33% (23/6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该监测点连续5年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波动在5%以下,但随着感染者的治愈不断有新感染者出现,为巩固防治成果,在今后应以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为重点.

  • 高危儿纵向监测与脑瘫发病113例探讨

    作者:史雄英;陈宇;唐红梅;魏春雷

    目的:为了解高危儿的生存质量及预后,脑瘫(CP)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高危组113例及正常组108例进行体格发育及精神发育纵向监测.结果:高危组在6个月及12个月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组且能有效降低CP发生率,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可塑性更大,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价值更高.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06年学生视力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莉;齐慧;王佩云

    视力低下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病中发病率及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也是该人群疾病控制中的重点及难点.为了解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视力低下问题的现状,掌握视力低下问题的发展趋势,为制订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2006年对浦东新区部分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视力情况进行了纵向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吴江市莺湖村肠道线虫病纵向监测

    作者:李明川;吴秀珍;梅火根;徐鞍强;汤觉萍;吴敬之;王树铭;高建红

    目的 掌握吴江市肠道线虫病流行动态.方法 在吴江市平望镇莺湖村人群中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线虫卵,阳性者及重点人群进行驱虫服药和健康教育.结果 5年共粪检5 757人次,查出肠道线虫感染者147人次,平均感染率2.55%.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96%、0.49%、0.24%.重复感染率为20.30%,是新感染率1.96%的10.36倍.结论 在人群肠道线虫病有效控制的吴江市,仍有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和人群,有必要加强监测工作.

  • 宜兴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作者:陈凯;薛志强;陈建农;陈赞平;李学兵

    为了监测芜申运河建设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实时掌握太湖流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2005年起选择宜兴市新街镇蒲墅村作为国家级固定监测点进行疫情纵向监测,现将2005~2007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邵伯湖区钉螺控制效果纵向监测

    作者:朱霞章;于金琼

    邵伯湖位于江苏省江都市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北与高邮湖相连,南与长江相通,是淮河入江水道.湖滩芦草茂密,总面积133.36 km2,湖底高程3.2 m,灌区880 km2.主要水源来自有螺的高邮湖及长江.1988年首次发现大面积钉螺,此后每年都开展湖滩灭螺工作,同时对邵伯湖区钉螺控制效果进行了纵向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1988-2000年六合县丝虫病监测

    作者:欧阳敏;侯传勇;林少霞;邵声洲

    六合县属南京市郊县,位于长江北岸,面积1 402 km2,全县辖26个乡(镇),人口68万.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1958年首次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微丝蚴阳性率为7.29%(24 972/342 638).经过30年的大规模防治,于1986年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从1987年开始我县丝虫病防治工作进入监测阶段,1988-2000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与纵向监测,以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为制定消灭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张路指数在吴县地区新生儿体格发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晓梅;李燕兰;胡大德

    本文选择吴县市地区出生新生儿以体重、身长、头围三项重要指标,按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科研协作组提供的新指数(张路指数)进行观测及应用验证,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吴县地区从1999年11月~2000年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胎龄33~44周,生后3天内及4天到14天的单胎适于胎龄儿(AGA)共262例,其中足月儿193例(男94例,女99例),早产儿32例(男20例,女11例),过期产儿37例(男22例,女15例).二、方法:按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科研协作组统一方法及指定测量用具进行(婴儿台秤、漆面皮尺),出生3天内体重于生后1小时内测量,头围、身长可于生后3天以内测量.出生4~7天(代表1周),8~14天(代表2周),按体重、头围、身长测量作为定时纵向监测的指标.

  • 安徽屯溪区1988~2005年残存钉螺原因分析

    作者:李鸣;王荣宝;张艳萍

    屯溪区地处皖南山区,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之一.1985年经考核验收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而转入疫情监测.1986年以来,根据<黄山市消灭血吸虫病后监测方案>的要求,经历了1986~1990年的纵向监测和1991年以后的常规监测二个阶段.现将我区1986~2005年期间,钉螺回升情况及残存螺点分布及原因作以下简浅分析与探讨.

  • 围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纵向监测临床研究

    作者:徐萍;王长华;任国庆;刘念桃;谭玮;马燕琴

    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的方法,改善高危儿预后及降低脑瘫发生率.方法对680例高危儿进行0~12个月神经发育监测、评价,神经发育异常患儿进行脑损伤诊断及康复治疗.监测采用Ameil-Tison 1岁内神经运动检查法(Ameil-Tison法)逐月进行.康复治疗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教会家长,逐月检查并调整方案.结果 680例高危儿中,检出脑损伤患儿229例(占33.68%),检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CCD)患儿207例,达30.44%,脑瘫(CP)患儿22例,达3.24%.均在生后6个月内出现神经发育异常表现,其中169例在生后3个月内出现神经发育异常169例(占73.8%).经系统监测并系统康复治疗的患儿222例,CCD患儿207例,1岁时完全正常,治愈率100%;CP患儿15例,13例1岁时完全正常,治愈率86.66%,2例1岁时明显好转,系统监测并间断康复的CP患儿2例,1岁时明显好转,未系统监测(经常失访)并未康复治疗的CP患儿5例.结论 Ameil-Tison法可以有效检出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系统监测可以早期和超早期诊断脑损伤,系统监测并系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但失访者脑瘫发生率高且严重,使治疗难度加大.

  • 徐州市2007-2010年婴幼儿生长发育纵向监测研究

    作者:许金丽;陈默;夏红玲;洪银慧;孙会;张玲

    目的 了解徐州市黄山社区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现状,发现婴幼儿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方法 对黄山社区2007年1月-2008年12月出生的474例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纵向监测.结果 得到了黄山社区0~3岁各月龄组男、女体重、身长的均值、标准差及体重、身长的增长值,与90年代比较,生长发育状况有所提高,与WHO标准值也基本一致.结论 徐州市黄山社区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良好.

  • 纵向监测社区干预对高危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作者:宋风玲;赵冬梅;李玲;冯冰;曲敬师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高危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抽取济南市2009年1-12月出生且筛查出的高危儿3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77例和对照组163例.干预组对高危儿定期进行监测随访,根据每次的评估结果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日常保健管理,进行喂养、营养的指导和体格发育检查,未进行系统干预.结果 除6个月身长、18个月头围外,两组不同年龄体重、头围、身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 d两组各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年龄两组D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9、12个月DQ异常率干预组分别为25.4%、6.2%、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6、9、12个月肌张力异常率干预组分别为38.9%、25.4%、6.2%、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6、9、12个月姿势异常率干预组分别为4.5%、1.7%、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减少脑瘫等的发生.

  • 纵向监测健康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策略

    作者:张茜;朱振昕;孟文佳;张永媛;薛付忠

    目的 提出大型纵向监测健康体检数据统计分析策略.方法 从数据预处理、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填补、广义估计方程纵向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该策略,并以白细胞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为例说明其应用性.结果 将粗糙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填补了大量不完整数据;利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纵向统计分析,克服因忽略组内相关造成的问题,使时间因素得到控制和体现.结论 大型纵向监测健康体检数据统计分析策略可有效地利用查体记录的各类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统计分析质量.

  • 河南省丝虫病净化监测结果与分析

    作者:蔺西萌;许汴利;赵旭东;邓艳;李辉;黄倩;王昊;郑学修

    目的:分析河南省从基本消灭丝虫病至完全消灭丝虫病阶段的净化监测结果.方法:采取病原学、蚊媒学监测方法,对丝虫病流行区各县每年轮流实施横向监测和对6个省级监测点连续进行纵向监测;同时采取慢性丝虫病患者调查、流动人监测及海群生净化治疗.结果:净化监测阶段病原学横向监测共血检993 027人次,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201人,微丝蚴率0.020%.1991年以后全省未再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988年至1994年6个纵向监测点,人群血检30 520人次;第1 a共血检8 275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8人,微丝蚴率0.097%;1992年以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全部阴转,蚊媒监测未再发现幼丝虫阳性蚊.净化监测阶段共治疗14 806 345人,其中对象治疗289 720人,全民服药438 765人,全民服海群生药盐14 077 860人.流动人口监测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结论:净化监测是消灭丝虫病后期的重要防治措施.

  •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

    作者:Louise Carter;Robert Metcalf;Fiona H.Blackhall;Caroline Dive;Matthew G.Krebs;徐毅;刘政呈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为探索肿瘤生物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CTCs也有可能作为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CTCs的存在以及它们在转移中的作用.近年来,可靠分离CTCs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领域重新获得关注.CTCs多常见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在健康志愿者和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中比较罕见[1].随着CTC分离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分子水平研究CTCs,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转移生物学;CTCs可作为一种微创“液体活检”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纵向监测.特别是这种方法还可用于描述肿瘤进展,评估药物研发的药效学生物标志物.以往连续对肺癌患者进行活检非常困难,因而了解肿瘤耐药机制是很有挑战性的课题,CTCs亦有助于揭示此机制.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