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唐雪峰;王亚丽;孔莹琴;郭乔楠

    目的 探讨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8例结外ALCL进行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8例中男女各4例,年龄15 ~ 86岁,平均年龄53岁.病变均位于淋巴结外,包括鼻腔、皮肤、十二指肠、骨、软组织和扁桃体.组织学显示2例细胞排列较疏松,1例为梭形细胞,3例缺乏间变性,仅3例可见Hallmark细胞.8例均可见围血管现象.8例肿瘤细胞CD30均弥漫强(+),4例ALK-P80(+).随访时间7~52个月,7例生存.结论 结外ALCL少见,形态学不典型,相应部位鉴别诊断多,诊断较困难,需加深对其认识.

  •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表现特点

    作者:刘达根;周成勇;陆江阳;刘晓乡

    目的: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及时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表现特点,特别是中耳罕见的淋巴瘤,少见的副鼻窦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结果:中耳淋巴瘤1例,以伴有疼痛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传导性聋)、轻度面瘫为特点;7例扁桃体淋巴瘤,以咽部异物感及单侧扁桃体大为特点;2例鼻及副鼻窦淋巴瘤以血涕、鼻臭、下鼻甲粘膜粗糙,增厚为特点;鼻咽部淋巴瘤以血涕、头痛为特点;口咽部淋巴瘤以咽痛、发热、软腭溃疡、口臭为特点.结论:在发现耳鼻咽部病变时,掌握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时行病理检查,是及时确诊的关键.

  • 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作者:亓妹楠;李晔雄;刘清峰;房辉;汪华;金晶;王维虎;宋永文;王淑莲;刘跃平;刘新帆;余子豪

    目的 回顾性分析韦氏环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分析病理确诊的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1例资料,其中韦氏环80例,结内101例.Ann Arbor分期1期57例,Ⅱ期83期,Ⅲ期26例,Ⅳ期15例.Ⅰ-Ⅱ期接受化疗加受累野照射,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 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表现为临床Ⅱ期和邻近器官受侵,少见全身症状、脾受侵、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升高.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和56%(x2=2.43,P=0.119),Ⅰ~Ⅱ期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和58%(x2=76,P=0.097).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升高、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β2微球蛋白升高是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而β2微球蛋白升高、大肿块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差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乳酸脱氧酶升高、β2微球蛋白值升高与伞组患者预后差有关.结论 与结内病变相比,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某些不同的临床特征.

  • 99例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

    作者:亓姝楠;李晔雄;刘清峰;房辉;汪华;金晶;王维虎;宋永文;王淑莲;刘跃平;刘新帆;余子豪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期间收治的99例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所有病例经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胃肠道原发32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共14例,其余部位53例.结果 结外DLBCL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龄、男性略多见、全身症状少见、Ⅰ~Ⅱ期多见、一般状态较好、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多为中低分.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78.9%,原发胃肠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其他原发部位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37.0%、74.6%.全组病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S评分、结外受侵>1个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对5年总生存率有影响.结论 结外DLBCL为一组异质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部位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邹耘;曾芬;江文

    报道1例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文献。患者,女,42岁。全身皮肤瘀斑、皮下结节20余天,发热4 d。右股内侧皮损组织病理示: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CD3、CD43、CD56、颗粒酶B(Granzyme B, GгB)、细胞毒性蛋白(TIA)-1均(+)、Ki-67 LI约60%阳性;原位杂交EBER(+)。本病恶性程度高,需尽早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帮助诊断。

  • 腹部结外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徐龙;单海荣

    目的 通过对腹部结外淋巴瘤CT表现的回顾分析,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13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对该组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作同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腹部结外淋巴瘤13例:其中胃2例,脾脏2例,肾脏2例,小肠5例,结肠2例(包括回盲部).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大部均匀之软组织密度影,所累及脏器整体形态尚存,增强病灶呈轻中度均匀延迟强化.结论 腹部淋巴瘤共件表现包括:瘤体密实;瘤体内可见原有组织的解剖结构残留;CT多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受累脏器整体形态尚存.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 腹腔 CT
  • 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5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国镇;马云;白晓川;吴晓平;宋国庆;崔丽娟;郭宏伟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多被认为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样组织的恶性肿瘤,但也有不少的 ML原发于无淋巴组织的器官(如胃、骨骼等).当ML仅局限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伴或不伴 有区域淋巴结浸润者称为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PENL).因其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1980年12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活检病理证实的ML 376例,其中原发性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51例,占恶性淋巴瘤的13.6%.现分析如下.

  • 胰腺结核10例误诊分析

    作者:侯文林;孙建斌;马宽生

    胰腺结核是少见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我院1985年1月~2002年3月共收治胰腺结核14例,其中10例误诊,误诊率71.4%.现报告如下.

  • 头颈部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REAL分类和治疗方式选择

    作者:刘兆华;牟忠林;刘友生;陈剑;杨俊慧

    目的作者应用修正的欧美淋巴瘤(revised European and Americanlymphoma,REAL) 分类法对咽鼻头颈早期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分类,并分析了其组织病理学分类和临床特点间的关系,试图评估这一新的修正分类法在选择治疗方式中的价值.方法1980-1995年间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咽鼻头颈Ⅰ和Ⅱ期结外NHL患者共128例,均进行了治疗.对其中的108例可用标本进行了分析,其临床分期 60 例为Ⅰ期,48 例为Ⅱ期.其中13例单做了放疗,34 例做了强力的联合化疗,61例进行了化疗加放疗.结果组织病理分类 36 例为结外边缘性 B 细胞淋巴瘤,51 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为周围性T/NK细胞淋巴瘤,12 例为其它NHL,所有患者其 5 年总生存率达75%.证实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或其他低度恶性 B 细胞淋巴瘤,较其他的淋巴瘤生存率为高,周围性 T/NK 淋巴瘤患者生存率低.结论 REAL 分类法可较准确地反应 NHL 患者的预后.结果提示:应用 REAL 分类法有助于选择 NHL 患者适当的治疗方式.

  • 不同方案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作者:林剑扬;何鸿鸣;杨瑜;郑艳彬;王杰松;陈道光

    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结外鼻型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6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35例)与B组(31例).A组采取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方案,B组采取CHOP化疗方案,2个疗程为1周期.化疗后两组均行三维适形挡铅放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总缓解率)、远期疗效(复发率、2年生存比例)、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总缓解率(77.1%)高于B组(51.6%,P <0.05),复发率(28.6%)稍低于B组(5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比例(82.9%)高于B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1.4%,B组为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轻、近期总缓解率高、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是预后较好的影响因素(P<0.01,P<0.05).结论 CHOP-L-ASP联合放疗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CHOP联合放疗,近期总缓解率更高,2年生存比例提高,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累及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作者:韦应波;阎衡;宋志强;杨希川;钟白玉

    报告1例累及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确诊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8年后,鼻根部出现红肿、破溃.根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诊.

  •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作者:邹丹丹;农祥;邹勇莉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8岁.因鼻部红肿、溃疡伴疼痛半年于2015年4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鼻背部左侧出现一黄豆大红色结节,伴有轻微压痛,后皮损逐渐增大,蔓延至鼻梁及两侧鼻翼,边界不清,并出现溃疡,疼痛明显.病程中偶有发热,体温高38.0℃.无进行性消瘦.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鼻部软组织感染,淋巴瘤待排外”收住入院.既往体健,无系统疾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2011年曾行右侧鼻息肉摘除术.

  • 原发结外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冯丹;陈瑶;唐栋

    目的:总结结外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霍奇金病5例.非霍奇金病17例,分别经过CT和MRI检查.归纳其在CT和MRI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22例结外淋巴瘤中,脾脏6例,消化道7例,肝脏4例,眼眶内3例,睾丸1例,前列腺1例.CT检查14例,其中8例密度均匀,6例病灶密度不均.MRI检查8例,T1WI为低或等信号.12WI为低、等或高信号.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为进行性轻、中度强化.结论:结外淋巴瘤在临床上缺乏特征,常易被误诊.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常有进行性轻、中度强化.

  • 少见部位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窦彤;俞咏梅;崔艳秋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性,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初诊时均无其他部位淋巴瘤病史,其中19例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4例同时行上述两项检查.结果:26例结外淋巴瘤中,发生于眼眶、腮腺、肾上腺、睾丸者,病灶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延迟强化,眼眶病变可沿眼眶间隙蔓延呈塑形生长、亦可包绕眼环呈光芒样改变,腮腺病变均多发,肾上腺病变可保留原有肾上腺形态;发生于肺者,病变均侵犯双侧,CT表现多样化,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含气空腔,病灶周围呈磨玻璃样改变;发生于骨骼者,表现为骨质破坏轻、周围软组织块巨大,且病灶密度/信号均匀;发生于肝脏者,病灶均单发、位于肝脏周边,边缘模糊,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呈中度延迟强化或环形强化.结论:结外淋巴瘤尽管发病部位不同,但有较明显的影像学共性;部分少见部位结外淋巴瘤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需要与其他病变鉴别.

  • 以结外侵犯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6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凌;张运津;石庆之

    恶性淋巴瘤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组织遍布全身,所以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瘤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常以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但在临床工作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以结外侵犯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于消化内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骨科、皮肤科、胸科、乳腺科等,常被误诊为各专科的常见病,影响到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对本院2004年6月~2007年8月66例以结外侵犯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程强;阎晓朋;杨学华;高剑波

    目的 探讨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分析. 结果 1 ) 31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其中B细胞性26例(83.8%),T细胞性3例(9.7%),NK/T细胞性2例(6.5%);2)31例结外脏器淋巴瘤,其中肾脏6例,肝脏、肾上腺和直肠各4例,胃3例,脾脏、膀胱和卵巢各2例,胆囊,胰腺,输尿管和子宫各1例;3 )累及空腔脏器者13例,CT表现为管壁不均匀增厚(7.8~26.4mm),其中弥漫性增厚5例,局限性增厚7例,1例累及子宫CT表现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子宫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 累及实质脏器者18例共38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3个,地图样或不规则形15个,病灶直径2.1~14.2cm,平均直径6.3cm. 32个病灶CT平扫密度均匀,6个病灶密度不均,无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21例,明显强化1例,8例可见"血管漂浮征". 结论 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志兰;顾伟英;王志林;严峰;孙冠星;李青;曹祥山

    目的: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发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的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不同ALC水平与结外DLBCL患者各临床特征关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9例结外DLBCL患者,以ALC=1.0×109/L为分界点,ALC减少组18例(ALC<1.0×109/L),ALC非减少组41例(ALC>1.0×109/L),2组性别、年龄、LDH水平、ECOG评分、IPI预后指数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LC减少组常伴有临床分期的升高及non-GCB型增多(均P<0.05),且临床缓解率相对较低(P<0.05);P53缺失、Bcl-6及c-myc基因的异常表达与ALC高低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LC减少可以作为结外DLBCL患者的辅助性预后判断指标.

  • 结外淋巴瘤:影像学共性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作者:周建军;丁建国;周康荣;王建华;曾蒙苏;程伟中

    目的 分析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非霍奇金病54例,霍奇金病3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常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 57例结外淋巴瘤中,消化道14例,骨骼9例,脑7例,肾5例,肺4例,脾4例,肾上腺4例,肝脏3例,肌肉3例,胰腺2例,睾丸1例,阴道1例.常规X线检查22例,术前诊断6例;CT检查39例,术前诊断17例;MRI检查19例,术前诊断12例.CT检查47个病灶中,41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有程度不等坏死.MRI检查26个病灶中,T1WI为低或等信号,25个病灶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为高信号;17个病灶信号均匀,9个病灶信号不均匀.动态CT和MR增强47例,除脑淋巴瘤为进行性显著持续强化外,其他部位淋巴瘤为进行性轻到中度延迟强化.结外淋巴瘤瘤内常可见脏器原有解剖结构,如血管、支气管、肾盂、肌间隙等残留.结论 结外淋巴瘤共性表现包括肿瘤密实,瘤内可见原有解剖结构残留,MR T2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掌握结外淋巴瘤的一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结外型淋巴瘤CT、MRI分析

    作者:郑晓林;陈曌

    目的 旨在探讨结外型淋巴瘤CT、MRI的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结外型淋巴瘤CT、MRI表现,观察其肿瘤实质的密度和信号特点、生长形态、边缘、增强后强化程度等. 结果所有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淋巴瘤呈实体状,在CT上为中等密度,MR呈稍长T1、T2信号.肿瘤形态分三类,生长于中空器官者表现为管壁较均匀增厚;发生在实质器官者,其形态类似发病器官;沿器官周围生长者,包绕器官、侵蚀器官周边组织.肿瘤边缘与器官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实质为轻一中度均匀强化.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结论CT、MRI诊断全身结外型淋巴瘤具有一定的难度.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影像学表现,力争发现有助于正确诊断的特有征象,并与其它有关病变进行鉴别,以作为考虑结外淋巴瘤的依据.

  • 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孟威威;罗家胜;池凤好;吴玮

    报告1例累及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74岁。鼻根部出现红肿、破溃。根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诊。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