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

    作者:东纪平

    目的:对比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检验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单双号编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静脉血检验,对照组患者采取末梢血检验,对比2组患者在采血初期、10分钟、30分钟后的检验结果. 结果:采静脉血进行检验的患者3次的检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采末梢血进行检验的患者在30分钟与10分钟其血液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检验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采末梢血检验的患者初期的检验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血检验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的患者,其很容易受到时间的影响,后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 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宣东

    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可靠在今日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标本,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生物学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护工作人员对这些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使标本分析前就已潜在着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因素,给疾病的诊断带来错误的判断。为此,围绕着“影响血常规检验因素”,本文初步探讨与分析了影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

  • 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

    作者:赵于菱

    目的 分析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3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B组33例缺铁性贫血,对两组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 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BC、RBC/HB、HB、RDW、MCHC、MCV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RBC、RDW、MCHC、RBC/HB、MCV检查可鉴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适用于临床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

  •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框架思路构建

    作者:唐阳

    目的 探讨分析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情况.方法 对我中心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检查为IDA的50例作为甲组,检查为THAL的48例作为乙组,对比其有关指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WBC异常率为28.0%,PLT异常率为22.0%,相比于乙组8.3%、6.2%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RDW显著高于乙组,而RBC、MCHC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与THAL两种贫血重要的鉴别指标是RDW、RBC以及MCHC,而WBC与PLT是贫血诊断的重要指标.

  •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建江

    目的 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小儿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细菌性感染小儿为30例,病毒性感染小儿为35例,支原体感染的小儿为35例,全部小儿均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比小儿的检测结果 .结果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细菌组的CRP、白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显著高于与病毒组、支原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有效判断小儿感染类型,可为小儿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该种检验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轻度运动对成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核心要点构架

    作者:陈圆媛

    目的 本文主要就轻度运动对成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60例成人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受试者坐位15 min以及轻度运动15 min后进行静脉血血常规检验工作,并且就两种情况下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发现经过轻度运动后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 通过轻度运动会导致成人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 急性发热患儿血液常规检验指标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罗萍;颜雪莹;王婷;曾为红;李晓军

    目的:探讨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患儿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发热患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根据临床后的诊断结果,分析常规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疾病患儿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非严重疾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比较,细菌感染与支原体属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原体属感染患儿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为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患儿的病原学诊断和发病程度判断提供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

    作者:谢剑虹;何智宏;杨飞华;伍世钢

    目的 分析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差异.方法 80例常规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体检者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体检者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红细胞(RBC)(5.14±0.36)×1012/L高于对照组的(4.76±0.28)×1012/L,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末梢血,使用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的标本准确性更高,可更大程度消除外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误差,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范永力

    目的:对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0例患者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化验和血涂片镜检,分析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不足,论证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结果80例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常规检验中发现异常40例,经血涂片镜检其中真阳性20例,假阳性20例;经血液分析仪检验中发现正常40例,经血涂片镜检其中假阴性2例,真阴性38例。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的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65.52%。诊断符合率为72.50%。结论血常规检查只是一种过筛式的检查,也存在检验结果不完全准确的情况,而血涂片分析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因此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林艾晶

    目的 研究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地中海贫血患者(THAL组)、缺铁性贫血患者(IDA组)与健康人员(对照组),各50例.均肘静脉取血2ml,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结果 THAL组及IDA组患者Hb、RBC、MCV、MCH、MCHC、RDW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HAL组患者Hb、RBC、RDW指标与I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间MCV、MCH、MCH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将血常规检查检测的Hb、RBC、RDW指标作为鉴别THAL与IDA的辅助参考因素.临床利用血常规检查可以迅速有效地对THAL与IDA进行诊断鉴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杨新伟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作用,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75例患者的资料,对需要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对结果显示异常的标本再进行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镜检,对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观察。结果1875例病例中,257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示结果异常者,经外周血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确认为异常者34例,其中缺铁性贫血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结论加强血涂片镜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直观、全面的诊断依据,有效地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读懂血常规

    作者:周玉涛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中有三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分别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临床(或体检)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目的,就是根据三种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诊断和鉴别疾病.关于血常规,需要注意的是:(1)各项指标的参考值因地区、仪器等因素的影响,并非完全一致,所以仅作参考用途;(2)在多项指标中,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导致存在一定的区别,通常这也是产生生理性变化的重要原因;(3)疾病诊断是经多重指标联合分析完成的,甚至部分指标具有持续监测要求,因此切不可因某项指标异常即"对号入座",在不具有家族史、既往史或疑似症状的前提下,多项指标都不具有典型的临床意义.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沈宇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44例健康体检者及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静脉血)与对照组(末梢血),各72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红细胞状况及静脉血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受试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试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即刻检测与6h检测比较,受试者WBC、MXD、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即刻检测与3h检测比较,各指标均有所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采用静脉血进行检测的效果优于末梢血,能提升检测准确性,且支持反复检测;但静脉血需在采集完3h内检测,以减少误差.

  • 血液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黎长征

    目的 了解及掌握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有关因素,以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进而确保检验的质量.方法 以我院检验室2010 年上半年至2011 年上半年收集得来的50 份不同病种的病患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XS-SysemexI1000SR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这100 份不同病种的病患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后分类总结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有关因素.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生理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设备因素、试剂因素对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有较大影响.结论 为了确保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质量,必须要加强检验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妥善保管检验仪器,这样才可以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祥花

    目的 探讨末梢血采血法与静脉血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需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分别采用静脉与末梢血采血法采集所有患者血液,及时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静脉血采血法测的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低于末梢血末梢血,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明显高于末梢血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时需尽量采用静脉采血法,以保证检测结果客观性与准确性,其可为临床诊断疾病与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作者:高宏娥

    目的:通过对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导致常见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误差的相应对策。方法选取86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对86例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同一血常规标本,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存在差异。结果当温度条件为常规6℃~25℃时,白细胞检测含量明显高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血小板检测含量明显低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10 min内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相较于放置120 min以上才进行检测的同一标本,后者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均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EDTA盐作抗血凝剂,在抗血凝剂浓度为2.8 mg/mL时,标本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与比容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 mg/mL时的检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测定时间与抗血凝剂浓度差异,均会造成检验值产生偏差。因此,为大化降低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拟定完善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全方位监督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检测操作。

  • 不同采血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对照分析

    作者:傅桂霞;张超

    目的 对比不同采血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20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血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与研究组(采用静脉血采血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各110例.评价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与抽血过程的疼痛度.结果 研究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抽血过程中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末梢血采血措施,通过静脉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更高,适于临床应用.

  • 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戴泓厚

    目的 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为A组,同期收治的3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B组,选择31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B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分析3组检查结果 ,记录3组资料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比容(MCV)、红细胞(RBC)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红细胞指标为(4.89±0.80)×1012/L,B组红细胞指标为(3.02±0.54)×1012/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28.32±2.88)g/L,A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0.32±12.82)g/L,B组血红蛋白水平为(74.20±18.32)g/L,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与B组,A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比容(MCV)水平分别为(67.32±5.44)fL与(65.20±5.21)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平均比容(MCV)水平为(88.90±5.66)fL,与A组及B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350.43±10.33)g/L,A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304.29±20.32)g/L,B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298.23±21.9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早确认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比较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两种采血方法在 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君斌

    目的 探析血常规检验中行静脉血采集以及末梢血采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30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视为参研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行末梢血采集)和试验组(行静脉血采集).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MCHC(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WBC(白细胞)、HCT(红细胞比容)、RBC(红细胞)、PLT(血小板)和HGB(血红蛋白)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血常规检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获得的结果有差异性,静脉血采集的临床优势大于末梢血采集,建议实际检验时优选静脉血采集.

  • 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滕晓杰

    目的 分析与探究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00名受检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名.实验组进行静脉血检验,对照组进行末梢血检验,观察对比两组受检对象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受检对象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平均红细胞比容的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偏差较小,确保了结果稳定性与准确性.

632 条记录 5/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