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晓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的价值.方法:收治行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静脉血标本,B组采用末梢血标本,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在T1时间,A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低于B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B组(P<0.05),中间细胞(MX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与T2各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3时间检测结果相对于T1检测结果PLT明显下降,MXD结果上升(P<0.05),其余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相对于末梢血标本检测结果更准确,且血常规标本应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存贮时间过长,造成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 血常规检验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谯正权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收治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72例,分析检验结果,观察不同采血部位和不同检测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低于末梢血,数据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检测的数值明显高于<6 h和≥6 h的.结论: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是重点和关键,能减少标本误差.

  •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赖清连

    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健康体检与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末梢血组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组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均高于静脉血组,血小板计数值低于静脉血组(P<0.05);两组即刻检测与2 h检测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3~6 h检测,白细胞、中间细胞、红细胞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且可重复检测,与末梢血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由于人体血常规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避免误差,应在3 h内进行检测。

  •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斌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分为细菌性感染组60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50例,并选择同时间段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实施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CRP值(56.63±2.34)mg/L和WBC值(17.76±3.67)×109/L水平都高于对照组的CRP值(6.41±0.53)mg/L和WBC值(6.73±1.42)×109/L,细菌感染组的PA值(207.86±33.65)mg/L则低于对照组PA值(220.12±41.01)mg/L(t=4.046、5.669、4.457,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WBC水平都超过非细菌感染组的CRP值(41.65±2.78)mg/L和WBC值(12.75±2.65)×109/L,PA的水平则低于非细菌感染组(227.56±43.65)mg/L(t=5.990、4.135、4.245,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WBC、PA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90.00%、91.67%,均大于非细菌感染组(χ2=17.325、20.562、4.291,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作者:钟红梅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主要概括如下.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冬蕊;张志琴;严国栋;闫爱娜

    目的:论证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结合临床检验工作,收集大量血涂片资料,分析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不足,阐述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结果:血细胞分析病例1378例,血涂片镜检228例,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缺铁性贫血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急性白血病4例,其余198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相符.结论:加强血涂片镜检工作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直观的诊断依据.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松岩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上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并滥用,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细胞在数量上往往变化不显著,形态学检验能反映疾病的变化情况不可忽视.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作者:冯晓云

    目的:分析利用血细胞分析仪针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方法将我院240例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血组即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并在室温环境下对即刻、1h、3h、6h等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中间细胞(MXD)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静脉血在3 h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测6h后,血小板计数值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 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比其余各项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末梢血样本而言,静脉血样本的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重复检测;且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在3h内测定样本可大程度上消除结果误差。

  • 观察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霞

    目的: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4~8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并分别采取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将室温下不同时段的血常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发现,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常规检测的各项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检测值明显高于静脉血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的血小板计数值则明显低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值,差异显著性(P<0.05);而两种血液检测结果在中间细胞百分比上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当完成检测3 h内,静脉血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中间细胞百分比等检测值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6 h后,血小板值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间细胞值则明显高于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性(P<0.05);而在其他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上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患者而言,采取静脉血采集,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因此,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要尽量选择静脉血,同时要尽快在3h内测定样本,以降低误差的发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张育超

    目的:分析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选择2011年2月-2013年9月入我院的患者200例,进行正常血标本与异常血标本的化验,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一组为观察组,进行正常血标本的检验,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异常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观察组的血涂片检查发现2例异常,而假阴性率达到了2%,而对照组的血涂片检查发现有52例为正常的,假阳性率达到了52%。结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只能是过筛式的检查,检验的结果有时候并不是完全准确的,而且血涂片的检查也可以通过分析使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更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所以,血涂片分析对于血常规检验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作者:邢美荣

    目的 对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为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 方法 选取6 0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7月. 采集这6 000名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制成6 00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对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 6 000份血液标本中,有600份血液标本出现误差,误差率为10%.分析发现,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为受检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以及抗凝剂浓度不合格等;根本原因为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包括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所占比例为84.67%. 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送检时间以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有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

  •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俊琴

    目的:探究末梢血采血方法和静脉血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差异。方法采集80例患者的血液,平均分为两份,抽取末梢血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40例抽取静脉血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MindrayBC-5300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结果在WBC、RBC、HGB、MCH、MCHC、PLT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 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迟帅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送检本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50份血液样本,平均分为2组,分别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收集两种血常规检验结果,分类统计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各指标的检测值,并计算各指标平均值,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各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检测值略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准确性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是两种检验手段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必要时两者联合检验进一步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率.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张裕芳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涂片分析具有的重要性.方法:以90例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显示正常的有30例(正常组),显示异常的有60例(异常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涂片分析,对比并评价两组的血涂片检验结果.结果:正常组中,2例患者经血涂片分析显示异常,假阴性率为6.7%;异常组中,5例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8.3%.结论:在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时,通过展开血涂片分析,可有效弥补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不足,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出现.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雷飞飞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415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推血涂片显微镜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将两种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于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仪器检验中出现阳性警报的镜检阳性率为80.87%;全部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红细胞呈现大小不等表现的8例;可见原始、幼稚细胞的2例;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的9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的2例;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表现的3例.存在仪器报警提示、仪器检验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符合情况.无报警提示标本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仪器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正常人群筛查作用明显,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也非常重要.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叙平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患者527例,其中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报警提示为399例,无报警提示则为128例,另对标本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MCV、HB、PLT、WBC 及 RBC 均具有较高的镜检阳性率,而报警提示标准为69.7%,而在无报警提示白细胞分类镜检当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具有较高的相符性(P>0.05),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较低的复合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获得较高阳性率,可获取较高的细胞异常阳性检出结果,在临床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袁洪霞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联合C反应蛋白对诊断儿科患儿的检测意义,研究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儿科感染患儿50例将其设置为感染组,再选择本院进行正常体检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常规检验联合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患儿的血白细胞数值以及C反应蛋白数值基本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果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较为明显,可以基本判定为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杨玉勤

    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部以及门诊采集的血液标本429份,所选标本中共计332份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提示,剩余97份未有报警提示.结果:PLT、WBC、RBC、MCV、HB均具有较高阳性符合率.232份镜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提示血液样本为阳性,阳性率为69.88%.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仪器检查以及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碱性细胞仪器检查以及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获取血细胞数量以及其他参数,配合血涂片显微镜镜检能够使血常规检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邱文东

    目的:血常规检验中,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联合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260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同时,还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总结出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警报提示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14.2%、85.8%,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镜检提示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8.1%、91.9%,二者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幼稚粒细胞、杆状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单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原始细胞检测的符合率方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别为50.0%、60.0%、57.1%、33.3%、62.5%、50.0%.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常见,均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且效果良好,联合应用的形式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提升检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吕铁仁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所有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6年7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对照组(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和单一检验,将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患者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4.00%(P<0.05).结论:通过对血常规检验患者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后,取得显著效果.

632 条记录 3/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