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探究

    作者:李艳治

    目的 讨论并分析通过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120受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通过血液分析对检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患者在Hb、PLT、HCT、RBC、WBC检验结果比较末梢血均低于静脉血(P<0.05);CV值比较末梢血高于动脉血和静脉血(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会随着采血方法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我院的研究结果发现,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及临床适用性比较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血常规检验均采用静脉血.

  • 贫血孕妇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分析

    作者:石俊平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孕妇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治疗的182例孕妇贫血患者为贫血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无名指末梢外周血液,运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查血常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结果大细胞性贫血组的孕妇MCH、MCV均高于健康组(P<0.05),Hb与RBC数均低于健康组(P<0.05);小细胞性贫血组的孕妇MCV、MCH、Hb和MCHC指标均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医师根据血常规检验报告,分析孕妇的贫血程度和类型,便于及时予以临床指导和治疗,可有效预防孕产期的多种疾病,确保母婴健康。

  • 谈谈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传杰;于白;唐雪梅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收治的1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参考组采集末梢血,同时接受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血常规检验时可通过多点采集提高诊断准确率。

  • 对比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查情况,随机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回顾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的MCHC检测结果比较,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观察对象的PLT、HGB、HCT、RBC和WBC等观察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则存在典型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作者:王丽红

    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其中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功能血细胞及其血红蛋白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的检验分析过程,是医师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辅助手段和依据,为诊断和鉴别其他系统疾病提供许多重要信息[1]。但是,有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甚或误导临床实践,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提高标本质量,强化规范操作,降低各种因素带来的误差,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找出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血常规检验知多少

    作者:安红霞

    无论是门诊或者住院病人医生开的多的是血常规检查,正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一个太阳,一滴血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诸多信息,譬如说血常规检查.什么是血常规检查呢?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五分类的血液分析仪的应用.

  •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作者:何贤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出现的原因。方法选择近来2年前往我院诊治的300例患者,经过其同意后抽取血液样本以及开展血常规检验,同时把检验结果和患者病历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产生误差现象的有30例,误差率达10%,导致血常规检验时出现误差的因素有患者本人、试剂、仪器以及人为等。结论检验工作者应该全面认识以及掌握导致误差出现的因素,同时拟定有效的控制方法,增加血常规检查准确率。

  • 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评价

    作者:邓琳

    目的:了解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患者经化验的异常血标本与正常血标本共420份为研究对象,将210份正常血标本作为实验组,210份异常血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涂片检查差异。结果经由血涂片检查后发现,实验组4例异常,假阴性率达1.90%;对照组98例正常,假阳性率达46.67%,两组血涂片检查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血涂片镜检工作,对患者身体健康状态进行有效判断,能提高疾病准确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诊断依据。

  • 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及其提高措施分析

    作者:张婕

    随着科技的进步,血常规因其方便及准确的特性,在临床上的诊断意义越来越大.我们身体的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血浆及各种各样不同的细胞因子组成.在临床上我们通过检验血常规,会发现血液中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各种疾病.比如常见的感染、贫血及与造血功能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等.在日常检验中,我们一般采用肘静脉采血或者手指末梢采血两种方式采集患者血液.手指末梢采血方式因其疼痛较轻、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应用较广泛.随着相关医学手段的进步,我们发现肘静脉采血方式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更小,结果更加准确.本文从患者自身、检验设备及试剂、检验人员操作三个主观因素及采血时间、采血方式、仪器的校准三个客观因素,六方面探讨了临床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 中末梢血和静脉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分析

    作者:郑莹莹;闫卫利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上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检测价值,探讨准确率更好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本疾控中心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200名身体健康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末梢血组以及静脉血组,每组各100名.各自使用相应的取血方式获得志愿者血样,之后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对比两组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志愿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以及血红蛋白(Hb)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MCV)方面,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的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运用静脉血检测的方式比末梢血检测方式有着更为精确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颖;刘静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使用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炎症性肠病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以及 C 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分别为(316.7±18.6)g/L、(120.3±19.5)g/L、(87.1±11.8)fl,均低于对照组的(329.7±15.2) g/L、(129.5±15.4)g/L、(89.5±15.9)fl,而血小板计数和 C 反应蛋白分别为(187.4±24.8)×109/L、(19.2±8.2)mg/L,则高于对照组的(158.2±16.1)×109/L、(9.3±2.2)mg/L,P 均<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当中,血常规检验能够发挥早期诊断的作用。

  • 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亚武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均运用手指末梢血与肘静脉血采集样本,分析不同采血样本检验后血常规检验指标情况情况.结果:在WBC、RBC、Hb、MVH等指数方面,静脉组明显少于末梢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t、MCV、MVHC、PLT等指数方面,静脉组明显多于末梢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运用静脉血采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作者:林菊

    目的:分析使用血液检测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验,比较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普通体检测血常规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和对照组(采集末梢血)患者各80例,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验数据。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检测,得出静脉血的白细胞(7.03±1.42)低于末梢血(8.22±2.74),但其他指标PLT、RBC、HGB平均值高于末梢血。两组RBC、HGB、PLT、WBC的相关系数依次为5.15、5.12、1.29、2.99,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使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进行采集,能大幅度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同时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中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变异系数比较大,而对患者采集静脉血,其检测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及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观察组的检验方法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医疗中广泛使用,具有使用价值。

  • 对比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春莲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0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同时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并采用同一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两种血样的检测结果.结果:肘前静脉血RBC、Hb、HCT、PLT、MCV血常规指标水平均高于手指末梢血,肘前静脉血WBC水平低于手指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重复检测各指标CV值均高于肘前静脉血.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相比末梢血,静脉血检验结果较为精准、稳定,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应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法.

  •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

    作者:喻惠雯

    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2月期间,黄陂区人民医院门诊部接受健康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末梢采血组、静脉采血组,两组受检对象均为50例.对两组受检对象在不同采血方法下采集血液样本血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对两组受检对象以上指标的检出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静脉采血组受检对象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末梢采血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末梢采血方法进行采血分析的稳定性较差,检验结果准确性有一定缺陷,静脉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出水平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分析

    作者:张筱东;常正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血常规检验误差标本63例,分析误差原因,并总结解决措施.结果:送检时间过长和保存不当占比较高,分别33.33%、28.57%,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误差与人为因素、保存因素和送检时间等有关,需引起重视,加强干预,减少误差.

  • 幼女输卵管积水并扭转超声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

    作者:苏雅娟

    患儿女,10岁.因间断性下腹痛2月余,加重4 d收住院.住院后妇科肛诊检查:子宫前位,幼年子宫,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约6 cm×5 cm×4 cm包块,质中,活动可,有轻压痛.血常规检验:WBC 5.5×109/L.超声检查:子宫平位,大小为 3.6 cm×2.7 cm×1.9 cm,未见异常回声.右侧附件区紧贴宫体右侧可测及 6.5 cm×3.8 cm×3.3 cm、内有多条分隔带的无回声包块(图1).超声诊断:右侧卵巢多发囊性占位(囊肿?).术中所见:幼年子宫,质中,表面光滑.右侧输卵管壶腹部迂曲、肿胀,约 6.5 cm×4.0 cm大小,暗紫色,表面光滑,囊性,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近端扭转360° 5周. 右侧卵巢无异常.

  • 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的血常规检验分析

    作者:冯海珍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80例健康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妇贫血类型与孕周关系密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结论妊娠妇女发生贫血的概率较大,在孕早期和中期主要是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主要是大细胞性贫血,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Hb、RBC、MCH、MCV、MCHC以及RDW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贫血、纠正贫血,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作者:邓瑰丽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持续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结果 存在误差的标本份数,比较不同测定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检测结果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结果200份标本中出现误差30份(15.00%),常见误差原因包括保存不当(36.67%)、抗凝剂浓度不合格(26.67%)、采集时间不合理(23.33%)、送检时间过长(10.00%)、体检者自身原因(3.33%);不同测定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测得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剂浓度为2.8 mg/ml条件下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高于抗凝剂浓度为1.6 mg/ml条件下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时间、保存温度、抗凝剂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预防误差.

  •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刘鑫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策。方法选取来医院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志愿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行末梢采血,观察组行静脉采血。比较、分析2组血检验结果,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总结相关的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血样本中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与末梢血样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末梢血样本(P <0.05),而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低于末梢血样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一般患者,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则更具有准确性,故在日常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首选静脉采血,并在3h 内进行检测,以降低检验误差,提高临床诊断率。

632 条记录 8/32 页 « 12...567891011...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