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表达GBA诱导SH-SY5Y细胞自噬和降低α-synuclein的表达

    作者:范成河;王雪晶;楚广磊;马耀华;荆婧;滕军放

    目的 探讨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对SH-SY5Y细胞自噬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EGFP-N1、EGFP-GBA质粒转染SH-SY5Y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LC3-Ⅱ/LC3-Ⅰ及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泡的形成及LC3与GBA在细胞内的共定位.结果 与转染EGFP-N1组相比,转染EGFP-GBA组上调Beclin 1和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而α-synuclein表达水平则下降(P<0.05);与转染EGFP-N1组相比,转染EGFP-GBA组自噬空泡数目明显增加,外源性LC3免疫荧光表达明显增强,且GBA与LC3存在共定位.结论 GBA上调自噬水平,降低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

  • 高雪氏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英华;李振燕

    高雪氏病(GD)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糖脂异常性疾病[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犹太人中较为多见,发病率高达8.3/10万.在我国罕见.我院遇到1例,报道如下.

  • 以股骨中段病理性骨折为首发表现的成人戈谢病1例

    作者:王志敏;张惠箴;杨庆城;章振林

    本文报告1例无典型骨损害表现,而以全身骨骼广泛网格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成人戈谢病.本文同时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戈谢病的骨骼受累表现,以及戈谢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间的相关性.

  • 戈谢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臧晏;施惠平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 , GD)是溶酶体贮积病storage disease, LSD)中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882年由法国医生Philipe Gaucher首先报道而得名.50年后Aghion发现由于葡萄糖脑苷酶(glucocerebrosidase, GC)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所致.Brady等[1]在1964年发现葡萄糖脑苷脂的贮积是由于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erebrosidase, GBA)缺乏所致,为戈谢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和蛋白磷酸酶2A及神经酰胺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明华;宋亚光;王鹏;杨巍巍;李昕;李旭冉;于顺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脑苷脂酶(GBA)、蛋白磷酸酶2A(PP2A)及其降解产物神经酰胺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例,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体检中心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静脉血,抗凝分离血浆。采用蛋白质芯片H50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试血浆神经酰胺水平。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A和PP2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的GBA水平分别为(2.4±0.8)、(13.1±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2A水平分别为(6.5±2.8)、(14.5±4.7)U/L(P<0.01)。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神经酰胺相对量为1.9±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5.0(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GBA和PP2A以及神经酰胺水平均降低,提示卒中患者血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军虎;沙地克;刘远新;孟新玲;刘佳;房江山;徐隽莹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帕金森病患者的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N370S、V394L、L444P、R120W、R359X、R496H、R353W、RecNcil位点的多态性,探讨GB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新疆地区294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维吾尔族100例、汉族134例、哈萨克族60例)以及305名健康对照者(维吾尔族109名、汉族122名、哈萨克族74名)进行GBA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在29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现2例存在L444 P位点多态性,均为杂合子基因突变,其突变频率为0.7%,在对照组中未发现L444P位点多态性,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L444P基因型(AA型:99.3%与100.0%,GA型:0.7%与0)及等位基因频率(G等位基因:0.3%与0,A等位基因:99.7%与100.0%)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患者L444P基因型(AA型:99.3%与99.0%,GA型:0.7%与1.0%)及等位基因频率(G等位基因:0.4%与0.5%,A等位基因:99.6%与99.5%)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中,未发现N370S、V394L、R120W、R359X、R496H、R353W、RecNcil位点多态性.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GBA基因N370S、V394L、R120W、R359X、R496H、R353W、RecNcil位点无多态性.L444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帕金森病无明显关联.

  • 高雪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一例

    作者:秦龙梅;王静;吴天勤;陈海飞;李征洋;唐杰庆;金玲娟;沈红石

    患者男,23岁.因"间断双腿酸痛17年,低热半月"于2011年3月入院.患者自5岁起间断出现双腿酸痛,2009年体检行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具体不详),继之出现髋关节、腰骶部疼痛;未行特殊治疗.半月前出现低热,伴胸痛、干咳.无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5℃,消瘦,中度贫血貌,左下侧胸壁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6 cm,质硬.腰椎压痛、叩击痛.双下肢肌力4级.

  • 戈谢病II型患儿1例报告

    作者:王美娟;钟雪梅;马昕;张艳玲

    目的:探讨戈谢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酶学及基因学诊断的戈谢病Ⅱ型患儿的临床特点、葡萄糖脑苷酯酶活性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女孩,14个月,主要表现为肝脾大、眼球运动障碍、智力落后;骨髓片可见戈谢细胞;葡萄糖脑苷酯酶活性为0.3 nmol/(g·min),明显下降;壳三糖酶活力为87317 nmol/(L·min),明显升高;分析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明确突变类型为M85T(c.371T>C)和R120W(c.475C>T)。结论戈谢病Ⅱ型主要表现为肝脾大,可伴有神经系统受损,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及基因分析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GBA突变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冬霞;谢俊霞;宋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广泛变性,以及弥漫性路易体沉积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PD发病的遗传因素不可忽视.研究表明,GBA突变是PD发病大的遗传风险因素.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是由GBA突变引起其编码的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Case)功能缺失导致的一种溶酶体储存障碍疾病.部分GD病例出现PD的临床表现,且PD病例中GBA突变的频率明显增加,提示了GBA突变与PD的密切联系.携带GBA突变的PD病例发病更早,且GBA突变能够增加PD病例认知障碍的风险.虽然大量研究提示了GBA突变导致的GCase功能障碍干扰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而在PD疾病状态下异常的α-突触核蛋白可抑制正常的GCase功能并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但关于GBA突变与α-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的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本综述旨在总结GBA突变与P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联系,希望对进一步发现PD发病机理和防御机制有所帮助.

  • 激活葡萄糖脑苷脂酶对不同H-Y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敏;陈艳红;张小乔

    目的 探讨激活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对不同H-Y分期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3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H-Y分期标准将其分为早期及中晚期两组,取皮肤标本,运用含有雷帕霉素的GBA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蛋白印迹法检测出早期及中晚期PD患者的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自噬体的经典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LC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light chain 3-Ⅱ)/LC3-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 3-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中晚期PD患者与早期PD患者表皮Beclin 1、LC3-Ⅱ/LC3-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PD患者的Beclin-1的水平(0.58±0.04) ng/ml及LC3-Ⅰ/LC3-Ⅰ比值(2.58±0.27)明显高于早期PD患者(0.17±0.05)ng/ml、(1.49±0.16).结论 通过雷帕霉素激活GBA诱导自噬,H-Y分期越高,细胞自噬水平越强,自噬可能与PD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戈谢氏病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王洁;殷彩玲

    戈谢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编码葡萄糖脑苷脂酶(GC酶)的结构基因突变,导致该酶的缺乏,底物堆积在溶酶体中,形成溶酶体沉积性疾病.本病常规疗法尚无良策.本文简要地介绍戈谢氏病的不同表现型,病理生理学特性和常用的治疗措施,着重叙述基因治疗部分.从细胞到整体,从动物到人,戈谢氏病的基因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显示出诱人前景.

  • 激活葡萄糖脑苷酯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艳红;孙涛

    目的 探讨激活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对帕金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3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运用含有雷帕霉素及不含雷帕霉素的GBA培养基分别进行体外培养,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体的经典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处理后Beclin 1和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a-synuclein表达水平则下降(P<0.05).结论 激活GBA可以强化自噬水平,降低a-synuclein蛋白的表达.

  • 婴儿戈谢病一例

    作者:庄超;梁卉

    戈谢病属先天代谢性疾病,国内罕见,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呈进行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易误诊,因此早期识别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报告了1例7月大女性婴儿,因发现腹部肿块2 d 入院,入院后行骨髓穿刺术发现疑似戈谢细胞,考虑戈谢病可能性大,查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为0.36 nmol/(h·mg),并检测到4个杂合的基因突变。其父亲检测到1个杂合致病基因突变,母亲检测到3个杂合的基因突变。该例提示,戈谢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需及时完善骨髓穿刺术等相关检查。

  • 血液病类戈谢细胞的观察

    作者:莫武宁;廖宁;周丽南;刘萍

    戈谢病是一种少见的由葡萄糖脑苷脂酶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病可在骨髓、肝、脾、淋巴结中找到戈谢细胞并作为诊断依据之一[1].

  • 分子伴侣对戈谢病病人细胞内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侯琳;Ohno Kousaku

    ①目的探讨分子伴侣对戈谢病病人细胞内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的影响.②方法用β-葡萄糖脑苷脂酶(β-Glc)的底物类似物(GCA)作为分子伴侣,处理体外培养的不同突变型的戈谢病病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荧光酶学法检测β-Glc活性;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分析该酶蛋白表达量;细胞双染法确定β-Glc在细胞内的定位.③结果 GCA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F213I突变型戈谢病病人成纤维细胞内β-Glc活性,增加酶蛋白的表达量,促进酶蛋白向溶酶体内转运.④结论 GCA有可能成为F213I突变型戈谢病治疗的一种新药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