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作者:范西真;朱红军;韩永生;何宗宝;刘玲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58例和丹红组162例.常规组予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1次,并根据病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丹红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予以丹红注射液40 ml/天静脉滴注.两组均于PCI术前当日开始治疗,共治疗7天.分别于PCI术前当日及治疗7天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CD40L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患者血浆s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比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管内斑块、抑制血小板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s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有关.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对比

    作者:孔祥辉;邓长金;胡迎富;彭娜;代治国;邵玲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无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s-CRP、MMP-9、sCD40L均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这些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二级预防状况的随访观察

    作者:谭静;华琦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年的动态变化及二级预防的情况.方法 选择初次发病且发病6 h内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岁.随访3年,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水平.结果 在心肌梗死3年随访期与急性期比较,IL-6、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MMP-9 水平轻度降低,TIMP-1水平升高(P=0.001),MMP-9/TIMP-1比值降低(P<0.001).3年随访时,STEMI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的比例较住院期间显著降低,分别为54.8%、73.8%及57.1%,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量指数达标率较低,分别为39.9%、27.4%及45.2%.结论 IL-6、sCD40L、MMP-9水平升高以及MMP-9/TIMP-1平衡失调与STEMI急性期斑块不稳定乃至破裂有关;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水平下降,应强化随访,积极规范进行降压、调脂等治疗.

  • 冠心病 CD163 和 sCD40L 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朝权;邹丽媛;李翠芝;赵长林;张成喜;刘金来;陈璘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的表达水平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OL)在冠心痛(CHD)中的意义,并探讨CD163和sCD40L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按照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选择84例冠心痛(CHD)患者和20例非冠心病(NCHD)作为研究对象.84例 CHD 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四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mf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的sCD40L水平(ng/ml).同时测定ESR、CRP.结果 四组患者CD163和sCD40L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CD163的表达水平在AMI组[(85.38±6.89)mfi]明显高于UA组的(65.18±5.52)mfi(P<0.001)、sA组的(45.26±4.73)mfi(P<0.001)和NCHD组的(20.95±3.42)mtl(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NCHD组(P<0.001),SA组明显高于NCHD组(P<0.001).sCD40L水平在AMI组[(8.48±4.13)ng/M1]和uA组[(8.72±4.26)ng/mL]明显高于SA组的(4.36±2.68)ng/mL(P<0.01)和NCHD组的(4.12±1.96)ng/mL(P<0.01).CD163的表达水平与sCD40L、ESR和CRP显著正相关(r=0.837,P<0.001、r=0.722,P=0.001和r=0.734,P=0.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痛患者的CD163和sCD40L的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和sCD40L的水平逐渐升高,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临床类型、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CD163与sCD40L、ESR和CR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sICAM-1、sCD40L影响的研究

    作者:谷苗;杜简秋;曹贵文;廖嘉;吴素铭;刘忠岩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s-CRP、sICAM-1和sCD40L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老年ACS患者随机分3组:烟酸肌醇脂组、阿托伐他汀10 mg和20 mg治疗组,每组20人.以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测定这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 结果 ①用药前ACS组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个治疗组治疗4周后hs-CRP、sICAM-1和sCD40L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或20 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均大于烟酸肌醇脂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与20 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4周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sICAM-1和sCD40L的浓度,与每天20 mg口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 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陈莉;柯元南;程文立;彭文华;王志军

    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为对照,测定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个炎症因子相互之间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

  • 熄风通络颗粒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峰;刘晓林;王学文;张炘;李雁萍;陈杰;方美凤

    目的 观察熄风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68例发病72h内的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熄风通络颗粒+基础治疗,3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血sCD40L水平;同时用Barthel指数(MBI)、急性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并以23例健康体检者sCD40L值作为正常参照值.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μg/L)治疗前(7.463±2.899,7.854±3.652),治疗后7d(5.273±1.698、7.349±2.11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46±1.012,均P<0.05),治疗后7d治疗组sCD40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灶组sCD40L水平(10.312±1.975)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6.843±2.984,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分:3.428±1.034)较对照组(5.897±1.653)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BI(87.356±12.429)则较对照组(69.139±14.572)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显著进步率(54.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0%,P

  • 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史丽;尹洁;马静;王娟;姜秉芬

    目的 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24h,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UVEC中TNF-α mRNA水平,观察不同浓度r-CD40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TNF-α mRNA水平表示).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后上清液中TNF-α蛋白水平.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VEC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单核细胞透膜数逐渐升高,HUVEC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UVEC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逐渐增加.应用25 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未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sCD40L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皮细胞核内TNF-α mRNA表达并促进其分泌TNF-α实现的.sCD40L对HUVEC功能的影响明显早于细胞的凋亡.

  • 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递质、血脂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谭静;华琦;刘荣坤;杨峥

    目的: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低程度的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反应参与高血压的发生至靶器官损害的过程.文中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血脂水平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58例高血压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IL-6、CD40L、MMP-9及TIMP-1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反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参数. 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IL-6(P﹤0.001)、MMP-9(P=0.011)以及TIMP-1(P=0.004)显著高于对照组.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IL-6与MMP-9及TIMP-1、MMP-9与TIMP-1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L-6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sCD40L与LDL-C、MMP-9与TG呈显著正相关;炎性递质与反映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递质表达增加,且与脂代谢存在相关性.

  •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孙丽娜;柳峻峰;孙绪武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sCD40L、MMP-9、MPO、MCP-1、PAPP-A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磁共振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组,分为三组:颈动脉稳定斑块组40例(A组)、颈动脉不稳定未破裂斑块组40例(B1组)、颈动脉不稳定破裂斑块组40例(B2组),同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sCD40L、MMP-9、MPO、MCP-1、PAPP-A的含量,统计各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较各组sCD40L、MMP-9、MPO、MCP-1、PAPP-A的含量有无差异性.结果:B2组、B1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CD40L、MMP-9、MPO、MCP-1、PAPP-A的含量于A组、B1组、B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MMP-9、MPO、MCP-1、PAPP-A的含量也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组,而且血清sCD40L、MMP-9、MPO、MCP-1、PAPP-A的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辉;耿建红;刘美萍;吴春艳;李丰玲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2±1.29 μg/L比 0.68±0.56 μg/L,P<0.01).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与载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267和r=0.254, 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赵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9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组)57例,选取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健康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SAP组、NSTE-ACS组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和基础治疗,检查并比较三组的血清sCD40L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前,SAP组、NSTE-ACS组患者在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TE-ACS组患者在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均显著的高于SAP组;治疗后,SAP组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ACS组患者在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显著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sCD40L与hs-CRP、MMP-9、IL-6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水平显著的升高,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降低,并且sCD40L水平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变化有关.

  • 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谭峰;刘晓林;霍绮雯;方美凤;王学文;李雁萍

    目的 观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AACI患者38例,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7天血清sCD40L水平,同时观察不同梗死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ACI患者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与健康人组33例测定值作对照.结果 ACI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水平(8.0061±5.00198)n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组(1.5353±1.0005)ng/mL(P <0.01),第7天患者sCD40水平(6.4123±3.3168)ng/mL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人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sCD40水平(10.0960±2.2117)ng/mL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7.6143±5.2981 )ng/mL(P <0.01);脑梗死体积与MBI呈负相关(γ =-0.582,P<0.01).结论 sCD40L是AACI脑缺血损伤的重要炎性致病因素之一,检测sCD40L水平有益于AACI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分析

    作者:许青宗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PCI治疗的9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P2Y12反应单位(PR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经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组MPAR、sCD40L、PRU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hs-CRP、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CI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未出现支架血栓、心源性死亡及严重脏器出血;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为6.6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小板聚集程度,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价的意义

    作者:黄宇;陆纪德;邱建平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血小板活化的指标,较肌钙蛋白而言,能提供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血小板激活的更为直接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意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用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阐述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来源,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以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张志强;乔录新;吴涛;刘东杰;纪乐;陈德喜;吴刚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含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40 ligand,sCD40L)重组质粒。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人sCD40L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T载体,用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与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筛选阳性克隆,鉴定正确后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再与pGEX-4T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以L02细胞的互补DNA为模板,扩增出474 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并进行蓝白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构建pGEX-4T-sCD40L重组质粒,经转化和筛选获得重组菌,经酶切、基因测序证实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pGEX-4T-sCD40L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sCD40L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