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丹参注射液通过肌电引导至新人迎穴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石钰;张志强;任红;尚妍;张超;甄玉婷;刘艳新;崔利民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局部低频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能力评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吞咽障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针刺与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影响的临床进展

    作者:吕琦;张春红;白玮婧;杜蓉

    吞咽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系指因食物或液体进入咽喉而引发剧烈呛咳等症,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药物,而针刺治疗与康复训练对吞咽功能的改善大有裨益。笔者查阅国内近3年有关针刺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影响的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使用疗效更显著。但目前临床上对针刺与康复介入的时机众说纷纭,针刺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庞杂,可比性较差,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今后临床应多注重高质量、优选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针刺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凤艳;孙萍;王永贵;高维滨;李晓宁;刘滨

    目的:观察针刺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6例明确诊断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西药)44例,穴取风府、风池、供血、翳明、治呛、吞咽、发音、廉泉等,药物选用疏血通6~10 mL,0.9%NaCl 250 mL静脉注射,对照组(西药)42例,药物选用疏血通6~10 mL,0.9%NaCl 250 mL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其机理可能是提高了病人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可逆神经细胞复活或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

  •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技术推广

    作者:张为民;郑鹏;王建

    目的 综合疗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技术推广效果临床验证,推广模式可行性.方法 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为中心,以教、调、研相结合金字塔式辐射形式向吉林省多地区推广,从吉林省十个地区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625例患者,均采用针刺联合康复疗法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各中心患者洼田氏能力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中心自身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价标准量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可以提高患者吞咽功能能力;总中心与分中心疗效基本一致,推广组与以往研究组疗效基本一致,达到推广效果.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推广的方法及模式的有效性.

  • 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62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宝栋;白晶;刘涛;董猛;潘亮;毕振云;宋伟伟;李娜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1次/ d,30 min/次,连续治疗21 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21 d 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愈显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改善吞咽障碍敏感性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统的吞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出血后吞咽障碍。

  • 通嗌开喑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田静峰;刘东霞;张旭

    目的 观察通嗌开喑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8例卒中后合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采用通嗌开喑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及吞咽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吞咽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通嗌开喑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研究

    作者:张为民;郑鹏;张为奇;王艳红

    目的: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试验,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11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和康复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的疗效,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中风后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力;艾长山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12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技术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等级与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治疗组为9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 分级中枢针刺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宝栋;白晶;崔景军;宋伟伟;李芹;薛利朋;刘勇;刘静

    目的 探讨分级中枢针刺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9月-2017年3月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00例,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级中枢针刺法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药物及康复治疗,1 次/d,疗程为21 d.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分级中枢针刺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能力,减少误吸风险,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有临床应用前景.

  • 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作者:陈凤侠;关艳霞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 针刺结合颈部皮肤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金娜;王再岭;宁丽娜;杨慧;熊杰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治疗仪组及结合组,各40例.针刺选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等穴,吞咽治疗仪治疗时在颈部皮肤上沿正中垂直放置2对电极,或在气管正中线左右两侧分别放置1对电极,均每日1次,治疗2周.治疗1周、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1周、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1周后及2周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各评分差值与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合组优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3组临床疗效比较,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法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 Vitalstim穴位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生玉;刘哨兵;吴伟;陈益敏;廖康林;向勇;潘墩

    目的:观察Vitalstim穴位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予以基础脑卒中治疗的同时使用改装的Vitalstim电针仪刺激风池、廉泉、天突、金津、玉液等穴;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对洼田吞咽能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电视透视、生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洼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评分,以及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电视透视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Vitalstim穴位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 深刺廉泉与翳风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作者:覃亮;张选平;杨信才;崔彩虹;石晶;贾春生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法(SSA)、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46/52,88.46%)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52,61.5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54%(6/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基础上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咽功能,协调吞咽肌肉,重建吞咽功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倪莹莹;尹世杰

    本文采用针刺水沟、风池、廉来、合谷(治疗组)与脑组织液静脉点滴(对照组)方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57例。根据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积分变化,观察两种疗法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有效率为33.3%,经检验x2=15.69,P<0.01;将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后分值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针刺治疗在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方面确实有效。

  •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杨迪;邵海宇;张骏;李晓林;金永明;陈锦平;黄亚增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3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岁.观察患者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分别采用JOA评分和Odom评级方法对脊髓神经功能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9个月.术中出血量为70~120ml,平均(85.3±14.2) ml;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0±12.8) min.JOA评分由术前的8.72±2.36(5.0~13.0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4.72±1.66(11.5~17.0分)及术后1年15.65±1.03(13.5~17.0分).术后1年,按Odom评级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22例,良好7例,一般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丢失高度术后3个月时为(0.34±0.13) mm (0.1~0.6 mm),术后1年(0.39±0.15) mm (0.2~0.7 mm).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须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中操作简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 缝合椎前筋膜预防颈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胜利;陈海啸

    目的:探讨缝合椎前筋膜对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76例行颈前路手术、钛板内固定患者于手术前一天掷钱币方式随机分为2组.A组89例(缝合椎前筋膜组):术中颈前路钢板固定后缝合椎前筋膜,覆盖钢板,使食管不直接与钢板相贴.B组87例(不缝合椎前筋膜组):术中固定后不缝合椎前筋膜,食管与钢板直接相贴.分别于术后3周及3、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吞咽困难患者数及吞咽困难发生率作为观测指标.结果:A组术后3周及3、12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5.8%、9.0%、5.6%;B组为25.3%、20.6%、14.9%.经统计学处理,3、12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3个月时P=0.030,12个月时P=0.049,均<0.05).结论:缝合椎前筋膜能有效地预防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

  • 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

    作者:陈红霞;李小霞;郭友华;谢仁明;杨海芳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共84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及咽喉肌经皮电刺激治疗,沿疗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加减),同时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咽喉肌经皮电刺激治疗,治疗3周前后进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判断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FSS和SSA,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对于吞咽功能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2种方法均有效,但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更好.

  • 通络饮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涛;高月平;张占英;赵永辰

    目的:观察通络饮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以X线电视荧光透视检查作为评价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通络饮,14d后统计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观察到10种异常吞咽方式,在吞咽障碍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络饮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疗效.

  •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艳桂;吴海科;谭峰;许雪华;卢婉敏;吴怡卿;陈景梅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联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舌三针组、电刺激组、电刺激联合舌三针组(以下简称联合组).舌三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上廉泉及夹上廉泉(即上廉泉左右旁开0.8寸处),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d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及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①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d后,各组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14d后,联合组优于舌三针组及电刺激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舌三针组及电刺激组(P<0.05).②VFSS评分:治疗14d后,3组患者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联合组总有效率96.67%,痊愈率33.33%;舌三针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3.33%;电刺激组总有效率73.33%,痊愈率6.67%.治疗14d后,联合组VFS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均大于舌三针组和电刺激组(P<0.05);舌三针组与电刺激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VitalStim电刺激联合舌三针治疗,能更好提高患者吞咽肌群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防止并发症发生,二者联合是一种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 “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丹;张春红;孟智宏

    目的:探讨“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5个月后随访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5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SSA及MBI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5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SSA及MB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00%和56.19%,治疗结束5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8.98%、71.00%,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短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96 条记录 8/165 页 « 12...567891011...1641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