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植入羊膜组织疗效观察

    作者:燕晓智;郭姝莹;王济民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植入羊膜组织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44例(48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并植入羊膜组织,其中单切口术式(单切口组)22只眼,双切口术式(双切口组)26只眼,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和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平均眼压(14.33±3.06)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术前(35.87±4.54)mmHg(P<0.001).术前和术后1周、1月、6月、12月,两组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视力在0.2~1.2之间,矫正视力≥0.3的眼数(43只眼)明显高于术前(5只眼)(P<0.001).术后1周和3个月两组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单切口组20只眼,双切口组23只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植入羊膜组织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41例

    作者:何平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 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2 d、5 d、3周、2个月、5个月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前房深度2.86±0.87mm 优于对照组2.41±0.36mm(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总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8%)(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56.10%)( 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具有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等优点。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1例

    作者:王永斌;李春艳;常珺鞠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71例(7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3者53例(56只眼)(74.67%),眼压≤21 mmH g者68例(72只眼)(96.00%);3例(3只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8mmHg左右,用0.25%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62例(65只眼)(86.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三联手术,不但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恢复有用视力,并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5例

    作者:陈美玲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手术并发症、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半年后治愈率。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治愈率92.31%,对照组治愈率88.8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视力恢复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 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优势分析

    作者:周群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0例(32眼)晚期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手术.结果:随访2年,术后眼压、视力、房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有远期较好的眼压控制率及房角控制率,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作者:张文波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85例14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51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85例14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51眼,占3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10mo,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32例临床体会

    作者:朱延渠

    目的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②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眼压相仿,无统计学意义(>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术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蓝庆豪;黄冲;甘富辉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32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53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53眼(16.2%),其中滤过过强38眼(71.7%),结膜瓣渗漏11眼(20.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眼(5.7%),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1.9%)。47眼通过药物及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后恢复前房,6眼通过手术治疗后恢复前房。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制做结膜瓣及巩膜瓣、注意调整缝合线的松紧度,以及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雪庄

    目的 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w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4%,两组患者1w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采用小梁切除术并结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其长期治疗效果也极佳,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辅助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刘永松;赵红霞;何阳;杨阳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联合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于我科收住的8例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过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和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仍不能控制,先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1.25mg 0.05ml),1w后予联合丝裂霉素C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后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并发症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滤过泡的形态、术后反应。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本研究中共8例患者(5例女性、3例男性,平均年龄60岁),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1w内共有3例患者观察到虹膜、房角新生血管的消失,2例患者虹膜、房角新生血管的变细,3例新生血管无明显变化。注药前眼压,平均,注药后眼压,平均眼压,玻璃体腔注药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第12月随访,平均眼压降为10.75 mmHg。视力提高者3例,不变者3例,下降者2例,患者均无疼痛症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可消退或减少虹膜新生血管,减少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并发症,保护残留的视功能。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滕臣;赵凤琴;陈明惠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予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中央房前深度、眼压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的视野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3.8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能迅速提高视力,控制眼压,有较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32例青光眼术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丽霞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共82只眼为研究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vs 81.2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5%vs 25.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减少药物并发症。

  • 3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钱华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Ⅰ度为15例,Ⅱ度为17例,采取散瞳、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相应的护理,能维持眼压正常水平,防止房水滤过过畅,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32例患者仅上述处理及护理后,随访后发现眼压恢复正常者达到30例,2例较前有所好转.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使患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复合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例

    作者:蔡光辉

    当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比较成熟的手术,经临床实践表明,效果良好。不过,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手术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避免这一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

    作者:由新英;李军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利用UBM检测所有眼的眼前节,青光眼患者在术前1d和术后1月进行检查.结果 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分别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较术前房角开放程度增加,前房深度其他参数无改变.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部分改变眼前节形态.

  • 干预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控制眼压中的应用

    作者:谭亚莉

    目的 观察分析干预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67例患者控制眼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后的眼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术后护理,67例患者视觉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眼内压力有效的控制在15 mmHg左右,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范围,没有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对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视觉功能.

  • 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术式治疗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李健敏

    目的:对比分析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术式治疗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98眼)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行小梁切除术的39例(41眼)设为对照组,行白内障摘除的54例(57眼)设为观察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均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伴白内障的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优于小梁切除术式,临床应用可根据适应症优先选择.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鑫;张志明;马翔;王燕;邹文青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青光眼引流器(Ex-PRESS)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5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20例(29眼)予以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20例(29眼)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手术前后术眼佳矫正视力改善情况、术后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成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6眼,视力下降1眼;对照组术后视力提高3眼,视力下降6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9.42±4.17) mmHg、(9.39±4.27) mmHg,均较对照组的(13.33±5.15)mmHg、(13.03±4.89) mmHg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滤过泡形成率为96.55%,与对照组的86.21%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与对照组的58.62%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较小梁切除术而言,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作者:雒文娟;哈少平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 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眼(20例)术后平均眼压(11.42±2.14)mmHg,眼压在6~ 21 mmHg 者23眼,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2.0%;佳矫正视力提高15眼(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24眼(96.0%),6眼(24.0%)发生浅前房,1眼出现(4.0%)前房出血,2眼(8.0%)脉络膜脱离,眼底及视野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56例

    作者:李诚;姜红霞;曾洁

    目的 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64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31个月.结果 64只眼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8.50±10.29)mmHg,术前平均眼压(33.90±11.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只眼,视野有显著提高者10只眼.结论 缝线植入睫状体上腔引流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管理容易.

2402 条记录 115/121 页 « 12...112113114115116117118...1201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