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小梁切除及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晁明伦;陈燕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26例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眼压:观察组>21 mm Hg 1眼,对照组>21 mm Hg 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 前房穿刺术在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中的应用16例分析

    作者:吕靖

    目的 探讨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治疗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在应用多种降眼压药物控制不良的情况下,给予前房穿刺使眼压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13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3例患者行滤过手术.结论 前房穿刺术对早期房角后退性青光眼,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病情发展.

  • 挫伤性青光眼50例分析

    作者:李彦;胡翠霞;罗敏

    我院自1992~2002年共收治眼球钝挫伤320例,其中继发青光眼50例,分析如下.

  • 30岁以下年龄段青光眼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作者:吴瑜瑜;胡建民;陈淑端;许锻炼

    目的:探讨30岁以下青光眼类型、误诊原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195眼)30岁以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处理.结果:青光眼类型包括青少年型青光眼(55.39%)、外伤性(16.92%)、皮质类固醇性(14.36%)、先天性(7.6%)等.误诊19例26眼(13.85%).术前眼压均值:(45.18±15.40)mmHg.159眼施行手术治疗,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SKGEL植入术等.随访3个月~5 a,末次随访眼压:(14.44±4.79)mmHg,手术成功率81.32%.术后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等.结论:对该年龄段各种青光眼应多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多随访.各种方式抗青光眼手术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难治性青光眼.

  • 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线结的系法对远期效果的影响

    作者:洪艳;张柏新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为了前房的形成,防止滤过旺盛,我们往往把巩膜瓣柱角的两针缝合过紧,这样往往手术后能立即形成前房,但远期眼压控制的效果不理想.现在我们采用了新式系结的方法,术后眼压控制的很理想且远期效果也很好.

  • 青光眼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春宵;赵平

    青光眼是一组慢性神经元变性疾病,终结果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近三十年来,众多学者从免疫学角度出发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项研究,期待找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已取得进展.本文就近年来青光眼的免疫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昼夜眼压波动及其在青光眼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王溪;窦宏亮;高富军

    近年的研究显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而言,较大的昼夜眼压波动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导致视野损害进展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近年来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的昼夜眼压波动的研究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眼压 青光眼/治疗
  • 美国眼科学会"原发性房角关闭处理指南"简介

    作者:贺翔鸽;刘莛;王秀青

    指南主要针对闭角性青光服临床前期和早期有关问题,从机制上定义和分类了原发性房角关闭的临床表现,详细地描述了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按照循证医学原则推荐的诊断程序、治疗方法、随访内容和规律.该指南对原发性房角关闭的定义更加符合闭角性青光眼的自然病程,尤其对闭角性青光眼的早期预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荣光;戴红蕾;邹留河

    目的:观察接触性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对角膜植片的影响.方法:使用IRIS-Oculight SLX二极管激光系统,光凝角巩膜缘外1.2mm处,范围180°~360°,能量1.7~2.6W,20~40点,对2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共24只眼行1~3次半导体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随访时间≥9个月者被列入本研究.结果:眼压:治疗前在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眼压为(32±9.7)mmHg(27~59mmHg).激光治疗后一周内眼压明显降低,随访9~16个月(平均11.4个月),末次随访眼压为(18±5.8)mmHg(8~28mmHg),眼压平均降低14mmHg.视力:末次随访视力从0.2到手动,手术后视力无改变者16只眼(66.7%),下降者6只眼(25%),提高者2只眼(8.2%).角膜植片:术前植片透明者16只眼,半透明2只跟,混浊6只眼,术前植片透明眼在术后有3只眼(19%)发生排斥反应致植片混浊,排斥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术前植片半透明的2只眼在术后植片亦变混浊.结论:接触性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可重复进行.对于多次行其它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眼压不能控制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口服乙酰唑胺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作者:单海冬;赵培泉

    1病历简介患者男,40岁,右眼视力下降3月余,曾于外院口服乙酰唑胺(0.25g/次,2次/天,共14天).体检:右眼视力光感,角膜轻度雾状水肿,下方羊脂状KP(+),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虹膜表面见新生血管,瞳孔直径3mm,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中量积血,视网膜各象限见大范围火焰状、片状出血.左眼无殊.辅助检查:眼压:右眼46.5mmHg,左眼10.8mmHg;化验:血肌酐97.80μmol/L,尿素氮6.6mmol/L.诊断: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入院后行右眼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放射状视神经切开、全视网膜光凝术.

  • "基本的"才是"重要的"

    作者:葛坚

    青光眼诊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眼压测量、药物及手术治疗的规范与完美等仍是目前重要的、需要重新认识与推广的问题.提高青光眼的诊治水平不但需要眼科同行努力,更需要加强青光眼知识的宣教与普及,加强与患者、公众和政府的沟通,实行"全民防治"才是坦途.(眼科,2008,17:4-5)

  • 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草案

    作者:徐亮

    青光眼是WHO"视觉2020"二期行动中优先防治的眼病,为了规范青光眼防治技术,笔者参考美国眼科学会、欧洲青光眼学组、东南亚青光眼学组的青光眼指南,编写了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此概要力求要点突出、易于掌握及查证.以ISNT法则鉴别生理性视杯与青光眼盘沿丢失,以Foster的闭角型青光眼分类法选择治疗方法,强调初诊确定目标眼压、随诊监测视神经及视野改变,利用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筛查青光眼,针对高危人群可同时筛查糖尿病病变.

  • 青光眼的治疗目标与评估

    作者:张秀兰;周民稳

    降低眼压是目前惟一经证实可控且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式,对眼压的控制已成为检验或评估青光眼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志,目标眼压即靶眼压的设定,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指标.在降低眼压达到目标眼压的同时,还应注意眼压的波动以及潜在的视神经保护治疗.应根据视神经及视野损害进展情况不断调整或再评估目标眼压.阻止视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保存有用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是青光眼治疗的目标.

  • 如何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吴玲玲;李建军

    强调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用药即提高用药依从性,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从提高患者对青光眼长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选择用药种类和滴用次数少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药物副作用、费用及药品供应便利性因素,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抗青光眼手术的利与弊

    作者:段宣初;罗昊敏

    青光眼是终生性疾病和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即使经过恰当治疗仍不能恢复原有的正常视功能,只能延缓病情进展,而不能将其治愈.目前青光眼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手段,因人而异地将眼压降低,尽量达到每位患者的“目标眼压”.目前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是小梁切除术,能明显降低眼压,控制眼压波动,成功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和难以预料的手术并发症,医生和患者均需要慎重选择.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较多,尤其是难治性青光眼更需要医生积极妥当处理.

  • 玻璃体手术中联合眼内睫状突光凝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

    作者:何雷;庞秀琴;郑鹏飞;杨勋;史翔宇

    目的观察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行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36例(36只眼)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方法对36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取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ECP术(采用810nm二极管激光器,能量200~1000mW,光凝时间300~600ms,光凝范围100~200°),其中17只眼行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主要指标眼压,视力,并发症.结果36例术前平均眼压(34.11±14.00)mmHg.31只眼随诊3~15个月,末次平均眼压(17.22±4.17)mmHg.眼压控制率86.11%(31/36).另外4只眼眼压失控,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36只眼术中无疼痛反应,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直观,操作简单,眼压控制较好,并发症较少.

  • 常见眼压计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宇燕;孙兴怀

    眼压计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测量眼内压的工具,它在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眼压计的发展史及各型眼压计的原理特点、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治疗

    作者:叶军;王素君;张磊

    眼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地塞米松滴眼液可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对使用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危害极大.现将本院1998~2001年来对15例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 小梁切除术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戴馨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开角型青光眼5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视力、视野保持不变或改善,随访期间眼压、视力及视野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92.54%,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可较好地预防术后组织瘢痕形成,是安全、经济、有效地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油朝锋

    目的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