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线粒体基因mt16189位点基因变异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林辉;刘东红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且RRTI患儿症状一般都比较重.随着小儿年龄逐渐增大,其发病率会逐渐下降.一些遗传因素,如已经报道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纤维蛋白原基因的改变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1-2].近年来,研究陆续发现线粒体基因(mtDNA)16 189T/C多态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3-4].然而,该位点的变异情况与RRTI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少见报道.为进一步了解与除核遗传背景外的线粒体遗传背景对RRTI发生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线粒体基因mt16 189位点多态性与RRTI发生的关联,为小儿RRTI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基因芯片法检测自疑药源性耳聋患者基因突变35例

    作者:魏绍煌;郭舜民;林文津

    目的:对自疑药源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收集35名自疑非综合征药源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对突变患者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NA测序分析,并与NCBI 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35名自疑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检出已知的mtDNA12SrRNA基因罕见致病突变C1494T1例,占2.86%,其余为野生型或是其他基因突变.结论:在临床自疑药物性聋病患者中真正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相关的仅占少数,48临床开展药源性耳聋检测时,好同时进行其他耳聋相关基因的检测,而基因芯片检测是其中一项很好的方法.

  • 带绦虫虫种分子分类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航

    带绦虫虫种分子分类研究中,遗传标记的选择为重要.目前应用的遗传标记有:① 线粒体基因:包括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基因(cox1)、细胞色素b基因(mtDNA-Cytb),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DNA-12S rRNA).②核基因组中的核糖体基因:包括ITS1、ITS2基因序列以及核基因组中的组织蛋白L型半胱氨酸酶基因序列.现对不同的遗传标记的种间、种内差异性,以及在带绦虫虫种的分子分类中的适用范围进行阐述,提出带绦虫虫种鉴定和亚洲牛带绦虫虫种定位在遗传标记的使用上应该有所区别.

  • 加拿大棘球绦虫的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双男;闫鸿斌;李立;娄忠子;付宝权;殷宏;贾万忠

    通过比较加拿大棘球绦虫不同基因型的线粒体基因组,尤其是其中的cox1和nad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性,了解加拿大棘球绦虫各基因型的分子遗传标记特征与变异情况,阐明加拿大棘球绦虫基因型在棘球属中的分类地位、命名和进化关系.另外,本文通过对加拿大棘球绦虫各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或资料,并为棘球蚴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线粒体基因组与肿瘤耐药研究进展

    作者:黄伟;张瑶珍

    线粒体基因主要编码细胞呼吸链成分及其特异性核糖体,线粒体DNA(mtDNA)影响细胞对凋亡诱导的耐受,从而影响肿瘤的耐药.mtDNA还影响P-糖蛋白(P-gp)蛋白水平及抗凋亡分子bcl-2及bcl-xL表达.对mtDNA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耐药机制.

  • 线粒体基因结构及功能缺陷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姜军;格日力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WHO 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肿瘤患者1270万,因肿瘤致死人数约76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3%[1]。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涉及诸多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 mtDNA)的结构及功能缺陷与肿瘤有明显相关性,被认为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尧;陈宏;郭志刚

    目的 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pEGFPmfn2、空质粒pEGFP–N2分别转染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mfn2基因转染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脂质体2000转染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目的 基因特异性片段,表明转染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中有Mfn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的结果表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P<0.05).MTT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可增强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作用肝癌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 以心肌病和呼吸肌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病

    作者:毛成刚;聂娜娜;郭兴青;徐敏;杨艳玲;李自普

    目的 线粒体基因3243A>G突变是导致经典性线粒体病的常见突变,临床表现以神经肌肉损害为主,现就1例以心脏损害和呼吸肌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线粒体病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患儿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并总结临床表现与病理、遗传学特点的关系.结果 患儿,女,10岁发病,以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骨骼肌肉病理分析见破碎红纤维;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基因3243A>G突变率为94%,为tRNA Leu(UUR)突变.经过呼吸支持、纠正心力衰竭和大剂量磷酸肌酸钠、左卡尼汀等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治疗后好转出院,长期口服左卡尼汀、辅酶Q10及夜间无创通气,随访2年余病情未再反复,生长发育明显进步,现在12岁,正常上学.结论 以心脏损害和呼吸肌受累同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儿童线粒体病并不多见,并且罕有以心肌病为主的线粒体基因3243A>G突变患者;肌肉组织病理及基因分析是疾病诊断的关键手段,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辅助通气治疗有一定疗效.

  • 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作者:孙衍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患者20例,分析mtDNA糖尿病的突变位点、主要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结果 根据对mtDNA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人类的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内含tRNA基因22个,16SrRNA和12SrRNA的rRNA基因2个,mRNA基因13个,还有D-环区等.结论 治疗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终方法是基因疗法,用正常的mtDNA取代突变的DNA,终恢复原来的线粒体功能,但在此法成熟应用之前,对线粒体基因所致糖尿病做全面的认识,探索出具有实效的综合防治手段也具有重要意义.

  • 1份生产用中药蛇粗毒的DNA分子鉴定

    作者:陈念;ZHAO Shu-jin;韩丽萍

    目的 利用PCR技术鉴定干燥蛇粗毒的来源物种,并对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及提取过程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若干针对不同长度目的 基因扩增引物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从1份已保存了7年的生产用干燥蛇粗毒中提取总DNA,并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使用该方法可从蛇粗毒中提取得到微量的总DNA,并成功扩增得到0.45~1.18 kb不同长度范围的目的 片段;测序结果提交NCBI,并与C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论 该蛇粗毒样品来自眼镜蛇,且极可能由多个不同的亚种或单倍型所组成.该技术有可能推广用于对动物粗毒的来源进行准确和直接地鉴定.

  • 2型糖尿病CDKAL1基因rs7754840多态性与线粒体ND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娇;李鹏丽;周永安;马云霞;张全斌;郝子琪

    目的:研究CDKAL1基因rs775484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以及线粒体ND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人34例, T2 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携带线粒体ND1基因突变患者38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DKAL1基因rs7754840( G>C)多态性,并测序验证;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关性。结果 PCR-RFLP结果可见3种带型: GG型、 GC型和CC型。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T2 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组、线粒体ND1基因突变组和线粒体ND1基因未突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DKAL1基因rs7754840多态性与T2 DM有相关性,但T2 DM患者CDKAL1基因rs7754840多态性与线粒体ND1基因是否突变无关。

  •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研究

    作者:朱海燕;王士雯;沈洪;刘丽;李彦华;陈瑞;王琳;李泱;朱庆磊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EH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06-01-2007-01之间540例EH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70例)和非肥厚组(270例),进行线粒体突变位点及频率分析.27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肥厚组及非肥厚组患者突变位点和频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肥厚组及非肥厚组C8414T (P=0.01),A8701G (P=0.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线粒体位点突变与EH左心室肥厚关系不甚密切,但是一些特殊位点的点突变因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A8701G与C8414T突变可能影响了EH的发生发展进程.

  • 环境因素及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

    作者:朱海燕;王士雯;刘丽;李彦华;陈瑞;王琳;李泱;朱庆磊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及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EH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990例EH患者接受了详细的病史采集、生化检查及线粒体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多元统计分析显示,EH患者收缩压与线粒体A8343G点突变(β=-22.99±9.00, P=0.01),T8603C点突变(β=26.39±10.39, P=0.01)及性别(β=3.52±1.27,P=0.01)相关;动脉舒张压则与的线粒体基因A8343G点突变(β=-16.31±5.44,P=0.01)、性别(β=-0.34±0.03,P<0.01)、心率(β=0.13±0.03, P=0.01)、家族史(β=1.80±0.78, P=0.02)、入选年龄(β=-0.34±0.03, P<0.01)、发病年龄(β=-0.08±0.03, P=0.01)及空腹血糖(β=-1.96±0.80,P=0.01)相关.结论:线粒体多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影响EH患者的血压.

  • 中国人乳腺癌患者线粒体基因体细胞性突变

    作者:谭端军;刘玲玲;白仁奎;赵玉生;文毅;王士雯;Lee-Jun C Wong

    目的探讨中国人乳腺癌线粒体DNA体细胞性突变特征.方法对54例中国人乳腺癌组织和匹配的正常组织的全线粒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突变筛选分析,对显示在肿瘤和配对正常组织中具有不同类型电泳带型变化的片段进行测序以辨明其突变类型.结果 54例肿瘤中有20例(37.04%)具有体细胞性突变,总突变数为39个,平均突变密度为2.35个/1000碱基,D环区突变密度高,其中10个肿瘤具有303~309位点的C插入或缺失突变(18.51%).结论线粒体DNA体细胞性突变在中国人乳腺癌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PCR-GeneScan法检测遗传性聋相关基因GJB2235delC 和 mtDNA A1555G突变

    作者:李琦;方如平;王国建;戴朴

    目的:检测GJB2 235 delC杂合突变和mtDNA A1555G突变.方法:对120例样本进行诊断试验,其中测序GJB2 235 delC杂合突变样本16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用PCR方法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PCR产物在3100 DNA sequencer(ABI)上聚丙烯酰胺胶毛细管电泳,GeneScan,GeneMarker软件数据分析.结果:120例样本均得到检测结果,检出GJB2 235 delC杂合突变样本17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1例正常样本误诊为235 delC杂合突变而出现假阳性.结论:PCR-GeneScan技术可以同时检测2种不同基因的突变,单管多重PCR和GeneScan荧光标记法结合是同时检测多种突变一种新的思路,而且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两个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孙艺;杨长亮;罗燕云;阳光;杨慧;朱丽;姚行齐

    目的 探讨两个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两个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耳聋大家系的成员进行病史调查、全身体检、纯音听阈、声导抗检查;收集、整理临床听力学资料;进行家系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并绘制系谱图.收集两个大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药物性耳聋相关基因——线粒体DNA12S rRNA A1555G突变.结果 根据调查两个家系均来自湖北省,所有母系受检者存在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位点A→G的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是导致两个大家系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母系遗传耳聋特点.

  •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向

    作者:袁满;杨安怀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近90%,是导致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暂没有公认的干性AMD的治疗措施.本文针对近年来干性AMD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其中,自噬及线粒体靶向治疗值得关注,无疑为干性AMD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尧;郑启昌;胡文君;胡青钢;夏耘;张景辉

    目的 探讨外源性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对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mfn2转染HepG2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fn2 mRNA的表达水平;Weastem Blot法检测mfn2蛋白的表达;MTY检测mfn2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可以稳定表达Mfn2蛋白;M1Tr实验提示转染mfn2基因后,HepG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转染组与转染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前者可促进细胞凋亡(P<0.05);电镜示mfn2转染后HepG2细胞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基质疏松;RT-PCR结果示Bcl-2和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外源性mfn2基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机制.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王尧;陈艳红;陈宏;郭志刚

    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3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fn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mfn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MTT法检测转染mfn2基因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转染48 h后,转染mfn2组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明显抑制,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空白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增强.结论 mfn2对肝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mfn2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稳定表达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意义

    作者:王尧;郑启昌;胡青钢;胡文君

    目的 探讨将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长期表达mfn2的肝癌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基因重组构建mfn2真核表达质粒pEGFPmfn2,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经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30d细胞mfn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1)成功构建表达真核质粒pEGFPmfn2;(2)成功将质粒pEGFPmfn2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并获得阳性细胞克隆;(3)经脂质体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可较稳定表达mfn2.结论 成功地建立稳定表达mfn2的肝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mfn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104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