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种中药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的经皮渗透作用

    作者:汉会勋;马云淑;崔利利;康绍建

    目的:考察荜澄茄、干姜、辛夷挥发油对模型药磷酸川芎嗪的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氮酮为对照,考察质量分数分别为1%,3%,5%,7%的荜澄茄、干姜、辛夷挥发油对模型药磷酸川芎嗪经小鼠皮肤的促渗效果,采用HPLC测定磷酸川芎嗪的含量.结果:5%氮酮,1%荜澄茄油,3%干姜油及5%辛夷油对磷酸川芎嗪的促透效果好,对20 g·L-1磷酸川芎嗪12 h平均累计渗透量(Q12)分别为0.841 2,0.915 9,0.740 3,0.932 8 mg·cm-2·h-1;4 h时增渗倍数分别为1.357,1.279,1.054,1.156.经t检验,加入1%荜澄茄油的磷酸川芎嗪的Q1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1%荜澄茄油、3%干姜油及5%辛夷油均能增加磷酸川芎嗪的经皮渗透量.

  • 微透析法进行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的脑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叶勇;晏亦林;周莉玲;黄秋洁

    目的:测定芎冰喷雾剂经鼻腔给药后主要成分磷酸川芎嗪(TMPP)在大鼠脑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内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内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TMPP都迅速进入脑内达到峰浓度,鼻腔给药TMPP在脑内的停留时间更长.结论:微透析法能较好的反映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后TMPP的药动学特征,鼻腔给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机能不全急性期的一种速效途径.

  • 注射用磷酸川芎嗪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叶建华

    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当连续静脉输入注射用磷酸川芎嗪和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时,输液管中液体呈现乳白色浑浊液.

  • 磷酸川芎嗪脉冲塞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作者:吴芳;张志荣;何伟玲;张彦

    目的制备一种由溶蚀塞控制时滞的新型脉冲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含药片和溶蚀塞,将填充剂和含药片用溶蚀塞密封在非渗透性胶囊体中制备磷酸川芎嗪(TMPP)脉冲塞胶囊,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溶蚀塞的制剂学特征及溶出条件对释药时滞的影响.结果溶蚀塞的处方组成和重量能显著影响磷酸川芎嗪脉冲塞胶囊的释药时滞,释药时滞随溶蚀塞中凝胶形成赋形剂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含量和溶蚀塞重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溶蚀塞的硬度对时滞无显著影响.此外,释药时滞还随搅拌桨转速的增加而缩短.溶出介质的pH则对时滞无显著影响.结论通过调节溶蚀塞的处方组成和重量可获得具有适当时滞的脉冲给药系统,满足时辰治疗的要求.

  • 冰片对川芎嗪促吸收作用的研究

    作者:肖衍宇;陈志鹏;平其能;陈洪轩

    为了研究冰片对磷酸川芎嗪的肠吸收以及考察冰片对大鼠灌胃磷酸川芎嗪后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冰片促吸收的机制,本文采用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冰片对磷酸川芎嗪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等4个肠段吸收的影响.通过大鼠分别灌胃磷酸川芎嗪、磷酸川芎嗪与冰片的混合物及磷酸川芎嗪与维拉帕米的混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比较3组整体动物实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磷酸川芎嗪在4个肠段的单位面积吸收量顺序为: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各个肠段的单位面积吸收量均没有吸收饱和现象,推断磷酸川芎嗪在大鼠肠道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加入冰片后,磷酸川芎嗪在4个肠道的单位面积吸收量均增加.冰片质量浓度为10 μ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冰片质量浓度为25和50μ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冰片对磷酸川芎嗪的促吸收无明显的靶部位,但其发挥促吸收作用需要一定的浓度.整体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冰片和维拉帕米均提高了磷酸川芎嗪的生物利用度,冰片促进磷酸川芎嗪生物利用度增加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肠上皮细胞CYP3A代谢和P-gP的外排作用.

  • 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在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脑部药动学比较研究

    作者:刘宏伟;晏亦林;周莉玲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及脑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等作用[1,2],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磷酸川芎嗪脉冲释放片的研制

    作者:曹德英;谢英花;齐晓丹

    目的: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等为包衣材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备脉冲释放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脉冲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崩解剂的用量和包衣材料中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释放时滞.结论:磷酸川芎嗪脉冲释放片在体外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 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游离膜扩散动力学研究及其处方优化

    作者:刘利;李宁;高崇凯

    目的 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拟合适用于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经验公式,用于预测不同包衣膜处方下药物释放速度并优化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方法 用游离膜扩散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包衣液处方、游离膜厚度、溶液黏度与药物扩散速度的函数关系.用均匀设计优化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处方.结果 以理论的经典公式为原型,以实验数据为根据拟合出适用于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经验公式.用均匀设计软件处理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释药数据,得到回归方程和优化处方,F检验显示回归方程显著有效,相关系数超过0.99.结论 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能很好的预测药物的释放速度,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优处方药物释放均一性、重现性良好,符合零级释药规律,12 h药物释放90%以上.

  • 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大鼠血液和脑部药动学研究

    作者:晏亦林;刘宏伟;周莉玲

    目的 研究磷酸川芎嗪(TMPP)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TMPP凝胶)大鼠血液和脑部药动学.方法 大鼠鼻腔给予TMPP凝胶和TMPP溶液后,利用血液微透析与脑部微透析技术同步进行血液药动学与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计算透析液中TMPP的浓度,用Kinetica 4.4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两种鼻腔给药制剂在大鼠血液和脑部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MPP溶液组和凝胶组血液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0±1.0),(35.0±1.0)min;ρmax分别为(5.857±1.3),(5.848±1.0)μg·mL-1;AUC0~∞分别为(529.9±68.6),(642.7 ±54.3)μg·min·mL-1.脑部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0±1.0),(35.0±1.0)min; ρmax分别为(7.134±0.8),(6.738±1.1)μg·mL-1;AUC0~∞分别为(615.4±71.2),(801.4 ±67.5)μg·min·mL-1.结论 TMPP凝胶易于通过鼻腔吸收进入脑部,并能起到缓释效应.

  • 磷酸川芎嗪滴丸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夏红英;熊欣;涂明珠;郭艳芳;程奇珍

    目的 建立磷酸川芎嗪滴丸新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为修订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比较6批磷酸川芎嗪滴丸在pH1.2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桨法,50r·min-1,溶出介质为水500 mL,20 min取样,HPLC测定,限度为标示量的80%.结果 本品6批样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均相似,在15 min内达到全部溶出.结论 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可靠,能客观地反映本品的溶出情况,为本品现行药品标准中溶出度项的合理统一、修订提供了依据.

  • 微透析法研究磷酸川芎嗪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叶勇;周莉玲;晏亦琳;黄秋洁

    目的 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采用微透析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用反透析法进行探针回收率校正.血浆蛋白结合率用:f=(p0-pf)/p0计算.结果 磷酸川芎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浆、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9.51±1.66)%、(68.34±1.43)%、(56.17±1.44)%和(70.97±2.19)%.结论 磷酸川芎嗪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采用微透析进行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可行.

  • 磷酸川芎嗪缓释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肖衍宇;陈志鹏;刘雯;钱红艳;平其能

    目的 研究自制磷酸川芎嗪(TMPP)缓释徽丸及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与市售TMPP普通片在比格犬体内的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6只比格犬单剂量与多剂量分别口服TMPP缓释微丸及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与市售TMPP普通片后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对AUC0~∞、AUC0-24h的对数值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以80%~125%为等效标准,评价缓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时TMPP缓释微丸的tmax、Pmax、AUC0-24h和MRT分别为(2.50 ±0.29)h、(213.06±32.44)ng·mL-1、(2 722.25±369.42)ng·h· mL-1和(9.43±1.05)h,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的上述参数分别为(2±0.76)h、(252.09±28.96) ng·mL-1、(3 613.51±974.16)ng·h·mL-1和(9.14±2.56)h,市售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0.33±0.09)h、(3 402.13±584.97)ng·mL-1、(2 801.24±560.17)ng·h·mL-1和(1.52±0.35)h.多剂量达稳态时TMPP缓释微丸的tmax、Pmax、pmax、AUC0-24 hPav和FI分别为(2±0.12)h、(340.36±28.91 )ng·mL-1、(60.39±11.18)ng·mL-1、(3 161.82±314.68) rng·h·mL-1、(145.94±15.68)ng·mL-1和( 191.84±11.58)%,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的上述参数分别为(2±0.31)h、(402.21±29.48) ng·mL-1、(80.13±21.65)ng·mL-1、(4 025.17±954.76)ng·h·mL-1、(167.87±29.37)ng·mL-1和( 191.87±13.29)%,市售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0.5±0.011)h、( 376.79±44.6)ng· mL-1、0ng· mL-1、(2 550.27±154.88 )ng·h·mL-1、(114.93±13.68)ng· mL-1和(327.84±22.37)%.结论 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不论是单剂量口服还是多剂量口服,TMPP缓释微丸和普通片均具有生物等效性,而TMPP复方缓释微丸与普通片均生物不等效.缓释制剂均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且波动系数均优于普通片.

  • 磷酸川芎嗪双层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漂浮性能考察

    作者:魏颖慧;李三鸣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双层漂浮缓释片并考察影响其体外漂浮性能的因素.方法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制剂漂浮性能的因素.结果制备了磷酸川芎嗪双层漂浮缓释片并找到了影响漂浮性能的因素.结论制备工艺可行,通过对影响漂浮性能的因素进行调节,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漂浮性能的漂浮缓释片.

  • 磷酸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孟冬梅;徐月红;丁平田;邓玉娇

    目的 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鼻黏膜吸收特性及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体外吸收规律,计算吸收速率常数;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药物的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k无显著性差异;磷酸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过程属于二室模型,溶液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6.33%,凝胶剂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77.25%.结论 药物吸收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磷酸川芎嗪鼻腔给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 磷酸川芎嗪透皮贴剂制备及辛夷挥发油促渗作用考察

    作者:汉会勋;马云淑;崔利利;张惠玲;康绍建

    目的 制备磷酸川芎嗪透皮贴剂,并考察辛夷挥发油对贴剂中磷酸川芎嗪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选择Eudragit E100、丁二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累积渗透量和初黏力为指标优选磷酸川芎嗪贴剂的基质配比;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透皮吸收实验,比较3%、5%、7%辛夷挥发油对贴剂中磷酸川芎嗪的促渗作用.结果 磷酸川芎嗪透皮贴剂的佳制备工艺为A2B1 C3(Eudragit E100:丁二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60:0.05:0.6).在贴剂处方中加入辛夷挥发油促渗剂后,药物累积渗透量增加,3%、5%、7%辛夷组的12h累积平均渗透量分别是3 720.114、5 470.13、4115.408 μg·cm-2·h-1,其增渗倍数分别为1.123、1.601、1.209.结论 优选出的基质配比可制备质量较佳的磷酸川芎嗪透皮贴剂,黏着力符合要求,5%辛夷挥油对磷酸川芎嗪透皮贴剂有明显促透皮作用.

  • 川芎嗪对铁过载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丹亭;王琳;陈水龄;阮灏;苗洋;殷惠军

    目的 探讨铁过载对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表达的影响及川芎嗪的干预效应.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体外培养铁过载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活性氧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活性氧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活性氧含量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过载导致的氧化应激,有通过抗氧化应激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磷酸川芎嗪星型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林雅铃;张安强;王炼石

    目的 制备磷酸川芎嗪星型聚乳酸载药微球,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载药微球的药物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表征.方法 以星型聚L-乳酸(sPLLA)为聚合物基材,采用复乳一溶剂挥发法制备磷酸川芎嗪(LP)星型聚乳酸载药微球(sPLLA/LP),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研究sPLLA/LP的体外缓释特性,并用FT-IR和SEM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建立sPLLA/LP的药物包封率与制备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优化工艺.LP与sPLLA结合良好,sPLLA/LP微球缓释7 d后,sPLLA出现部分降解.采用优化工艺所制备的sPLLA/LP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SEM分析与缓释模型的拟合结果 表明,0~48h阶段的释药机制为药物扩散和聚合物降解协同作用;48~144 h阶段则主要为药物扩散释药.结论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sPLLA/LP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平稳.

  • 磷酸川芎嗪的体外透皮吸收

    作者:王晖;高莉莉;许卫铭;刘刚

    对磷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及释药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通过改变药物浓度、pH值、促透剂及皮肤状态,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结果发现随着磷酸川芎嗪浓度增加,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H增大,渗透系数随之增加;氮酮在1%时可显著增加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当去除角质层后,渗透系数比完整皮肤增加近一半;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角质层皮肤.提示磷酸川芎嗪可透皮吸收,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质层,且存在着贮库效应.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

    作者:张竞超;董伟林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磷酸川芎嗪血药浓度,旨在为磷酸川芎嗪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提供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采用YWG-C18ф4.6×150mm 10μ,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尼群地平(Nitrendipine)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磷酸川芎嗪线性范围为(5~150)mg/L(r=0.9969),低检测浓度0.02mg/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6%±2.8%.日内、日间RSD均小于4%.结论: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合于磷酸川芎嗪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 浓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鼠皮透过性影响

    作者:靳立巾;陈莉;段姚尧;崔颖

    [目的]研究浓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鼠皮透过性影响.[方法]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浓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体外渗透曲线及参数影响.[结果]随着浓度增加,磷酸川芎嗪透皮速率呈非浓度相关性增加,其透皮速率随pH值升高增加.[结论]药物浓度、供给液pH值的对磷酸川芎嗪经皮渗透有一定的影响.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