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作者:唐步顺;颜程;张小克;刘奕兵;王超;魏冰

    目的:比较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4例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Smith-Robinson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ACDF)加保留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B组,ACDF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其中A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60.43±7.52)岁;B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61.61±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A组13~28(23.0±12.1)个月,B组12~30(24.0±11.5)个月.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A组(P<0.05).共有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4例,B组23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14/60),B组为35.94%(23/64),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相对于B组(ACDF+ACCF),A组(ACDF加PWCF)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 “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初步体会

    作者:张成鑫;葛圣林;林先和;张士兵;何维来;李峰;郭志祥;冯俊波;车轰

    目的 探讨“一站式”Hybrid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一病区接受“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的7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资料并随访,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病例入选标准为:前降支病变较重不适合置入支架、非前降支适合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4 ~ 77岁,SYNTAX评分为27 ~ 36分.7例患者中左主干皆正常,左前降支近中段长段狭窄或多处狭窄大于85%5例,左前降支近中段闭塞性病变2例,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存在1~2处局限性狭窄,均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3例.左室射血分数55% ~65%,平均57.13%.结果 手术后无死亡;7例Hybrid患者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乳内动脉桥造影显示,吻合口及支架置入处通畅满意.随访1 ~12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手术后心电图检查无一例新增心肌梗死出现.结论 对于前降支不适合置入支架,非前降支适合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采用“一站式”Hybrid技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个体化的微创手术方法才会使患者真正受益.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水波;朱健;郗二平;张瑜;周孜孜;许贵华;李雪梅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报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至2015-10因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原因。结果:56例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中21例主动脉弓解剖条件复杂,行TEVAR7例,行TEVAR、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4例;主动脉夹层形态复杂16例,行TEVAR5例,行TEVAR、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1例;夹层破口累及主动脉弓19例,行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TEVAR17例,预开窗血管支架的TEVAR 2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EVAR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通过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旁路术、血管支架改良等方式扩大其应用范围。

  •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对比

    作者:段硕;朱震奇;钱亚龙;王凯丰;刘辰君;徐帅;刘海鹰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治疗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60个月者共68例,其中ACDF 39例(ACDF组),Hybrid手术29例(Hybrid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颈椎曲度、相邻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的JOA、NDI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Odom标准,Hybrid组的优良率为93.1%,ACDF组为9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2-C7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恢复,Hybrid组较ACDF组改善更好(P<0.05);Hybrid组整体颈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CDF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颈椎X线片评估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ybrid组17.2%vs ACDF组20.5%,P>0.05);末次随访时Hybrid组人工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4.5% (10/29),其中Mobi-C假体发生率为41.2%(5/12),ProDisc-C假体发生率为29.4%(5/17).结论: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5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及安全有效性与ACDF相当,但Hybrid手术可以更好地重建颈椎曲度,减少邻近节段代偿性活动的同时保持颈椎活动度.

  • 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短中期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耐洋;彭宝淦

    目的 评估颈椎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应用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4(43~62)岁.49例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混合型颈椎病34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39例.通过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术后疗效,同时随访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全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的活动度(ROM).结果 术后随访24~46个月,平均(42.6±2.2)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颈痛VAS评分分别为(6.9±1.4)、(2.5±0.9)和(0.7±0.6)分(P<0.05);颈椎NDI分别为(24.6±8.6)、(17.8±6.1)和(13.8±4.2)分(P<0.05);颈痛JOA分别为 (11.9±2.8)、(12.6±1.5)和(14.8±1.4)分(P<0.05);颈椎ROM分别为 (44.2±8.1)、(34.1±6.8)和(30.4±9.5)°(P<0.05).结论 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能保留置入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可作为多节段颈椎病治疗方法之一.

  • 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赖宪良;王萧枫;陈鸥;苏嘉;沈新升

    目的 探讨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瞻性收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Hybrid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dom临床满意分级、C2-7整体活动度、Cobb's角、手术节段上一节段活动度(SROM)、手术节段的下一节段活动度(IROM)、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NDI、ODI评分和C2-7颈椎整体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NDI评分降低,而ODI评分和C2-7颈椎整体活动度增高(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Cobb's角、SROM、IROM和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ybrid手术可改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满意.

  • 3例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路欣

    传统概念的Hybrid手术由英国学者Angelini等提出,是指分期冠脉支架植入和冠脉手术(CABG)联合治疗冠心病.在治疗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时,单纯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心导管介入治疗存在各自的局限性,随着心脏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逐渐孕育出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杂交技术(Hybrid procedure),Hybrid手术使内外科技术上的互补性得到加强[1],减少治疗的伤害性,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

  •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6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魏蔚

    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创伤小,但无法解决严重的左主干及多支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开胸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1996年由英国学者Angelini提出"杂交"(Hybrid)式心脏外科手术的概念[1],即由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术,结合冠状动脉PCI治疗达到再血管化,此方法为"一站式"Hy-brid杂交手术.一站式手术是介入医学与手术外科结合的产物.但是基于目前国内的医疗资源有限,建立Hybrid杂交手术室需要大量的资金,很多医院目前还不具备此条件,PCI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联合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创伤小,且极大地提高了远期畅通率[2].国内业界将Hybrid杂交手术分两步完成,此方法被称为"分站式"Hy-brid杂交手术.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采用该方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经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Hybrid手术对颈椎力传导方式的影响

    作者:莫中军;都承斐;樊瑜波

    目的 研究人工椎间盘置换(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合并融合的Hybrid手术后颈椎的力传导模式,从生物力学角度加深对Hybrid手术的认识.方法 建立正常颈椎有限元模型(INTACT模型),模拟C4 ~6节段退变的3种手术方案:上置换+下融合(TDR45模型)、上融合+下置换(TDR56模型)、双节段融合(Fusion456模型).结果 所有手术模型中,融合节段的活动能力完全丧失,置换节段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加.在160 N轴向力作用下,INTACT模型整个节段后伸4°,而TDR45与TDR56模型的颈椎节段分别后伸8.2°与8.9°.在TDR56模型中,经过C5椎体的力减少20%,经过置换节段小关节的力增加3.8倍.在TDR45模型中,经过置换节段小关节的力增加50%.INTACT模型的大关节应力为0.8 MPa,而TDR45与TDR56模型置换节段的小关节应力均高达正常颈椎的2倍.结论 由于置换节段活动范围的增加,Hybrid术后颈椎曲度在轴向力作用下发生较大改变(后伸).这种改变将导致经过置换节段椎体的力有所减少,而经过小关节的力有所增加,从而增加置换节段小关节的应力.

  • Hybrid手术与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比较

    作者:董桂贤;刘玉民;张宁

    本研究通过与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比较,分析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为该术式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支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本院2013-06-2015-12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75例,以患者知情、自愿为原则,随机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7).

  • Hybrid手术在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军;吕宏安;刘学刚;唐震;王祖义;刘以尧;段贵新;汪国文

    目的 探讨Hybrid手术在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中央型ASD患者中10例行Hybrid手术,9例行常规外科手术,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9例患者手术成功,均顺利出院.Hybrid手术住院费用高于常规外科手术(P<0.01),但Hybrid手术时间和修补缺损长径小于常规外科手术(P<0.05~P<0.01).结论 Hybrid手术可以替代常规外科手术对部分单纯中央型ASD进行手术治疗.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宏安;李小军;宋伟;潘如凤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5例进行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定房缺大径并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引导鞘管通过房缺,先后释放左右心房面伞,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1~12个月行TTE随访.结果: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选择过小,换大一号封堵器成功;1例下腔静脉侧残端偏软未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治疗的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器型号的确定、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间融合对比单纯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作者:姚强;夏阳;贾长青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与传统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CDF)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背痛专业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收集1995 ~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160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ybrid手术组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术前C2~7ROM、上位临近节段ROM、下位临近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平均出血量Hybrid手术组少于ACDF组,术后24个月C2~7ROM Hybrid手术组大于ACDF组、术后24个月上位临近间盘ROM及下位临近间盘ROM Hybrid手术组少于ACD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ybrid手术对于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拥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Hybrid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降低,而ACDF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增加,术后C2~7整体活动度Hybrid手术组较ACDF组大,颈椎活动度更接近生理水平.但上述结果因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不高等可能存在各种偏倚,以及Hybrid手术的远期临床效果,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 Hybrid手术治疗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李细森;莫丽勤;郑宝石;陈晓春;韦永金;宋楚茵

    目的 探讨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行Hybrid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出现胸腔积液、灌注肺、低心排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Hybrid手术应用在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在降低手术难度、简化外科手术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了护理质量,与常规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护理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整体上护理难度有所降低.

  • 连续两节段颈椎hybrid手术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作者:唐北川;任先军;邹喜红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连续两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节段融合手术(hybrid手术)后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建立C2~ T1有限元模型.应用Prestige-LP假体模拟置换,以前路钢板系统加松质骨融合模拟节段融合,构建C3~C5、C4 ~ C6、C5 ~ C7共6组hybrid手术(C3 ~ C4置换联合C4~C5融合、C3 ~ C4融合联合C4~C5置换,C4 ~ C5置换联合C5 ~ C6融合、C4~C5融合联合C5 ~ C6置换,C5~C6置换联合C6~ C7融合、C5 ~ C6融合联合C6 ~ C7置换).对应的组间比较置换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小关节应力(Mises应力)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 ①C3 ~ C5 hybrid手术: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的ROM增加,C3 ~ C4置换分别增加119%、186%、208%、173%;C4 ~ C5置换分别增加142%、262%、251%、164%.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小关节Mises应力增加,C3~C4置换分别增加256%、187%、185%;C4 ~ C5置换分别增加50%、54%、124%.②C4 ~ C6 hybrid手术:在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的ROM增加,C4 ~ C5置换分别增加107%、200%、238%、145%;C5 ~ C6置换分别增加65%、130%、147%、111%.C4 ~ C5置换小关节Mises应力在后伸、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0%、53%、111%;C5~C6置换小关节Mises应力在后伸时降低8%,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97%、60%.③C5 ~ C7 hybrid手术:在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置换节段的ROM增加,C5~C6置换分别增加77%、167%、179%、122%;C6 ~ C7置换分别增加84%、268%、324%、230%.C5~C6置换节段小关节Mises应力在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67%、63%;C6 ~ C7置换节段小关节Mises应力在前屈、后伸、轴转、侧弯时分别增加202%、155%、204%、145%.结论 hybrid手术中置换节段的ROM和小关节Mises应力均有增加.选择生理活动度较大的节段予以置换,而相对较小的节段予以融合,这种hybrid组合方式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较小.

  • Hybrid手术与双节段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对比分析

    作者:申沧海;申勇;丁文元;张英泽;曹俊明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邻近节段椎间融合术(Hybrid手术)与双节段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0年3月因双节段颈椎病行Hybrid手术(A组)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双节段颈前路椎间融合术(B组)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类型及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手术节段颈椎曲度、C2 ~7整体活动度、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及颈部AS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4个月,平均24.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手术节段颈椎后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高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21).A组手术前后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5),B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减小(t=3.007,P=0.006),两组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4,P=0.013).B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上、下位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大(P< 0.05),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颈椎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33;t=2.203,P=0.037).末次随访时A组颈部AS发生率为16.7%,B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7,P=0.035). 结论 与双节段颈前路椎间融合术相比,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能较好维持手术节段曲度和颈椎总活动度,避免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过度增大,降低术后颈部AS的发生率.

  •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Hybrid手术预后分析

    作者:王宁;刘大为;刘宇航;赵烨;高明磊;卢旭宁;朱全伟;文平

    目的 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新生儿行Hybrid手术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行Hybrid手术(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切口右室流出道途径球囊扩张肺动脉瓣联合BT分流术)9例PA/IV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手术年龄23 (17~29)d.结果 9例新生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2 (95~147) min.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余8例均顺利出院.8例存活患儿机械通气时间31(22~47)h,住院时间17(12~23)d,出院时8例平均血氧饱和度升至87.5%,平均右室收缩压降至49 mm Hg,肺动脉瓣跨瓣压降至28(21~46)mmHg.1例术后发生短暂的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患儿因为术中失血给予了输血,3例患儿出现肺动脉瓣少量反流,1例患儿出现肺动脉瓣中量反流,无1例患儿发生心脏穿孔、主肺动脉瘤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时间为17.5(7~26)个月.5例患儿已完成根治手术,3例患儿等待行根治手术.结论 相对传统外科手术和经皮介入术,Hybrid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对于条件合适的PA/IVS新生儿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 降主动脉“逆行”去分支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杂交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王石雄;王炜;柳德斌;高秉仁;王玮璠;马麒;薛羽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因“心前区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血压高达180/120mmHg,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欠佳.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内径55 mm,各瓣膜启闭未见明显异常,射血分数65%;大血管CTA示:升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增粗,约65 mm×60 mm,升主动脉见真、假腔形成,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远端,约33 mm,假腔体积较大,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由真腔发出;胸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图1).

  • 三种不同微创技术与经典外科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巅远;闫军;李守军;晏馥霞;李立环;魏以桢;郑哲;刘志刚;崔彬;陶天富;胡盛寿

    目的 为了更好地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探讨经典外科技术及三种不同的微创介入技术治疗ASD的优缺点. 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别采用经典外科手术(n=301)、经皮介入封堵术(n=274)、开胸Hybrid术(n=50)和非气管内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n=27)治疗单纯ASD 652例.按照上述治疗技术将患者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创伤、住院费用、输血、麻醉、气管内插管和术后随访等指标. 结果 开胸Hybrid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中年龄和体重显著小于其他2组(P<0.01).4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97.2%,92.6%和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住院天数和输血费用显著短于/少于其他2组(P<0.01).4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4 802.90±360.96元,25 095.07±437.13元,24 856.77±445.87元和24 853.56±673.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4.64±0.32月,4.57±0.31月,4.49±0.28月和4.62±0.3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47%,6.00%和0.00%,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 结论 4种治疗方法的费用大致相同,经典外科手术成功率高,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ASD患者,但创伤大;经皮介入封堵术创伤小,但应用于低体重、低年龄婴幼儿ASD患者存在局限性;开胸Hybrid手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需要体外循环,创伤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外科损伤;非气管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且医疗费用并不高于经典外科技术和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尤其是针对低体重、低年龄的婴幼儿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不开胸“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近中期随访研究

    作者:朱水波;朱健;郗二平;张瑜;高旭辉;汪海波;许贵华;李雪梅

    目的 总结不开胸“杂交”手术(不开胸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受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毕即转入导管室行同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6~71岁.分析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 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4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0例.全部手术均获得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术后7d、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复查CT,随访截至2015年9月,随访时间12~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血管支架无内漏.结论 不开胸“杂交”手术可用于治疗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高危患者.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