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肌卫星细胞分化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

    作者:赵丹丹;唐成林;黄思琴;罗翱;张安宁;吴梦佳;安荟羽;谭程方;邱丽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配对盒转录因子7(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d1)、肌细胞生成素(Myog)、肌球蛋白重链-Ⅱa(Myh2)、肌球蛋白重链-Ⅱx(Myh1)及肌球蛋白重链-Ⅰ(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制备大鼠右后肢失神经肌萎缩模型.造模1周后电针组取大鼠术侧“足三里”“环跳”穴予电针治疗,每次1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分别连续干预1、2、4周.称重计算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造模第3周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ax7、Myod1、Myog、Myh2、Myh1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1周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电针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升高(P<0.05).造模3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中Myod1和Myog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Myh2、Myh1和Myh7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则能有效上调Myod1、Myog和Myh7 mRNA表达量(P<0.05,P<0.01);3组间Pax7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足三里”“环跳”穴可能通过调控Myod1、Myog、Myh7mRNA的表达,影响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水平及肌纤维类型的转换,延缓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发展.

  • 电针对大鼠失神经腓肠肌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70KD核糖体蛋白S6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吴梦佳;唐成林;黄思琴;安荟羽;谭程方;邱丽;朱正威;杨之雪

    目的 探讨电针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和电针组(n=6).后两组钳夹伤右侧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造模后第2天,电针组电针右侧足三里穴和环跳穴,共2周.取双侧腓肠肌称重,计算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骨骼肌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70KD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和磷酸化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骨骼肌中mTOR、p70S6K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及直径显著下降(P<0.001),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右侧腓肠肌mTOR、p-mTOR、p70S6K和p-p70S6K蛋白表达升高(P<0.01);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右侧腓肠肌mTOR、p70S6K基因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可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可能与激活mTOR/p70S6K信号通路,影响骨骼肌蛋白合成有关.

  • 电针对失神经大鼠骨骼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梦佳;唐成林;赵丹丹;罗翱;安荟羽;谭程方;邱丽

    目的 探讨电针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模型组(n=7)和电针组(n=7).后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制备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造模后1d,电针组电针术侧足三里和环跳穴.干预8周后取双侧腓肠肌,称重,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量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术侧腓肠肌中自噬相关基因ULK1、Atg13、Beclin1、Atg14、Atg7、Atg12、Atg5和Atg16L1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术侧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下降(P<0.001),但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术侧腓肠肌中ULK1、Atg13、Beclin1、Atg14、Atg7、Atg12、Atg5和Atg16L1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以上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 电针干预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自噬过度激活,从而维持骨骼肌细胞稳态,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 补气活血法对失神经性肌萎缩大鼠胫前肌TGF-β1mRNA的影响

    作者:李娅玲;李雪倩;王喜梅;徐勇杰

    目的:研究补气活血法对大鼠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选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后5组采用胫前肌施夹伤手术,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造模后,术后各组每日分别灌胃给药,持续18天.全部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胫前肌形态学变化,并采用RT-PCR法观察大鼠左侧腓肠肌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各组骨骼肌横切面的性状变为棱角形,肌核彼此密集,细胞膜破裂,但不明显,脱水现象有所减少,细胞有所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大;阳性对照组肌纤维崩解,细胞破裂明显,甚至出现自溶现象,细胞破坏程度较大,但其脱水现象减轻,棱角出现.各组大鼠胫前肌TGF-β1mRNA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胫前肌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胫前肌中TGF-β1 mRNA转录水平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胫前肌TGF-β1mRNA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能有效防治大鼠失神经肌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干预胫前肌中TGF-β1 mRNA表达有关.

  • 神经干细胞与运动性神经疾病

    作者:曾宇

    背景:神经干细胞以其所具有的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迁徙性、低免疫性等特点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有关神经干细胞在运动医学领域用于防治运动性损伤等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目的:旨在通过分析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神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10-10关于神经干细胞与运动性神经疾病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干细胞,运动医学,失神经肌萎缩,周围神经损伤"或"Neural Stem Cell,Sports Medicine,Denervation Muscle Atrophy,Peripheral Nerve Inju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干细胞和运动性神经疾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初检得到26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以其多向分化潜能、自我维持和更新、低免疫原性、迁徙性和来源广泛等特点为其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运动性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和促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等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基础性研究所限,对其作用机制、诱导分化、迁移等仍有待大量的实验研究予以证实.

  • 兔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作者:刘永斌;唐莉;刘坤祥

    目的 探讨建立兔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的适合方法,并观察失神经骨骼肌形态变化.方法选取雌雄不限的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兔无菌下切断其胫神经,对照组兔不作任何处理;两组动物常规单笼饲养.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生存状况,并于术后4、8周分别测定两组兔的腓肠肌的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数目.结果 对照组动物状态良好,实验组动物全部存活.术后前3 d给予常规剂量头孢米诺后,实验组动物均未出现伤口红肿、感染,状态良好.切断胫神经4、8周后,测定两组兔的腓肠肌的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数目,实验组的手术侧与健侧,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切断兔的胫神经可以作为建立动物失神经肌萎缩模型的合适方法.

  • 神经营养素3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肌萎缩的修复作用

    作者:董玉珍;宗海斌;杨林;王明盛;王丽娜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肌萎缩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NT-3组,每组25只.显微镜下NT-3组右侧腓肠肌内注射NT-3质粒10 μL(1 g·L-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2组大鼠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运动终板和肌细胞凋亡数目.结果 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caspase-3基因转录水平升高;NT-3组caspase-3基因转录水平和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14、21 d NT-3组大鼠运动终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3抑制caspase-3基因的表达、肌细胞凋亡并提高运动终板数量,可能是促进神经纤维损伤后再生和减缓失神经肌萎缩的重要因素.

  •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对成肌细胞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华;徐达传;邱小忠;余磊;欧阳钧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扩增传代并分组:A.对照组,常规培养,无任何处理因素;B.添加Schwann细胞培养基;C.添加萎缩肌匀浆液.倒置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MyoD和Myogenin的差异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各组细胞贴壁良好,A、C组形态无差异,未见分化肌管;B组于培养48h后细胞变纤细,可见肌管形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24h后,3组均出现MyoD阳性细胞,C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B组;72h时,3组均可见Myogenin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C组阳性细胞数量稀少.结论:长期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抑制活化成肌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

  • 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作者:冯亚高;洪光祥;康皓;陈振兵

    目的 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20 g,于右侧梨状肌下缘切断坐骨神经,制备小腿三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模型制备后随机分为两组(n=12),EPO组:术后每天右小腿腓肠肌注射rhEPO(2 500 U/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第2、4周检测肌湿重、肌肉蛋白含量,行HE及TUNEL染色,测量肌细胞直径、横切面积及细胞凋亡率,并测定肌肉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术后两组动物右后肢均拖膝行走,切口无感染,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4周时对照组5只及EPO组2只大鼠发生足跟溃疡.术后2、4周EPO组肌湿重分别为(885.2.35)、(697.62±94.74)g,均明显重于对照组(760.63±109.05)、(458.71±58.76)g(P<0.01);肌肉蛋白含量分别为(77.37±5.24)、(66.37±4.87)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5.39±4.97)、(54.62±6.32)mg/mL(P<0.01).术后2、4周EPO组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对照组肌纤维萎缩变细,部分断裂,肌束问结缔组织增生较明显;EPO组肌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2、4周,EPO组骨骼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EPO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0%±1.74%、28.47%±1.81%,明显低于对照组21.48%±2.21%、55.89%±2.88%(P<0.01).术后2、4周EPO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PO具有明显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中卫星细胞池的耗竭与Pax7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华;王齐;徐达传;邱小忠;余磊;欧阳钧

    目的 探讨长期失神经骨骼肌在反复增殖分化过程中,肌卫星细胞池耗竭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选用2月龄SD雄性大鼠9只,体重180~200 g.以大鼠右侧为实验侧,制备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左侧为对照侧,分离显示坐骨神经后缝合肌肉皮肤.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3、7、21 d各取3只大鼠,切取两侧腓肠肌进行大体观察后,行Pax7和Myo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及mRNA表达检测.结果 9只大鼠术后均存活.实验侧后肢僵直,活动受限;对照侧肢体活动自如.术后各时间点实验侧腓肠肌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对照侧腓肠肌较饱满有光泽.荧光染色观察显示,随失神经时间延长,实验侧MyoD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21 d达高峰,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Pax7阳性细胞逐渐降低,3、7 d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MyoDmRNA表达逐渐升高,21 d达高峰,各时间点实验侧均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Pax7 mRNA表达逐渐降低,仅出现于3、7 d,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失神经肌萎缩引发的Pax7短暂上调提示卫星细胞池耗竭的原因之一在于细胞难以返回静止状态.

  • 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峰;田立杰;季相禄

    目的 通过降低失神经骨骼肌局部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的方法,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进程.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左后肢制成2 cm坐骨神经缺损失神经腓肠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只.A组于腓肠肌周围注射粉防己碱(8 mg/L),B组注射曲安舒松钠(1.6 g/L),C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0 d取材,根据不同观察指标,选取相应足够样本,行肌纤颤电位波幅、肌湿重检测、组织学观察和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 A组肌纤颤电位波幅为0.195 8±0.041 9 μV,B组0.185 2±0.050 3 μ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0.137 7±0.058 9 μ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腓肠肌湿重为1.740 0±0.415 9 g,B组1.940 1±0.389 4 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0.800 0±0.100 0 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C组腓肠肌较A、B组萎缩明显,肌纤维变细、变少,横纹不清,肌细胞核增多,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均明显增多.A组肌动蛋白灰度值为440.124 2±46.135 6,B组476.211 4±41.668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380.040 0±86.315 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纤维条数、直径、截面积和肌纤维间胶原纤维增长面积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均可见肌丝排列紊乱、线粒体消失和糖元颗粒减少等变性肌纤维存在,但C组变性肌纤维明显较A、B组多.结论 抑制失神经骨骼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有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

    作者:孙震宇

    目的 探析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50只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只,A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萎缩的防治效果.结果 B组的胫前肌横截面积(645.68±44.26)μm2大于A组,P<0.05;B组的胫前肌湿重(61.26±4.64)%比高于A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防治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萎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泰坤

    目的:本次实验分析的是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15只成年新西兰白兔,切断其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胫神经端侧缝合,随后对兔子左侧肢体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右侧肢体作为参照,对比兔子左侧肢体和的右侧肢体的胫前肌湿重、胫前肌肌纤维数目、腓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腓神经传导速度、振幅、潜伏期.结果:左侧肢体的胫前肌湿重、胫前肌肌纤维数目、腓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腓神经传导速度、振幅、潜伏期均优于右侧肢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能够预防失神经肌萎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