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瘫一例报告

    作者:刘阳;赵锡艳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例为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导致的重症胃瘫,其中医证候为阴盛格阳,虚阳外越.仝教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去伪存真、精准辨证并终使患者呕止转愈.

  • 对"引火归原"的浅析及质疑

    作者:邓怀涵

    笔者认为"引火归原"一词不仅概念模糊,而且体现不出针对病机辨证论治的根本思想.此外,相应药物"引火归原"的功效与药性理论不符.本文试从这些角度论述引火归原不宜作为正规治法名词.并提出与病机相应的治法名词.

  • 郑钦安"阴盛格阳"论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傅文录

    清代名医郑钦安对阴盛格阳之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真气在下,但无时而不发于上,故当"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时,而致阴盛格阳之病证.因此,在辨证中他擅于抓住阳虚病证的本质,在治疗上针对阳虚上、中、下之不同,分别采用扶阳药物治疗,善用四逆汤类方,被誉为"火神派"的创始人,其扶阳气的学术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临床中的诸多疑难杂病很有启发.

  • 轩岐精言(27)

    作者:吴沫梴

    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系指阴阳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阳主动而在外,阴主静而在内。病邪由阳分入于阴分,阳气敛藏,故病者多安静。病邪由阴分出于阳分,阴不守内,阴阳相争,故病者多躁动而怒。静与怒属情志表现,反映了病者阴阳盛衰的病理情况。一般喜卧安静者,或为阳虚,或为阴盛,也有阴阳两虚所致的。躁动易怒者,固然与阳盛有关,但属阴盛格阳、虚阳外浮所致者也不乏其例。临床当洞察细微,不可掉以轻心。

  • 阴躁证辨治刍议

    作者:郁斌

    从临床辨证施治的角度,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对“阴躁”这一病名的来源、概念、病机、证候表现、辨治方药等作了初步探讨。阴躁,即阴证发躁,常见阳虚阴盛、阴盛格阳2种证型,治疗有单纯温补散寒与温补同时反佐寒凉的不同。由于临床对烦躁这一主症多从阳热立论,故把“阴躁”作为一个病名单立加以强调,对提高中医疑难病的辨治能力或有所裨益。

  • 黄锐医话一则

    作者:黄春林

    黄锐,浙江瑞安湖岭镇人,幼即立志学医,先后拜黄文生、吴德熙为师,行医6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撰有《医林浅得》.现将其关于中医阴阳关系临证应用医话一则整理如下.中医治病,首辨阴阳,《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之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而不失矣.”治疗原则也不离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论真寒假热之虚寒与实寒

    作者:李静;李如辉

    [目的]辨清真寒假热证之真寒的虚实属性,并简要总结。[方法]习读相关文献资料及理论书籍,分析、比较各医家主张,且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处方用药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证真寒假热证之真寒的虚实属性。[结果]真寒假热证,从病因病机上说,是由于病程日久导致脾肾阳虚,阴寒邪气壅滞于体内,阳不化阴,使得阴阳不相顺接,从而将阳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病理状态;从临床症状上看,则表现为两颧泛红如妆、精神不振、畏寒蜷缩、四肢厥冷、口渴喜热饮、下利清谷、脉无力欲绝等一派虚寒之象;临床处方用药,则多为四逆汤类,其中君药为回阳救逆、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以去体内真寒之用。[结论]真寒假热证之真寒隶属于虚寒,无论是对疾病诊断还是临床救治,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真寒假热治验2则

    作者:程彬彬

    例1杨某,女,61岁,退休干部,住院号4027018.因反复胸闷心悸30年,加重伴低热1个月,于2000年9月17日收住入院.患者30年前始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个月前不慎受凉,咽痛咳嗽,咯白粘痰,且感低热,体温37.5℃以下,左颌下一淋巴结肿痛,胸闷心悸加重,活动后气喘.门诊急诊予青霉素静滴治疗10d,无明显疗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体温37.2℃,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80mmHg(1mmHg≈0.133kPa).

  • 附子的效用与剂量

    作者:李金兰;范尚坦

    1附子的效用附子温阳益火,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踒蹙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用之得当,其效甚捷.古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用附子有20方37条[1],<金匮要略>有11方16条[2],著名的方剂如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沿用至今,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

  • “阴盛格阳”病机与证的虚实探讨

    作者:李晓辉

    现行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于阴阳格拒中“阴盛格阳”的病机认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不同;通过阴阳学说的再认识,结合《伤寒学》相关治疗进行分析,提出“阴盛格阳”当为极虚寒证.

    关键词: 阴盛格阳 实证 虚证
  • 顽固性长期发热从阳虚论治探微

    作者:霍炳杰;常靓

    阳虚发热是内伤发热中的一种证型,但临床上其证候并不易辨认.临证中,笔者曾接诊1例长期顽固发热患者,经抗生素多方治疗无效,在反复思考后辨为阳虚发热,以引火归原法治愈,兹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和某,男,61岁,住院号:675130.患者因发热2月于2013年2月17日入本院肾内科.患者缘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战,体温高达39℃,以午后及凌晨为著,伴尿频、尿急,无咳嗽、咳痰及腹泻,社区门诊给予抗生素(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静脉滴注治疗3天,症状无缓解.

    关键词: 发热 阳虚 阴盛格阳
  • 浅述仲景治利十三法

    作者:吴淑华

    纵观《伤寒》与《金匮》,仲师对"利"病认识较多,根据条文分析,其病包括泄泻和痢疾,其病机和证候可概括为虚寒和实热两大类.如:属于虚寒的有下利清谷、阳虚阴盛的四逆汤证;阴盛格阳、里寒外热的通脉四逆汤证;气虚肠滑而至气利的诃梨勒散证;泄利滑脱、便脓血的桃花汤证等.

  • 附子治疗发热体会

    作者:罗映

    发热证当"热者寒之"多用苦寒清热药方法治疗.然而,笔者根据具体情况用热药附子治疗发热,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例1:吴某,女,35岁,于2010年3月16日就诊.因受凉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和化脓性扁桃体炎,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咽痛不减,体温39.2℃,咳嗽.平素形寒怕冷,容易感冒.诊见面色潮红,两颧尤甚,扁桃体双侧肿大化脓,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诊为急乳蛾,属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 浅谈附子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国伟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的功效.主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阴疽疮漏及沉寒痼冷之疾.笔者认为,凡属于机能衰退、里虚寒证及寒热错杂之证皆可用附子治疗,试述如下.

  • 热药凉服治危症

    作者:张效霞;莫芳芳

    明朝末年,有一位病人面色红赤、烦躁闷乱不安,总想喝冷水,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舒服些.请来的大夫看过之后,都认为是实热证,开的药物都是苦寒泻热之品.可是病人吃了不仅没效果,反而越治越重.这家人很担心,便不远万里请来了当时名震全国的大医学家李中梓为其诊治.李中梓诊过病人的脉,发现轻取浮大,重按细小,心想:“这明显是阴盛格阳和阴极似阳的表现啊!虽然表面上好像实热证,但实际上是阴证之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