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项针对全脑缺血VD模型大鼠PI3 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陈晶;胡新颖;刘勇;韩鹏

    目的 研究电项针对全脑缺血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1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方法制备VD模型大鼠,电项针组取双侧风池穴、供血穴,电针30 min/次,1次/d,治疗14 d.采用Y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proteinkinase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SK-3β,P-GSK-3β)mRNA和p-AKT、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项针组可显著提高VD大鼠Y迷宫学习与记忆正确次数(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AKT、p-GSK-3βmRNA和p-AKT、p-GSK-3β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结论 电项针能够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体机制可能是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起到对缺血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滥用笑气致神经中毒综合征案

    作者:张世科;何慧;刘勇;高维滨

    患者,女,22岁.就诊日期:2017年7月18日.主诉:四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3周,排尿困难2周.现病史:于3周前在国外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无抽搐,此后自觉行走时双足麻木无力,病情进行性加重,麻木逐渐进展至双侧小腿,2周前出现站立不能伴跌倒数次,双上肢活动不利,双手和胸部麻木,同时出现排尿困难,立即回国,至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予留置导尿管治疗.既往体健,5年前独自留学美国,生活不规律,近1年间断吸食笑气(N2O),聚会时将笑气(8 g/罐)充进气球吸食(2~3罐/次、1~2次/月),近1个月因无聊而吸食10余次;否认毒物接触史和吸毒史;无其他不良史;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怀疑N2O致神经中毒而转入此院神经内科,行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2.90×1012/L,血红蛋白97 g/L,余正常;腰穿检查:脑脊液检查正常,血液和尿液毒物检测重金属正常;头颅MRI示:大脑皮质轻度萎缩;脊椎MRI示:C2~C3平面髓内可疑长T2信号;肌电图(EMG)示:双侧胫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神经源性损害.以"中毒性脊髓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入院,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d肌内注射、甲钴胺500 μg/d静脉注射、氯硝西泮0.50 mg/d 口服,连续治疗2周,患者病情未加重也未见明显好转.为求中医针灸治疗,遂来我校高维滨教授名老中医工作室就诊,查体:神志清楚,吟诗样语言,精神差、易激惹,对答切题,计算力、记忆力减退;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2级,四肢肌张力降低;快复轮替试验动作笨拙,双侧指鼻试验欠稳准,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T4平面以下痛温觉略减退,四肢"手套-袜套"样痛觉过敏,深感觉障碍;上肢深反射均减弱,下肢跟、膝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宾斯基(Babinski)征(+ ),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弦;我院门诊(2017年7月18日)复查颈椎MRI(3.0T)示:颈髓后索倒"V"形长T2信号;查脑电图:呈现边缘状态;免疫学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正常.中医诊断:痿证;癃闭.西医诊断:中毒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1 )针灸取穴:电项针取风池、供血穴(风池下1.5寸);尿潴留对症治疗取电针肾俞、会阳穴;头穴取双侧足运感区、大脑运动区、大脑感觉区、情感区、舞蹈震颤区、平衡区、视区.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 毫针(会阳穴选用 0.30 mm×60 mm毫针)常规针刺,先坐位针刺:头穴,针尖与头皮呈15°~30°角快速刺入头皮下或肌层10~20 mm,留针30 min;风池、供血穴直刺20~30 mm,使用KWD-808 Ⅱ型电针仪,将每根导线的正极接风池穴,负极接同侧供血穴,通过调节电针仪输出功率,以出现颈部肌肉做轻微运动、患者可耐受幅度偏大为佳,每次30 min.然后侧卧位针刺:电针肾俞、会阳穴,肾俞直刺20~30 mm,会阳直刺30~40 mm (肌肉丰厚,应深刺),使用KWD-808Ⅱ型电针仪,将每根导线的正极接肾俞穴,负极接同侧会阳穴,每次30 min.针刺每天1次.(2)中药治则:益气养血,方剂:黄芪30g、当归20g、女贞子20g、醋龟甲20g、白芍15g,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每天自服大枣10枚.治疗5 d后拔导尿管,语言流利、记忆力和计算力好转;治疗14 d后能站立行走,双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力正常,共济失调明显改善,麻木减轻;继续治疗7 d,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症状完全消失,停止针灸治疗,继续服汤药7剂.1个月后随访,患者已正常上学.

  • 电项针结合电头针治疗帕金森病70例疗效观察

    作者:索庆芳;王丽晔;彭明华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电头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纯美多芭治疗和美多芭联合电项针和电头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UPDRS评分和Webster总有效率评价.结果:UPDRS评分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2组评分均见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2组评分仍持续下降,治疗组表现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bster总有效率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比单纯使用药物作用更持久,疗效更显著.

  • 中药加电项针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作者:贾润苗;李东升

    目的:观察中药加电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中药加电项针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加普通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22.56±1.56)分;对照组总有效率80.0%,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16.97±3.25)分,P<0.05。结论:中药加电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电项针结合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

    作者:王晓霞;赵颖丹;王明利

    目的 观察电项针结合逍遥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谷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1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口服逍遥散,1剂/d,100 ml早晚温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电项针,30 min/次,5次/周,以10次为1疗程,共治疗6疗程,每疗程间隔2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神经缺损症状程度[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和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认知能力[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认知恢复质量评估量表评分(PQRS)评定]、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检测外周血谷氨酸水平变化,分析血谷氨酸水平与运动功能、认知能力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治疗第1个月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及WMFT评分均有增加,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至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第1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及PQRS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分数相仿(P>0.05),治疗3个月后中观察组评分升高的趋势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第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分数均较治疗前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谷氨酸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谷氨酸与运动功能、认知能力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与HAMD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电项针结合逍遥散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认知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血谷氨酸水平有关,但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 电项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李宝栋;白晶

    目的 观察电项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尚未达到抑郁诊断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项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别进行抑郁状态评定.结果 电项针组发生PSD 5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1例;对照组发生PSD 12例,其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2例(P<0.05).结论 电项针能减少PSD事件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可以应用于PSD的早期干预.

  • 电项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董晓华

    目的 观察电项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牵引组、电针组.治疗组28例采取电项针疗法配牵引,治疗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28 例患者痊愈16 例,有效11 例,无效1 例,有效率96.42%.结论 电项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取穴少而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法促醒持续植物状态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丽萍;申永涛;刘娟

    目的 观察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法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疗法),对照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介入针刺治疗越早、针刺治疗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结论 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是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且疗效显著.

  • 电项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作者:缪文丽;高维滨;李海玲;任红贤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在电项针治疗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HIE患者按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评分(G-P评分)分为<12分组(4例)和≥12分组(16例);对给予常规治疗后仍昏迷者同时行电项针刺激两侧风池穴和供血穴(新穴)30 min,6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电项针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BIS值,以及电项针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潮气量的变化.结果 G-P评分<12分组电项针治疗过程中BIS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分组电项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BIS值(80.4±12.1和73.2±16.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57.7±18.9,P<0.01和P<0.05),且≥12分组治疗前及治疗后BIS值均明显高于<12分组(分别为19.3±12.3、23.8±19.3,P<0.05和P<0.01).电项针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项针能使轻、中度HIE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BIS值上升,说明电项针刺激具有促醒作用.

  • 电项针治疗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缪文丽;王弘道;李海玲;高维滨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成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济南军区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成人HI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项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剔除资料不全者后,终纳入患者电项针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头部低温脑保护等常规治疗。电项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格拉斯哥-匹特兹堡昏迷评分(G-PCS评分)的变化,根据GCS和G-PCS疗效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及G-P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项针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及G-P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CS评分(分):6.22±2.66比4.33±1.35,G-PCS评分(分):22.96±6.22比17.53±4.68,均P<0.05〕,且治疗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GCS评分(分):6.22±2.66比5.17±3.01,G-PCS评分(分):22.96±6.22比16.78±7.96,均P<0.05〕。②以G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73.7%比50.0%,P<0.05);以G-P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84.2%比61.1%,P<0.05)。结论电项针治疗能够提高改善HIE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临床疗效确切。

  • 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作者:温乃元;廖建民;范志勇;房耿浩;邹柳祥

    目的:探讨运用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眩晕宁片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对疗效及椎动脉收缩峰(Vs)、舒张末(Vd)、平均血流速度(Vm)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椎动脉的收缩峰(Vs)、舒张末(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前后差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项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 不同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睡眠时相及血清ACTH、CORT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建丽;韩璐;刘旭东;王永亮;张淑香;杜冬梅;王天琪;梅荣军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模型大鼠皮层脑电睡眠时相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干预作用及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睡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 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 Hz),每组8只.各电项针组选取双侧"风池""供血"穴治疗,用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7~10 mm,将电针的导线连于同一侧穴位,同时选取相应的刺激频率,干预7 d后描记睡眠脑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各期睡眠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项针治疗组脑电图TST、FWS、SWS2期均明显延长(P<0.05,P<0.01),电项针1组和2组SWS1期极显著增加(P<0.01),电项针1组和2组ACTH、COR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电项针1组的各期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不同频率的电项针均可缩短失眠大鼠的觉醒时间,延长大鼠各期睡眠时间,其中2 Hz电针刺激频率效果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ACTH、CORT含量发挥作用.

  • 电项针对失眠大鼠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建丽;王天琪;王永亮;杜冬梅;史文强;王薇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项针促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Hz).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项针各组分别按各自刺激频率给予干预治疗,1次/d,30 min/次,连续7 d,治疗后留取脑干组织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DA、NE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项针治疗7 d后,失眠大鼠脑干5-HT含量升高,DA、NE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各组之间疗效比较,电项针1组明显优于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P<0.05);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项针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质量浓度有关;电项针2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说明2Hz刺激频率电项针治疗失眠效果更好.

  • 电项针肌群抽缩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0例

    作者:王景辉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年龄30~78岁,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平均年龄41岁,病程长15年,短0.5个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电项针治疗该病临床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2.5%,疗效确切.结论:电项针肌群抽缩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 电项针结合头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60例

    作者:刘大平

    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是脑血管病尤其是小脑病变导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电项针结合头针疗法治疗中风共济失调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电项针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向华;高维滨

    笔者于2009-06~2011-06运用电项针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30例,并与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作对照,以评价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 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胜男;李岩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结果:两组对VD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量表、ADL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眼针配合电项针治疗中风后复视症26例

    作者:刘勇

    复视在祖国医学中称之为"视一为二"、"视岐"等,归属于中风和类中风范畴,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等.这些病症均可见复视这一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代偿性头位、头痛、头晕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

    关键词: 眼针 电项针 复视症
  • 电项针结合穴位注射对突发性耳聋9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由冬冶;孙忠人;陈伊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病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应性神经性耳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采用电项针结合穴位注射对92例突聋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治疗前后的听神经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头针配合电项针治疗帕金森病30例

    作者:王淑杰;高维滨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笔者采用头针配合电项针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